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防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兰瑞 孙进华 +3 位作者 李梅 冉小芳 王香坤 康琼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3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ronoho alveolar lavage,BAL)防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82例,根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ronoho alveolar lavage,BAL)防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8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予彻底清创、抗休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入院第2日给予BAL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控制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血氧饱和度(S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分压(PaO 2)]、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控制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O 2、SaO 2升高,PaCO 2降低,MDA、MPO、LPO、IL-6、TNF-α及PCT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 2、SaO 2升高,PaCO 2下降,MDA、MPO、LPO、IL-6、TNF-α及PC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司他丁联合BAL防治大面积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乌司他丁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部感染 丙二醛 髓过氧化物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痂术后应用rh-aFG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永健 甄电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7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48 h内削痂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在15%-40%,以深Ⅱ度为主的住院患者69例在伤后48 h内削痂...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48 h内削痂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在15%-40%,以深Ⅱ度为主的住院患者69例在伤后48 h内削痂,治疗组39例削痂后给予rhaFGF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bFGF治疗,观察创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rh-aFGF治疗后,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12 d愈合率、15 d愈合率分别为(14.7±4.3)d、84.6%、94.8%;对照组分别为(18.6±3.7)d、56.6%、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水肿评分,感染评分分别为(1.4±0.3)分,(1.2±0.4)分。皮片边缘坏死发生率为5.2%,皮片存活面积为(98.4±2.3)%。对照组则分别为(2.8±0.7)分,(2.7±0.8)分,26.7%,(91.4±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aFGF促进创面愈合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程度方面相比于bFGF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削痂术 深II度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冉小芳 孙进华 +1 位作者 王香坤 李翠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究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保定市第五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植皮手术的7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使用凡士林油纱条和无菌纱布对对照组患者的植皮区进行包扎... 目的 :探究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保定市第五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植皮手术的7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使用凡士林油纱条和无菌纱布对对照组患者的植皮区进行包扎,但不进行引流,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对观察组患者的植皮区进行包扎和引流,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植皮肤的成活率、植皮区感染的发生率、植皮区皮下积血的发生率、术后植皮区愈合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治疗的总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所植皮肤的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植皮区感染的发生率和植皮区皮下积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植皮区愈合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其所植皮肤的成活率,降低其植皮区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其植皮区的愈合,减少其治疗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植皮手术 负压封闭引流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惠凌 姜源涛 +6 位作者 张红 宋月平 黎海辉 冉小芳 李震中 张海静 苏彦超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67例,按发病部位分为4组,即脑干出血组、脑干梗死组、半球出血组、大面积半球梗死组,分别于患病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67例,按发病部位分为4组,即脑干出血组、脑干梗死组、半球出血组、大面积半球梗死组,分别于患病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脑卒中组D-LAC、DAO均明显升高(均P<0.01)。脑卒中组不同时点比较表明: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从发病24小时至2周均处于高水平,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病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并且损害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肠黏膜 脑出血 脑干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