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HMGB1、IL-6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苏雅静 罗安平 +2 位作者 叶琳 李炜 王立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白细胞介素-6(interleakin-6,IL-6)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及耳积液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致病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分泌性中...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白细胞介素-6(interleakin-6,IL-6)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及耳积液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致病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3例,依据病情分期分为急性组(急性中耳炎,病程<3周)28例、亚急性组(亚急性中耳炎,病程3周~3个月)30例和慢性组(慢性中耳炎,病程3~6个月)25例;根据耳积液性质分为浆液性组50例、黏液性组3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无任何耳鼻喉疾病史)抽血并留血清8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耳积液HMGB1、IL-6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HMGB1、IL-6水平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HMGB1、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血清比较,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HMGB1、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急性组、亚急性组、慢性组中耳炎患者耳积液HMGB1、IL-6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浆液性组比较,黏液性组患者耳积液HMGB1、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HMGB1、IL-6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0.667,r=0.546,P<0.05)。结论HMGB1、IL-6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中呈明显高表达,与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及炎症反应程度有关,其可能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6 耳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免疫抑制剂应用史真菌性鼻窦炎误诊分析
2
作者 苏辉 李卫平 +2 位作者 马静 范菲 张俊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曾误诊的无免疫抑制剂应用史真菌性鼻窦炎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单个鼻窦病变,出现流脓涕5例,头面部和磨牙疼痛2例,视力下降1例。首...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1年1—12月收治曾误诊的无免疫抑制剂应用史真菌性鼻窦炎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单个鼻窦病变,出现流脓涕5例,头面部和磨牙疼痛2例,视力下降1例。首诊皆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或个人诊所,曾误诊为慢性鼻窦炎5例,神经痛2例,眶内感染1例,误诊时间3~11个月。8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其中1例诊断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蝶窦炎。8例术后给予相应治疗均病情好转。术后随访6~14个月,皆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提高对其认识、加强思想重视、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认真细致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真菌性鼻窦炎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真菌性 误诊 鼻窦炎 慢性 神经痛 眶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