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文增 王佳荣 张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13-201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分为聚桂醇组(28例)与无水乙醇组(22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分别将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溶液注入两组肾囊肿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 目的对比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分为聚桂醇组(28例)与无水乙醇组(22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分别将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溶液注入两组肾囊肿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结果聚桂醇组术后患侧腰部不适发生率35.7%(10/28),无水乙醇组术后患侧腰部不适发生率54.5%(1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聚桂醇组6月随访有效率达96.4%(27/28),无水乙醇组有效率达95.5%(21/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同,但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有望在单纯肾囊肿的硬化治疗中成为无水乙醇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无水乙醇 投药 皮肤 肾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春利 王佳荣 +1 位作者 张颖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450-2451,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EMS三代超声碎石术两种方法治疗的128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气压弹道组结...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EMS三代超声碎石术两种方法治疗的128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气压弹道组结石完全取净52例(85.25%),EMS三代超声组结石完全取净64例(95.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弹道组碎石时间(1.37±0.47)h,EMS三代超声组手术时间(1.33±0.41)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弹道组住院时间(9.30±1.44)d,EMS三代超声组住院时间(6.43±1.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5)。气压弹道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24.59%),EMS三代超声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肾结石的微创治疗,经皮肾镜下EMS三代超声碎石术治疗效果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且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立英 廖仁昊 +2 位作者 苏立凯 李晓芳 王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血清脑红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血清脑红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变化及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脑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染色显示神经元损伤、坏死也轻于后者,血清脑红蛋白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脑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容仙 刘芳芳 +3 位作者 廖仁昊 周万里 张东素 王肖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59-560,共2页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自发性Willis环闭塞症,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以及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内膜缓慢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脑底穿支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强 王洪 +5 位作者 顾平 史彦芳 宋颖 王铭维 朱振龙 孙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4.06,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的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正相关(r=0.9974,P<0.01)。结论 PINCH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PINCH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娜 王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按照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按照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循证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腹壁浅表静脉通道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敬 王娜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8-68,共1页
神经内科危重症老年患者较多,因长期反复静脉注射治疗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四肢远端浅表静脉萎缩走行分布不清,给医疗护理带来了较大困难。我科2011年6月收治1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保证治疗正常有效进行,在其腹壁浅表静脉采用留... 神经内科危重症老年患者较多,因长期反复静脉注射治疗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四肢远端浅表静脉萎缩走行分布不清,给医疗护理带来了较大困难。我科2011年6月收治1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保证治疗正常有效进行,在其腹壁浅表静脉采用留置针穿刺成功,患者完成治疗顺利出院,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梗死 腹壁浅表静脉 静脉留置针 静脉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
8
作者 张媛媛 邓丽影 刘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病程大于3周小于3个月的脑梗死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冬春季和夏季多导睡眠(polysomnogram PSG)检查,比较季节变化对受试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nea ind...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方法对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病程大于3周小于3个月的脑梗死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冬春季和夏季多导睡眠(polysomnogram PSG)检查,比较季节变化对受试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nea index AHI)、最低血氧饱和度(the lowestoxygen saturation LSa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he longestapnea time)的影响。所有入选者均根据PSG检查结果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OSAHS)和非OSAHS者。结果 55例完成检查,入选49例,分为两个组,脑梗死组25例,其中OSAHS亚组17例,非OSAHS亚组8例;高危组24例,其中OSAHS亚组17例,非OSAHS亚组7例。脑梗死组中OSAHS亚组冬春季AHI为(14.75±2.55),夏季为(20.44±2.77);非OS-AHS亚组冬春季AHI为(1.81±0.59),夏季为(1.99±0.62)。高危组中OSAHS亚组冬春季AHI为(38.32±5.79),夏季为(45.65±5.27),非OSAHS亚组冬春季AHI为(2.82±0.46),夏季为(2.83±0.40)。两个OSAHS亚组冬春与夏季的AH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OSAHS亚组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SAHS亚组的夏季与冬春季AHI的变化与气压的变化呈负相关,气压对脑梗死组的影响大于高危组。结论夏季可加重OSAHS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紊乱,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更大。气压变化可能是睡眠呼吸紊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紊乱综合征 脑梗死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