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对老年三叉神经痛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小波 谢东 李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氧化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保定市第一医院...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氧化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1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VD组64例和PBC组66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血清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MVD组与PBC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4%vs 97.0%,P>0.05)。MV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B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组术后6 h血清IL-1β、IL-6、TNF-α、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PBC组,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6 h血清IL-1β、IL-6、TNF-α、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术前,SOD、GSH-Px、CGRP、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 d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5-羟色胺水平高于术前,CGRP、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疼痛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1,P=0.182)。结论MVD和PBC均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调节炎性因子、神经递质水平;MV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而PBC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氧化性应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PTEN介导的K562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成志勇 梁文同 +6 位作者 颜晓燕 万建设 卞永生 白萍 梁丽青 揭俊卿 李爱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PTEN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对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PTEN、FAK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PTEN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对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PTEN、FAK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FAK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K562细胞侵袭功能。结果:2μg/mL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在36 h内,随着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减低,PTEN mRNA表达上调,FAK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K562细胞侵袭功能明显减弱。作用48 h后,随着BCR/ABL融合基因的抑制减弱,PTEN表达进而减低,而FAK表达升高。BCR/ABL mRNA与PTEN mRNA呈负相关趋势,与FAK mRNA呈正相关趋势。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调控PTEN/FA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侵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CR ABL融合基因 PTEN FAK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酸钠维生素B_6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及核因子κB和Caspase3/7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温省初 王一飞 +4 位作者 李爱明 李冠军 成志勇 王亚丽 石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176-4179,共4页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SC)维生素B6注射液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因子κB(NF-κB)、凋亡分子Caspase3/7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1.0、2.5、5.0 mg/L)的SC维生素B6注射液处理A549细胞,观察光镜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SC)维生素B6注射液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因子κB(NF-κB)、凋亡分子Caspase3/7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1.0、2.5、5.0 mg/L)的SC维生素B6注射液处理A549细胞,观察光镜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SC维生素B6注射液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spase3/7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7活性;蛋白印迹检测NF-κB P65、I-κB蛋白表达。结果 SC维生素B6注射液对A549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凋亡改变,5.0 mg/L组作用A549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最大达到67.3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随着SC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线粒体膜电位逐渐减弱,同时Caspase3/7蛋白活性增强;SC维生素B6注射液作用A549细胞后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I-κB蛋白表达水平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SC维生素B6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表达,激活Caspase-3/7活性,从而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 A549细胞系 膜电位 线粒体 Caspase3/7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召 赵强 +2 位作者 丁文元 申勇 陈宏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病房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69例,男6例,女63例;年龄51~82岁,平均69.3岁;所有患者均行X线、MRI检查,确诊并记录患者侧凸Cobb角;对照组50例,男9例,...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病房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69例,男6例,女63例;年龄51~82岁,平均69.3岁;所有患者均行X线、MRI检查,确诊并记录患者侧凸Cobb角;对照组50例,男9例,女41例,均为非腰椎侧凸患者,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滑脱症4例,腰椎管内占位1例,平均年龄62.6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骨密度值及T值,分析患者年龄、Cobb角与对应T值的相关性。结果:在69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中,平均T值为-2.8±1.9,分布在-0.9~-4.7之间,合并骨质疏松52例,骨量减少14例;对照组平均T值-1.2±1.6,分布在0.4~-2.8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质疏松程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obb角无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是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骨质疏松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与侧凸程度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退行性腰椎侧凸 双能X线吸收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宝顺 吴晓亮 +4 位作者 何涛 王彪 王首旭 杨璇 李彦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71-2773,共3页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行PTA治疗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且行PTA治疗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21例同时加服补阳还五汤,观察患者术后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4.76%和38.10%,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BI(0.90±0.06)、TBI(0.58±0.06)、MDA(4.43±0.51)cm/s、MTA(4.34±0.51)cm/s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1.37±0.33)和跛行距离评分(1.02±0.33)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TA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肢缺血症状和疼痛症状,降低再狭窄率,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球囊扩张成形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创伤后nNOS和iNOS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朝彦 崔建忠 +1 位作者 王春生 洪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70-97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及7-硝基吲唑(7-NI)和氨基胍(AG)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创伤组、AG治疗组、7-NI治疗组、AG+7...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及7-硝基吲唑(7-NI)和氨基胍(AG)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创伤组、AG治疗组、7-NI治疗组、AG+7-NI联合治疗组),每组又分为伤后1、3、6、12h及1、3、7、14d共8个时相点。采用Marmarou法制作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nNOS和iNOS表达情况,TUNEL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双标染色观察细胞凋亡与nNOS、iNOS的关系。结果创伤组海马CA1区nNOS表达在伤后6h达高峰,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在伤后3d达高峰,各治疗组凋亡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伤后6h创伤组TUNEL与nNOS共阳性细胞较多,应用7-NI后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伤后3d创伤组TUNEL与iNOS共阳性细胞较多,应用AG后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脑创伤后nNOS和iNOS的过度表达对大脑神经组织具有毒性作用,是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7-NI和AG可抑制nNOS和iNOS的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18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华超 王春生 +2 位作者 张赛 史波娟 杨立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一次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Livin与半胱氨酸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文江 赵丽华 +5 位作者 张锐锋 安亚伟 秦洪 李建英 郝建军 卞永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livin与caspase-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livin和caspase-9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livin与caspase-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livin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livin和caspase-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9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和不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表达与caspase-9表达呈负相关(r=-0.280,P<0.05)。结论livin和caspase-9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二者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LIVIN 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异常隐窝灶中BAI1、VEGF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芳 部晶 +4 位作者 张鹏 安亚伟 尚雪飞 彭燕 成志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观察BAI1、VEGF在结肠异型增生性异常隐窝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管状腺瘤及腺瘤癌变中的表达。方法联合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观察ACF,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异型增生性ACF、40例结肠管状腺瘤伴... 目的观察BAI1、VEGF在结肠异型增生性异常隐窝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管状腺瘤及腺瘤癌变中的表达。方法联合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观察ACF,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异型增生性ACF、40例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35例管状腺瘤癌变及32例结直肠正常黏膜标本中BAI1和VEGF的表达。结果 BAI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异型增生性ACF、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管状腺瘤癌变组中的阳性率逐步降低,分别为93.8%、72.5%、45%、11.4%,且异型增生性ACF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结直肠正常黏膜组(P<0.05),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异型增生性ACF组(P<0.05),管状腺瘤癌变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VEGF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异型增生性ACF、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管状腺瘤癌变组中的阳性率逐步升高,分别为9.4%、52.5%、62.5%、94.3%,且异型增生性ACF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正常黏膜组(P<0.05),管状腺瘤癌变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型增生性ACF组及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在异型增生性ACF、管状腺瘤及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BAI1和VEGF表达呈负相关(rs=-0.656,P<0.05)。结论 BAI1低表达与VEGF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前病变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为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管状腺瘤 异常隐窝灶 BAI1 VEGF 窄带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3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波 范艳霞 +1 位作者 卞永生 黄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7-598,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因素。方法对31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10例同时性肝转移行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期切除患者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1例切口裂开,另1例发生膈下脓疡,...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因素。方法对31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10例同时性肝转移行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期切除患者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1例切口裂开,另1例发生膈下脓疡,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生存情况:术后1年生存27例,术后3年生存14例,术后5年生存9例。本组单个肝转移灶者18例,其5年生存率为8/18;2~3个转移灶者13例,其5年生存率为1/13,二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肝转移者10例,其5年生存率为0;异时性肝转移者21例,其5年生存率为9/21,二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效果佳,单个肝转移灶和异时性肝转移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强 王洪 +5 位作者 顾平 史彦芳 宋颖 王铭维 朱振龙 孙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4.06,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的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正相关(r=0.9974,P<0.01)。结论 PINCH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PINCH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小儿眶上裂解剖结构及发育特点
12
作者 王春生 边进财 +2 位作者 温省初 赵强 郝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OF)的发育特征及其解剖特点。方法:福尔马林灌注的小儿尸头25具,无畸形足月死婴、1、3、7、12岁各5具。一侧观察SOF骨性结构;另一侧研究SOF区内容、血管神经分布及其邻近结...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OF)的发育特征及其解剖特点。方法:福尔马林灌注的小儿尸头25具,无畸形足月死婴、1、3、7、12岁各5具。一侧观察SOF骨性结构;另一侧研究SOF区内容、血管神经分布及其邻近结构。结果:小儿SOF随年龄的增长,形状由等腰三角形向锐角三角形演变。SOF最外侧至眶颧缝的距离足月死婴为17.0 mm,1岁为20.0 mm,3岁时24.0 mm.7岁26.2 mm,12岁31.0 mm。动眼神经在SOF硬膜一骨膜延续处分叉,其夹角随发育逐渐变大。额神经在3岁以前与滑车神经在眼外肌总环腱(zinn环)处不易分开。3岁以前泪腺神经紧靠额神经。鼻睫神经在3岁以前与展神经分离困难。结论:小儿SOF骨性结构、神经分布及其邻近关系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眶上裂 发育特征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手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与探讨
13
作者 张国君 方绍明 +3 位作者 张新卿 邢华芳 马永红 安莲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 MEP) 和体感诱发电位(SEP) 技术连续监测的方法对13 例脊髓手术病人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联合应用MEP和SEP 监测,能正确反映手术中脊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MEP的稳定性高于SEP;SE... 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 MEP) 和体感诱发电位(SEP) 技术连续监测的方法对13 例脊髓手术病人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联合应用MEP和SEP 监测,能正确反映手术中脊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MEP的稳定性高于SEP;SEP 的敏感性较高;术中SEP 逐渐好转提示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脊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颅中窝及颞下窝的三叉神经鞘瘤——2例报告
14
作者 王宏 刘暌 +3 位作者 张延明 郝华超 孟伟 焦德让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16-218,共3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鞘瘤 治疗 体格检查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九例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晓辉 徐跃峤 +3 位作者 程玮涛 王宁 陈文劲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评价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采用开颅减压手术治疗9例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目的评价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采用开颅减压手术治疗9例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9分,7例存活,2例死亡。6例患者(术前GCS 8分1例,6分3例,4分1例,3分1例)经减压手术治疗联合其他控制颅内压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恢复较好[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1例(术前GCS 4分)术后重残(GOS 3分);1例(GCS 3分)出院时仍为深昏迷状态(GOS 2分),1个月后死于并发症;1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GCS 5分)行开颅减压术后瞳孔未回缩,循环衰竭,放弃治疗死亡。均未出现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7例存活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3。随访4个月至5年,复查头部MRI,未发现静脉窦血栓复发,3个月后6例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2分。另外1例患者(术前GCS 4分)出院4个月后出现手术部位同侧脑出血,停止抗凝并保守治疗20 d后好转(mRS 4分)。结论对于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出现急性脑疝或有脑疝倾向时,急诊行开颅减压手术有可能挽救生命,并使患者达到较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 减压手术 脑出血 脑疝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丽娟 李志锋 +2 位作者 石荣亚 杨宁 刘进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39-741,共3页
目的检测NO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NOB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肝癌手术的标本48例,收集肝硬化组织22例、正常肝组织22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B1在不同... 目的检测NO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NOB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肝癌手术的标本48例,收集肝硬化组织22例、正常肝组织22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B1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OB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72.9%)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36.4%)和正常肝组织(31.8%)(P值分别为0.004、0.001);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B1表达阳性率在肿瘤直径>5 cm组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组(χ~2=4.355,P=0.037),Edmondson分级Ⅲ、Ⅳ级明显高于Ⅰ、Ⅱ级(χ~2=5.127,P=0.024)。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微血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P值均>0.05)。结论 NO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NOB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术后近期胆管出血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进忠 李志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07-708,共2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术后近期胆管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1986—2006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术后胆管出血患者28例,根据出血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9例,治愈25例,死亡3例。结论胆管出血的治疗应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术后近期胆管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1986—2006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术后胆管出血患者28例,根据出血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9例,治愈25例,死亡3例。结论胆管出血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管出血 手术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型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417-3417,共1页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针对较难穿刺而又需要使用PICC输入药物的患者进行穿刺。结果 12例患者均穿次成功。结论使用改良型塞丁格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改良型塞丁格技术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鼠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琳 王砚明 +2 位作者 赵惠民 贾东辉 刘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5-70,102,共7页
目的目前的出血动物模型常表现为血压波动范围大,脑组织损伤有限,因此本研究试图用大鼠建立一个无明显血压波动的长期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方法将10 mL注射器空筒固定在外科手术板上方47.58 cm的位置作为储血库。大鼠麻醉后经右侧股动... 目的目前的出血动物模型常表现为血压波动范围大,脑组织损伤有限,因此本研究试图用大鼠建立一个无明显血压波动的长期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方法将10 mL注射器空筒固定在外科手术板上方47.58 cm的位置作为储血库。大鼠麻醉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利用压力差使血液自动放出到储血库,以此诱导休克。休克过程中上下轻微移动注射器空筒调节注射器内的血液水平来控制平均动脉血压(MAP)。28只雄性SD大鼠按不同复苏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休克持续3 h,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各组大鼠的生理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在休克前后采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各组在3 h失血性休克期间,MAP可以准确地维持在31~35 mmHg范围内;在3 h休克结束时各组大鼠均能存活,未复苏(RN)组7只中有6只在休克结束后的2 h内死亡,复苏(RB和RR)组在复苏后3 h内均可存活;与休克前相比,各组休克后血pH值显著下降,血乳酸显著升高;失血性休克后20~30 min出现最大失血量,且最大失血量和最终失血量非常相近;病理结果显示所有大鼠海马神经元均有明显损伤。结论采用注射器空筒储血技术,能准确控制MAP,防止明显的血压波动,有助于建立持续性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这种失血性休克模型能诱导可靠的脑损伤、有高度重复性、既可定压又可定容,因此可用于研究失血性休克的病生理变化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压控制 储血 酸中毒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腹壁浅表静脉通道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敬 王娜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8-68,共1页
神经内科危重症老年患者较多,因长期反复静脉注射治疗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四肢远端浅表静脉萎缩走行分布不清,给医疗护理带来了较大困难。我科2011年6月收治1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保证治疗正常有效进行,在其腹壁浅表静脉采用留... 神经内科危重症老年患者较多,因长期反复静脉注射治疗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四肢远端浅表静脉萎缩走行分布不清,给医疗护理带来了较大困难。我科2011年6月收治1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保证治疗正常有效进行,在其腹壁浅表静脉采用留置针穿刺成功,患者完成治疗顺利出院,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梗死 腹壁浅表静脉 静脉留置针 静脉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