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miR-204-5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甄全胜 王立娟 刘冬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miR-204-5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11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18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miR-204-5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11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18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生存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0例)与预后良好组(n=98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LncRNA MALAT1、miR-204-5p的表达量进行检测;Pearson法分析血清LncRNA MALAT1与miR-204-5p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MALAT1及miR-204-5p水平对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预后方面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204-5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LncRNA MALAT1与miR-204-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87,P<0.001);血清中LncRNA MALAT1与miR-204-5p表达水平与肿瘤T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患者血清中LncRNA MALAT1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T1级、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临床Ⅰ~Ⅱ期及血清miR-204-5p水平显著降低(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LncRNA MALAT1与miR-204-5p联合应用于预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预后,其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LncRNA MALAT1单独预测的AUC(Z=3.079,P=0.002)及miR-204-5p单独预测的AUC(Z=3.338,P=0.001)。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升高,血清miR-204-5p水平降低,对预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展现出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预后 LncRNA MALAT1 miR-204-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对比观察 被引量:77
2
作者 甘宁 刘思思 +4 位作者 李英姿 任可 田宇慧 潘勤 董海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70-72,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减压... 目的对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减压与常规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渐进减压手术方案,即在硬膜下血肿大部分排出后,作颞部近骨窗处切口,行硬膜外引流。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BJM428型颅内压监护仪检测颅内压。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外伤性癫痫及脑积水。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评价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术后3、5 d GC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5 d GCS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1、3、5 d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3、5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良好、中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可有效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控制颅内压,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常规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KT1、PDCD4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嘉 吕艳超 +2 位作者 许浩然 韩双双 朱振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为NSCLC组,30例受检者的正常肺泡组织为肺泡对照组,30例受检者的正...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为NSCLC组,30例受检者的正常肺泡组织为肺泡对照组,30例受检者的正常支气管断端组织为支气管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标本中的AKT1、PDCD4,并分析NSCLC组二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支气管对照组和肺泡对照组相比,NSCLC组AKT1表达升高,PDCD4表达降低,P均<0.05。NSCLC组AKT1表达与NSCL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NSCLC组中PDCD4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AKT1和PDCD4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436,P=0.021),在肺鳞癌组织中无关(r=-0.012,P=0.931)。结论 NSCLC组织中AKT1表达升高、PDCD4表达降低,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NSCLC的诊治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泡 支气管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mTOR、p70s6k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许浩然 吕艳超 +3 位作者 韩双双 王丽红 岳洪娟 王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及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作为肺癌组,取患者肺癌同侧远端的肺泡正常组织46例份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及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作为肺癌组,取患者肺癌同侧远端的肺泡正常组织46例份作为对照组1,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50例份为对照组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组织中的p-m TOR及p70s6k蛋白,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对照组1、对照组2 p-m TOR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29%、17.39%、32.0%,p70s6k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7%、21.74%、32.00%,肺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P均<0.01。非小细胞肺癌低分化p-m TO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P<0.01)。肺癌组织中p-m TOR和p70s6k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P=0.003 2)。结论p-m TOR、p70s6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癌的指标或抗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对急诊胸痛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杰 张竹芬 +1 位作者 杨颖 曹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5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TRO CT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诊胸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0例胸痛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扫描和经胸超声心... 目的探讨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TRO CT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急诊胸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0例胸痛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扫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TRO CTA组45例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组45例,对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种类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例数以及心血管病种的例数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TRO CTA组患者漏诊病例为4例,误诊1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4%、75.0%;TTE组患者漏诊8例,误诊1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1.4%、50.0%,TRO CTA组的漏诊率8.89%低于TTE组的1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误诊率相同,TRO CTA扫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TEE检查。结论TRO CTA和超声心动图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胸痛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供应室实习护士进行入科教育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兴 杨润亭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对供应室实习护士进行入科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总院供应室进行实习的70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这70名实习护士均进行规章制度、专业知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入科教育。然后,... 目的:探讨对供应室实习护士进行入科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总院供应室进行实习的70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这70名实习护士均进行规章制度、专业知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入科教育。然后,观察这些实习护士对各方面工作适应的程度及其接受教育的结果。结果:这70名实习护士在环境、制度、流程、相处方面的总适应率分别为94.29%、95.71%、94.29%和92.86%。这70名实习护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成绩、专业素养考核成绩和积极性考核成绩的及格率分别为92.86%、95.71%、97.14%和94.29%。结论:对供应室实习护士进行入科教育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科教育 供应室 实习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导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类型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兴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导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类型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在南通市5所一级医院和5所二级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时发生职业伤害的136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导致这些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 目的 :探讨导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类型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在南通市5所一级医院和5所二级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时发生职业伤害的136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导致这些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和类型,分析预防其发生职业伤害的措施。结果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36名工作人员中,由生物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有69名(占50.74%),其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为锐器伤;由化学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有40名(占29.41),其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为过敏反应;由物理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有27名(占19.85%),其发生职业伤害的类型为听力受损(12名)、烫伤(15名)。在这136名工作人员中,由生物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由物理性因素导致发生职业伤害的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最低(P<0.05)。结论: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是导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该科室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伤害主要包括利器伤、过敏反应、听力受损、烫伤。医院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对可诱发职业伤害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进而降低其职业伤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职业伤害 危险因素 类型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晚期阶段肝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成伟 郝永 +6 位作者 张小燕 金正印 崔现成 王红素 张宝华 吴清华 颜林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晚期阶段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系数(FA)变化情况及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镜下病理组织学积分的相关性。方法24只实... 目的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晚期阶段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系数(FA)变化情况及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镜下病理组织学积分的相关性。方法24只实验兔,将其中18只制成IRI模型,随机分为IRI 12 h、IRI 24 h和IRI 48 h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6只。各组分别行磁共振DTI(b=100、300、600 s/mm^(2))检查,检测AST、ALT及TNF-α水平,评估病理形态学积分。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血清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积分与DCavg、FA间相关性。结果4组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时,IRI 24 h组DCavg低于假手术组(P<0.05);b=100、300、600 s/mm^(2)时,IRI 48 h组DCavg高于IRI 24 h组(P<0.05)。b=300、600 s/mm^(2)时,IRI 24 h组FA低于假手术组,IRI 48 h组FA低于假手术组及IRI 12 h、24 h组(P<0.05)。DCavg(b=300 s/mm^(2))及FA(b=100、300、600 s/mm^(2))与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学积分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FA与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学积分为兔肝IRI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平均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系数 丙氨酸转氨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郝永 颜林军 +1 位作者 刘如焕 郭成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肺孤立性、直径范围2.0~5.0 cm炎性假瘤22例和周围型肺癌38例,均行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分析肺孤立性炎性假瘤和... 目的探讨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肺孤立性、直径范围2.0~5.0 cm炎性假瘤22例和周围型肺癌38例,均行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分析肺孤立性炎性假瘤和周围型肺癌血供情况,比较二者强化达峰时间(TTP)和灌注参数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灌注指数(PI),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P和灌注参数鉴别诊断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价值。结果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较均衡供血,PF(50.71±19.02)ml/min,BF(42.13±21.27)ml/min,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44.04±10.49)%。周围型肺癌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PF(68.67±34.75)ml/min高于BF(48.26±24.31)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54.50±15.74)%。肺孤立性炎性假瘤患者TTP短于周围型肺癌患者,PF和PI低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TP鉴别诊断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诊断价值较高,当TTP 18.06 s作为预测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2.3%;PF和PI鉴别诊断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AUC分别为0.71和0.70,诊断价值中等。结论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TTP有助于提高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肉芽肿 灌注成像 强化达峰时间 肺动脉灌注量 支气管动脉灌注量 灌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