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矿段层状铁矿体的成因:来自矿物结构定量化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解 罗照华 +4 位作者 杨宗锋 李学军 程金华 邱一冉 I.V.Vikentye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岩浆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攀枝花式铁矿赋存于攀枝花大型层状侵入体中,同时是峨眉山地幔柱系统的组成部分。然而此类矿床的成因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文中以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矿段中部岩相带(MZ)为例,采用定量化结... 岩浆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攀枝花式铁矿赋存于攀枝花大型层状侵入体中,同时是峨眉山地幔柱系统的组成部分。然而此类矿床的成因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文中以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矿段中部岩相带(MZ)为例,采用定量化结构分析的方法,结合地质学和岩相学观察结果,试图从攀枝花岩体中部岩相带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的结构角度解释攀枝花式铁矿层状矿体的成因。岩相学观察可见部分样品中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具有明显的溶蚀结构以及角闪石、蛇纹石的增生边,被溶蚀的部分由铁钛氧化物填充,而铁钛氧化物之间发育共结结构。晶体粒度分布(CSD)显示,被溶蚀的单斜辉石较未溶蚀样品具有更陡的CSD曲线斜率,CSD曲线小颗粒处弯曲程度更大,以及更高的铁矿含量,说明溶蚀作用导致了CSD曲线变得更陡,产生了类似于粗化作用的CSD曲线。晶体空间分布(SDP)显示中部岩相带岩体上部有分选的趋势,而岩体下部则表现出挤压的趋势,说明了岩体上部保留了岩浆结晶过程中的矿物颗粒分选的趋势,而下部由于普遍的溶蚀导致了矿物粒间空隙增大,难以支撑上部的荷载,表现出挤压趋势。造岩矿物溶蚀、富水的角闪石、蛇纹石生长边以及填隙的铁钛氧化物说明有流体存在。在攀枝花岩体中段结晶晚期,富铁流体加入半固结的岩体使得造岩矿物溶蚀,而后填充于空隙,流体逃逸后铁矿物富集沉淀成矿。岩体下部具普遍的溶蚀作用,受荷载富铁流体被挤压逃逸,形成了块状的贫铁岩体;上部流体水平运移,没有受到挤压作用,流体逃逸后保留了铁矿的含量,形成了富集的层状铁矿体。这种层状矿体的成因模型类似于透岩浆流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式铁矿 结构定量化分析 溶蚀作用 透岩浆流体 成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地质异常序列:以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照华 郭晶 +4 位作者 王秉璋 I.V.Vikentyev 王涛 袁博武 梁文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2-225,共14页
金属资源勘查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发现与物化探异常相应的地质异常,并由此不断深化,逐步逼近主矿体。为了阐明这种深化过程,本文以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为例,提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理论序列和勘查序列两种类型。... 金属资源勘查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发现与物化探异常相应的地质异常,并由此不断深化,逐步逼近主矿体。为了阐明这种深化过程,本文以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为例,提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理论序列和勘查序列两种类型。理论序列是成矿系统演化过程中一系列时空有序的成矿作用相关地质过程的记录,可以从成矿系统理论进行推导;勘查序列遵循异常显著性和找矿有效性原则,形成于勘查过程中。勘查序列可以相同或不同于理论序列,但必须以理论序列为指导,从而实现快速、经济地阐明勘查目标的资源潜力。理论序列的推导是以某种成矿系统理论为依据,分析成矿系统时空结构中的事件与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构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本文认为成矿系统的演化可以简单归结为含矿流体以岩浆侵入体为起点向远离岩体方向传输。在此过程中,含矿流体与传输路径中的屏蔽介质每发生一次强相互作用,都会留下显著的物质记录。因而可以预设每一个屏蔽介质和强相互作用的性质,预期可能的物质记录,构建成矿地质异常序列。勘查工作中可以同时发现一系列成矿地质异常和异常群,所发现的第一个异常也往往不是主矿体异常,其情形要比理论推导复杂得多。因此,勘查过程中要区分直接异常、间接异常和背景异常,并积极地将间接异常转换为直接异常。然后,根据异常分布密度归并异常群,构建勘查序列。可见,资源勘查遵循异常显著性和找矿有效性原则,不宜机械遵循理论序列。但是,勘查工作中需要不断应用理论序列,丰富理论序列,并最终产生新的理论序列,进而明确找矿方向。根据上述方法,将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勘查区已发现的成矿地质异常归并为两个勘查序列:(1)岩基产状异常→岩石结构异常→岩基矿化分带异常→伟晶岩异常;(2)岩基产状异常→夕卡岩异常→岩墙群异常(矿带分布异常)→岩体结构异常→矿物世代关系异常。根据成矿地质异常序列分析,推测涛歌岩体和河东岩体之下的隐伏岩体为含矿流体供给通道,因而建议勘探工程向这两个岩体方向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异常序列 资源勘查 东昆仑 透岩浆流体 岩基后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米易青皮村镁铁质侵入体的固结过程 被引量:3
3
作者 邱一冉 罗照华 +4 位作者 杨宗锋 李学军 李解 程金华 I.V.Vikentye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54,共14页
含矿与无矿侵入体的区分是阐明岩浆型矿床成因的基础,也是深部找矿预测的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米易青皮村岩体为例,通过岩相学及矿物成分剖面和定量化结构分析,试图阐明无矿岩浆侵入体的固结过程,并与攀枝花含矿岩体对比,进一步揭示含矿... 含矿与无矿侵入体的区分是阐明岩浆型矿床成因的基础,也是深部找矿预测的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米易青皮村岩体为例,通过岩相学及矿物成分剖面和定量化结构分析,试图阐明无矿岩浆侵入体的固结过程,并与攀枝花含矿岩体对比,进一步揭示含矿与无矿侵入体形成过程的区别。岩相学分析表明,青皮村岩体中粒辉长岩的造岩矿物可以划分为四个世代:1粗粒斜长石→2中粒斜长石+单斜辉石→3黑云母+铁钛氧化物→4伟晶状斜长石,展示了封闭系统的固结过程。加上粗晶辉长岩脉的矿物组合钠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磷灰石,可以将青皮村岩体的组成矿物划分为5个世代,进而划分成四个晶体群:通道晶体群、岩浆房晶体群、基质晶体群和流体晶体群。晶体成分剖面分析表明,通道晶和岩浆房晶显示正环带,具有封闭系统降温结晶的特点,其中通道晶的生长伴随着减压作用;基质晶初始为正环带,末期显示反环带,反映了残余流体的聚集与逃逸;而流体晶体群的产出则反映了超临界流体的相分离和排气作用。定量化结构分析揭示了岩浆固结晚期的粗化过程,是封闭岩浆系统固结过程的重要证据,与岩相学和晶体成分剖面分析结果一致。此外,青皮村岩体中Fe-Ti氧化物含量甚低,其体积分数仅为4%,暗示它们不可能聚集成矿。与攀枝花岩体相比,青皮村岩体固结过程中缺失先存晶体的溶蚀结构,后者被认为是高温含矿流体输入的结果。据此,本文提出,外来含矿流体(透岩浆流体)输入与否决定了镁铁质岩浆侵入体的产矿能力;进而认为,是流体输入导致了岩浆分异,而不是岩浆分异产生了含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式铁矿 岩浆分异 晶体群 定量化结构分析 透岩浆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