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能纳米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锐 陈泽洲 +2 位作者 高石 蒲万芬 杜代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5,共12页
赋能纳米碳由于高横纵比和两亲化结构,体现出表面活性剂、分子薄膜、胶体、液晶分子和聚合物的多面特性,在纳米化学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独具优势和应用潜力。调研总结了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等纳米碳结构和性质的共性与特性,全面归... 赋能纳米碳由于高横纵比和两亲化结构,体现出表面活性剂、分子薄膜、胶体、液晶分子和聚合物的多面特性,在纳米化学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独具优势和应用潜力。调研总结了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等纳米碳结构和性质的共性与特性,全面归纳了纳米碳的起源、制备方法与赋能路径;提出了油藏高温、高矿化度条件纳米碳的精细调控赋能策略,剖析了赋能纳米碳在水-油和水-岩石界面吸附和组装机制,多维度精细表征手段及信息化物理模拟方法。以水驱油藏波及系数和波及区内驱油效率均低的普遍性问题为导向,基于纳米的分子—粒子跨尺度特征和水-油-岩界面效应提炼了赋能纳米碳大幅扩大波及系数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协同耦合机制。最后,提出了赋能纳米碳提高原油采收率规模应用存在的问题和低碳、高效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 赋能路径 界面自组装 表征 物理模拟 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用于原位原油组成分析及降黏剂评价
2
作者 涂东 周晓冬 +5 位作者 袁成东 丁磊 AL-MUNTASER Ameen A 赵忠文 吴文明 VARFOLOMEEV Mikhail A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4-717,737,共5页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分析了塔河超稠油的组成,并基于塔河超稠油的组成设计了4种油溶性降黏剂(脂肪族,芳香族,芳香族+脂肪族,极性化合物);综合采用LF-NMR方法、黏度分析、和浸泡稀释法评价了4种降黏剂对塔河超稠油的降黏效果。...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分析了塔河超稠油的组成,并基于塔河超稠油的组成设计了4种油溶性降黏剂(脂肪族,芳香族,芳香族+脂肪族,极性化合物);综合采用LF-NMR方法、黏度分析、和浸泡稀释法评价了4种降黏剂对塔河超稠油的降黏效果。原油族组分(SARA)分析结果验证了LF-NMR技术可以用于精确分析原油组成。除极性化合物降黏剂外,其余3种降黏剂均可使超稠油的黏度降低90%以上,降黏剂的降黏性能排序为: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混合物>脂肪族>极性化合物。芳香族降黏剂降黏效果最好,可将稠油黏度从61000 Pa·s(50℃)降低至14.897 Pa·s;具有溶解沥青质和防止沥青质聚集的能力。实验结果证明了LF-NMR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方便的方法分析原油组成,同时可以用于评价降黏剂效果,并且帮助分析降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磁场核磁共振(LF-NMR) 超稠油 降黏剂 原油组成 降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率Ni-Mo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特超稠油降黏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袁成东 刘磊 +4 位作者 IL’YASOV Il’dar R 丁保东 曹畅 周晓冬 VARFOLOMEEV Mikhail A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3-508,共6页
塔河油田特超稠油在井筒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掺稀比高、频繁上返异常,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针对塔河特超稠油高沥青质含量的特点,以1,3-丙二醇、仲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度Ni-Mo催化剂,评价... 塔河油田特超稠油在井筒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掺稀比高、频繁上返异常,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针对塔河特超稠油高沥青质含量的特点,以1,3-丙二醇、仲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度Ni-Mo催化剂,评价了其地面改质降黏效果。结果表明,三叶形γ-Al_(2)O_(3)催化剂载体具有圆柱形孔隙结构,孔隙直径以5~11 nm为主。Ni-Mo催化剂可以将特超稠油的黏度(50℃)从28 200 mPa·s降至298 mPa·s,降黏率为98.94%,密度从1.0070 g/mL降至0.8724 g/mL;同时,饱和烃的含量显著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大幅降低。地面催化改质降黏与改质稀油回掺相结合的开采技术能有效降低特超稠油黏度,地面催化改质效果良好,可有效节约掺稀油用量,提升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氧化铝 Ni-Mo催化剂 催化改质 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结构月球的自由天平动与受迫天平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潇 Alexander GUSEV +1 位作者 平劲松 张同杰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根据JPL/NASA发布的月球行星历表DE430/LE430提供的月球物理参数,计算了月球主转动惯量;使用刚体月球转动微分方程获得的月球物理天平动解析关系式,计算了不同分层模型的月球自由天平动三个模式的频率及周期,比较并讨论了不同的解析结果... 根据JPL/NASA发布的月球行星历表DE430/LE430提供的月球物理参数,计算了月球主转动惯量;使用刚体月球转动微分方程获得的月球物理天平动解析关系式,计算了不同分层模型的月球自由天平动三个模式的频率及周期,比较并讨论了不同的解析结果;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月球受迫天平动一个模式的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天平动 解析方法 频率及周期 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以西西伯利亚盆地中生界巴热诺夫组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新平 金之钧 +4 位作者 刘全有 Shpilman Alexander 李鹏 Morozov Vladimir Uspensky Bori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岩心薄片见大量沸石等火山灰蚀变矿物,使该区火山灰与富有机质形成的相互关系引起关注。以该盆地的巴热诺夫组为例,介绍了火山灰对该区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巴热诺夫组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在火山灰发育同期沉积的富有机质层段中不仅硅、磷等营养元素含量高,而且钡、锰、钼、铀等藻类繁殖催化元素含量也高,推测火山灰携带物质促进了巴热诺夫页岩沉积时期古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爆发,为富有机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在火山灰发育层段之上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大量发育草莓状黄铁矿,且呈层状分布,Co/Ni比值小于1,S/Fe比值偏高,指示火山灰喷发之后形成缺氧的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泥页岩中有机质的保存;火山灰发育井区TOC含量高(多>7%),有机质成熟度与邻近火山灰不发育区相比偏高(R o=0.7%~1.1%),生烃潜力高且已达到生油高峰,推测可能火山灰携带的钼、镍等元素促进了热催化生油阶段干酪根的成烃演化;火山灰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常见藻类纹层与碳酸盐岩纹层互层,多见层间孔缝,利于页岩油气的运移。因此,火山灰与巴热诺夫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火山灰不仅能够提高沉积时期的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促进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而且利于形成富有机质交互纹层,易于后期压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勃发 还原环境 成烃演化 富有机质形成 火山灰 页岩 巴热诺夫组 中生界 西西伯利亚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Duffing系统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海英 张卫 +1 位作者 刘金梅 Nigmatullin R R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2,共5页
混沌图像加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图像加密技术,但目前采用的混沌系统大都是整数阶的一维、二维或三维混沌系统,很少使用分数阶的混沌系统。以Duffing系统为例,对分数阶Duffing系统和整数阶Duffing系统进行分析,当两个系统... 混沌图像加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图像加密技术,但目前采用的混沌系统大都是整数阶的一维、二维或三维混沌系统,很少使用分数阶的混沌系统。以Duffing系统为例,对分数阶Duffing系统和整数阶Duffing系统进行分析,当两个系统取相同参数并都达到混沌状态时,对混沌序列的伪随机性进行分析比较,可得到分数阶的混沌系统的伪随机性更强,并且分数导数的阶数也可以作为密钥,理论上比整数阶系统的密钥空间大得多,分数阶Duffing系统更适用于图像加密,并具有很好的加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分数算子Duffing 伪随机性 图像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月球模型的自转动力学与着陆探测
7
作者 Alexander GUSEV 孟治国 +3 位作者 平劲松 Natalia PETROVA Hideo HANADA 李文潇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着重于寻找月核证据并将月核模型引入月球天平动理论中,探讨如何将多种空间探测技术应用于毫角秒精度的月球天平动观测,进而测定液态和固态月核参量。通过讨论多层月球的月球物理参数、流体核的几何与动力学椭率、松散黏滞的月幔,可获... 着重于寻找月核证据并将月核模型引入月球天平动理论中,探讨如何将多种空间探测技术应用于毫角秒精度的月球天平动观测,进而测定液态和固态月核参量。通过讨论多层月球的月球物理参数、流体核的几何与动力学椭率、松散黏滞的月幔,可获得月球相关详细信息与参量,这些参量对评估多层结构的月球自由天平动很重要。物理天平动的解析理论还可应用于未来多种月球工作中,期望在近代月球科学研究基础上能有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内部结构 动力学 物理天平动 月球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