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电务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靖茹 钟章队 +2 位作者 李斌 李明春 陈姝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2期73-79,共7页
对铁路电务系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一系列铁路电务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国家交通领域战略发展要求,阐述智能电务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铁路智能电务系统解决方案,论述其定义和总体架构,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 对铁路电务系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结合一系列铁路电务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国家交通领域战略发展要求,阐述智能电务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提出铁路智能电务系统解决方案,论述其定义和总体架构,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个智能技术层面,分析现代铁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方式,以及四大典型业务框架和五大应用场景,为提升铁路电务系统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智能电务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通信云测试方法与评估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游梓良 丁建文 +2 位作者 石座 孙斌 张鑫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在数字铁路建设整体布局的背景下,对标铁路通信“四智”“六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目前铁路通信云现状及云平台相关标准,研究铁路通信云平台逻辑架构和测试需求,采用最小系统思想构建铁路通信云测试框架。从业务功能、运行性能... 在数字铁路建设整体布局的背景下,对标铁路通信“四智”“六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目前铁路通信云现状及云平台相关标准,研究铁路通信云平台逻辑架构和测试需求,采用最小系统思想构建铁路通信云测试框架。从业务功能、运行性能、服务质量3个方面总结铁路通信云测试指标,提出适用于铁路通信云的测试方法和评估体系。搭建测试环境对指标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验证了铁路通信云测试方法与评估体系的可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后续铁路现场通信云设备入场提供测试方法和检测依据,同时促进各设备商在技术与性能方面的一致性,推动铁路通信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通信云 测试框架 评估体系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服务质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通号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钟章队 黄靖茹 +2 位作者 李斌 陈姝 李明春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架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分析发展机遇和趋势,提出智能通号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定义、总体架构及目标。从大... 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架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分析发展机遇和趋势,提出智能通号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定义、总体架构及目标。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个智能技术层面分析现代铁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方式;同时,分析典型的应用场景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和智能化实践的边缘云计算平台,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智能通号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合成矢量轨迹特性的双馈风电场主变压器差动保护
4
作者 宋许鹏 杨小洋 樊征臻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共13页
双馈风电场故障穿越的过程中,风电场侧提供的短路电流存在频率偏移现象,导致基于傅里叶算法的相量提取存在误差,二次谐波制动元件可能误动作,使得差动保护长时间闭锁。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合成矢量轨迹特性的新型时域保护方案。针对变压... 双馈风电场故障穿越的过程中,风电场侧提供的短路电流存在频率偏移现象,导致基于傅里叶算法的相量提取存在误差,二次谐波制动元件可能误动作,使得差动保护长时间闭锁。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合成矢量轨迹特性的新型时域保护方案。针对变压器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的本质差异,分别构造2种合成矢量,并根据各自合成矢量的轨迹特性设计保护方案。在PSCAD/EMTDC中搭建双馈风电场送出系统控制和保护的仿真模型。实验表明,所提方案能识别各种区内故障,且不受励磁涌流、区外故障伴随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饱和以及区外故障伴随CT测量误差的干扰,最快15 ms即可动作且平均动作时间小于一个工频周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主变压器保护 合成矢量 励磁涌流 电流互感器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公网铁路站场专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志成 刘朝晖 +3 位作者 邵振菲 陈姝 刘艳兵 龙智勇 《中国铁路》 2022年第9期141-148,共8页
针对铁路货场、编组站、客运站等铁路站场应用场景,研究梳理5G公网铁路站场专用业务及网络需求,并结合运营商5G专网建设模式,提出5G公网铁路站场专用解决方案,包括组网架构、网络服务质量方案、业务服务质量方案、高可靠性方案、网络运... 针对铁路货场、编组站、客运站等铁路站场应用场景,研究梳理5G公网铁路站场专用业务及网络需求,并结合运营商5G专网建设模式,提出5G公网铁路站场专用解决方案,包括组网架构、网络服务质量方案、业务服务质量方案、高可靠性方案、网络运维方案和网络安全方案,并给出5G公网专用方案在智慧编组站、智慧车站的应用案例。方案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在站场基于运营商5G网络快速部署5G专网,充分发挥5G优势,为铁路站场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站场保安全、提效率、增效益的目标,并推动铁路站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场 5G公网 5G专网 QOS 网络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云协同技术的高速铁路“工电供”综合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斌 《电信科学》 2019年第S02期77-83,共7页
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高速铁路综合运维生产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七统一、一联合"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提出了三级管理架构的"工电供"综合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思想。结合"工电供"综合运维的典型应... 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高速铁路综合运维生产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七统一、一联合"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提出了三级管理架构的"工电供"综合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思想。结合"工电供"综合运维的典型应用场景,即车站咽喉区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了边云协同技术如何与高速铁路综合运维融合落地,构建了一种安全、高效、智能的综合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探索"工电供"综合运维一体化的新模式,推动高速铁路"工电供"结合部运维模式的变革,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输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维一体化 管理平台 边云协同 安全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5G-R智能手持终端设计方案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新平 刘艳兵 龙智勇 《中国铁路》 2022年第11期83-89,共7页
随着我国铁路5G-R网络建设和铁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G-R智能手持终端在铁路各专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介绍铁路手持终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铁路手持终端在铁路各专业应用场景中的通信业务需求;提出5G-R智能手持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 随着我国铁路5G-R网络建设和铁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G-R智能手持终端在铁路各专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介绍铁路手持终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铁路手持终端在铁路各专业应用场景中的通信业务需求;提出5G-R智能手持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从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出发,提出5G-R智能手持终端的多业务融合方案、业务优先级保障方案以及通信业务与移动应用融合方案;针对5G-R手持终端智能化和宽带化引入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出终端安全管控和移动应用商店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手持终端 5G-R智能手持终端 多网络融合 多业务融合 终端安全管控 移动应用商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B到4B——电信行业与垂直行业的供需协同倍增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钟章队 官科 +1 位作者 丁建文 陈姝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75,共9页
为更好地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快5G/6G建设,需将发力点由“面向企业”的2B(To Business)向“为了企业”的4B(For Business)转变。从2B到4B,是从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的转变,是从“供给外生赋能”向“供需内生协同”本质的转变。... 为更好地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快5G/6G建设,需将发力点由“面向企业”的2B(To Business)向“为了企业”的4B(For Business)转变。从2B到4B,是从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的转变,是从“供给外生赋能”向“供需内生协同”本质的转变。发展5G/6G公专网,需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理解目标企业的核心诉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应由垂直行业主导公专网应用的标准制定与生态建设,设计可复制、可定义的商业模式,从顶层设计开始,将数字技术融入到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之中,实现5G/6G公专网发展从2B到4B的转变,创造电信行业与垂直行业供需协同、价值倍增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6G 2B 4B 垂直行业 公专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助力电力物联网: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41
9
作者 熊轲 张锐晨 +2 位作者 王蕊 钟桂东 张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108,共10页
电力物联网(electricity internet of things,EIoT)作为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结合,能够有效整合各类通信设备以及电力资源,提高电网信息化水平及现有设备利用率,并为建设具备全面感知、高效应变、灵活处理的智慧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典型范例... 电力物联网(electricity internet of things,EIoT)作为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结合,能够有效整合各类通信设备以及电力资源,提高电网信息化水平及现有设备利用率,并为建设具备全面感知、高效应变、灵活处理的智慧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典型范例。第5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具备“高速率、高容量、高可靠性、低时延与低能耗”的特点,其关键技术能够满足电力系统“海量设备接入、海量电力数据传输、电网极高可靠性、灵活协同响应、设备寿命持久”的需求,因此将5G通信技术与电力物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下一步研究与发展的重点。首先概述了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并结合5G通信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5G的电力物联网总体架构;然后分析总结了现有5G关键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最后对5G通信技术和电力物联网融合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5G 深度融合 高容量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熵的海上风电经柔性低频送出系统海缆纵联保护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维轩 樊征臻 +1 位作者 霍姚彤 梁营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8,共11页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交流海缆线路两侧为电力电子换流器,故障电流特性由换流器控制策略决定,与传统同步电源存在差别,导致传统电流差动保护存在不正确动作风险。为解决此问题,基于海上风电经柔性低频输电送出系统海缆线路的故障电流特性,... 柔性低频输电系统交流海缆线路两侧为电力电子换流器,故障电流特性由换流器控制策略决定,与传统同步电源存在差别,导致传统电流差动保护存在不正确动作风险。为解决此问题,基于海上风电经柔性低频输电送出系统海缆线路的故障电流特性,对传统电流差动保护进行了动作性能分析,揭示了动作性能下降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熵算法的新型纵联保护方案。该方案先对一侧电流采样值进行虚拟负电容补偿和相反数处理,再计算其与另一侧电流的交叉熵,根据交叉熵的变化判断区外和区内故障。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在海缆发生各种类型故障时正确动作,抗高过渡电阻的能力强,同时对TA测量误差具备良好的耐受能力,可作为柔性低频输电海缆的主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频输电 纵联保护 虚拟负电容 交叉熵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C的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方案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斌 《电信科学》 2019年第11期88-95,共8页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处理,满足高速铁路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多维铁路运输需求,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车地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在其他行业广泛应用和推广的MEC技术,提出了基于MEC的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方...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处理,满足高速铁路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多维铁路运输需求,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车地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在其他行业广泛应用和推广的MEC技术,提出了基于MEC的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方案。通过实验室搭建仿真环境,对比两种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方案模型,并对基站和车站MEC服务器功能及MEC平台架构进行阐述,通过高速铁路应用实例,系统地描述基于MEC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方案,为后续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对网络时延、无线传输优化、虚拟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攻关提供模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 车地无线通信网络 MEC平台架构 虚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D定位的铁路隧道漏缆视频巡检方案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玉娟 宋鑫 李斌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分析当前铁路隧道漏缆巡检维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辅助定位的视频巡检方案。搭载视频巡检设备的电务检测车在行驶过程中,采集漏缆图像并检测部署在漏缆沿线的RFID参考标签,以获得位置信息并计算得到车速;图像... 分析当前铁路隧道漏缆巡检维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辅助定位的视频巡检方案。搭载视频巡检设备的电务检测车在行驶过程中,采集漏缆图像并检测部署在漏缆沿线的RFID参考标签,以获得位置信息并计算得到车速;图像处理系统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当检测到外观故障或安全隐患时,生成维护任务并下发到智能终端;作业人员利用智能终端定位到需要维护作业的位置区间,完成作业任务并利用智能终端将作业结果返回运维中心。该方案可实现完整的"车辆巡检—故障检测—现场作业"的智能运维模式,有效提升运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漏缆 视频巡检 RFID 智能终端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轨旁设备设施视频检测识别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晨旭 任小东 李斌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1期99-103,共5页
随着铁路网的逐步完善,新ICT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铁路发展的新要求,对铁路电务部门的运维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打破目前单一的运维模式,采用更加安全高效的监测检测技术手段,进一步保障铁路运营安全。高清视频图像感知... 随着铁路网的逐步完善,新ICT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铁路发展的新要求,对铁路电务部门的运维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迫切需要打破目前单一的运维模式,采用更加安全高效的监测检测技术手段,进一步保障铁路运营安全。高清视频图像感知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给电务专业检测工作提供了新契机。铁路轨旁设备设施视频检测识别系统将轨旁设备设施的物理外观类故障等"直观"故障现象,通过车载视频图像分析处理的方式检测标记出来,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和识别报警的准确率,构建了全新的电务专业巡检和检测方式,逐步形成"通信、信号双专业联动""固移联动""边缘与中心云平台"的电务智能分析预警与健康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旁设备设施 视频感知 检测识别 新ICT技术 边缘云计算 大数据 分析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