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机械与腐解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慧 唐庆刚 李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秸秆还田是最普遍的秸秆综合利用形式,在秸秆的五化综合利用中居首要地位。国外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起步早,秸秆还田技术与机械相对成熟。相比较我国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秸秆还田机械的局限性较明显。另外,秸秆还田后,由... 秸秆还田是最普遍的秸秆综合利用形式,在秸秆的五化综合利用中居首要地位。国外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起步早,秸秆还田技术与机械相对成熟。相比较我国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秸秆还田机械的局限性较明显。另外,秸秆还田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田间腐解效果不理想。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秸秆利用情况、秸秆还田机械,总结归纳了影响秸秆还田后腐解的一些因素,以期为秸秆快速腐解还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机 秸秆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发电用秸秆打捆机的意义及设计方案分析
2
作者 邢蕾 王慧 +5 位作者 王海祥 郭思佳 周爽 栾积毅 杨美玲 刘向东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4期78-78,共1页
我国的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已迈向一个全新的层次。但伴随着经济发展进步而来的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制约因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我国的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已迈向一个全新的层次。但伴随着经济发展进步而来的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制约因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生物质发电用秸秆打捆机的重要意义以及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发电 秸秆 打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联合收割机螺旋滚筒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永春 王慧 +3 位作者 汪益林 杨美玲 王海祥 刘向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128,共8页
为了解决水稻收割机传统钉齿滚筒出现收割速度慢与损失率大、含杂率高、破碎率较高之间的矛盾,设计一款螺旋脱粒滚筒,目的是在满足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相关要求下,实现最大收割速度,提高收割效率。滚筒在实际脱粒过程中,工作环境及... 为了解决水稻收割机传统钉齿滚筒出现收割速度慢与损失率大、含杂率高、破碎率较高之间的矛盾,设计一款螺旋脱粒滚筒,目的是在满足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相关要求下,实现最大收割速度,提高收割效率。滚筒在实际脱粒过程中,工作环境及工况比较复杂,基于ANSYS Workbench对设计的螺旋滚筒进行模态分析,了解螺旋滚筒结构的振动频率特性,以避免共振,降低装置的故障率。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脱粒滚筒的1阶固有频率为57.559Hz,远大于滚筒自转产生的工作频率,螺旋滚筒结构是安全可靠的。以收割速度为试验因素,把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对普通钉齿滚筒与螺旋脱粒滚筒作业效果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螺旋滚筒在收割速度不同的情况下,损失率、破碎率两项脱粒指标均低于普通钉齿滚筒,螺旋滚筒的含杂率高于普通钉齿滚筒,但螺旋滚筒的含杂率最大值为2.41%,满足国家标准含杂率2.5%。综上所述,所设计螺旋滚筒既满足收割性能要求,又能提高收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联合收割机 螺旋滚筒 ANSYS Workbench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果采摘机升降装置设计及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毕可乔 孙立鹏 +1 位作者 王慧 张晓龙 《南方农机》 2022年第8期13-15,22,共4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使用越来越普及。由于沙果皮薄易伤、果实密集等因素,给采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本研究小组针对现有沙果采摘机采摘效率低、果实破损高、人工成本高等缺点,设计了一款自走式沙果采摘机。首先,对自走式...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使用越来越普及。由于沙果皮薄易伤、果实密集等因素,给采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本研究小组针对现有沙果采摘机采摘效率低、果实破损高、人工成本高等缺点,设计了一款自走式沙果采摘机。首先,对自走式沙果采摘机的机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采用Creo 5.0软件对该机的升降台装置进行三维建模;最后,利用Simulate模块对升降装置进行运动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升降装置达到最高点时(收集箱达到最大容量),此时的最大变形量为0.166 639 mm,最大剪应力为13.003 5 MPa,远小于材料屈服强度240 MPa,升降装置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果采摘 农业机械 升降装置 静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