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选择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宏宇 李善昌 +4 位作者 仲琦 吴春和 姜炳华 闫磊 宁尚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53-957,共5页
目的:检测L-选择素(L-Select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tumor)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L-选择素与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相... 目的:检测L-选择素(L-Select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salivary gland malignant tumor)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L-选择素与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口腔鳞癌石蜡标本48例,涎腺恶性肿瘤石蜡标本48例,另选择良性病变周围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各2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L-选择素在口腔鳞癌中和涎腺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各自的对照组(P<0.05)。L-选择素的表达与患者口腔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L-选择素的表达与患者涎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涎腺恶性肿瘤的组织分类、性别和年龄无关。L-选择素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结论:L-选择素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均存在着高表达;L-选择素在口腔鳞癌和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L-选择素有望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选择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涎腺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2
作者 薛本哲 李善昌 +2 位作者 杨绍威 董波 曲学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Doxorubicin-loading Mesoporous Magnetic Silia Nanoparticles,DOX@M-MSN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OX@M... 目的:探讨阿霉素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Doxorubicin-loading Mesoporous Magnetic Silia Nanoparticles,DOX@M-MSN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OX@M-MSNs对CAL-27的体外靶向抗肿瘤效果。结果:单纯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表现出非常好的生物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尽管浓度为100 mg/L时,细胞存活率仍超过80%。当浓度值有所提升及作用时间延长后,相较于单纯阿霉素原料组,DOX@M-MSNs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DOX@M-MSNs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单纯阿霉素,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明显增强,凋亡率增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通过外加磁场,磁性区域的DOX@M-MSN释放的DOX于肿瘤细胞的聚集优于非磁性区域。结论:DOX@M-MSNs纳米颗粒能够选择性进入肿瘤细胞内,从而使得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有所增强,进而使得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显著提高,外加磁场可以显著地提升输送DOX@M-MSNs进到肿瘤细胞内的效率,进而提高肿瘤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 外部磁场 靶向作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通过血清中TNF-α、IL-17、IL-23的水平研究慢性牙周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建华 杨艳飞 +1 位作者 李晓光 刘继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0-1222,1227,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慢性牙周炎中的含量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28人、慢性牙周炎患者(P)32人、类风湿性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R+P...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慢性牙周炎中的含量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28人、慢性牙周炎患者(P)32人、类风湿性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R+P)22人和健康对照组(H)18人使用ILISA方法检测分析血清中的TNF-α、IL-17、IL-23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慢性牙周炎组血清中TNF-α、IL-17、IL-23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慢性牙周炎组血清中TNF-α、IL-17、IL-23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的含量(P<0.05);慢性牙周炎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含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IL-17、IL-23可能在牙周病和RA的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牙周炎的致炎因素也可以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牙周炎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纳米无机抗菌剂对义齿软衬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月 佟汝佳 +2 位作者 曹香林 王丹 马术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添加纳米载银磷酸锆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义齿软衬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纳米载银磷酸锆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分别按2%、5%、10%和1%、3%、5%的比例添加于Silagum软衬材料中,按国家相关标准检测其粘结强度、拉伸强度和邵... 目的:研究添加纳米载银磷酸锆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义齿软衬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纳米载银磷酸锆和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分别按2%、5%、10%和1%、3%、5%的比例添加于Silagum软衬材料中,按国家相关标准检测其粘结强度、拉伸强度和邵氏硬度的变化。结果:两种纳米无机抗菌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软衬材料的机械性能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当纳米载银磷酸锆与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3%时,软衬材料的机械性能综合体现较好。结论:纳米载银磷酸锆与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在软衬材料中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和3%,且在此量下,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软衬材料机械性能的增强作用明显优于纳米载银磷酸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载银磷酸锆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 义齿软衬材料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硼酸铝晶须对硅橡胶软衬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士军 贾小可 +6 位作者 李益玲 李雯雯 谭小丽 肖媛媛 王东霞 黄艳军 姜家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596,共3页
目的:研究硼酸铝晶须的添加量对硅橡胶类软衬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硼酸铝晶须经2%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后,按照2%、3%、4%、5%的质量比添加到硅橡胶软衬材料中,未添加晶须的软衬材料作为对照组,按国家相关标准检测复合材料的... 目的:研究硼酸铝晶须的添加量对硅橡胶类软衬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硼酸铝晶须经2%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后,按照2%、3%、4%、5%的质量比添加到硅橡胶软衬材料中,未添加晶须的软衬材料作为对照组,按国家相关标准检测复合材料的邵氏硬度、拉伸强度及拉伸伸长率的变化并从每组中随机选出一个试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晶须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结果:随着硼酸铝晶须添加量的增加,邵氏硬度呈上升趋势,拉伸强度、拉伸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来看硼酸铝晶须的最佳添加量为4%。结论:硼酸铝晶须的添加量对硅橡胶软衬的机械性能有一定影响,且针对本实验硼酸铝晶须的含量,当添加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铝晶须 硅橡胶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健平 孟祥才 +3 位作者 张玉娜 廖运茂 王庆法 张秋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28-1230,共3页
目的:研究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比较它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氟化钠和人工唾液的再矿化效果。方法:选取新鲜拔出的牛切牙40颗,制成人工龋模型,露出唇侧面,其余部分涂布双层指甲油。置于盛有脱矿液的容器中37℃脱矿3d... 目的:研究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比较它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氟化钠和人工唾液的再矿化效果。方法:选取新鲜拔出的牛切牙40颗,制成人工龋模型,露出唇侧面,其余部分涂布双层指甲油。置于盛有脱矿液的容器中37℃脱矿3d,使用显微硬度仪测量脱矿后釉质的显微硬度。扫描电镜下观察脱矿后的釉质表面的平滑状态。然后随机分为4组。用软毛刷将相应试剂涂刷在釉质表面,3次/d,3~4min/次。人工唾液组直接将釉质块浸泡其中。10d后进行显微硬度和扫描电镜观察。实验前后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氟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的显微硬度较脱矿后和对照组硬度值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变平滑。结论: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纳米羟基磷灰石 早期釉质龋 再矿化 显微硬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载银纳米TiO_2抗菌剂对两种软衬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士军 谭小丽 +6 位作者 李雯雯 贾小可 黄艳军 侯玉泽 王冬霞 肖媛媛 姜家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抗菌剂对2种义齿软衬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常温下将载银纳米TiO2粉末按不同质量分数0~4%分别加入SOFRELINER MEDIUM软衬材料和自凝软衬垫中,采用薄膜覆盖法检测软...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抗菌剂对2种义齿软衬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常温下将载银纳米TiO2粉末按不同质量分数0~4%分别加入SOFRELINER MEDIUM软衬材料和自凝软衬垫中,采用薄膜覆盖法检测软衬材料的抗菌性及抗菌长效性。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Ag-TiO2抗菌剂添加质量比增高,抗菌率明显增高。经过老化处理后的软衬材料,和处理前相比抗菌率变化很小,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添加Ag-TiO2抗菌剂的2种软衬材料均具有抗菌性,且抗菌率随着抗菌剂百分比的上升而显著提高;同时Ag-TiO2抗菌剂具有抗菌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抗菌剂 软衬材料 白色念珠菌 抗菌率 抗菌长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纳米TiO_2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士军 魏思怡 +3 位作者 任国欣 初明慧 王冬霞 肖媛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0-672,共3页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分析其最佳添加比例。方法:常温下将载银纳米TiO2粉末按不同质量分数0~3.5%加入藻酸盐印模中,采用薄膜覆盖法检测藻酸盐印膜材料的抗菌性。结果:分析实...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分析其最佳添加比例。方法:常温下将载银纳米TiO2粉末按不同质量分数0~3.5%加入藻酸盐印模中,采用薄膜覆盖法检测藻酸盐印膜材料的抗菌性。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随着Ag-TiO2抗菌剂添加质量比的增高,抗菌率明显增高,在抗菌剂质量分数达到2.0%时,藻酸盐印膜材料抗菌率达到99%以上,2.0%为其最佳添加比例。结论:添加Ag-TiO2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抗菌性,且2.0%为抗菌剂的最佳添加质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抗菌剂 藻酸盐印模材料 白色念珠菌 抗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松 房殿吉 +3 位作者 王占义 翟璐璐 宁兆荣 郭延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小型猪建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源对24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 Gy和28 Gy一次性照射,于照射结束后2个月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通过... 目的探讨利用小型猪建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源对24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 Gy和28 Gy一次性照射,于照射结束后2个月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通过定期局部观察、X线、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下颌骨ORN的发生。结果照射结束后3~4个月,拔牙后的小型猪先后全部发生了下颌骨ORN,28 Gy+拔牙组症状较重。结论 25 Gy单一剂量放射小型猪下颌骨+拔牙能建立有效的、可信的下颌骨ORN模型,可用于ORN病因学及治疗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 小型猪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超声微弧氧化-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苗 赵雯 +2 位作者 李德超 李慕勤 王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7-671,共5页
目的: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在纯钛(TA2)微弧氧化表面制备壳聚糖(CS)/海藻酸钠(ALG)复合涂层,研究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下颌骨种植模型,分别植入A、B、C组,TA2-MAO... 目的: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在纯钛(TA2)微弧氧化表面制备壳聚糖(CS)/海藻酸钠(ALG)复合涂层,研究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下颌骨种植模型,分别植入A、B、C组,TA2-MAO为A组,TA2-MAO-NAOH-CS为B组,TA2-MAO-NAOHCS-ALG为C组。术后分别于2、4、6周取材,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CBCT)和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的方法,观察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的情况。选扭出6周的种植体做扫描电镜(SEM),观察种植体涂层表面形貌。结果:CBCT观察:在2、4、6周,C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B组,B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稍好于A组,在6周时,观察到C组骨愈合良好,种植体骨界面无明显阴影区域,骨密度与正常骨密度一致。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中观察:在第2周时,A、B、C组的扭出力差异不明显,第4周时,B、C组扭力值高于A组,第6周时,C组的扭出力明显大于A、B组。在6周时,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c组对骨结合有促进作用。结论:TA2-MAO-NAOH-CS涂层和TA2-MAO-NAOH-CS-ALG涂层对骨结合都有促进作用,而TA2-MAO-NAOH-CS-ALG复合涂层对骨结合效果更好,双侧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种植体 层层自组装技术 CS ALG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不同形貌氧化锌对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月 崔慧颖 +2 位作者 吕东旭 章淑艳 刘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研究添加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对化学固化型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和纳米氧化锌(n-ZnOw)分别按3%、5%、10%和1%、3%、6%的比例添加于一种化学固化型的复合树脂中,检测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抗压... 目的:研究添加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对化学固化型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和纳米氧化锌(n-ZnOw)分别按3%、5%、10%和1%、3%、6%的比例添加于一种化学固化型的复合树脂中,检测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抗压强度、拉伸强度的变化。结果: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均有一定增强作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纳米氧化锌的的添加量分别为5%和3%时,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综合体现较好。结论: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和纳米氧化锌在此复合树脂中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3%,在最佳添加量情况下,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对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增强作用明显优于纳米氧化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纳米氧化锌 复合树脂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再矿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薇 王健平 +2 位作者 刘鑫喆 黄歆博 李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的再矿化效果,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氟化泡沫和氟化钠溶液的再矿化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制备人工早期根面龋模型41个,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矿后的根面的表面形态及用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脱矿...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的再矿化效果,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氟化泡沫和氟化钠溶液的再矿化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制备人工早期根面龋模型41个,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矿后的根面的表面形态及用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脱矿后根面的显微硬度。将40个根面龋模型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氟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氟化泡沫组和氟化钠溶液组。每组使用其相应的试剂处理,经7dpH循环及20d再矿化处理,于扫描电镜观察和显微硬度计测量。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作LSD-t检验,实验前后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氟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扫描电镜观察根表面有大量晶粒沉积且平滑,其硬度值与脱矿后和其他组硬度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有较好的再矿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纳米羟基磷灰石 早期根面龋 再矿化 pH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存条件对喷砂酸蚀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学林 肖月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条件对与喷砂酸蚀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等影响。方法:采用喷砂酸蚀技术对钛片进行改性,并将钛片分别放入组A密闭容器、组B双蒸水(ddH2O)、组C氢氧化钠(NaOH)中保存4周。将成骨细胞接种到钛片表面,通过细胞...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条件对与喷砂酸蚀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等影响。方法:采用喷砂酸蚀技术对钛片进行改性,并将钛片分别放入组A密闭容器、组B双蒸水(ddH2O)、组C氢氧化钠(NaOH)中保存4周。将成骨细胞接种到钛片表面,通过细胞形态观察,黏附增殖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分析3种贮存方法对种植体的影响。结果:在3h、1d、4d、7d,成骨细胞在钛片上黏附增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7d后组C的ALP活性大于组A大于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时组C细胞伸展良好,有大量伪足向四周伸展。结论:液体中保存可以减少种植体活性丧失,在NaOH中保存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喷砂酸蚀 贮存条件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氧化铈对义齿树脂基托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初明慧 高士军 +3 位作者 魏思怡 任国欣 王冬霞 肖媛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8-980,共3页
目的:研究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eO2对义齿树脂基托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改性纳米颗粒按照质量比分别为1%、2%、3%、4%和5%的添加量添加到义齿基托材料(PMMA)的单体中,制成不同浓度的纳米齿复合材料,制成标准试件。对每组试件冲击强... 目的:研究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eO2对义齿树脂基托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改性纳米颗粒按照质量比分别为1%、2%、3%、4%和5%的添加量添加到义齿基托材料(PMMA)的单体中,制成不同浓度的纳米齿复合材料,制成标准试件。对每组试件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未添加纳米颗粒组比较,将最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铈能够提高树脂基托的机械性能,所测试指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添加比例为3%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其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4.186±0.149)J/cm2、(88.865±2.345)MPa和(1.539±0.096)GPa(P<0.05)。结论:在义齿基托材料单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可以提高传统义齿基托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机械性能,从而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纳米义齿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表面改性 树脂基托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乙醇湿粘结技术和不同的桩道冲洗对纤维桩粘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狄贵景 莫宏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9-982,共4页
目的:研究简化乙醇湿粘接技术结合桩道内不同溶剂处理对纤维桩粘接性能的影响,为纤维桩粘结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2颗单根管离体牙,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冠方2mm处截去牙冠后模拟常规的根管治疗和桩道预备。完... 目的:研究简化乙醇湿粘接技术结合桩道内不同溶剂处理对纤维桩粘接性能的影响,为纤维桩粘结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2颗单根管离体牙,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冠方2mm处截去牙冠后模拟常规的根管治疗和桩道预备。完成后根据桩道冲洗剂的不同随机分成4组:A:蒸馏水组(对照组);B:5%次氯酸钠溶液组;C:17%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溶液组;D:5%次氯酸钠溶液+17%EDTA溶液组。根据水湿粘结和简化乙醇湿粘结的不同,每组随机分2个亚组。将离体牙切片后进行推出实验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并对断裂状态计数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去除玷污层。粘结强度测试结果:C组>B组>D组>A组,简化乙醇组>水湿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5%次氯酸钠溶液和17%EDTA溶液组合对去除桩道内玷污层效果显著;简化乙醇湿粘接技术对本实验中纤维桩粘结的微推出强度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桩道玷污层 简化乙醇湿粘接技术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脱矿牙本质基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赵志香 刘陆滨 袁雪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及耐脱矿力的影响,以期为白藜芦醇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置实验组白藜芦醇的浓度梯度: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阳性对照组0.2%氯己...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及耐脱矿力的影响,以期为白藜芦醇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置实验组白藜芦醇的浓度梯度: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阳性对照组0.2%氯己定,阴性对照组去离子水。每组取10μL与提取出来的牙源性mmp-2 30μL混合孵育30min,用体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各组混合20 min后的酶活性,每组重复5次。牙本质片经pH循环后,用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3D图像观察牙本质脱矿深度。结果:实验组白藜芦醇浓度在50μmol/L以上时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时的酶活性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3D图像显示100μmol/L Res的染色深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100μmol/L Res的平均脱矿深度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及牙本质脱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基质金属蛋白酶 脱矿牙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