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strin2探究大黄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调控机制
1
作者 王莉 辛华 +5 位作者 赵玉德 石国欣 胡宇 王李鸣 王瑞隆 郑小鹏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4-820,共7页
目的旨在探究大黄酸对糖尿病性肾病(DN)模型大鼠肾的防护效果,并研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5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4个实验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大黄酸组10只以二甲双胍组10只,正常组维持日常饲养,另外3组则... 目的旨在探究大黄酸对糖尿病性肾病(DN)模型大鼠肾的防护效果,并研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5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4个实验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大黄酸组10只以二甲双胍组10只,正常组维持日常饲养,另外3组则建立DN的实验模型,并通过灌胃方式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在特定时间对大鼠的体重、禁食血糖(FBG)、血尿素氮(BUN)含量、血清肌酐(Scr)水平、24 h尿量以及尿蛋白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DA浓度以及SOD和GSH-Px活性,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estrin、Nrf、TGF-β_(1)、Smad3等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SOD和GSH-Px活性、Sestrin2、Nrf2蛋白表达降低(P<0.05),FBG、BUN、Scr、肾组织MDA水平和TGF-β_(1)、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经大黄酸与二甲双胍干预后的大鼠体重、SOD和GSH-Px活性、Sestrin2、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5),FBG、BUN、Scr、肾组织MDA水平和TGF-β_(1)、Smad3蛋白表达降低(P<0.05),肾病理损伤得以缓解;与大黄酸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大鼠FBG降低(P<0.05),肾TGF-β_(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大黄酸具备抵御糖尿病肾病影响的能力,其可能的机制包括促进肾功能的恢复、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加强肾脏组织内Sestrin和Nrf蛋白表达,进而减少肾TGF-β_(1)和Smad3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糖尿病肾病 Sestrin2 TGF-β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珊珊 张吉生 +4 位作者 王英 王勇 王宇超 李慧玲 张晓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VITEK2 Compact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PMQ...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VITEK2 Compact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acc(6’)Ib-cr携带情况,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PMQR基因的水平转移。结果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5.56%~33.33%。acc(6’)Ib-cr基因检出率最高(87.72%),其次为qnrB(77.19%)和qnrS(17.54%),有2株菌携带qnrA基因(3.51%),未分离出qepA基因,菌株同时含有2种或3种PMQR基因(84.21%)。8株接合成功的菌株均存在PMQR基因转入,但喹诺酮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虽然该院CRE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但对喹诺酮类药物仍存在一定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耐药基因 肠杆菌科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晓红 张晓丽 +3 位作者 王勇 郭宇航 周薇薇 张鲁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583-2585,共3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复合板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统计分析25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复合板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统计分析25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258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痰标本,占63.2%。主要集中在呼吸科、神经外科、ICU以及烧伤科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45%,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30%,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耐药率为6.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及针对性管理措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和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海东 辛华 +1 位作者 王英 张文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8-650,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CD44v6(CD44 splice variant 6)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2例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33例健康体检...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CD44v6(CD44 splice variant 6)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2例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33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健康体检组)血清中OPN和CD44v6的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中OPN和CD44v6的水平均高于溃疡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血清OPN和CD44v6的水平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OPN与CD44v6的水平呈正相关(r=0.8645,P<0.01);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2.5%。结论血清OPN和CD44v6的水平可作为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提高了胃癌诊断敏感性,可作为筛查指标用于胃癌的筛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骨桥蛋白质 CD44V6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效果的评价及其与高敏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景俊 张丽 +3 位作者 卢晓潇 潘宁 崔国利 王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探讨梗死节段纵向应变(LS)峰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术...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探讨梗死节段纵向应变(LS)峰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AMI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肌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21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19例)。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4周采用2D-STI技术测定心肌病变节段LS峰值,并测定hs-c Tn T水平。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减低,LS-时间曲线形态杂乱;术后4周,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略恢复,LS-时间曲线形态较规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 Tn T水平为404.2(344.0)μg/L,术后4周hs-c Tn T水平为1.2(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5,P<0.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 Tn 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74、0.75、0.74,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 Tn T水平为308.4(641.0)μg/L,术后4周hs-c Tn T水平为1.9(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3,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 Tn 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65、0.75、0.78,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各节段LS峰值高于术前,且LS峰值变化与hs-c Tn T水平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2D-STI可定量评价AMI患者PCI术前后心肌的运动功能,可作为评价PCI术疗效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和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莉 张旭 +4 位作者 刘丽秋 孙玉鸿 朱艳丽 赵玉德 江清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87-3089,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Rho A及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 A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表达的... 目的:研究胃癌中Rho A及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 A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Rho A、C-my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ho A、C-myc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Rho A与C-myc具有相关性(r=0.62,P<0.05)。结论:提示Rho A与C-myc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发展过程中,两者可能共同作用,参与细胞的癌变过程,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HOA C-MYC 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红 范学财 +4 位作者 张吉生 王勇 郭宇航 曼萨 张晓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9-62,共4页
了解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包括苯唑西林酶和金属酶相关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使用VITEK-I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筛选出佳木斯大学附属... 了解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包括苯唑西林酶和金属酶相关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使用VITEK-I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筛选出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标本鲍曼不动杆菌69株;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16S rRNA、OXA-23、OXA-24、OXA-51、OXA-58、IMP、VIM、SIM,并对耐药基因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69株AB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6.2%、37.6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6种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为69株(100%)携带OXA-51基因,32株(46.4%)携带OXA-23基因,17株(24.6%)携带OXA-24基因,5株(7.2%)携带OXA-58基因,1株(1.4%)携带IMP基因。25株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22株(88%)携带OXA-23,1株(4%)携带OXA-58,10株(40%)携带OXA-24,6株(24%)同时携带OXA-23、OXA-24。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OXA-23、OXA-24、OXA-51、OXA-58分别与NCBI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可能是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另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存在OXA-24型耐药基因鲍曼不动杆菌的区域性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耐药基因 苯唑西林酶(OX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癌中miR-133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莹 刁为英 +4 位作者 王彩霞 曲灿华 孙玉鸿 李升 徐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miR-133在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中的表达及其对F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FTC标本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标本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标本30例。采用qRT-PCR技术... 目的探讨miR-133在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中的表达及其对F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FTC标本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标本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标本30例。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三组甲状腺病变组织中miR-133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构建ROC曲线,分析miR-133对FTC的诊断价值。结果FTC组的miR-133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PTC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组(P<0.05);miR-133在FTCⅢ+Ⅳ期组中的表达量低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组中,miR-133诊断FT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3(95%CI:0.595~0.852),诊断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0.0%,约登指数为0.433;FTC与PTC组中,miR-133诊断FTC的AUC为0.719(95%CI:0.591~0.846),其诊断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1.2%,约登指数为0.445。结论miR-133在FTC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FTC更高的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ROC曲线进一步表明,miR-133用于鉴别FTC与PTC、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 miR-133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和脑血通口服液治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代淑华 江清林 +3 位作者 辛华 李春 李春丰 薛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茶黄素和脑血通口服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细胞结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茶黄素和脑血通口服液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①正常对照组:未造模,喂饲普通饲料,灌胃生理盐水...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茶黄素和脑血通口服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细胞结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茶黄素和脑血通口服液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①正常对照组:未造模,喂饲普通饲料,灌胃生理盐水1 ml/100 g·d;②AS模型组: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灌胃生理盐水1 ml/100 g·d;③茶黄素组: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每天灌胃茶黄素药液2.125 g/kg,蒸馏水稀释为浓度1.5 g/ml;④脑血通口服液组: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每天灌胃脑血通口服2.125g/kg,蒸馏水稀释为浓度2.5 g/ml。茶黄素组和脑血通口服液组Wistar大鼠每日灌胃药液同时高脂饲料喂养,连续给药60 d,AS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对各组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进行分析,并观察AS大鼠主动脉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茶黄素组与AS模型组血脂比较有明显改善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茶黄素组大鼠主动脉根部细胞较光滑呈修复状态,细胞间较有规则与方向性排列,细胞间有少量沉积较紧密连接。结论茶黄素对AS大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进行调节,有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脑血通口服液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HIV-1 B’/C亚型感染者对自身病毒中和作用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名家 耿文清 +11 位作者 崔华露 张晓丽 徐东兵 年华 赵敏 王亚婷 姜拥军 王亚男 韩晓旭 张旻 张子宁 尚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HIV-1 B’/C亚型感染者对自身病毒中和作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将24例HIV-1 B’/C感染者自身原代病毒与同期和6个月自身血浆作用后,感染正常PBMC,培养7天测定p24抗原浓度,以正常人血浆加病毒悬液为对照。以抑制50%对照... 目的:探讨中国HIV-1 B’/C亚型感染者对自身病毒中和作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将24例HIV-1 B’/C感染者自身原代病毒与同期和6个月自身血浆作用后,感染正常PBMC,培养7天测定p24抗原浓度,以正常人血浆加病毒悬液为对照。以抑制50%对照孔p24浓度的血浆最高稀释倍数的倒数计算中和抗体滴度,中和抗体滴度≥8倍为具有中和作用。结果:在同期血浆中和自身病毒试验中,3例缓慢进展者(SP)均具有中和作用,HIV组仅4例(4/21)具有中和作用,SP组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HIV组。在6个月血浆中和自身病毒试验中,SP组中和抗体滴度明显增加,HIV组12例具有中和作用,SP组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HIV组。中和抗体滴度与病毒载量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疾病缓慢进展的HIV-1 B’/C亚型感染者对自身病毒中和作用明显高于HIV组,提示中和抗体在延缓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B’/C亚型 中和抗体 疾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肿物脓汁中检出马耳他布鲁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海东 王勇 +4 位作者 王英 张文陆 马雷 王芳 辛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1-841,共1页
患者女,59岁,农民,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缓解,近半月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以腰椎肿物入院骨外科,入院体温36.6℃。患者主诉:无放牧史。从未密切接触牛、羊、猪等畜类,家中未有患布病者,但近年居住... 患者女,59岁,农民,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缓解,近半月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以腰椎肿物入院骨外科,入院体温36.6℃。患者主诉:无放牧史。从未密切接触牛、羊、猪等畜类,家中未有患布病者,但近年居住地患有布病的邻居出现并有增多趋势,患者曾出现过反复发热,按照感冒处理症状消失.患者去放过羊的山林里采摘过蘑菇并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物 腰椎 布鲁菌 马耳他 脓汁 入院体温 腰部疼痛 密切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痴呆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Aβ肽单链抗体的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振富 苏雪莹 +3 位作者 初国良 徐杰 汪华侨 姚志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2-734,737,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的老年痴呆(AD)噬菌体抗体库,筛选1株人源性的β-淀粉样蛋白(Aβ)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用20个AD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首次构建了AD患者的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以Aβ40为靶,挑选出77个阳性抗... 目的:构建人源性的老年痴呆(AD)噬菌体抗体库,筛选1株人源性的β-淀粉样蛋白(Aβ)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用20个AD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首次构建了AD患者的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以Aβ40为靶,挑选出77个阳性抗体克隆,从中筛选出一个抗AβscFv-H1,并对其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利用预吸附实验及竞争性ELISA测定该抗体对Aβ40的特异性及结合位点。结果:成功构建出AD患者的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库容量为1.5×106。从库中筛选出1株抗Aβ40的单链噬菌体抗体-H1,DNA测序结果证实了其抗体的基因结构及氨基酸序列。预吸附及竞争性ELISA证实该抗体对Aβ40的结合表位位于蛋白氨基端的1到16个氨基酸内。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成功制备Aβ肽特异性scFv,为A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被动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噬菌体展示抗体库 单链可变区抗体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感染398例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0-871,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中真菌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对398例真菌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398株真菌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自呼吸道的标本真菌感染最多,其中来自痰219株,咽拭子41株,其...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中真菌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对398例真菌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398株真菌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自呼吸道的标本真菌感染最多,其中来自痰219株,咽拭子41株,其次为来自泌尿道的尿液标本,为85株。真菌感染中,白假丝酵母菌最多,为234株,占58.8%。结论对于真菌感染要重视病原学检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减少真菌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抗真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流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苏珊珊 宫雪 +4 位作者 张吉生 包名家 王勇 李慧玲 张晓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目的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4-12月分离自ICU的CRKP,改良Hodge试验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 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 目的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4-12月分离自ICU的CRKP,改良Hodge试验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 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耐药基因、Amp C酶、血清型及毒力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型。结果 16株CRKP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15株m CIM阳性;14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TEM,blaCTX-M-1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CTX-M-1基因,还有1株携带blaNDM-5基因;16株CRKP血清型均为阴性,毒力基因uge、mrk D、fim H、kpn阳性。ERIC-PCR检测为同一型别,MLST均为ST76型。结论我院ICU分离CRKP为ST76型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机制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小鹏 冯静 +5 位作者 宋朝宇 王芳芳 张慧明 隋洪玉 辛华 陈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黄芩苷在降血糖血脂、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观察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黄芩苷处理组,每组15只。正常组... 目的黄芩苷在降血糖血脂、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观察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黄芩苷处理组,每组15只。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与黄芩苷处理组建立DN模型,分别给予相应制剂灌胃治疗。固定时间点后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在造模后4、8周明显升高,而体重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4、8周血糖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BUN、Scr、24 h尿量[(8.01±0.92)mmol/L、(24.15±3.24)μmol/L、(10.78±1.24)mL]相比,模型组[(16.97±3.63)mmol/L、(52.58±2.33)μmol/L、(32.65±2.69)mL]明显升高(P<0.05);而黄芩苷处理组较模型组[(12.73±0.67)mmol/L、(43.77±1.73)μmol/L、(19.34±2.16)mL]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可延缓DN的进展,改善肾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通过低调节TGF-β1从而降低α-SMA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永鑫 王晓红 +5 位作者 王英 郭宇航 范学财 王勇 包名家 张晓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5-70,共6页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同源性,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blaOXA基因携带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探讨CRAB在医院暴发的影响因素。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CRA...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同源性,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blaOXA基因携带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探讨CRAB在医院暴发的影响因素。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CRAB共35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II及体外敏感实验筛选CRAB,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肠道细菌基因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33株CRAB为ST 2型,1株ST 671型,1株ST 1199型为新发现的MLST分型。ERIC可分为A、B、C、D四型,A型9株,B型24株,C型1株,D型1株。CRAB及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0±0.258、0.534±0.402,P<0.05);blaOXA-23、blaOXA-51、blaOXA-24基因携带与CRAB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确相关性(P>0.05)。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的获得呈现负相关。ERIC-PCR分辨率较强,且与MLST具有一定相关性。ST2型为主要流行菌株,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可能与CRAB的暴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生物膜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程茹 王英 +4 位作者 李莹 张吉生 曾令怡 胡可望 张晓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9-216,共8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来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特征及流行情况,为感染控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某院ICU分离的51株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多位点序列分...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来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特征及流行情况,为感染控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某院ICU分离的51株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同源性,检测菌株耐药和毒力基因,接合试验验证质粒的转移性。结果药敏试验显示,CR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全部敏感,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3.9%),其次是阿米卡星(49.0%)、多粘菌素(64.7%),对亚胺培南(96.1%)、美罗培南(98.0%)、左氧氟沙星(98.0%)和头孢他啶(100.0%)均高度耐药。51株CRKP中,mCIM试验阳性菌株49株(96.1%),eCIM试验阳性菌株1株(2.0%)。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阳性菌株占96.1%。所有分离株中,高黏液表型阳性4株(7.8%),毒力基因阳性情况分别为:uge 100.0%,mrkD 94.1%,kpn 94.1%,fim-H 72.5%,aero 2.0%,rmpA 2.0%。ST11 CRKP在ICU中占98.0%(50/51),ST1373占2.0%(1/50)。检出1株ST1373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携带blaKPC-2基因菌株的接合试验成功率为12.2%。结论ICU存在产KPC-2的ST11 CRKP单克隆传播,同时携带一定的毒力基因。携带blaKPC-2基因的质粒可通过接合水平传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CRKP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分子流行病学 多位点序列分型 重症监护室 质粒接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席健峰 徐义 +2 位作者 郭宇航 李慧玲 王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院内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且对这些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从肝脓肿患者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26株,且这些菌株经Vitek-2 Compact全自... 目的探讨院内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且对这些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从肝脓肿患者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26株,且这些菌株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是肺炎克雷伯菌,对这些菌株进行拉丝试验,使用PCR方法检测这些菌株的主要荚膜血清型及相关毒力基因;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分析菌株同源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检验。结果26株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拉丝试验阳性率达100%;检测出K1型(17株)、K2型(5株)、K5型(1株)、K57型(1株)、未知血清型2株。毒力基因rmpA、aero、ureA阳性率达100%(26/26);uge、mrkD阳性率为96.2%(25/26);fimH阳性率为80.8%(21/26);iucB阳性率为73.1%(19/26);wcaG、magA、kfu阳性率为65.4%(17/26);allS阳性率为61.5%(16/26);kpn阳性率为30.8%(8/26);iroNB阳性率为7.7%(2/26);未检出cf29a基因;wcaG、magA、allS只在K1血清型中检出;uge未在K57血清型菌中检出。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ST23型(17株)、ST86型(3株)、ST65型(2株)、ST1934型(2株)、ST485型(1株)、ST592型(1株)。结论本实验菌株以K1、K2血清型为主,ST23型为本院主要感染序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基因检测 序列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扎氯铵改性粘接剂对牙本质-树脂远期粘接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牟文博 程瑶 董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评估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改性粘接剂对牙本质-树脂远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BAC加入到美国3M第八代全酸蚀树脂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中,制成不同浓度的改性粘接剂。将保存于百里香酚溶液中的100颗... 目的:评估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改性粘接剂对牙本质-树脂远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BAC加入到美国3M第八代全酸蚀树脂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中,制成不同浓度的改性粘接剂。将保存于百里香酚溶液中的100颗第三磨牙随机分为10组(n=10),A、A1组:0.25%BAC;B、B1组:0.5%BAC;C、C1组:1%BAC;D、D1:2%BAC;E、E1:对照组。A、B、C、D、E组试件进行剪切强度实验(SBS)并统计断裂模式。A1、B1、C1、D1、E1组试件进行微拉伸实验(μTBS)并统计断裂模式。结果:在剪切强度和微拉伸强度实验中,处理组的强度表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D1组与B1组、C1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模式均以混合断裂为主,其次是粘接面断裂,内聚断裂最少。结论:全酸蚀粘接模式下,在树脂粘接剂中添加苯扎氯铵并不能改善牙本质与树脂的远期粘接强度,这可能是由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受损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氯铵 基质金属蛋白酶 粘接强度 牙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配体10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文俊 胡连涛 +8 位作者 赵彬男 董新宇 李学斌 李杰 杨馨妍 郭晓莉 李玥 曲义坤 王伟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7-1233,共7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CXC趋化因子配体10 (CXCL10)对肝细胞癌(HCC) SMMC-772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CXCL10作用浓度,将人HCC SMMC-7721细胞分为0 mg·L^(-1)CXCL10组、10 mg·L^(-1)CXCL10组和30 mg·... 目的:探讨外源性CXC趋化因子配体10 (CXCL10)对肝细胞癌(HCC) SMMC-772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CXCL10作用浓度,将人HCC SMMC-7721细胞分为0 mg·L^(-1)CXCL10组、10 mg·L^(-1)CXCL10组和30 mg·L^(-1)CXCL10组。上述部分细胞给予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 (80μmol·L^(-1))后,将SMMC-7721细胞分为0 mg·L^(-1)CXCL10+PD98059组、 10mg·L^(-1)CXCL10+PD98059组和30mg·L^(-1)CXCL10+PD98059组。CCK-8法检测各组SMMC-7721细胞增殖率,EdU法检测各组SMMC-7721细胞中EdU阳性表达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SMMC-7721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MMC-7721细胞中ERK、磷酸化ERK (p-ERK)和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培养24h后,与0mg·L^(-1)CXCL10组比较,10mg·L^(-1)CXCL10和30mg·L^(-1)CXCL10组SMMC-772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或P<0.01)。EdU法检测,与0mg·L^(-1)CXCL10组比较,10mg·L^(-1)CXCL10和30mg·L^(-1)CXCL10组SMMC-7721细胞中EdU阳性表达率升高(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培养48 h后,与0 mg·L^(-1)CXCL10组比较,10 mg·L^(-1)CXCL10和30 mg·L^(-1)CXCL10组SMMC-7721细胞迁移率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培养24 h后,采用CXCL10溶液处理24h,与0mg·L^(-1)CXCL10组比较,10mg·L^(-1)CXCL10组和30 mg·L^(-1)CXCL10组SMMC-7721细胞中ERK、p-ERK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CCK-8法检测,加入ERK抑制剂PD98059后,与0 mg·L^(-1)CXCL10组比较,10 mg·L^(-1)CXCL10+PD98059组和30 mg·L^(-1)CXCL10+PD98059组SMMC-7721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与10 mg·L^(-1)CXCL10组比较,10 mg·L^(-1)CXCL10+PD98059组SMMC-7721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与30 mg·L^(-1)CXCL10组比较,30 mg·L^(-1)CXCL10+PD98059组SMMC-7721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结论:CXCL10能够促进HCCSMMC-7721细胞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与上调ERK/p-ERK/Cyclin D1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肝细胞肿瘤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周期蛋白D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