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地条件下花镜的创意设计与探析——以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花卉园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祁海艳 李彦杰 +4 位作者 武冬梅 赵培培 程海涛 孙睿 王瑞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花镜是一种优秀的园林造景形式,其充满自然和野趣的原生态风貌,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佳木斯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受气候的限制,城市绿化可用的植物品种相对匮乏,花镜景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以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花卉园花镜... 花镜是一种优秀的园林造景形式,其充满自然和野趣的原生态风貌,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佳木斯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受气候的限制,城市绿化可用的植物品种相对匮乏,花镜景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以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花卉园花镜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园内花镜景观的设计原则,从野生花卉品种开发利用、芳香类花卉植物的引用以及花镜经济效益拓展等方面来探讨佳木斯地区寒地特色花镜景观的设计,为同属寒冷地区的其他城市在花镜的创新设计与应用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花镜 景观 造景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竹抗抑郁作用机制
2
作者 姜振旭 王朝兴 +6 位作者 王宇亮 赵宏 沈宇 孙诗晴 马永哲 宋明明 张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9-366,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玉竹治疗抑郁症的潜在药物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PC12细胞实验初步证实其抗抑郁药效。方法:下载GSE98793表达矩阵和GPL570平台信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进行成分筛选,利用C...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玉竹治疗抑郁症的潜在药物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PC12细胞实验初步证实其抗抑郁药效。方法:下载GSE98793表达矩阵和GPL570平台信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进行成分筛选,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玉竹“药物-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和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SYBYL-X 2.0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谷氨酸(Glu)诱导PC12细胞模型后,将玉竹醇提物按低、中、高剂量进行分组给药,考查其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筛选得到玉竹抗抑郁活性成分23个,活性靶点34个;“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显示棕榈酸、月桂酸、(+)-雪松醇等为玉竹抗抑郁的主要活性成分;PPI网络图显示PTGS2、PTGS1、SLC6A2、GABRA1、TNF等为关键靶点;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共209个,其中包括生物过程(BP)149个,细胞组分(CC)23个,分子功能(MF)37个;主要涉及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和Adipocytokine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竹主要活性成分与抑郁症主要靶点对接结果具有良好稳定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600μg/mL的玉竹醇提物对Glu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恢复作用。结论:玉竹可能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前列腺素合成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GEO 数据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代谢物MMA通过抑制PPAR-α/TFEB通路加重脓毒性心肌损伤
3
作者 崔岩 杨光远 +4 位作者 刘明远 董天崴 赵广阳 陆成博 刘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5,共8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代谢物甲基丙二酸(MMA)对脓毒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9c2心肌细胞脂多糖(LPS)2.00μg/ml处理24 h构建脓毒性心肌损伤体外模型,其后12 h分别给予MMA 5 mmol/L和PPAR-α激动剂GW7647100 nmol/L,将心肌细胞分... 目的探讨线粒体代谢物甲基丙二酸(MMA)对脓毒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9c2心肌细胞脂多糖(LPS)2.00μg/ml处理24 h构建脓毒性心肌损伤体外模型,其后12 h分别给予MMA 5 mmol/L和PPAR-α激动剂GW7647100 nmol/L,将心肌细胞分为LPS组、LPS+MMA组、LPS+GW7647组和LPS+MMA+GW7647组。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8~12周龄,20~25 g,腹腔注射LPS 20 mg/kg构建脓毒性心肌损伤体内模型。根据给药不同,将小鼠分为MMA组(MMA 400 mg/kg,n=8)、LPS组(LPS 20 mg/kg,n=8)、LPS+MMA组(LPS 20 mg/kg+MMA 400 mg/kg,n=8)和对照组(LPS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8)。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数据集,纳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951例,分析血清MMA、C反应蛋白(CRP)和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及MMA和CRP与hs-cTnT的相关性。测定H9c2心肌细胞活力、小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H9c2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细胞钴胺素水平,检测H9c2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及小鼠心肌组织MMA含量。通过小鼠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Western blot检测H9c2心肌细胞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PPAR-α、转录因子EB(TFEB)蛋白表达。荧光染色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死亡率。结果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与CRP<30 mg/L组相比,CRP≥30 mg/L组血清hs-cTnT增高的患者比例和MMA水平均增加(P=0.017和0.007)。相比低水平MMA组,高水平MMA组血清hs-cTnT升高的患者比例增加(P=0.006)。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P(r=0.074,P=0.021)和MMA(r=0.260,P<0.001)与hs-cTnT均呈正相关。LPS 2.00μg/ml处理心肌细胞24 h后,培养基上清液MMA明显升高(P<0.001),心肌细胞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表达量减少(P=0.004),而心肌细胞钴胺素含量轻度代偿性上升(P=0.020)。LPS组心肌组织M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0)。与LPS组相比,LPS+MMA组心肌组织MMA水平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均为P=0.040),LPS+MMA组较LPS组下降更显著(P=0.008和0.010)。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血清CK-MB和心肌组织MDA水平升高(均为P<0.001),LPS+MMA组较LPS组血清CK-MB(P=0.003)和心肌组织MDA水平进一步升高(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PS抑制H9c2心肌细胞PPAR-α(P=0.009)和TFEB蛋白表达(P=0.010),且LPS+MMA会进一步降低二者表达水平(P=0.006和0.004)。体外给予GW7647可改善由LPS及LPS+MMA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TFEB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01)。同时,GW7647可降低由LPS和LPS+MMA刺激心肌细胞释放的LDH水平(P<0.001和P=0.040)及心肌细胞死亡(P<0.001和P=0.010)。结论MMA可通过抑制PPAR-α/TFEB通路加重脓毒性心肌损伤,激活PPAR-α后可减轻MMA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线粒体 心肌损伤 甲基丙二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转录因子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重熔功率对6061铝合金MAO涂层微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4
作者 翟梓棫 高志杨 +6 位作者 王伟娥 张云龙 张达 王俊青 刘爽 王雪婷 蔡金竹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8-294,共7页
铝合金,作为金属材料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交通运输、兵器装备等诸多领域。然而,其较低的硬度等特性成为了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的瓶颈。为此,本文中利用不同的激光功率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和激光重... 铝合金,作为金属材料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交通运输、兵器装备等诸多领域。然而,其较低的硬度等特性成为了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的瓶颈。为此,本文中利用不同的激光功率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和激光重熔复合工艺处理,以期获得表面硬度更高的复合涂层。通过SEM、XRD、显微硬度、结合力和润湿角等手段对复合涂层性能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激光功率对涂层微观结构、硬度、结合力以及润湿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后的6061铝合金表面涂层为多孔结构,经激光重熔后转化为明暗相间的“三明治”结构。经激光重熔后的陶瓷涂层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和Mg_(2)Si相组成,而初始微弧氧化涂层表面的Mg 3Al 2(SiO 4)3相消失,新相Mg_(2)Si生成。当激光功率为125W时,涂层的结合力和表面硬度均达到最佳,相较于6061铝合金基体硬度提高了81.8%。当激光功率超过125 W时,复合涂层表面出现裂纹,硬度及结合力下降。但复合涂层的亲水性随着激光功率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6061铝合金 复合涂层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北青龙衣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红 陈洁琳 +2 位作者 闫勇杰 王超 周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47,共5页
通过生药学鉴别方法,对黑吉辽三省不同采收期的北青龙衣,即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青果皮的生药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青龙衣内胡桃醌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不断累积,黑龙江省9月中下旬的北青龙衣中胡桃醌含量最高,... 通过生药学鉴别方法,对黑吉辽三省不同采收期的北青龙衣,即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青果皮的生药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青龙衣内胡桃醌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不断累积,黑龙江省9月中下旬的北青龙衣中胡桃醌含量最高,初步确定黑龙江省是北青龙衣道地药材的优质产地。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北青龙衣在性状与显微特征方面存在差异,黑龙江省9月中下旬的北青龙衣以毛茸棕黄色,味辛,水试溶液棕黑色为性状鉴别特征;以中果皮薄壁细胞排列紧密且内含液泡,石细胞壁厚、纹孔呈分枝状,分泌组织散在为显微鉴别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北青龙衣的采收、道地产区的确定及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其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胡桃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酒精脂肪肝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五味子保肝护肝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万红乐 高明远 +2 位作者 王春玲 张梦媛 张伟东 《特产研究》 2025年第5期31-38,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斑马鱼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五味子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d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酒精诱导斑马鱼建立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北五味子低、中、... 本研究旨在利用斑马鱼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五味子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d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酒精诱导斑马鱼建立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北五味子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48 h,于32 h后检测油红O染色后肝脏面积变化,并测定肝脏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文献查阅,寻找北五味子的入血活性成分和靶点,挖掘疾病数据库中酒精性脂肪肝靶点,通过韦恩图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关系图,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幼鱼肝组织着色颜色较浅,可以缓解肝脏面积增大趋势,呈剂量性降低肝脏中AST和ALT含量(P<0.05),且高剂量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北五味子治疗AFLD潜在靶点69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得到前5的靶点分别为AKT1、TNF、STAT3、PPARG和MMP9。KEGG结果显示,北五味子治疗AFLD可能与癌症通路、cGMKP-PKG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等相关。北五味子对斑马鱼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明显抑制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8和AGE-RAGE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酒精性脂肪肝 斑马鱼 网络药理学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不同部位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宫益霞 任杰 +3 位作者 卢玉婷 谢炜康 张春琳 耿一丁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08,共7页
研究运用响应面法对射干须根多糖(BCFP)、射干根茎多糖(BCRP)及射干果皮多糖(BCPP)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显示,BCFP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0 h、液料比30 mL/g,BCRP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5... 研究运用响应面法对射干须根多糖(BCFP)、射干根茎多糖(BCRP)及射干果皮多糖(BCPP)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显示,BCFP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0 h、液料比30 mL/g,BCRP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液料比25 mL/g,BCPP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30 mL/g。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CPP(28.861%)>BCFP(24.452%)>BCRP(22.116%)。抗氧化结果显示,总还原力依次为BCPP>BCRP>BCFP,不同部位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为BCPP>BCRP>BCFP。研究表明,BCFP、BCRP、BCPP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BCPP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多糖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木斯地区薰衣草引种栽培及扦插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仲 高宇 +5 位作者 崔京民 王桂艳 高洪福 王书红 田丽华 武冬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0期33-35,共3页
该文介绍了对佳木斯地区进行薰衣草引种栽培及扦插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露地和普通塑料大棚2种方式定植薰衣草植株,并对2种方法的成活率、株高、冠幅、花枝总长及花穗长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棚种植薰衣草总体长势优于露地种植;且采用... 该文介绍了对佳木斯地区进行薰衣草引种栽培及扦插试验研究。试验采用露地和普通塑料大棚2种方式定植薰衣草植株,并对2种方法的成活率、株高、冠幅、花枝总长及花穗长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棚种植薰衣草总体长势优于露地种植;且采用简单覆土方式即可安全越冬;并以3种不同类型的薰衣草插穗为试材,在不同基质、生根粉浓度及处理时间的条件下进行扦插,统计插穗成活率,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500μg·m L-1生根粉处理茎梢效果最好。试验结果为今后佳木斯地区进行薰衣草引种及大量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引种栽培 扦插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木斯地区引种薰衣草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瑞霞 于奇峰 +2 位作者 高洪福 崔继文 张跃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2-14,35,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分析由索氏提取法获取的引种在佳木斯地区的薰衣草的茎叶精油,并结合生长速率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薰衣草的茎叶精油中最常见的成分有34种,芳樟醇(16.66%)、乙酸芳樟酯(12.01%)、龙脑(8.67%)、石...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分析由索氏提取法获取的引种在佳木斯地区的薰衣草的茎叶精油,并结合生长速率法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薰衣草的茎叶精油中最常见的成分有34种,芳樟醇(16.66%)、乙酸芳樟酯(12.01%)、龙脑(8.67%)、石竹烯氧化物(7.72%)和T-杜松醇(5.61%)是其中的主要成分,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酸酯(5.77%)、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4.45%)、α-檀香醇(3.80%)和α-松油醇(3.65%)的含量次之。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薰衣草的茎叶提取物与百菌清和丁香酚对6种病原真菌均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可进一步研究薰衣草的茎叶提取物的抗菌作用机理,以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真菌等病害来促进果蔬植物的生长和延长果蔬的储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GC-MS 抗菌活性 佳木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阿尔茨海默病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霞 王加朋 +6 位作者 佟玉良 张金凤 苏婷 于浩 金美玲 徐红丹 张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5-619,共5页
目的 从线粒体功能损伤角度探讨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以C.elegans为模式生物,实验分为空白组(CL2122型)、模型组(CL2355型)、阳性药组(CL2355型,50 mmol/L二甲双胍)和... 目的 从线粒体功能损伤角度探讨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以C.elegans为模式生物,实验分为空白组(CL2122型)、模型组(CL2355型)、阳性药组(CL2355型,50 mmol/L二甲双胍)和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CL2355型,0.5、1.0、2.0 mg/mL)。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线虫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线虫体内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paqr-1、aak-1、sir-2.1 mRNA表达。结果 六味地黄丸提取物提高了模型组线虫的化学趋向性(P<0.01),并显著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AMPK和SIRT1蛋白表达降低(P<0.01),aak-1、sir-2.1、paqr-1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p-AMPK和SIRT1蛋白表达升高(P<0.01),aak-1、sir-2.1、paqr-1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通过增强AD模型线虫脂联素受体1(AdipoR1)表达,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改善中枢神经线粒体功能,修复神经元损伤,从而发挥对AD模型线虫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阿尔茨海默病 秀丽隐杆线虫 线粒体损伤 AMPK/SIR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提法提取升麻渣多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垠泽 慕雪 +3 位作者 刘德江 赵艳丽 刘琦琦 吴恒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1-2030,共10页
【目的】采用碱提法提取升麻渣多糖,优化提取工艺并探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为升麻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提醇沉后的升麻渣为试验材料,采用碱提法提取升麻渣多糖,分别考察碱液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多糖提... 【目的】采用碱提法提取升麻渣多糖,优化提取工艺并探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为升麻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提醇沉后的升麻渣为试验材料,采用碱提法提取升麻渣多糖,分别考察碱液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筛选最适单因素条件并建立响应面模型,依据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探索其抗氧化能力。【结果】以升麻渣碱提多糖提取率(Y)为响应值,以碱液浓度(A)、液料比(B)、提取温度(C)为自变量建立的二次多项拟合方程为Y=4.98+0.17A+0.27B+0.72C-0.34AB+0.21AC-0.073BC-0.76A^(2)-0.33B^(2)-0.79C^(2),响应面模型具有稳健性且拟合良好。各因素对升麻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碱液浓度,其中,碱液浓度影响显著(P<0.05,下同),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碱液浓度与液料比交互作用影响极显著、碱液浓度与提取温度交互作用影响显著,而液料比与提取温度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碱提法提取升麻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碱液浓度0.6 mol/L、液料比27∶1、提取温度75℃,该条件下升麻渣多糖平均提取率为5.17%。升麻渣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614、1.164和1.306 mg/mL,多糖浓度在1.2 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45.83%、56.16%和45.12%。【结论】碱提法可高效提取升麻渣多糖,且升麻渣多糖存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渣 碱提法 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不同部位总三萜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2
作者 宫益霞 卢玉婷 +3 位作者 任杰 刘翠娟 谢炜康 耿一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88,共7页
试验以射干为原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射干果皮总三萜(BCPT)和根茎总三萜(BCRT)提取工艺,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以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三萜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BCPT和... 试验以射干为原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射干果皮总三萜(BCPT)和根茎总三萜(BCRT)提取工艺,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以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三萜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BCPT和BCRT的提取条件。利用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法对BCPT、BCRT定量分析,并测定BCPT、BCRT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BCPT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35 mL/g、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210 min;BCRT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5℃、液料比35 mL/g、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210 min。在最优条件下,BCPT、BCRT提取率分别为18.0772%、18.0743%。BCPT和BCRT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6.08%、94.32%;BCPT和BCRT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8.92%、58.01%。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射干总三萜提取工艺简单合理,BCPT、BCRT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总三萜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于莲 张俊婷 +2 位作者 马淑霞 张涛 孟德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以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为自变量,山药多糖得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采用纸片法对山药多糖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山药多糖的最佳提取... 目的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以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为自变量,山药多糖得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采用纸片法对山药多糖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山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08.14 min,超声波功率414.66 W,提取温度80.54℃,山药多糖理论提取率为3.21%,验证值为3.154%。抗菌实验表明,山药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属于中敏感,对肠炎沙门氏菌属于低敏感。结论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好,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曼 张宇 +4 位作者 徐少博 赵宏 王宇亮 赵芷萌 孟繁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2,共7页
目的:以平贝母多糖为原料,制备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平贝母多糖,对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得到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 目的:以平贝母多糖为原料,制备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平贝母多糖,对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得到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热重-差热分析等测定平贝母多糖和多糖铁配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评估多糖的抗氧化效果。结果:平贝母多糖提取率为4.66%,表征手段证实了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的成功合成,并且多糖与Fe^3+络合后,未改变多糖结构的基本骨架,此外,多糖铁配合物结构稳定性更强,平贝母多糖铁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且均强于平贝母多糖,分别达到最大清除率为68.96%、57.28%、46.88%。结论:平贝母多糖经Fe3+修饰后,结构稳定性增加,可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贝母 多糖 铁配合物 抗氧化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螺旋藻多糖的单糖组成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丹 冯峰 +4 位作者 粟有志 张菁楠 于莲 苏瑾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20,共8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螺旋藻多糖水解产物中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12种糖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螺旋藻样品经超声波辅助提取,用三氟乙... 建立了同时测定螺旋藻多糖水解产物中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12种糖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螺旋藻样品经超声波辅助提取,用三氟乙酸水解,经Waters Acquity BEH Amide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10mmol/L甲酸铵和10 mmol/L甲酸铵-乙腈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ESI-)模式下,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12种糖类化合物的定量限为0.005~0.15 mg/kg,线性范围为0.05~5 mg/L。按照样品中每种糖本底含量的50%、100%、150%进行添加,回收率为80.21%~121.6%。应用该方法对螺旋藻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样品都能检测到岩藻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果糖、木糖、核糖,含量在0.3~889.4 mg/g之间。此外,测定的15个样品中岩藻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果糖、木糖、核糖是共有组分,含量差异较大,但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甘露醇和甘露糖。该方法的建立可为阐明螺旋藻多糖的结构组成及其活性提供技术支撑及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单糖 多糖 螺旋藻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AMDI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藿香挥发油 被引量:21
16
作者 任恒鑫 张舒婷 +3 位作者 吴宏斌 任钰迪 邹韬博 孙长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30-232,共3页
以吉林省产藿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藿香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以吉林省产藿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藿香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68种化学成分,鉴定出其中46种,占挥发性物质总峰面积的91.72%,主要成分有脱氢香薷酮(47.65%)、胡椒酚甲醚(15.01%)、香薷酮(6.16%)、蛇麻烯(5.74%)、n-十六酸(2.47%)、亚麻酸(1.8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蒲公英多糖的制备工艺及硒含量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葛明明 胡北 +3 位作者 孙丽娜 李建惠 侯巍 高金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76-280,共5页
根据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以蒲公英多糖与亚硒酸钠为原料制备蒲公英硒多糖。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利用HPLC法测定蒲公英硒多糖中的硒含量,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硒多糖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 根据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以蒲公英多糖与亚硒酸钠为原料制备蒲公英硒多糖。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利用HPLC法测定蒲公英硒多糖中的硒含量,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硒多糖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蒲公英多糖与亚硒酸钠质量比为1∶1.2,硝酸体积分数为0.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蒲公英硒多糖的平均硒含量为3.79mg/g,平均收率为33.58%。红外光谱显示:蒲公英硒多糖中含有Se=O键和Se-C键,实现了蒲公英多糖的硒化,可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糖 亚硒酸钠 制备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白蔹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岩 赵宏 +6 位作者 王宇亮 初维 李显明 宁兴盛 王丽红 张义秀 张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6-249,I0033,共5页
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中药白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料液比、电压、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 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和响应面分析,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中药白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料液比、电压、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闪式提取白蔹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白蔹多糖的闪式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 L)1∶25,电压220 V,提取时间110 s,此条件下提取白蔹多糖的理论提取率为10.14%,验证实验中白蔹多糖的提取率为9.92%。结论:闪式提取法适合白蔹多糖的提取,该方法提取率高,提取时间少,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蔹 多糖 闪式提取法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继文 王书红 +2 位作者 张瑞仁 那辉 孟令锴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943,共5页
采用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与层间距为2.33 nm的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插层复合,并选用芳香型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制备了TMBP/DD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非等温差示扫... 采用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与层间距为2.33 nm的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插层复合,并选用芳香型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制备了TMBP/DD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求得其表观活化能ΔE=51.25 kJ/mol,反应级数为0.88.采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蒙脱土的质量分数对其在环氧树脂中的插层及剥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蒙脱土的质量分数较低时才能得到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数据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O-MMT) 4 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 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TMBP) 固化反应动力学 纳米复合材料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酯苷A抗LPS介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程广东 岳丽红 +7 位作者 吕冬云 盛尊来 李盛举 张强 王伟娥 张伟 赵玉林 李艳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探究连翘酯苷A抑制LPS协同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将40只SD大鼠[体重(120±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记为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LPS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连翘酯苷A干扰组。利用经典方法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 为探究连翘酯苷A抑制LPS协同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将40只SD大鼠[体重(120±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记为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LPS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连翘酯苷A干扰组。利用经典方法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进而通过LPS及连翘酯苷A作用,建立大鼠体内抗炎模型,通过大鼠临床症状观察、关节指数评分、ELISA技术以及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和LPS协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组关节指数增加,IL-1β和IL-17蛋白表达量增加,T-AOC和GSH抗氧化酶含量下降,自由基MDA含量上升;而连翘酯苷治疗组上述指标趋势相反;推测连翘酯苷A可降低LPS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17蛋白翻译,影响抗氧化酶及自由基含量,最终发挥抗炎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A LPS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