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戊酸钠诱导孤独症模型大鼠皮层Bcl-2、Bax的表达
1
作者 姜志梅 崔利军 +2 位作者 郭津 张士岭 郭岚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Bcl-2、Bax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孕12.5 d Sprague-Dawley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建立子代孤独症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利用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出生后1 d、7 d、14 d、28 d和... 目的探讨Bcl-2、Bax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孕12.5 d Sprague-Dawley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建立子代孤独症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利用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出生后1 d、7 d、14 d、28 d和56 d两组大鼠脑部Bcl-2、Bax表达.结果尼氏染色:出生后1 d、7 d模型组神经元数量较少,出生14 d后剧增,出生后28 d、56 d仍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出生后1-14 d两组Bcl-2、Bax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出生28后表达趋于稳定(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日龄大鼠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Bax于出生后1 d、7 d表达显著升高(P〈0.001),出生后14 d表达显著降低(P〈0.001),出生28 d后水平相似(P〉0.05).对照组Bcl-2/Bax值出生后1 d最大,随年龄逐渐减小,出生14后趋近于1.模型组Bcl-2/Bax值出生后7 d最低,14 d最高,28 d后趋于稳定.结论孤独症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抗凋亡能力下降,尤其在出生后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凋亡 BCL-2 BAX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孤独症模型鼠颞叶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淑娟 姜志梅 +4 位作者 郭岚敏 张士岭 孙奇峰 李丽 王长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研究颞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孕12.5 d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 mg/kg,观察仔鼠(VPA组)的行为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PA组与对照仔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颞叶皮层BDNF... 目的研究颞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孕12.5 d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 mg/kg,观察仔鼠(VPA组)的行为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PA组与对照仔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颞叶皮层BDN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PA组表现为低体重(P<0.05),睁眼时间延迟(P<0.05),协调性反应差(P<0.05),方向趋向性反应迟缓(P<0.05);社交行为次数减少(P<0.05)、潜伏期延长(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重复行为增多(P<0.05)。小脑浦肯野细胞数量减少。出生后1 d、7 d、14 d时,VPA组颞叶皮层BDN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出生后35 d、49 d时,VPA组颞叶皮层BDN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颞叶BDNF表达参与孤独症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丙戊酸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CY平衡姿态悬吊治疗方案的设计
3
作者 王玉昌 吴月 +4 位作者 付亏杰 王正辉 王亚洲 郭学军 庞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6-1326,共11页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理论框架开发平衡姿态训练(NPT)悬吊疗法,并观察其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成立ICF-CY理论小组和NPT悬吊疗法治疗小组,理论小组检索数据库,提取悬吊疗...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理论框架开发平衡姿态训练(NPT)悬吊疗法,并观察其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成立ICF-CY理论小组和NPT悬吊疗法治疗小组,理论小组检索数据库,提取悬吊疗法高频词,将高频词与ICF-CY相关类目进行匹配,得出NPT悬吊疗法ICF-CY理论框架。治疗小组依据理论框架制定康复流程、训练条目,组成训练池。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0~6岁神经发育障碍并发运动障碍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发育学疗法,观察组选择基于ICF-CY的NPT悬吊疗法,共1周。观察患者满意度、接受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4例。观察组满意度98%(50/51),接受度96%(49/51),不良事件1件;对照组满意度、接受度均为100%,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满意度、接受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基于ICF-CY理论框架的NPT悬吊疗法安全可靠,临床接受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发育障碍 悬吊疗法 平衡姿态训练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