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昊阳 季庆辉 +2 位作者 乔晓峰 石磊 孙国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9,共10页
目的:系统分析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分析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关于TXA在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回顾性对照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RCS)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23年12月,语种不限。由研究者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RCT文献使用Cochrane评价表进行评估,RCS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评估,然后提取各研究中的结局指标,包括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值、手术时间、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将所提取的数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价,评估TXA在AIS患者矫形术中应用的效果。结果:共纳入8篇RCT文献和5篇RCS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共计855例患者,其中TXA组439例,对照组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XA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310.8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331.91,-289.72),P<0.01];总失血量低于对照组[MD=-431.92,95%CI为(-568.72,-295.13),P<0.01];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MD=-59.87,95%CI为(-63.98,-55.75),P<0.01];输血率低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0.17,95%CI为(0.05,0.53),P=0.003];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MD=-5.94,95%CI为(-10.73,-1.14),P=0.02];术后Hb值高于对照组[MD=-0.40,95%CI为(-0.26,0.54),P<0.01];均无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TXA可有效减少AIS患者矫形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手术时间,维持术后Hb水平,且不会增加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失血量 脊柱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前体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内的分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敏 江峰 +2 位作者 杨建华 王裕 马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3-737,共5页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景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移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海马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及其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乔晓峰 杨建华 +1 位作者 朱光宇 赵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制备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研究其病理和影像学变化,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信息。方法8周龄SD大鼠,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缝合皮肤,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将经过相同... 目的制备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研究其病理和影像学变化,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信息。方法8周龄SD大鼠,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缝合皮肤,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将经过相同措施处理但未损伤脊髓的SD大鼠作为对照。对两组SD大鼠在制模成功后不同时间点进行BBB评分、病理学和MRI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在制模成功后1、3、5、7周时BBB评分分别为0、(0.36±0.46)、(0.91±0.50)、(1.18±0.45)分,对照组分别为(20.57±0.48)、(21.00±0.00)、(21.00±0.00)、(21.00±0.00)分,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SD大鼠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和影像学的改变。结论脊髓横断损伤SD大鼠脊髓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且出现明显的组织和影像学改变,在行为学上也与脊髓未损伤大鼠有明显差异,适用于脊髓再生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大鼠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淀素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柴瑛 乔建民 +1 位作者 周成福 邢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淀素(Amy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89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男性老年人血清Amylin、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I...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淀素(Amy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89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男性老年人血清Amylin、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采用美国NORLAND XR-46 Excell-plus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分别测定正位腰椎(L2-L4)及左侧股骨颈BMD。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血清Amylin、BAP、BGP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NTX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升高(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Amylin水平与患者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血清BAP、BG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8,r=0.652,r=0.576,r=0.584,均P<0.01),与患者血清NTX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73,P<0.01)。结论血清胰淀素水平降低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胰淀素 骨转换生化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早期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与电生理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成福 牛德刚 +3 位作者 乔晓峰 王淑秋 马小茹 刘月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62-176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与电生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与脊髓的电生理变化关系。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7组,6组制成急性...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与电生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与脊髓的电生理变化关系。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7组,6组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0 h、6 h、12 h、24 h、48 h、72 h描记CSEP和MEP,随后采集脊髓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CSEP和MEP的峰峰值在伤后立即下降或消失,6 h有所上升,12 h又下降,24 h较12 h略上升,48 h上升较明显,72 h继续上升,但较正常峰峰值略低。峰峰值呈下降-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双谷态势,潜伏期相对应不同程度延长。Bcl-2和Bax都在术后6 h可见阳性表达,Bcl-2表达在24 h达到高峰,Bax的表达在12 h达到高峰。结论:CSEP和MEP的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预后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诱发电位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永轶 胡俊清 +1 位作者 钟震亚 陈克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 :为探讨Legg Perthes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血管透明、组织切片、造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 45例胎儿、新生儿及儿童的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途径、骨内微血管构筑特点进行观察。结果 :(1 ... 目的 :为探讨Legg Perthes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血管透明、组织切片、造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 45例胎儿、新生儿及儿童的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途径、骨内微血管构筑特点进行观察。结果 :(1 )髋关节骨外静脉包括 :旋股内、外侧静脉 ,闭孔静脉 ,臀上、下静脉 ,颈后静脉 ,髂腰静脉 ,股骨头韧带静脉 ,颈升静脉 ;骨内静脉包括 :前、后、上、下骺静脉 ,内骺静脉 ,前、后、上、下干骺静脉。关节囊内存在丰富的滑膜下静脉网 ,髋关节周围形成两个彼此有吻合的环状结构。(2 )一条微动脉一般有两条微静脉伴行 ,微静脉间有丰富的横行吻合支 ,在微动脉移行为毛细血管的部位 ,常可见到环形缩窄。结论 :(1 )Legg Perthes病与股骨头、颈静脉回流障碍密切相关。 (2 )根据股骨头、颈骨内外静脉回流特点 ,Legg Perthes病可以设计骨内、外双重介入治疗 ,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股骨颈 髋关节 静脉回流 应用解剖学 LEGG-PERTHES病 儿童期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