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1
作者 梁秋艳 葛宜元 +3 位作者 马晓君 杨传华 牛国玲 朱世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为加速推进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新工科、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人才的培养定位,通过追踪产业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联动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实习教学模式创新、赛训结合完善实践创新体系等举... 为加速推进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新工科、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人才的培养定位,通过追踪产业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联动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实习教学模式创新、赛训结合完善实践创新体系等举措,对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并取得良好成效,为培养适应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多样化农业工程双创型专业人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新农科 农业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中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构建
2
作者 牛国玲 陈立冬 +2 位作者 葛宜元 孟庆祥 朱世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该文论述了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农业电气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农业电气化专业着眼于适应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深度探寻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价值,激发大学生潜藏的创新精神。在落实过程中,课程设置是核心板块,锁定创新人才培... 该文论述了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农业电气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农业电气化专业着眼于适应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深度探寻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价值,激发大学生潜藏的创新精神。在落实过程中,课程设置是核心板块,锁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创新课程并夯实实践环节。凭借推动教学团队教育理念革新,持续深入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助力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成长为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新农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业电气化 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新农科”融合下的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3
作者 牛国玲 孟庆祥 +1 位作者 张艳丽 李肖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在新农科的建设过程中,高等学校的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方向,“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工程学科建设,适应培养具备前瞻性交叉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农业工程问题的综合型创新实践人才的要求。该文通... 在新农科的建设过程中,高等学校的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方向,“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工程学科建设,适应培养具备前瞻性交叉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农业工程问题的综合型创新实践人才的要求。该文通过对“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下的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教学体系建设、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学科建设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为“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背景下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新农科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研究
4
作者 李宪芝 刘春山 +1 位作者 周盼龙 杨锡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284,共8页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深入剖析了机械臂在复杂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并综合考虑了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因外部因素(如摩擦力和负载变化)而产生的动能与弹性势能变化,进而对这些干扰因素进行了具体量化,并据此精确计算出机械臂所需的运动驱动力矩。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一关键参数构建了自抗扰控制器,将机械臂受到的扰动因素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实现对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内外部扰动的实时观测与精确估计,并根据控制律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此外,还结合了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误差补偿机制,以进一步削弱扰动对机械臂运动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变胞并联机械臂的有效自抗扰控制,并显著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变胞并联机械臂的自抗扰控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胞并联机械臂 建模分析 运动方程 自抗扰控制器 扰动观测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常江 奚琪 +2 位作者 马常友 李小海 梁秋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该文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等文件为指导,...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该文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等文件为指导,进行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再到课程体系的反向设计,形成符合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希望能为我国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新工科 智能制造工程 课程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的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评价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梁秋艳 杨传华 +3 位作者 葛宜元 马晓君 牛国玲 朱世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针对地方高校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完善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设计评价标准体系。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AHP-GRA)理论,建立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模式。... 针对地方高校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完善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设计评价标准体系。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AHP-GRA)理论,建立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模式。为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要求,以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从在校学生、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4个子目标中挑选出11个二级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现行培养体系需要重点优化的指标有准则层中的校友访谈会、网络问卷、校友群反馈和基本指标层中的教学条件、完成作业、毕业达成、行业需求等。建立的模型具有普适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农业工程人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 人才培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施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春山 李梦月 +5 位作者 陈思羽 刘洪义 王春光 张艳 陈苏 李志昂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4-300,共7页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之一,低效施用和未吸收的肥料导致其利用率低下,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土地质量,无法保证作物产量。为了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了解精准施肥技术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有着重要...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之一,低效施用和未吸收的肥料导致其利用率低下,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土地质量,无法保证作物产量。为了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了解精准施肥技术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阐述了精准施肥国内外发展情况,论述了国内外土壤检测技术,主要从车速监测、施肥量监测、施肥机位置监测、处方图生成方面讲述了我国精准施肥涉及的几大技术,并阐述了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技术研究中的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施肥 土壤检测 车速监测 施肥机位置 处方图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郭思佳 刘新柱 +6 位作者 刘春山 刘向东 邢蕾 栾积毅 韩平 王海祥 李剑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材料,同时为设计和优化秸秆收获、打捆、切割等装置结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对寒地玉米秸秆进行了压缩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万能试验机、数显鼓风干燥箱等设备... 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材料,同时为设计和优化秸秆收获、打捆、切割等装置结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对寒地玉米秸秆进行了压缩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万能试验机、数显鼓风干燥箱等设备对玉米秸秆进行了有节段的径向和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基于不同部位、不同速度、不同含水率三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的破坏力的大小,获得因素的显著性影响程度及最优水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轴向压缩破坏力为0.726~3.271 kN,R值为0.586~1.527,F值为7.093~38.742;玉米秸秆径向压缩破坏力为0.370~2.297 kN,R值为0.382~0.921,F值为9.096~22.183。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极显著的是秸秆部位,加载速度和含水率次之;最优水平组合为秸秆部位为上、加载速度为10 mm/min、含水率为最低,且径向压缩所需破坏力小于轴向压缩所需破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压缩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发酵反应器螺旋搅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9
作者 张艳丽 张征征 +3 位作者 牛国玲 马浏轩 梁秋艳 邢晨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2,216,共7页
针对秸秆发酵过程中碎料与菌种混合不均问题,对好氧反应器的螺旋搅拌结构进行参数优化。基于离散单元法,对物料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变异系数主次顺序为转速、螺距比、叶宽比;随搅拌叶宽比增加,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平均... 针对秸秆发酵过程中碎料与菌种混合不均问题,对好氧反应器的螺旋搅拌结构进行参数优化。基于离散单元法,对物料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变异系数主次顺序为转速、螺距比、叶宽比;随搅拌叶宽比增加,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平均功率呈下降趋势;随搅拌螺距比增加,变异系数先下降后上升,平均功率呈下降趋势;随搅拌转速增加,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构建变异系数模型并进行优化,变异系数最优为13.295%,与仿真结果误差为1.411%;搅拌装置进行静力学分析,最大应力值为47.259 MPa,最大变形为4.3575 mm;离散元仿真功率与试验值误差均值为14.1%,符合设计要求。该搅拌参数优化设计为发酵反应器高效混合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发酵 螺旋搅拌结构 离散单元法 变异系数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稻粒特征识别检测系统
10
作者 刘春山 李金琼 +4 位作者 陈思羽 刘洪义 潘佳琦 焦仁宝 初旭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4,共7页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 通过视觉识别图像处理技术对稻谷谷粒进行处理,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对稻谷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图像分割和连通区域标记,基于几何形状特征阈值检测算法识别不同种类稻谷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像素值,提出一种综合的阈值通用旋转法,可实现不同谷粒的分类。根据获取谷粒图像样品和采集谷粒数目特征,基于形态学处理和分水岭变换分割算法对谷粒进行数目识别提取,最后根据检测的数目和整碎谷粒特征统计汇总稻谷谷粒的相关参数信息,将谷粒识别结果和相关数据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软件中GUI界面开发的稻谷检测系统对谷粒数目有较好的识别力,精确度达98.327%,对于整碎谷粒的识别误差在可控范围,满足要求与传统人工检测相比,具有检测快速、多样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特征识别 图像处理 稻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玉米秸秆成型及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栾积毅 刘壮 +3 位作者 罗瑶 韩平 徐康润 邵东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2,共9页
为研究不同烘焙参数对生物质成型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获得不同烘焙参数下的烘焙产物。在不添加黏结剂的条件下将烘焙产物压缩成型,分析其密度、吸水性和抗跌碎性,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成型燃料进行燃烧试验,计算其着火... 为研究不同烘焙参数对生物质成型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获得不同烘焙参数下的烘焙产物。在不添加黏结剂的条件下将烘焙产物压缩成型,分析其密度、吸水性和抗跌碎性,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成型燃料进行燃烧试验,计算其着火温度、燃尽时间、燃尽温度、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结果表明:烘焙可以改善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的理化和燃烧特性。同一烘焙时间,随温度升高,成型密度逐步增加,吸水率下降,抗跌碎率略有下降,着火温度、燃尽时间和燃尽温度逐渐增加,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先上升再减小;同一烘焙温度,随时间延长,成型密度增加,吸水率下降,抗跌碎率先升高再下降,着火温度、燃尽时间和燃尽温度先上升再略有下降,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先下降再略有上升。烘焙温度为260℃,烘焙时间为20 min时,成型效果最好;烘焙温度为260℃,烘焙时间为10 min时,燃烧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玉米秸秆 烘焙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算法的玉米籽粒储藏温度预测研究
12
作者 陈思羽 徐爱迪 +3 位作者 刘春山 王淑铭 马浏轩 韩雪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1-177,186,共8页
外界环境变化对粮堆内部温度的影响较大,针对夏季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生腐烂霉变的特点,利用夏季高温试验周期内储粮仓各层的温度数据,基于ARIMA算法进行玉米籽粒储藏短期温度预测。利用差分法、ACF图、PACF图确定模型中d、p、q等参数... 外界环境变化对粮堆内部温度的影响较大,针对夏季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生腐烂霉变的特点,利用夏季高温试验周期内储粮仓各层的温度数据,基于ARIMA算法进行玉米籽粒储藏短期温度预测。利用差分法、ACF图、PACF图确定模型中d、p、q等参数,依据确定的温度预测模型对未来7 d仓内各粮层的温度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通过绝对误差MAE、相对误差MSE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第1层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MAE的平均值为2.96℃,相对误差MSE的平均值为11.37%;第2层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MAE的平均值为0.5℃,相对误差MSE的平均值为1.80%;第3层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MAE的平均值为0.57℃,相对误差MSE的平均值为1.91%;第4层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MAE的平均值为0.28℃,相对误差MSE的平均值为1.02%,各层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6%以内。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ARIMA温度预测模型较适合玉米籽粒储藏短期温度预测,为保障储粮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储藏 ARIMA算法 温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相流理论的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强度及寿命
13
作者 秦建国 孙志 +3 位作者 弓海霞 崔朝霞 巩勇智 郭思佳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60,共6页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内的气液两相流介质进行模拟,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油气流动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及模拟求解,分析了不同输送速度连接器部分内油气对外压力的分布。结果显示,最大压力冲击的增量与油气输送速度平方的增量近似成正比关系,在考虑油气输送速度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内壁最大压力冲击后,透镜垫最大等效应力增大9.36%,疲劳寿命下降5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法兰连接器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流体压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热风干燥影响因素分析及传热过程仿真模拟
14
作者 陈思羽 宋婉欣 +3 位作者 刘春山 于添 乔睿 吴文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9-284,共6页
基于玉米热风干燥试验,对玉米热风干燥过程影响因素显著性及响应曲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含水率的影响为:干燥时间>热风温度>热风风速。通过分析模型对应的响应面陡峭程度和等高线密集程度,发现含水率受热风温度与热风风... 基于玉米热风干燥试验,对玉米热风干燥过程影响因素显著性及响应曲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含水率的影响为:干燥时间>热风温度>热风风速。通过分析模型对应的响应面陡峭程度和等高线密集程度,发现含水率受热风温度与热风风速交互因素的影响较小,含水率受热风风速与干燥时间交互因素的影响较大,含水率受热风温度与干燥时间交互因素的影响极大。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热风温度60℃、热风风速1.3 m/s、干燥时间9 h,在此条件下玉米干燥降水效果较好。在籽粒内部热量传递研究中,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单一玉米粒的热风干燥三维模型,对玉米干燥过程传热特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风温40℃、风速0.7 m/s、初始温度12℃、初始含水率为23.30%条件下,当干燥时间为300 s时籽粒平均温度达到37℃,360 s后籽粒升温速度减缓;当干燥时间约为450 s时,籽粒平均条件下达到39℃,与风温基本一致。模拟工况为风温60℃、风速1.3 m/s、初始温度10.6℃、初始含水率25.26%时,干燥300 s籽粒平均温度达到56℃,干燥360 s后籽粒平均温度变化缓慢,干燥420 s后籽粒温度上升到59℃,温度与热风温度基本一致,表皮上的角质层对水分扩散和热量传递有阻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风干燥 响应曲面 热量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PM双向耦合模型的水稻导苗机构设计与仿真
15
作者 葛宜元 郭宁宁 +2 位作者 齐庆龙 孟庆祥 高洪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0-257,共8页
为增加水稻钵体的抛出速度,提高落秧率,针对水稻钵体被机载水稻抛秧装置顶出脱盘后的运动状态,进行导苗机构的设计。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离散相模型(DPM),对钵体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研究,并对导苗机构内腔的流速和压力分布... 为增加水稻钵体的抛出速度,提高落秧率,针对水稻钵体被机载水稻抛秧装置顶出脱盘后的运动状态,进行导苗机构的设计。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离散相模型(DPM),对钵体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研究,并对导苗机构内腔的流速和压力分布进行分析,得出气相的分布特点和原因。选取导苗机构入口速度、折弯角度和管长作为试验因素,以抛出速度为指标,进行仿真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模拟钵体颗粒在流场内的耦合情况进行抛秧管末端处颗粒抛出速度的数据分布监测,得出影响抛出速度的因素主次关系为折弯角度>入口风速>管长,最优参数组合为入口风速25 m/s、折弯角度6°、管长612 mm,此时钵体颗粒的抛出速度为19.8 m/s。通过对带苗钵体在导苗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实际验证,测得10组试验平均抛出速度为17.3 m/s,与仿真试验误差为12%左右,证明仿真试验的最优参数组合可行,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机载水稻抛秧装置的研究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导苗机构 计算流体力学 离散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稻谷干燥水分检测及迁移规律分析
16
作者 刘春山 张艳 +4 位作者 陈思羽 陈苏 高晓伟 王安冉 昌克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7-294,共8页
为研究稻谷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该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析稻谷不同干燥过程的干燥特性、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测定稻谷各状态水... 为研究稻谷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该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析稻谷不同干燥过程的干燥特性、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测定稻谷各状态水分占比和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结果显示:在稻谷干燥过程中,缓苏温度越高,稻谷干燥时间越短,稻谷干燥速率越快。稻谷中结合水的占比最多,为90.5%,自由水和半结合水占比较少,为9.5%。稻谷含水率与低场核磁共振信号幅值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随着干燥时间增加,稻谷的水分含量降低,水分结合能升高,结合水与基质结合的更紧密,稻谷的横向弛豫时间T2逐渐向左移动。MRI图像显示,稻谷整体颜色差别很大,在胚芽处成红色,在表层成蓝色,说明稻谷内部含水量分布不均匀,干燥过程中稻谷表面游离状态水分最先失去,胚中的水分逐渐向外扩散。该结果为深入理解稻谷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提供了可视化依据。低场核磁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水分的有效方法,为确定最佳稻谷干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低场核磁共振 干燥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压与姿态信息融合的步态相位识别方法
17
作者 颜兵兵 宋佳宝 +2 位作者 单琳娜 王璐 陈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4,共8页
针对医疗康复和人机交互领域中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人体步态识别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足压与姿态信息融合的步态相位识别方法。以足底压力分布和足部运动姿态为研究对象,构建出一套可穿戴式足部运动数据采集系统,并收集了平地行走、坡... 针对医疗康复和人机交互领域中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人体步态识别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足压与姿态信息融合的步态相位识别方法。以足底压力分布和足部运动姿态为研究对象,构建出一套可穿戴式足部运动数据采集系统,并收集了平地行走、坡路行走和上楼梯3种步态信息。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对上述3种步态进行相位识别,平地行走、坡路行走和上楼梯3种步态相位识别率分别达到97.0%、97.4%、97.6%。通过与支持向量机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步态相位识别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步态相位识别方法的精确性,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智能化人机协作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相位识别 足底压力 足部姿态 卷积神经网络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座质量变化下的松动故障转子非线性分析
18
作者 刘桂珍 陈光 +2 位作者 胡春玉 袁聪聪 闻邦椿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47,453,共5页
以具有支座松动故障的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6质量12自由度故障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提取了该系统随支座质量变化时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研究了系统分岔特性和进入混沌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当松动故障转子系统的支... 以具有支座松动故障的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6质量12自由度故障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提取了该系统随支座质量变化时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研究了系统分岔特性和进入混沌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当松动故障转子系统的支座质量发生变化时,系统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所得结论为该类转子故障诊断和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座质量 松动故障 分岔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方法研究
19
作者 牛国玲 梁秋艳 +1 位作者 张艳丽 陈思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 该文从农业电气化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设计,结合大学各阶段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合理设置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兼顾树立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分清主次,重点规划各阶段科研技能水平提升的内容,不断提高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电气化 创新精神 科研技能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20
作者 胡晓平 赵晨 +2 位作者 李亚芹 付彦伟 李彩花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33-36,共4页
针对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自动化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气-电协同控制的末端执行器系统。该装置采用模块化架构构建气动控制系统,集成空气压缩机、电磁阀、真空吸附装置及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通过STM32微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系统融合Wi-Fi... 针对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自动化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气-电协同控制的末端执行器系统。该装置采用模块化架构构建气动控制系统,集成空气压缩机、电磁阀、真空吸附装置及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通过STM32微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系统融合Wi-Fi/蓝牙双模通信协议,在采摘阶段通过真空吸盘与气动夹爪协同作用,配合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接触力,当压力值进入预设阈值范围时触发稳压锁定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采摘过程中的果实损伤率。硬件电路采用四路光耦隔离继电器实现电磁阀精准控制,定制的多功能工控板有集成信号调理模块和双阈值检测系统,试验通过三色LED状态指示模拟采摘过程中随着输入气压压力的变化,系统的预警反馈状态。为后续实现系统控制比例压力阀达到自适应调节系统压力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执行器 气动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