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实习中以“误作知害”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 被引量:5
1
作者 钟震亚 田国忠 +3 位作者 王凤臣 徐振宇 李梅秀 陈立强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培养医学生 解剖学 仁爱 实习 医学人文教育 德育工作 医学基础课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社会解剖文化现象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钟震亚 扈清云 +4 位作者 赵勇 王凤臣 陈立强 冯佳 李艳君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7,共2页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先进的社会文化是当今解剖文化立足的基石。弘扬社会解剖文化新理念,可以摈弃落后的世俗观念,营造绿色逝后人生,并通过立法和提升民众捐献遗体意识,来解决教学、科研所需人体材料和信息的匮乏,...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先进的社会文化是当今解剖文化立足的基石。弘扬社会解剖文化新理念,可以摈弃落后的世俗观念,营造绿色逝后人生,并通过立法和提升民众捐献遗体意识,来解决教学、科研所需人体材料和信息的匮乏,有利于医学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文化现象 社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释放肽对心衰大鼠植物神经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冯佳 田国忠 +3 位作者 赵勇 李艳君 钟震亚 倪秀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6,共4页
本研究观察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的应用对心衰动物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影响。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GHRP组30只;模型组10只。心衰模型成功后4周,Karnovsky-Roots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显示心肌胆碱... 本研究观察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的应用对心衰动物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影响。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GHRP组30只;模型组10只。心衰模型成功后4周,Karnovsky-Roots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显示心肌胆碱能神经纤维及肾上腺素能免疫阳性纤维,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两种神经纤维密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中胆碱能神经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GHRP组大鼠心肌中两种神经纤维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但略低于假手术组神经纤维密度(P<0.05)。上述研究表明GHRP可延缓大鼠心衰后的去神经支配,改善神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胆碱能神经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GH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交叉韧带的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守安 张胜昌 +2 位作者 钟震亚 陈克功 庄志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交叉韧带血管构筑特点、为韧带损伤的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墨汁灌注组织透明、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交叉韧带的动脉来源、分布特点并测量韧带内微血管密度。结果:前、后交叉韧带的动脉... 目的:探讨交叉韧带血管构筑特点、为韧带损伤的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墨汁灌注组织透明、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交叉韧带的动脉来源、分布特点并测量韧带内微血管密度。结果:前、后交叉韧带的动脉分别来源于膝中动脉、髌下脂肪垫以及膝下外动脉的分支。多数韧带内血管沿长轴走行,同时也有横向交通的小血管,血管网呈梯状或平行的丛状。近侧端和远侧端较密而中间部相对稀疏。结论:交叉韧带血供存在如下特点:①中心区为明显的乏血管区;②中间段边缘区也相对乏血管;③韧带两端血供最丰富,且近侧段好于远侧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血管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释放肽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曦 齐亚灵 +7 位作者 扈清云 田国忠 王培军 欧叶涛 张东东 陈乃峰 尹兴忠 钟堂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0-494,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对慢性心衰(CHF)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建立CHF模型,监测各组大...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对慢性心衰(CHF)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建立CHF模型,监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中IL-1β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平均光密度,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IL-1β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率、动脉压及舒张期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比正常组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模型组闰盘电子密度降低,许多区域出现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治疗组线粒体结构正常,少数区域出现肿胀、空泡变。模型组免疫阳性细胞趋于肥大,有聚集分布现象,治疗组免疫阳性细胞肥大明显减轻,细胞趋于散在分布;模型组心肌组织中IL-1β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IL-1β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比正常组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IL-1β水平比正常组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RP能降低CHF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表达,从而改善CHF时大鼠心肌细胞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生长激素释放肽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肛管微血管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振富 钟震亚 +3 位作者 陈克功 王守安 刘月霞 张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胎儿肛管微血管的分布特点,为探讨肛门缺血性改变提供微血管的形态依据。方法:墨汁灌注,组织揭层透明铺片及组织切片,光镜下测量胎儿肛管肛门内括约肌及肛膜下区毛细血管网眼密度。结果:胎儿肛管在后中线处肛门内括约肌和粘膜... 目的:研究胎儿肛管微血管的分布特点,为探讨肛门缺血性改变提供微血管的形态依据。方法:墨汁灌注,组织揭层透明铺片及组织切片,光镜下测量胎儿肛管肛门内括约肌及肛膜下区毛细血管网眼密度。结果:胎儿肛管在后中线处肛门内括约肌和粘膜下层存在毛细血管低密度区;肛门内括约肌里微动脉网的干动脉-肌束间动脉走行方向与肌纤维走行方向相垂直,括约肌强度收缩易压迫肌束间动脉,致血供不足。结论:肛管后中线处血供不良和肛门内括约肌痉挛也许是原发性肛裂好发于后连合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肛管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隆 杨宇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双袖套法建立DA→LEW的肝移植模型,术后将大鼠分为3组:免疫排斥组(G1),术后3d腹腔生理盐水注射;移植后感染组(G2),术后3d给予腹腔...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双袖套法建立DA→LEW的肝移植模型,术后将大鼠分为3组:免疫排斥组(G1),术后3d腹腔生理盐水注射;移植后感染组(G2),术后3d给予腹腔大肠杆菌注射;免疫抑制组(G3),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药物(CsA,3mg.kg-1.d-1)。感染后7d处死动物,每组6个样本,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淋巴细胞功能,RT-PCR检测肝内IL-4和IFN-γmRNA的表达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肝病理切片观察对免疫排斥的影响。结果感染后7d,G1、G2、G3组淋巴细胞数、CD4/CD8值下降[分别为(1.753±0.181)、(1.384±0.073)、(0.997±0.025)],淋巴细胞功能降低[SI分别为(67.59±3.40)、(37.14±0.90)、(15.87±0.51)],IL-4mRNA表达增高,与G1组比较,G2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3组相比,G2组虽然也有差异(P<0.01),但从病理学切片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促进了Th2细胞的分化,下调CD4/CD8值并降低了淋巴细胞功能,部分减轻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腹腔感染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