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UCP2/SIRT3通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雨鸣 赵勇 +3 位作者 王景霞 张辉 李尧 王淑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能否通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去乙酰化酶3(SIRT3)通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I)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分成以下四组: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CIRI)损伤组(CIRI)、银杏叶提取物组(EGb761)和U...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能否通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去乙酰化酶3(SIRT3)通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I)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分成以下四组: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CIRI)损伤组(CIRI)、银杏叶提取物组(EGb761)和UCP2抑制剂组(EGb761+Genipin)。对EGb761组和EGb761+Genipin组每天尾静脉注射10 mg/kg EGb761注射液,sham组和CIRI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7 d;在第5~7 d,同时对EGb761+Genipin组每天灌胃50 mg/kg Genipin生理盐水溶液。末次给药次日,通过大脑左侧中动脉闭塞法(MCAO)构建大鼠脑CIRI模型。记录各组大鼠Longa神经功能评分和体重变化,取鼠脑制成石蜡切片,通过HE和尼氏染色并观察脑皮质损伤区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皮质损伤区UCP2、SIRT3及天冬氨酸蛋白半胱氨酸酶3(caspase-3)的表达;收集动脉血,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CIRI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上升(P<0.01),再灌注后体重减轻(P<0.01),脑组织病理损伤加重,UCP2、SIRT3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增加(P<0.01),血清SOD活力下降,MDA浓度上升(P<0.01);与CIRI组比较,EGb761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1),再灌注后体重增加(P<0.01),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UCP2、SIRT3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P<0.01),血清SOD活力增高,MDA浓度下降(P<0.01);与EGb761组比较,EGb761+Genipin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再灌注后体重减轻(P<0.05),脑组织病理损伤较严重,UCP2、SIRT3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增加(P<0.05),血清SOD活力下降,MDA浓度上升(P<0.01)。结论:EGb761可通过调控UCP2/SIRT3通路改善大鼠脑CIRI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解偶联蛋白2(UCP2) 去乙酰化酶3(SIRT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丹皮酚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吴陆怡 王静艳 +3 位作者 舒岑皓 尚德淑 韩锁 商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2-99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丹皮酚治疗结直肠癌的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库检索丹皮酚的药物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检索结直肠癌的疾病靶点,通过Venny在线工具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丹皮酚治疗结直肠癌的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库检索丹皮酚的药物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检索结直肠癌的疾病靶点,通过Venny在线工具获得交集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完成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交集靶点经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枢纽节点。采用LeDock与CB-Dock2软件完成丹皮酚与枢纽节点的分子对接,以筛选丹皮酚的核心药物靶点。结果经筛选得到21个药物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丹皮酚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涉及癌症通路、Ras信号和Rap1信号等通路,而其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对缺氧的反应以及调控激酶活性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发现9个靶点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枢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皮酚和枢纽节点中的SRC、EP300、MMP9具有最高亲和力,提示SRC、EP300以及MMP9可能是丹皮酚治疗结直肠癌的核心靶点。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靶向SRC、EP300与MMP9,调控Ras、Rap1等信号通路与激酶活性等生物过程,进而发挥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丹皮酚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图像视觉诱发电位用于客观评定单眼屈光不正视觉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郝虹霞 陈捷敏 +5 位作者 王荣荣 俞晓英 王萌 周智露 盛延良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82-387,共6页
目的研究单眼不同程度视觉损伤情况下,双眼同时刺激与单眼刺激时虚拟现实-图像视觉诱发电位(virtual reality-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VR-PVEP)P100波形的特点。方法选取视力正常(采用小数记录法,远视力≥0.8且近视力≥0.5)的... 目的研究单眼不同程度视觉损伤情况下,双眼同时刺激与单眼刺激时虚拟现实-图像视觉诱发电位(virtual reality-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VR-PVEP)P100波形的特点。方法选取视力正常(采用小数记录法,远视力≥0.8且近视力≥0.5)的青年志愿者55名,使用插片法模拟单眼屈光不正视觉损伤,分别使单眼近视力与远视力之和≤0.2(A组,即重度视觉损伤)、0.2<近视力与远视力之和<0.8(B组,即中度视觉损伤)、近视力与远视力之和≥0.8(C组,即轻度视觉损伤)。同时,将双眼正常视力设为对照组。在16×16、24×24、32×32、64×644种空间频率下对单眼和双眼同时刺激所测得的VR-PVEPP100峰时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视觉损伤眼与双眼同时视测得的P100峰时在24×24、32×32和64×64空间频率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损伤眼与健眼测得的P100峰时在64×64空间频率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视觉损伤眼与双眼同时视测得的P100峰时在16×16、24×24和64×64空间频率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损伤眼与健眼测得的P100峰时在64×64空间频率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视觉损伤眼与双眼同时视测得的P100峰时在全空间频率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单眼视与双眼同时视测得的P100峰时在全空间频率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PVEP可用于对单眼中、重度视觉损伤者进行视力评估,能够反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觉损伤眼的视力损伤程度,在视觉功能客观评定及法医临床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创伤和损伤 视觉 屈光不正 视力障碍 虚拟现实-图像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体分选转运复合体:确保有丝分裂正确进行的分子机器
4
作者 高吴陆怡 杨玉 +1 位作者 张鹏霞 商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的重要环节。内体分选转运复合体是与膜剪切过程密切相关的多蛋白复合体,其功能涉及内体成熟、病毒出芽、自噬等过程,其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内体分选转运复合体在细胞有丝分...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的重要环节。内体分选转运复合体是与膜剪切过程密切相关的多蛋白复合体,其功能涉及内体成熟、病毒出芽、自噬等过程,其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内体分选转运复合体在细胞有丝分裂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内体分选转运复合体调控有丝分裂作用在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 内体分选转运复合体 纺锤体检查点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酸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庞振飞 李慧清 +1 位作者 孙传耀 李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7-2301,共5页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虽然自限性炎症可以促进致病因素的清除和受损组织的愈合,但持续性的炎症会损害发生炎症的器官甚至其他器官。近年来,中草药的抗炎...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虽然自限性炎症可以促进致病因素的清除和受损组织的愈合,但持续性的炎症会损害发生炎症的器官甚至其他器官。近年来,中草药的抗炎作用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热点之一。灵芝酸属于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抗炎作用十分显著,可用于治疗癫痫、抑郁症、动脉粥样硬化、哮喘等炎症性疾病。本文基于现代医学研究及中医药传统理论,从调控NO及其合酶活性、调控细胞炎症因子和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某些特定受体等方面出发,综述国内外灵芝酸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及相关抗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酸 抗炎作用 分子机制 炎症因子 炎症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推断不同程度眼外伤愈后视力
6
作者 郝虹霞 陈捷敏 +4 位作者 俞晓英 王萌 周智露 盛延良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眼外伤的损伤类型与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为复杂眼外伤的视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眼外伤后致单眼视力损害者231例,根据眼外伤伤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无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伤情相对较轻)、B组(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眼外伤的损伤类型与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为复杂眼外伤的视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眼外伤后致单眼视力损害者231例,根据眼外伤伤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无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伤情相对较轻)、B组(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对愈后视力可能造成一定影响)、C组(需多次行眼球开放性手术、行多联眼内手术或者术后需行进一步治疗,严重影响愈后视力)3组。同时依据伤眼愈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分级:Ⅰ级,视力<4.0;Ⅱ级,4.0≤视力<4.5;Ⅲ级,4.5≤视力<4.7;Ⅳ级,视力≥4.7。分别收集研究对象伤眼视力平稳后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记录在1°、15'空间频率刺激下P100波幅和峰时。评估不同眼外伤分组的视觉诱发电位特征与眼外伤程度的相关性,并对各组峰时、波幅异常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组在1°和15'空间频率刺激下测得的伤眼P100波幅与A、B组伤眼P100波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15'空间频率刺激下测得的伤眼P100波幅异常数分别与A、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中伤眼和健眼的P100波幅与同级别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外伤分组与伤眼愈后视力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为-0.488。结论PVEP可用于区分A组与C组、B组与C组不同严重程度的眼外伤,在A、B组之间伤眼在1°和15'空间频率刺激下无法明确区分,眼外伤后伤眼P100波形的异常可为不同程度眼外伤被鉴定人的视觉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眼外伤 视力 视力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测试体位对屈腕、屈指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及其标准化
7
作者 杨泽人 高东 +3 位作者 夏晴 冉聃 盛延良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4,253,共9页
目的 探究不同测试体位对手、腕屈曲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建立各肌群的标准化肌力检测方案。方法 征集40例健康受试者(男性12例,女性28例),使用MicroFET2TM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分别于腕关节背伸30°位、中立0°位和掌屈30°... 目的 探究不同测试体位对手、腕屈曲肌群定量肌力的影响,建立各肌群的标准化肌力检测方案。方法 征集40例健康受试者(男性12例,女性28例),使用MicroFET2TM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分别于腕关节背伸30°位、中立0°位和掌屈30°位测量各手指屈曲及腕关节掌屈肌力,分别于拇指掌侧外展30°位和60°位测量拇指掌侧外展肌力。从40例受试者中随机抽取10例,间隔10~15 d后由同一操作者再次测试各肌群定量肌力。结果 除男性腕关节背伸30°位和中立0°位之间的拇指屈曲肌力、腕关节掌屈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屈曲及腕掌屈肌力值主要呈现以下特点:腕关节背伸30°位>腕关节中立0°位>腕关节掌屈30°位,拇指掌侧外展30°位>60°位;所有受试者手指屈曲肌力均为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男性各项肌力值均大于女性(P<0.05);所有受试者左、右侧肌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受试者不同时期测量肌力值的可靠性良好。结论 手、腕各肌群定量肌力均受体位影响,鉴定过程中应采取规范、统一的测试体位。MicroFET2TM用于手、腕关节定量肌力测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腕关节背伸30°位可作为各手指屈曲肌力及腕关节掌屈肌力的最佳标准化检测条件。拇指掌侧外展30°位可作为拇指掌侧外展肌力的最佳标准化检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肌力 定量肌力 体位 手指屈曲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MRI活体年龄推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郝虹霞 王亚辉 +5 位作者 周智露 刘太昂 陈瑾 何宇亨 万雷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6-71,82,共7页
骨骺发育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通过该规律推断年龄,可服务于司法、医学、考古等多个领域。MRI作为一种无侵入性的骨骺发育阶段的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活体年龄推断。近年来,机器学习发展迅速,显著提升了活体年龄推断的有效性和可... 骨骺发育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通过该规律推断年龄,可服务于司法、医学、考古等多个领域。MRI作为一种无侵入性的骨骺发育阶段的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活体年龄推断。近年来,机器学习发展迅速,显著提升了活体年龄推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总结膝关节MRI推断年龄的分析方法,介绍目前研究动态并展望后期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年龄推断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深度学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骨盆损伤判别模型
9
作者 王飞翔 姬锐 +7 位作者 张鹿鸣 王鹏 刘太昂 宋鲁杰 汪茂文 周智露 郝虹霞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 利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对基于骨盆CT图像提取的特性信息进行降维,利用降维的数据建立判别骨盆是否受伤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评估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采集的正常和受伤骨盆CT图像146例分别随机提取80%作为训练集,... 目的 利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对基于骨盆CT图像提取的特性信息进行降维,利用降维的数据建立判别骨盆是否受伤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评估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采集的正常和受伤骨盆CT图像146例分别随机提取80%作为训练集,用于模型拟合;剩余20%作为测试集,用于模型准确性的检验。通过CT图像输入、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降维、特征选择、参数选择、模型建立和模型比较等步骤,建立骨盆是否受伤的判别模型。结果 偏最小二乘法降维方法优于主成分分析降维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优于朴素贝叶斯模型。基于12个偏最小二乘因子建立的骨盆是否受伤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的建模集、留一法交叉验证和测试集结果准确率分别为100%、100%和93.33%。结论 基于CT图像建立的骨盆是否受伤数据挖掘模型在评估骨盆损伤中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为骨盆损伤的自动快速识别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骨盆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主成分分析法 偏最小二乘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死与死后电击的心脏组织光谱模式识别
10
作者 刘昕宇 邵文武 周世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6-1133,共8页
在司法鉴定领域,涉及电击死亡的案件多发,鉴别死者是生前还是死后受到电击仍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融合机器学习模型对心脏组织视角下的电击死和死后电击两种情况开展分类识别研究。将30只大鼠进... 在司法鉴定领域,涉及电击死亡的案件多发,鉴别死者是生前还是死后受到电击仍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融合机器学习模型对心脏组织视角下的电击死和死后电击两种情况开展分类识别研究。将30只大鼠进行电击死、死后电击和对照处理,通过光谱仪扫描得到其心脏组织光谱,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共提取到70个光谱特征波长,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对特征波长提取前后的心脏组织光谱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特征波长提取前后模型分类识别的准确率分别为34.9%和73.7%,验证了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同时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传统支持向量机以及粒子群算法和灰狼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模型分类识别的准确率分别为61.07%、34.48%、100%和98.46%,对比发现经特征提取后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识别效果最好。为排除“生物学死亡期”的干扰,又取60只大鼠按同种方式对其处理,每组又分死后0.5 h和死后1 h 2个亚组,再次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得到光谱数据,数据预处理后将其与之前得到的数据进行一并处理并结合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识别的准确率可达到80.85%。这为电击死领域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说明傅里叶红外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工具来提供相对客观的判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死 死后电击 特征波长 随机森林 分类识别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