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内地儿童康复医师队伍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晓捷 王立苹 张士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2-1184,共3页
康复医师是指接受康复医学领域完整教育和技能培训后通过考试并注册的医师,其职责是使肌肉、骨骼、组织和神经系统等受损的人们重新获得最佳功能[1]。儿童康复医师是指康复医师中从事儿童康复亚专科(业)工作的医师。在美国,儿童康复... 康复医师是指接受康复医学领域完整教育和技能培训后通过考试并注册的医师,其职责是使肌肉、骨骼、组织和神经系统等受损的人们重新获得最佳功能[1]。儿童康复医师是指康复医师中从事儿童康复亚专科(业)工作的医师。在美国,儿童康复医师必须完成4年的医学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师 医师队伍 儿童 中国内地 调查 技能培训 医学领域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佳音 范艳萍 +2 位作者 李鑫 孙艳秋 庞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124,P<0.001);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29,P<0.05)。结论下肢康复器训练可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下肢康复器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学本科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模式的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智海 姜志梅 +6 位作者 张伟 王立苹 范艳萍 郭岚敏 孙颖 汤敬华 王亚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OSCE)应用于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毕业实践技能考试的效果。方法在2007级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毕业实践技能考试中采用OSCE,对OSCE考试设计与组织、考试质量、考试效能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教师、学生通过... 目的探讨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OSCE)应用于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毕业实践技能考试的效果。方法在2007级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毕业实践技能考试中采用OSCE,对OSCE考试设计与组织、考试质量、考试效能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教师、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给予OSCE较好的评价。结论 OSCE考试适用于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毕业实践技能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 毕业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丽华 金彩君 +3 位作者 王立苹 庞伟 许洪伟 郭岚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所有...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所有受试对象的立位平衡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双瘫患儿的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左右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双瘫患儿治疗后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均P<0.05),左右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患儿的左右偏移、外周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而轨迹长和矩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偏瘫患儿治疗后左右偏移、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均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立位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感觉统合训练 康复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脑损伤仔鼠脑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晓捷 宋锐 孙忠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06-207,I000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神经丝蛋白(NFP)表达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造成感染性的仔鼠脑损伤模型(LPS组),以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LPS组足月产仔鼠随机分为针刺组与模型组,针刺组... 目的观察针刺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神经丝蛋白(NFP)表达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造成感染性的仔鼠脑损伤模型(LPS组),以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LPS组足月产仔鼠随机分为针刺组与模型组,针刺组仔鼠生后8d起给予针刺干预。3组分别于生后21d进行悬吊试验;对仔鼠脑组织NF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悬吊试验评分及NFP阳性光密度比较,均为对照组最高,针刺组其次,模型组最低(均P<0.01)。结论针刺能提高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NFP表达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脑损伤 针刺 神经丝蛋白(NFP) 悬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岚敏 肖凤鸣 +2 位作者 姜志梅 吕智海 张士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28名脑瘫儿童父母和128名健康儿童父母进行测评。结果脑瘫儿童父母SCL-90中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偏执分...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28名脑瘫儿童父母和128名健康儿童父母进行测评。结果脑瘫儿童父母SCL-90中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偏执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格特质具有偏内向性(P<0.05)和较高神经质的特点(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瘫儿童父母的SCL-90多数因子评分与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相关。结论脑瘫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父母;其心理健康水平受其人格特征,特别是神经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父母 心理健康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庞伟 康倩倩 +2 位作者 郭岚敏 王景涛 姜志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及其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20名正常儿童血浆n-3 PUFAs水平进行测定;选用Conn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及其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20名正常儿童血浆n-3 PUFAs水平进行测定;选用Conn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表(RBS-R)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评定,分析n-3 PUFAs含量与患儿行为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血浆中亚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总n-3 PUFAs水平较正常儿童下降(P<0.05),其中尤以DHA含量下降最为明显(P<0.01);n-6PUFAs水平无明显变化。孤独症儿童血DHA及总n-3 PUFAs水平与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学习问题、焦虑、刻板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仪式行为和固定行为呈负相关。结论孤独症儿童血浆PUFAs水平比正常儿童低并与孤独症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行为学检测和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晓捷 郭岚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孕鼠腹腔注射LPS制备脑瘫动物模型,随机选取对照组(A组)足月仔鼠60只,LPS组足月仔鼠120只分为早期干预组(B1组)和非干预组(B2组)各60只。各组于生后25d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B1组中检... 目的:探讨脑瘫大鼠运动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孕鼠腹腔注射LPS制备脑瘫动物模型,随机选取对照组(A组)足月仔鼠60只,LPS组足月仔鼠120只分为早期干预组(B1组)和非干预组(B2组)各60只。各组于生后25d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B1组中检测出的CP鼠(B1CP组)继续早期干预,B2组中检测出的CP鼠(B2CP组)常规饲养,A组中随机选取10只鼠作为对照组(A′组);A′组、B1CP组和B2CP组仔鼠分别于25d及42d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①25dB1组鉴定出7只CP鼠,B2组13只CP鼠,A组中无CP鼠。②B1CP组第25天与第42天各项检测结果比较:悬吊试验、斜坡试验、旷场实验、拒俘反应及改良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2CP组和A′组大鼠25d与42d各项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神经行为学检测可有效鉴定CP大鼠的运动功能。②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适用于CP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定。③联合应用神经行为学检测与改良BBB运动功能评定可全面反映CP大鼠运动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宫内感染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评定 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丽华 陶德双 +2 位作者 杨本利 王立苹 孙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刺激组,每组又分为7 d和14 d 2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氮氧...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蛋白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刺激组,每组又分为7 d和14 d 2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氮氧混合气体2 h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电刺激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电刺激治疗,强度25 mA,频率5 Hz,20min/次,每天2次。分别于干预后7 d、14 d用Y-型迷宫检测。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CNTF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总反应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主动回避率及正确反应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皮质及海马周围CNTF蛋白面积与积分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增多(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提高脑组织CNTF蛋白水平表达,促进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顶核 学习记忆 脑损伤 Y-型迷宫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缺血缺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儿童作业疗法认知功能动态评定量表评定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的效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智海 姜志梅 +3 位作者 杜月秋 郭岚敏 康贝贝 张士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了解中文版儿童作业疗法认知功能动态评定量表(DOTCA-Ch)是否能反映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 30例脑瘫儿童在1周内由经过培训的康复医学研究生采用DOTCA-Ch和中国比内智力测验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评定。DOTCA-Ch总分、分测验得分... 目的了解中文版儿童作业疗法认知功能动态评定量表(DOTCA-Ch)是否能反映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 30例脑瘫儿童在1周内由经过培训的康复医学研究生采用DOTCA-Ch和中国比内智力测验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评定。DOTCA-Ch总分、分测验得分分别与中国比内智力测验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OTCA-Ch总分、定向和思维操作与IQ值高度相关,空间知觉、运用和视运动组织分测验与IQ值相关度较低。结论 DOTCA-Ch能更全面评定儿童认知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作业疗法认知功能动态评定量表 中国比内智力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把握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方向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晓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59-1060,共2页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康复治疗 中国康复医学会 小儿脑瘫 现代康复医学 康复事业 学术会议 康复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淑芳 王淑秋 +2 位作者 赵晓莲 髓洪玉 栾海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6-478,共3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细胞色素C 线粒体Ca2+ 髓过氧化物酶 灵芝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脑性瘫痪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捷 徐磊 康贝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脑瘫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60例脑瘫患儿和137名正常儿童的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测定。结果脑瘫组和对照组人群凝血因子ⅦR3...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脑瘫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60例脑瘫患儿和137名正常儿童的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测定。结果脑瘫组和对照组人群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两组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型(P=0.436)和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182)。结论凝血因子ⅦR353Q基因多态性不是中国汉族儿童脑瘫发病的遗传易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汉族 凝血因子VIIR353Q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前膝疼痛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佳音 庞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78,共4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继发肌肉萎缩、挛缩和骨、关节变形及疼痛等问题。痉挛改变了膝关...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继发肌肉萎缩、挛缩和骨、关节变形及疼痛等问题。痉挛改变了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挛缩造成了膝关节屈曲畸形,增加了髌骨关节面的接触力量,最终这种异常的模式会引起脑瘫儿童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前膝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畸形 脑性瘫痪 脑瘫儿童 危险因素 疼痛 生物力学特点 发育障碍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孤独症模型鼠颞叶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淑娟 姜志梅 +4 位作者 郭岚敏 张士岭 孙奇峰 李丽 王长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研究颞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孕12.5 d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 mg/kg,观察仔鼠(VPA组)的行为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PA组与对照仔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颞叶皮层BDNF... 目的研究颞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孕12.5 d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 mg/kg,观察仔鼠(VPA组)的行为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PA组与对照仔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颞叶皮层BDN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PA组表现为低体重(P<0.05),睁眼时间延迟(P<0.05),协调性反应差(P<0.05),方向趋向性反应迟缓(P<0.05);社交行为次数减少(P<0.05)、潜伏期延长(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重复行为增多(P<0.05)。小脑浦肯野细胞数量减少。出生后1 d、7 d、14 d时,VPA组颞叶皮层BDN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出生后35 d、49 d时,VPA组颞叶皮层BDN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颞叶BDNF表达参与孤独症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丙戊酸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对宫内感染脑损伤仔鼠脑白质髓鞘相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张明达 李晓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白质髓鞘相关糖蛋白(MAG)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孕17 d、18 d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抽取所生仔鼠100只随机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50只。另10只孕鼠注射生理盐水,取50只所生仔...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仔鼠脑白质髓鞘相关糖蛋白(MAG)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孕17 d、18 d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抽取所生仔鼠100只随机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50只。另10只孕鼠注射生理盐水,取50只所生仔鼠为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3组分别于14 d、21 d、28 d行改良BBB和悬吊实验评分,各组分别在1 d、7 d、14 d、21 d、28 d随机抽取6只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白质MAG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悬吊试验和改良BBB测试中,对照组得分均明显高于脂多糖组(P<0.01),干预组得分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1);脂多糖组脑白质中MAG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干预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损伤鼠的运动功能并能降低MAG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康复训练 脑损伤 宫内感染 髓鞘相关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患儿Bobath球上仰卧起坐训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孔祥颖 宋福祥 +3 位作者 庞伟 吴馨凝 张帅 王永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1-813,共3页
目的: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Bobath球上仰卧起坐训练的疗效。方法: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及对照组(n=3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5d,观察组在Bobath球上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每次5—10m... 目的:观察痉挛型脑瘫患儿Bobath球上仰卧起坐训练的疗效。方法: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及对照组(n=3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5d,观察组在Bobath球上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每次5—10min,对照组在三角垫上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每次5—10min。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腹直肌MMT分值为5.80±1.34,观察组为7.80±1.81;对照组治疗后腹内外斜肌MMT分值为5.89±1.54,观察组为8.10±1.54。结论:Bobath球上的仰卧起坐训练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腹肌力量,有利于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球 脑性瘫痪 仰卧起坐训练 徒手肌力检查 腹肌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9
18
作者 王永峰 李晓捷 +1 位作者 吕洋 孙奇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核心稳定性 粗大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式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9
作者 庄妍 庞伟 +1 位作者 孙颖 汤敬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小组式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其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结果。方法 2015年3~9月,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小组式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其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结果。方法 2015年3~9月,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式作业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定及P300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t〉7.778,P〈0.001),P300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增大(t〉5.808,P〈0.001),观察组均优于治疗组(t〉0.461,P〈0.05)。两组治疗后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5.944,P〈0.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472,P=0.001)。结论小组式作业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工具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小组式作业疗法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对STZ-DN大鼠肾组织TGF-β_1,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齐淑芳 欧芹 +7 位作者 赵晓莲 孙睿 邵红 栾海艳 隋洪玉 杨利敏 孟德欣 贾秀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4-1416,共3页
目的:本实验以山楂叶总黄酮干预STZ-DN模型大鼠,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STZ-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加高脂高糖喂养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 目的:本实验以山楂叶总黄酮干预STZ-DN模型大鼠,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STZ-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加高脂高糖喂养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DN模型对照组、山楂叶总黄酮组(FHL组)。结果:STZ-DN组大鼠血糖、BUN、BCr和尿蛋白明显增高;山楂叶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STZ-DN大鼠的血糖、尿蛋白并改善肾脏功能;STZ-DN组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而FHL组则显著低于STZ-DN对照组;STZ-DN组大鼠肾组织BMP-7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FHL组较STZ-DN组显著增多。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上调BMP-7的表达,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对STZ-DN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STZ-DN模型大鼠 TGF-β1 BMP-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