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艳丽
王建华
+3 位作者
田军华
张英萍
纪东华
杨连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观察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6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住院后24h内采集静脉血,测血清CRP水平,出院后随访6个月,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AP组CRP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观察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6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住院后24h内采集静脉血,测血清CRP水平,出院后随访6个月,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AP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UAP组在随访过程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性死亡及其它心脏事件者CRP均高于对照组。除心脏性死亡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RP在UAP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且发生AMI、心脏性死亡及其它心脏事件者的CRP更进一步增高。提示CRP对U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桂霞
高山
殷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6期442-442,444,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及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了院内死亡的 AMI并发心脏破裂病例 42例临床资料。结果 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 (P<0 .0 1)。所有心脏破裂均发生于第一周 ,首次发生 AMI者占...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及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了院内死亡的 AMI并发心脏破裂病例 42例临床资料。结果 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 (P<0 .0 1)。所有心脏破裂均发生于第一周 ,首次发生 AMI者占 92 .9% ,全部为透壁性 AMI,6h后溶栓者心脏破裂发生率高于 6h内溶栓者 (P<0 .0 5 )。结论 AMI并发心脏破裂应预防为主 ,早期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曲酶降低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轻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3
作者
张勇刚
郑直
+7 位作者
符民桂
夏春芳
姜志胜
欧和生
王晓红
柴三葆
唐朝枢
刘乃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 :研究巴曲酶对狗心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水平的影响及其抗损伤机制。方法 :将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30min ,恢复血流 90min ,造成I/R模型 ,分别于缺血前或...
目的 :研究巴曲酶对狗心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水平的影响及其抗损伤机制。方法 :将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30min ,恢复血流 90min ,造成I/R模型 ,分别于缺血前或缺血后 15min静注巴曲酶 (1u·kg-1) ,测定血浆、心肌AngⅡ浓度以及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phospho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 (lacatedehydrogenase ,LDH)活性及心功能。 结果 :I/R组心肌组织及血浆AngⅡ水平明显升高 ,心肌组织明显损伤 ,给予巴曲酶 ,可显著降低再灌期心肌与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浆CK、LDH活性 ,增加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降低左室舒张末压 ,减轻心肌组织损伤 ,降低动物死亡率。结论 :巴曲酶能够降低血浆及组织AngⅡ水平 ,减轻心肌组织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药物疗法
血管紧张素Ⅱ
蛇毒凝血酶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刘崇韬
翁志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6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明确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6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明确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Ⅰ-Ⅱ级者40例,NYHAⅢ级者38例及NYHA Ⅳ级者32例。同时匹配4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时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的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及LVEF的相关性。 结果:①试验组患者(NYHAⅠ-Ⅱ级者、NYHAⅢ级者、NYHA Ⅳ级者)血清糖类抗原125及B型利钠肽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左心房内径(r=0.28,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35, P〈0.001)、B型利钠肽呈正相关(r=0.64,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P〈0.001)。③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治疗后NYHAⅢ者、NYHAⅣ者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共死亡27例(预后差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110.3±40.2) U/ml,治疗后为(67.1±20.2) U/ml;而余下8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66.7±30.6) U/ml;治疗后为(50.3±24.5) U/ml,治疗前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糖类抗原125
B型利钠肽
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艳丽
王建华
田军华
张英萍
纪东华
杨连峰
机构
黑龙江省
佳木斯
市
中心医院
心
内科
佳木斯
市
心
血管病研究所
佳木斯
市
心
脏病治疗
中心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3期215-216,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观察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6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住院后24h内采集静脉血,测血清CRP水平,出院后随访6个月,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AP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UAP组在随访过程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性死亡及其它心脏事件者CRP均高于对照组。除心脏性死亡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RP在UAP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且发生AMI、心脏性死亡及其它心脏事件者的CRP更进一步增高。提示CRP对U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桂霞
高山
殷实
机构
佳木斯
市
中心医院
心
内科
佳木斯
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高干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6期442-442,444,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及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了院内死亡的 AMI并发心脏破裂病例 42例临床资料。结果 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 (P<0 .0 1)。所有心脏破裂均发生于第一周 ,首次发生 AMI者占 92 .9% ,全部为透壁性 AMI,6h后溶栓者心脏破裂发生率高于 6h内溶栓者 (P<0 .0 5 )。结论 AMI并发心脏破裂应预防为主 ,早期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曲酶降低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轻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3
作者
张勇刚
郑直
符民桂
夏春芳
姜志胜
欧和生
王晓红
柴三葆
唐朝枢
刘乃奎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
心
血管病研究所
佳木斯中心医院心内科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870 35 5 )资助&&
文摘
目的 :研究巴曲酶对狗心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水平的影响及其抗损伤机制。方法 :将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30min ,恢复血流 90min ,造成I/R模型 ,分别于缺血前或缺血后 15min静注巴曲酶 (1u·kg-1) ,测定血浆、心肌AngⅡ浓度以及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phospho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 (lacatedehydrogenase ,LDH)活性及心功能。 结果 :I/R组心肌组织及血浆AngⅡ水平明显升高 ,心肌组织明显损伤 ,给予巴曲酶 ,可显著降低再灌期心肌与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浆CK、LDH活性 ,增加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降低左室舒张末压 ,减轻心肌组织损伤 ,降低动物死亡率。结论 :巴曲酶能够降低血浆及组织AngⅡ水平 ,减轻心肌组织I/R损伤。
关键词
巴曲酶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药物疗法
血管紧张素Ⅱ
蛇毒凝血酶
药理学
Keywords
Batroxobin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e/drug ther
Angiotensin Ⅱ/anal
Repticase/physiol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972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刘崇韬
翁志远
机构
佳木斯
市
中心医院
心
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6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明确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Ⅰ-Ⅱ级者40例,NYHAⅢ级者38例及NYHA Ⅳ级者32例。同时匹配4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时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的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及LVEF的相关性。 结果:①试验组患者(NYHAⅠ-Ⅱ级者、NYHAⅢ级者、NYHA Ⅳ级者)血清糖类抗原125及B型利钠肽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左心房内径(r=0.28,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35, P〈0.001)、B型利钠肽呈正相关(r=0.64,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P〈0.001)。③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治疗后NYHAⅢ者、NYHAⅣ者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共死亡27例(预后差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110.3±40.2) U/ml,治疗后为(67.1±20.2) U/ml;而余下8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66.7±30.6) U/ml;治疗后为(50.3±24.5) U/ml,治疗前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糖类抗原125
B型利钠肽
心功能
预后
Key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ardiac function
prognosis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李艳丽
王建华
田军华
张英萍
纪东华
杨连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42例临床分析
张桂霞
高山
殷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巴曲酶降低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轻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勇刚
郑直
符民桂
夏春芳
姜志胜
欧和生
王晓红
柴三葆
唐朝枢
刘乃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刘崇韬
翁志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