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含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婷婷 王建军 +3 位作者 王立 陈暄 侯喜林 李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33-1739,共7页
以高维生素C含量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乌塌菜和低维生素C含量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二青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不结球白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不... 以高维生素C含量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乌塌菜和低维生素C含量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二青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不结球白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不结球白菜中维生素C含量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其中2011年结果中,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3.15,在B1、B2、F2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54.38%、38.58%和18.69%,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4.69%、36.92%和40.70%;2013年结果中,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6.04,在B1、B2、F2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88%、6.41%和45.04%,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39.67%、16.57%和16.91%。可见,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不结球白菜高维生素C含量品种选育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影响,并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性状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维生素C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病毒病分级标准和种质抗性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苏小俊 袁希汉 +2 位作者 高军 徐海 陈劲枫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通过对丝瓜病毒病的发病率、病情分级和病情指数的研究,根据抗病等级,对112份丝瓜种质材料的抗性状况进行了鉴定、评价和筛选,并探讨了丝瓜种质病毒病抗性与丝瓜熟性、原产地、果形、植株长势及叶色的关系。结果表明:8份材料表现免疫、4... 通过对丝瓜病毒病的发病率、病情分级和病情指数的研究,根据抗病等级,对112份丝瓜种质材料的抗性状况进行了鉴定、评价和筛选,并探讨了丝瓜种质病毒病抗性与丝瓜熟性、原产地、果形、植株长势及叶色的关系。结果表明:8份材料表现免疫、49份材料表现高抗、34份材料表现抗病、17份材料表现耐病、4份材料表现感病,大部分材料(91份)对病毒病的抗性在抗病级别以上。早、中熟的品种整体抗病性稍好,晚熟品种稍差;表现免疫的品种均分布在长江流域;品种的果形和叶色与病毒病抗性的关系不明显;植株的长势与病毒病抗性强弱有关,往往长势旺的品种病毒病抗性也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病毒病 病情指数 抗病等级 种质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3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珊宇 王大刚 +5 位作者 郑桂杰 马莹 杨中路 曹栋栋 黄玉韬 智海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an mosaic virus)病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大豆主要病害之一。SMV株系SC13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株系之一。为拓宽大豆对SMV的抗病种质,研究了中国大豆核心种质材料野生大豆ZYD03715对大豆花叶病... 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an mosaic virus)病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大豆主要病害之一。SMV株系SC13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株系之一。为拓宽大豆对SMV的抗病种质,研究了中国大豆核心种质材料野生大豆ZYD03715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3的抗性遗传方式,确定与栽培大豆抗源对同一株系的抗性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抗源ZYD03715对SMV株系SC13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广谱抗源科丰1号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且两个抗源携带的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采用分离群体组群分析发现,野生大豆ZYD03715对SC13的抗性位点(r^ySC13)位于大豆14号染色体(B2连锁群)上,处于2个SSR标记Satt416和Satt083一侧,与其距离分别为4.1 cM和0.9 cM。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的F2群体,将科丰1号所携带的抗性基因(R^k SC13)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D1b连锁群)上的Satt558和Sat_254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7 cM和16.1 cM。以往发现大豆对SMV不同株系的抗性都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在野生大豆中鉴定出隐性抗病基因,并标记定位了该隐性抗病基因,它将为大豆抗病性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 隐性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棉花海陆种间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剖析光合色素含量的遗传基础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鹏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7-953,共7页
光合作用是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而光合色素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海陆棉种间连续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对棉花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QTL定位研究。通过软件QTLIciMapping3.0,检测... 光合作用是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而光合色素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海陆棉种间连续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对棉花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QTL定位研究。通过软件QTLIciMapping3.0,检测到LOD>3.0的影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值和叶绿素总含量等5个性状的44个QTL,其中15个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44个QTL主要分布在A1(chr.1)、A8(chr.8)、A9(chr.9)、A11(chr.11)、A13(chr.13)、D1(chr.15)、D3(chr.17)、D5(chr.19)、D6(chr.25)、D7(chr.16)、D8(chr.24)、D9(chr.23)、D10(chr.20)、D11(chr.21)和D12(chr.26)等15条染色体上,可解释1.25%~5.59%的表型变异。发现SSR标记NAU3714(chr.D1)的染色体区段上存在提高叶绿素a和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4个性状的QTL,结合修饰回交育种技术开展棉花的高光效育种可能带来棉花产量育种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 海岛棉 光合色素含量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工程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舒英杰 时侠清 +1 位作者 王显生 麻浩 《中国种业》 2011年第3期5-7,共3页
种子工程是一项农业系统工程,种子工程的实施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种子工程对我国作物种质的改良创新、优良品种的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种子质量的提高,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种子市场的监管以及我国现代种子企业竞... 种子工程是一项农业系统工程,种子工程的实施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种子工程对我国作物种质的改良创新、优良品种的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种子质量的提高,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种子市场的监管以及我国现代种子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工程 实施 发展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节麦和黑麦杂种F_1及双二倍体中基因组变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锁平 张大乐 +2 位作者 王秀娥 亓增军 刘大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远缘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育性提高及其细胞学稳定的分子机制,利用ALFP、MASP技术对节节麦-黑麦杂种及其双二倍体S1~S4代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分析。该双二倍的S1~S4代体细胞染色体... 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远缘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育性提高及其细胞学稳定的分子机制,利用ALFP、MASP技术对节节麦-黑麦杂种及其双二倍体S1~S4代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分析。该双二倍的S1~S4代体细胞染色体数2n=28的植株的比例从57.1%提高到92.5%,2n=28的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数目从11.7提高到12.25,平均结实率从24.5%提高到51.3%。利用两套分别扩增重复序列和单拷贝序列的酶切引物组合EcoRI/MseI(E-M)、PstI/MseI(P-M)对节节麦-黑麦杂种F1和双二倍体S1~S4代扩增表明,基因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于F1代,且以序列消除为主。E-M和P-M引物扩增带中,节节麦基因组在F1代的序列消除带数占各代总消失带数的70.00%和52.95%,而在黑麦基因组为96.88%和81.64%。MSAP分析表明,节节麦和黑麦杂种和加倍能够导致节节麦和黑麦基因组序列甲基化状态改变,以甲基化为主,仅发生在F1和S1代。在S2~S4代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倍体 基因组序列变异 节节麦 黑麦 AFLP M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锌指蛋白基因ZF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晨 彭辉 +5 位作者 高文瑞 石庆华 张桦 张巨松 李建贵 麻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80-2186,共7页
利用一段从PEG胁迫的鹰嘴豆幼苗叶片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得到的EST序列,通过3′RACE方法克隆到一个鹰嘴豆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ZF1,该基因不含内含子,编码一条24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含有两个典型的Cys2/His2锌指结构。其氨基酸序列含有一... 利用一段从PEG胁迫的鹰嘴豆幼苗叶片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得到的EST序列,通过3′RACE方法克隆到一个鹰嘴豆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ZF1,该基因不含内含子,编码一条24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含有两个典型的Cys2/His2锌指结构。其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可能的核定位型号,农杆菌介导的洋葱表皮细胞GFP瞬时表达实验表明,ZF1蛋白位于细胞核内。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ZF1在鹰嘴豆的根、茎、叶、花、幼荚和幼胚中均有表达,在茎和叶中表达较弱,为组成型转录因子。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ZF1不但受高温及干旱诱导,而且还受6-苄基腺嘌呤(6-BA)、脱落酸(ABA)、乙烯利(Et)、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IA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和氧胁迫诱导。这些结果表明,ZF1基因可能作为一个核调控因子参与植物的生长代谢以及多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锌指蛋白 基因克隆 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麦11号'主要生育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蔡金华 陈爱大 +2 位作者 李东升 曲朝喜 温明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以2010一2012年度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和2012一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对‘镇麦1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1号'的平均穗数为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 以2010一2012年度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和2012一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对‘镇麦1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1号'的平均穗数为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为39.31粒,平均穗粒重为1.56 g,平均千粒重为39.78 g,平均产量为6 392.8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0.5312),其次是穗数(直接通径系数Py=0.471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直接通径系数Py=0.0944)。‘镇麦1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的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镇麦11号'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月 赵晋铭 +2 位作者 贾雯晴 田中伟 董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6-1420,共5页
为了测定多种粮食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 A,OTA),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提取后,采用氨基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洗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为了测定多种粮食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 A,OTA),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0∶20)提取后,采用氨基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洗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在0.5-10.0μg/k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为0.50μg/kg和0.25μg/kg,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1%-3.53%和0.69%-1.58%,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2%-5.56%,加标回收率为83.2%-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26%-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赭曲霉毒素A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5个分离物的鉴定及外壳蛋白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东全 智海剑 +5 位作者 王延伟 李海朝 盖钧镒 杨华 李凯 白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个核苷酸,编码产生26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物核...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个核苷酸,编码产生26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19,6~97.1%,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5~99.2%。结合5个分离物在8个大豆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得出,5个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的致病性反应和序列差异的比较表明,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致病性反应相差越大,其CP基因氨基酸序列差异就越大,由此证实SMV的CP基因与致病性反应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大刚 智海剑 张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8,共8页
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地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豆抗SMV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地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豆抗SMV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大豆对SMV候选抗性基因的研究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育种和抗性候选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源筛选 抗性基因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大刚 张磊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8-674,共7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大豆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近几年,国内外在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划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该文主要综...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大豆病害之一,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近几年,国内外在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划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该文主要综述了大豆花叶病毒的性质与危害、株系划分及SMV基因组结构和其编码11个蛋白的功能、SMV基因间的作用及寄主(大豆)基因与大豆花叶病毒基因间的互作、大豆花叶病毒流行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大豆花叶病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从事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 基因组 互作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HC-Pro基因保守序列克隆及其RNAi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乐 宋英培 +4 位作者 李凯 章红运 沈颖超 翟锐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4-749,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病害之一,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品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够在mRNA水平特异性沉默同源靶基因,为抗病毒作物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对国内外11个不同SM...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病害之一,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品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够在mRNA水平特异性沉默同源靶基因,为抗病毒作物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对国内外11个不同SMV流行株系的HC-Pro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对,并以SC3株系的cDNA为模板克隆出高度保守的268 bp的基因片段,进而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适合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的RNAi表达载体pB7GWIWG2(II)-HC-Proi。并对BP反应和LR反应的纯化产物进行了测序鉴定,测得序列在NCBI上进行比对,匹配度为100%;以35S启动子和终止子设计引物,扩增得到464和478 bp两个片段,说明HC-Proi基因与pB7GWIWG2(II)重组形成反向重复结构,载体构建成功。结果为利用RNA干扰技术改良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HC—Pro基因 克隆 RNAI GATEWAY技术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的选育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金华 陈爱大 +2 位作者 李东升 曲朝喜 温明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0期3825-3827,共3页
镇麦10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2010-2012年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容重815.0 g/L,粗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31.... 镇麦10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2010-2012年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容重815.0 g/L,粗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31.3%,稳定时间13.9 min,属于强筋小麦,指标达到GB/T17892-1999《优质强筋小麦》二级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013年度生产试验,7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6 538.05 kg/hm2,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5.99%,居4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镇麦10号 品种选育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戴惠学 陆作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本文设计了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尝试在二环系选育的早代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的同时进行配合力选择,提高组合早代筛选效率。试验利用2个优良甜玉米品种苏甜8号(35×33)和晶甜3号(403×452)的4个亲本配制4个新单交组合;同时利用3... 本文设计了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尝试在二环系选育的早代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的同时进行配合力选择,提高组合早代筛选效率。试验利用2个优良甜玉米品种苏甜8号(35×33)和晶甜3号(403×452)的4个亲本配制4个新单交组合;同时利用35和33两个自交系进行测交,得到403/35//33、403/33//35、452/35//33和452/33//35四个测交组合,比较分析了测交组合的农艺性状,淘汰劣势组合,将选留的2个优势组合按常规育种的方法分别得到5个和6个选系,分别与相应的测交自交系35和33进行测配,得到11个验证组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5和4-6是能显著增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二环系。试验表明:从早代筛选出的优势组合中选育出优良二环系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但要注重自交后代不同单穗选系之间的比较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二环系 早代判别法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大刚 智海剑 +2 位作者 黄志平 胡晨 张磊 《大豆科技》 2011年第5期23-26,共4页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是国内外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文章针对黄淮海南部大豆区域高蛋白夏大豆生产中主要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如何防控大豆主要病虫害的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淮海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是国内外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文章针对黄淮海南部大豆区域高蛋白夏大豆生产中主要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如何防控大豆主要病虫害的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淮海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病害 虫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渐渗系对霜霉病抗性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欧阳柳 陈劲枫 +1 位作者 万红建 钱春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分别采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鉴定分析评价来源于栽培黄瓜和野生酸黄瓜种间杂交后代的20份渐渗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筛选到具有霜霉病抗性的6份黄瓜渐渗系材料,对黄瓜抗霜霉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比较两次接种结果,发现苗期抗性和... 分别采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鉴定分析评价来源于栽培黄瓜和野生酸黄瓜种间杂交后代的20份渐渗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筛选到具有霜霉病抗性的6份黄瓜渐渗系材料,对黄瓜抗霜霉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比较两次接种结果,发现苗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显著相关,说明通过苗期接种能够鉴定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渐渗系 霜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Gh14-3-3L2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互作蛋白质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惠颖 王晋 +2 位作者 孙敬 刘康 唐灿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5-292,共8页
根据本实验室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的EST序列,克隆了一个可能在棉花纤维起始和伸长发育阶段起调控作用的棉花14-3-3蛋白质的全长cDNA,定名为Gh14-3-3L2。Gh14-3-3L2蛋白毒性大,难以通过酵母双杂交途径鉴定其互作蛋白质组。因此,本研究首... 根据本实验室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的EST序列,克隆了一个可能在棉花纤维起始和伸长发育阶段起调控作用的棉花14-3-3蛋白质的全长cDNA,定名为Gh14-3-3L2。Gh14-3-3L2蛋白毒性大,难以通过酵母双杂交途径鉴定其互作蛋白质组。因此,本研究首先经原核表达并纯化出添加六联组氨酸标签的Gh14-3-3L2蛋白,以此蛋白质为诱饵,以开花前3 d至开花后6 d正常野生型、徐州142无纤维突变体和Li-1无长绒纤维突变体胚珠或纤维混合蛋白质为猎物样品,采用Pull-down技术分离、富集Gh14-3-3L2相互作用蛋白质,再经2-DE和MALDI-MS/MS串联质谱分析,鉴定了7个可能与Gh14-3-3L2相互作用的蛋白,其功能有作为分子伴侣、参与微囊的运输、代谢、信号转导等。为进一步解析Gh14-3-3L2的功能以及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14—3—3 蛋白质相互作用 Pull-down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发育早期耐旱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皓炜 刘志宇 +4 位作者 安宇宁 王茹 宋蒙飞 陈洁 娄群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以863份黄瓜突变体和长春密刺野生型为材料,进行PEG-6000溶液(200 g/kg)模拟干旱发芽试验,通过比较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并综合胚根生长情况,初步筛选得到耐旱材料,再对筛选出的材料和野生型材料长春密刺进行苗期干旱(PEG-6000,200 g/kg)... 以863份黄瓜突变体和长春密刺野生型为材料,进行PEG-6000溶液(200 g/kg)模拟干旱发芽试验,通过比较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并综合胚根生长情况,初步筛选得到耐旱材料,再对筛选出的材料和野生型材料长春密刺进行苗期干旱(PEG-6000,200 g/kg)处理,并测定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综合比较筛选得到耐旱新材料。结果表明,干旱发芽试验下,初步得到11份耐旱突变体材料。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下11份突变体材料与长春密刺野生型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株高、茎粗和地下鲜质量均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隶属函数法比较筛选得到7份高耐旱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发育早期 突变体 耐旱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脱氧葡萄糖作为小麦愈伤组织筛选剂的研究
20
作者 张金锋 蒋妮琪 +2 位作者 唐炫玥 贾海燕 马正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8-1243,共6页
传统的转基因育种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是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选用生物安全性标记基因对转基因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寻找一种新型的生物安全型筛选剂用于小麦愈伤组织的筛选,并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尝... 传统的转基因育种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是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选用生物安全性标记基因对转基因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寻找一种新型的生物安全型筛选剂用于小麦愈伤组织的筛选,并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尝试利用2-脱氧葡萄糖(2-DOG)作为小麦遗传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筛选剂,设置了0、400、600、800、1 000和1 500mg·L-1六个浓度梯度对4种小麦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的再生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800mg·L-1的2-DOG浓度为合适的筛选浓度,筛选时间以3周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葡萄糖 小麦愈伤组织 筛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