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8
1
作者 苏丁丁 熊兴耀 +1 位作者 程鹏 曾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1,107,共5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论文对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队伍建设、研究水平、经费支持、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叙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论文对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队伍建设、研究水平、经费支持、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叙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经验为例,对重点实验室如何定位、特色凝练、创新管理及发挥科研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提出了思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地建设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苎麻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揭雨成 邢虎成 +3 位作者 陈建芳 佘玮 王贤芳 康万利 《作物研究》 2011年第6期630-633,638,共5页
简要总结了中国苎麻种质资源(栽培种和野生种)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苎麻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特点、分歧与问题,明确提出了中国苎麻种质资源的研究方向、重点任务及加强苎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 简要总结了中国苎麻种质资源(栽培种和野生种)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苎麻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特点、分歧与问题,明确提出了中国苎麻种质资源的研究方向、重点任务及加强苎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种质资源 收集 保存 鉴定 利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细度苎麻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佘玮 揭雨成 +3 位作者 杨瑞芳 邢虎成 康万利 王栋 《作物研究》 200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2007-2008年在长沙对12份苎麻高细度种质的农艺性状和纤维细度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12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明显高于对照,而产量却明显低于对照,其中,XR02的纤维细度达2679... 2007-2008年在长沙对12份苎麻高细度种质的农艺性状和纤维细度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12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明显高于对照,而产量却明显低于对照,其中,XR02的纤维细度达2679m/g,年单蔸产量达到101.3g,丰产性较好;XR12产量低(年单蔸产量〈35g),品质最好(纤维细度〉2720m/g)。这些材料可为优质苎麻育种提供优良的基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种质资源 纤维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富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英 朱守晶 +4 位作者 揭雨成 邢虎成 佘玮 鲁雁伟 陈建芳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7期187-188,共2页
随着工矿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药化肥的施用,我国的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相比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技术更加廉价、安全,成为目前各国研究的热点。超富集植物是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核心,开展超富集植物的收集、筛... 随着工矿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药化肥的施用,我国的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相比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技术更加廉价、安全,成为目前各国研究的热点。超富集植物是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核心,开展超富集植物的收集、筛选、研究工作具有非常深远地意义。基于此,结合国内外在重金属超富集种质资源收集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2.0理念下的实验室新型沟通机制
5
作者 周琼 熊兴耀 +2 位作者 邬克彬 柳蓉 廖晓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6-228,245,共4页
建构高效的实验室沟通机制是提高实验室服务效率的重要环节,沟通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增加团队合作和凝聚力的关键。从实验室的现行沟通机制的阈限分析出发,介绍新型的Web 2.0技术,运用Web 2.... 建构高效的实验室沟通机制是提高实验室服务效率的重要环节,沟通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增加团队合作和凝聚力的关键。从实验室的现行沟通机制的阈限分析出发,介绍新型的Web 2.0技术,运用Web 2.0技术中强大的交互能力——即时沟通能力和知识分享能力,实现在新技术下的实验室新型沟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机制 WEB 2.0 服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苎麻嫩叶中绿原酸产量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杜晓华 胡项绩 +2 位作者 揭雨成 邢虎成 钟英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嫩茎叶收获状况下,不同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的产量及其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产量差异较明显,其中产量较高的是湘潭青皮麻和四川洪县园麻,产量分别达19.809和6.714kg·hm-2,较... 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嫩茎叶收获状况下,不同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的产量及其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产量差异较明显,其中产量较高的是湘潭青皮麻和四川洪县园麻,产量分别达19.809和6.714kg·hm-2,较低的是长宁青脚麻、安仁黄家麻、绥宁青麻、沅江青麻、安仁黄水麻等几个种质材料,产量在1.268~2.192kg。绿原酸产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苎麻叶干物质产量,其次是苎麻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苎麻各种质的农艺性状对绿原酸的最终产量也产生着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叶干质量 绿原酸产量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梅坤 康万利 +2 位作者 揭雨成 杜晓华 邢虎成 《作物研究》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10个苎麻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以筛选出磷利用效率较高的种质。采用旱地试验、坡地试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测定了不同种质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重和地上部磷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分类。综合3个试验结... 对10个苎麻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以筛选出磷利用效率较高的种质。采用旱地试验、坡地试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测定了不同种质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重和地上部磷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分类。综合3个试验结果,可将10个品种分为3类:磷素吸收利用较强的是浏阳野麻、中苎1号、湘苎XB、湘苎X3、湘苎X1,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中等的是湘苎X2、湘苎3号、多倍体1号,磷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差的是冷水江野麻、长沙野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利用效率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冷水江锑矿区苎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性 被引量:77
8
作者 佘玮 揭雨成 +4 位作者 邢虎成 黄明 康万利 鲁雁伟 王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6,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湖南冷水江锑矿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以及矿区9个采样点的苎麻对Sb、Cd、As和Pb4种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及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受Sb污染严重,9个采样点Sb含量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40~11503倍;伴生有Cd...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湖南冷水江锑矿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以及矿区9个采样点的苎麻对Sb、Cd、As和Pb4种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及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受Sb污染严重,9个采样点Sb含量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40~11503倍;伴生有Cd、As、Pb污染,Cd平均含量(13.08mg·kg-1)和As平均含量(82.64mg·kg-1)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级警戒值,Pb平均含量(71.27mg·kg-1)明显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苎麻叶和花混合样中的Sb最高达到1103mg·kg-1;苎麻体内的Cd含量均高于一般植物2~10倍,Cd富集系数最高为2.1,转运系数最高为3;As富集系数最高为1.04,转运系数最高为12.42;苎麻地上部对重金属迁移能力较强,当季对Sb、Cd、As迁移量分别达796.55、11.20和31.34mg·m-2。本研究说明苎麻对复合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性,为复合污染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 苎麻 重金属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耐镉品种差异及其筛选指标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佘玮 揭雨成 +4 位作者 邢虎成 鲁雁伟 黄明 康万利 王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8-354,共7页
以营养液盆栽试验结合田间微区试验调查9个苎麻品种耐镉差异并筛选耐镉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液盆栽试验中,不同镉处理下苎麻株高、单株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差异显著,各性状具有较大的品种间差异。地上部干重与株高、叶片SPAD... 以营养液盆栽试验结合田间微区试验调查9个苎麻品种耐镉差异并筛选耐镉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液盆栽试验中,不同镉处理下苎麻株高、单株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差异显著,各性状具有较大的品种间差异。地上部干重与株高、叶片SPAD值和地下部干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82和0.85。田间微区试验中,地上部干重与株高、茎粗、皮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72和0.76。分别对营养液盆栽试验和微区试验各指标耐镉指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9个品种均被分为3类,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以营养液盆栽苎麻的株高、叶片SPAD值、地下部干重和地上部干重作为指标筛选苎麻耐镉品种是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耐镉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石门、冷水江、浏阳3个矿区的苎麻重金属含量及累积特征 被引量:37
10
作者 佘玮 揭雨成 +3 位作者 邢虎成 鲁雁伟 康万利 王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4-881,共8页
对湖南省石门、冷水江、浏阳3个矿区土壤和苎麻体内重金属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石门雄黄矿区As污染严重,伴随Cd、Sb污染和轻微的Pb污染;冷水江锑矿区Sb为主要污染物,伴随Cd、As、Pb污染;浏阳七宝山矿区Cd污染严重,伴随Pb、Zn、Cu... 对湖南省石门、冷水江、浏阳3个矿区土壤和苎麻体内重金属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石门雄黄矿区As污染严重,伴随Cd、Sb污染和轻微的Pb污染;冷水江锑矿区Sb为主要污染物,伴随Cd、As、Pb污染;浏阳七宝山矿区Cd污染严重,伴随Pb、Zn、Cu污染。15个采样点的苎麻群落生长繁茂,Sb和As在苎麻不同部位间的分布次序为叶片中含量最高,根茎中次之,其余重金属在部位间分布没有规律。所有采样点苎麻地上部的Cd含量比一般植物的Cd含量大2—10倍,As含量大9.9—147.5倍,Sb含量大1.2—338.4倍;Cd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高值为2.07和3;As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高值为1.04和12.42,Sb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高值为1.91和9.04。3个矿区苎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3.47、14.3、15.7 t/hm2,地上部Cd、Pb、As、Sb、Zn和Cu的累积量分别高达0.11、1.17、0.72、7.97、6.71、1.69 kg/hm2,兼具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性,适合用作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境治理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苎麻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液态发酵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巍 刘东波 +2 位作者 吴郑武 夏志兰 谢红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99,共4页
通过对蛹虫草4号菌株进行摇瓶液态发酵培养,考察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及菌丝体生物量、虫草多糖、虫草酸及虫草素含量的动态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0%以上的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分布在发酵液中。蛹虫草菌在第10天生物转化量... 通过对蛹虫草4号菌株进行摇瓶液态发酵培养,考察了蛹虫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及菌丝体生物量、虫草多糖、虫草酸及虫草素含量的动态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0%以上的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分布在发酵液中。蛹虫草菌在第10天生物转化量达到最大值20.44 mg/mL,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素含量分别在第11、13、14天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3种产物的最佳发酵周期,将蛹虫草发酵时间定为12 d。10 L发酵罐深层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量达24.5 mg/mL,比摇瓶培养提高19.86%,而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素含量分别为7.43、2.82、90.73μg/mL,比摇瓶培养分别提高8.3%、13.7%和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多糖 虫草酸 虫草素 液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回归可解释性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谭显胜 王志明 +2 位作者 谭泗桥 袁哲明 熊兴耀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7795-7797,7800,共4页
回归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预测和解释。基于结构风险最小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取代传统经验风险最小回归模型,较好地解决了非线性、小样本、过拟合、维数灾难、局部极小等问题,泛化推广能力优异,但其可解释性差的缺陷一直未获根本性解决。基于... 回归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预测和解释。基于结构风险最小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取代传统经验风险最小回归模型,较好地解决了非线性、小样本、过拟合、维数灾难、局部极小等问题,泛化推广能力优异,但其可解释性差的缺陷一直未获根本性解决。基于F测验,为支持向量回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解释性体系,包括模型回归显著性测验、单因子重要性显著性测验、单因子效应及灵敏度分析、两因子互作显著性测验等。实例验证表明,其解释结果与传统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等具较好的一致性,初步表明了该解释性体系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回归 可解释性 F测验 显著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支持向量机在棉铃虫人工饲料配方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俊 谭显胜 +2 位作者 谭泗桥 袁哲明 熊兴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6,共7页
发展新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实施尽可能少的实验而获得满意配方对动植物营养、发酵工程等复杂多因素多水平寻优问题极为重要。本研究结合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UD)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提出了一种新... 发展新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实施尽可能少的实验而获得满意配方对动植物营养、发酵工程等复杂多因素多水平寻优问题极为重要。本研究结合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UD)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提出了一种新的配方优化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UD-SVR,将其应用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幼虫人工饲料配方优化。结果表明:在考虑6因素时仅通过2轮22个实验,表征配方优劣的指标———平均蛹重即由初始的0.2436g高效提升至0.3044g,明显优于二次多项式偏最小二乘回归等经验风险最小参比模型。UD-SVR预测精度高、指导性强、可解释性好、优化高效,有望在多因素多水平配方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人工饲料 均匀设计 支持向量回归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檵木花叶芽变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炎林 熊兴耀 +4 位作者 于晓英 何长征 吕长平 袁飞荣 朱杰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61,F0003,共7页
对红花檵木‘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材料,通过病毒学初步鉴定、叶片解剖、叶片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差异分析,研究其花叶现象和部分植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材料的组织浸提液接种的黄豆、黄瓜、辣椒、番... 对红花檵木‘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材料,通过病毒学初步鉴定、叶片解剖、叶片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差异分析,研究其花叶现象和部分植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材料的组织浸提液接种的黄豆、黄瓜、辣椒、番茄及红花檵木均生长良好,无病毒浸染症状;透射电镜观察没有看到病毒颗粒;2)3份花叶芽变材料可以通过扦插繁殖保持芽变特性,在湖南地区可露地栽培,抗病虫能力强;3)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和下表皮细胞厚度在4份供试材料之间差异显著;4)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在3份花叶芽变材料之间差异显著,且花叶芽变材料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母株;5)3份花叶芽变材料不仅在叶色方面明显区别于母株,在花色方面也有不同,这些新类型的出现丰富了红花檵木现有种质资源的叶色、花色类型,特别是2号芽变材料的花朵出现明显的红色和乳白色的嵌合,有可能成为新的优良品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檵木 芽变 花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对小鼠血清SOD、CAT活性及C3、P2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瞬 易有金 +3 位作者 熊兴耀 夏延斌 钟英丽 王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油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抗衰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灌胃灵芝孢子油900mg/(kg.d)45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脾脏指数、胸腺指数;...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油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抗衰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灌胃灵芝孢子油900mg/(kg.d)45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半定量PCR检测脾脏、胸腺中C3、P21 mRNA表达。结果:DB组(D-半乳糖+灵芝孢子油)SOD、CAT的活性显著高于DY组(D-半乳糖+玉米油)(P≤0.01),DB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著高于DY组(P≤0.05)。C3mRNA在脾脏、胸腺中的表达DB组显著高于DY组(P≤0.05),C3mRNA在胸腺中的表达SB组(生理盐水+灵芝孢子油)高于SY组(生理盐水+玉米油)(P≤0.05);P21mRNA在脾脏中的表达DB组低于DY组(P≤0.05),SB组低于SY组(P≤0.05)。结论:灵芝孢子油可提高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SO D、C AT活性,具有抗氧化功能;能促进C3 mR NA的表达,抑制P 21 mR 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衰老 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胡瞬 易有金 +4 位作者 熊兴耀 钟英丽 童志丹 王秀 温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214-9215,共2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灵芝孢子油组成、提取、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组成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与支持向量回归的QSAR建模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渊 袁哲明 +1 位作者 周玮 熊兴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7-1592,共6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地统计学(GS)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个体化预测方法——Weight-PCA-GS-SVR.其基本思路是:先以PCA降维并消除自变量间的信息冗余,继以SVR经非线性主成分筛选去除与因变量无关的主成...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地统计学(GS)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个体化预测方法——Weight-PCA-GS-SVR.其基本思路是:先以PCA降维并消除自变量间的信息冗余,继以SVR经非线性主成分筛选去除与因变量无关的主成分,再以保留主成分计算样本间的加权距离,然后以高维GS确定公用变程;每一个待测样本都以自身为中心从训练集中找出加权距离小于公用变程的私有k个近邻,以SVR训练建模完成个体化预测.Weight-PCA-GS-SVR从行、列两个方向对模型进行了优化,为自变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加权方法,为解决最优k近邻选择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具有SVR原来的优点.经3个化合物活性实例数据集验证,新方法在所有参比模型中预测精度最高,且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结果,Weight-PCA-GS-SVR在QSAR等回归预测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地统计学 支持向量回归 主成分分析 个体化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马铃薯中α-茄碱含量 被引量:19
18
作者 伍慧敏 曾静 +4 位作者 李美 刘德明 杜宇 熊兴耀 曾建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马铃薯中低含量的α-茄碱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方法:马铃薯用1%甲酸-甲醇(1:1,v/z)N声提取50min。采用C18色谱柱(2.1mm×150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r/F),梯度洗...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马铃薯中低含量的α-茄碱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方法:马铃薯用1%甲酸-甲醇(1:1,v/z)N声提取50min。采用C18色谱柱(2.1mm×150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r/F),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2mL/min;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单四极杆质谱检测。结果:α-茄碱在7~460μg/k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R^2=0.999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6%,精密度为1.13%,重复性为2.59%。结论: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马铃薯中低含量α-茄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龙葵素 α-茄碱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脆片真空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志雅 李清明 +2 位作者 苏小军 张丽茹 李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84-387,共4页
对真空油炸、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四种果蔬脆片真空加工技术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这几种果蔬真空加工方法的优劣,并指出目前果蔬脆片加工产业整体上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此,对未来... 对真空油炸、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四种果蔬脆片真空加工技术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这几种果蔬真空加工方法的优劣,并指出目前果蔬脆片加工产业整体上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此,对未来果蔬脆片加工产业突破的研究切入点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脆片 真空油炸 变温压差膨化 真空微波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易有金 胡瞬 +3 位作者 熊兴耀 刘东波 钟英丽 易传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通过给昆明种小鼠隔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用灵芝孢子油灌胃小鼠30d,分别测定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研究灵芝孢子油对小鼠免... 通过给昆明种小鼠隔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用灵芝孢子油灌胃小鼠30d,分别测定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研究灵芝孢子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和胸腺指数(P<0.05);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P<0.05);增强血清溶血素水平和抗体生成细胞数(P<0.05);改善小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P<0.05).说明灵芝孢子油能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环磷酰胺 免疫调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