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蔬脆片真空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志雅 李清明 +2 位作者 苏小军 张丽茹 李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84-387,共4页
对真空油炸、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四种果蔬脆片真空加工技术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这几种果蔬真空加工方法的优劣,并指出目前果蔬脆片加工产业整体上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此,对未来... 对真空油炸、变温压差膨化、真空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四种果蔬脆片真空加工技术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这几种果蔬真空加工方法的优劣,并指出目前果蔬脆片加工产业整体上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此,对未来果蔬脆片加工产业突破的研究切入点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脆片 真空油炸 变温压差膨化 真空微波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AF-1固态发酵生产生淀粉酶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小军 熊兴耀 +3 位作者 谭兴和 李清明 罗时 易锦琼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为增强黑曲霉AF-1产生生淀粉酶的能力,对其固态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筛选出马铃薯粉、豆粕粉、FeSO4为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酶条件的12个相关因素进行效应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 为增强黑曲霉AF-1产生生淀粉酶的能力,对其固态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筛选出马铃薯粉、豆粕粉、FeSO4为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酶条件的12个相关因素进行效应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培养基豆粕粉、麸皮含量和温度3个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3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3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出培养基豆粕粉含量、麸皮添加量和温度的最佳值分别为11.46%、17.41 g和26.26℃.优化后的酶活力(204 U/mL)比初始酶活力(42 U/mL)提高了3.8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霉AF-1 固态发酵 生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葡萄枝蔓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星星 谢红旗 +2 位作者 李清明 曾建国 熊兴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用乙醇回流法从葡萄枝蔓中提取白藜芦醇,以乙醇体积分数(x1)、回流时间(x2)和溶媒比(x3)为自变量,以白藜芦醇得率(y)为因变量,得二次回归方程y=–6.186 39+0.181 78x1–0.012 371x2+0.122 93x3+0.000 273x1x2–0.000 545x1x3–0.000 164... 用乙醇回流法从葡萄枝蔓中提取白藜芦醇,以乙醇体积分数(x1)、回流时间(x2)和溶媒比(x3)为自变量,以白藜芦醇得率(y)为因变量,得二次回归方程y=–6.186 39+0.181 78x1–0.012 371x2+0.122 93x3+0.000 273x1x2–0.000 545x1x3–0.000 164x2x3–0.001 178x12–0.000 042x22–0.002 998x32(r=0.936 1,P<0.01)。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后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2%,提取时间129.5 min,溶媒比8.8,共提取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蔓 白藜芦醇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 效应面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量对红薯酒糟沼气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美群 熊兴耀 +5 位作者 谭兴和 邓洁红 周红丽 彭丹 唐艳红 张艳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0,共4页
研究不同接种量对红薯酒糟中温厌氧发酵的影响,探求红薯酒糟厌氧发酵的最佳接种量。在45℃时,比较4种不同接种量对红薯酒糟中温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率、pH值、氨基态氮(NH4+-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甲烷百分含量及TS、CODcr的去除... 研究不同接种量对红薯酒糟中温厌氧发酵的影响,探求红薯酒糟厌氧发酵的最佳接种量。在45℃时,比较4种不同接种量对红薯酒糟中温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率、pH值、氨基态氮(NH4+-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甲烷百分含量及TS、CODcr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微生物的积累周期减短,有利于产气高峰提前,缩短产气周期;同时能提高发酵系统酸碱的缓冲能力。其中,50%接种量的总产气率、甲烷平均百分含量及TS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为124.14%、66.37%、35.77%、47.90%;pH值都在正常发酵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接种量 沼气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唐艳红 熊兴耀 +4 位作者 谭兴和 李清明 张涛 张艳艳 李美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介绍了共沸精馏法、萃取精馏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评价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燃料酒精在国内外发展进程,分析了燃料酒精快速发展的原因,介绍了目前燃料酒精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无水乙醇 精馏法 膜分离法 分子筛法 生物质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生淀粉酶菌株的诱变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小军 熊兴耀 +4 位作者 谭兴和 罗时 蔡柳 王丹 邹剑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4,33,共5页
以产生淀粉酶菌株Aspergillus niger AF-0为出发菌株,先后经紫外(UV)、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了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突变株,其所产马铃薯生淀粉酶的酶活力达43.8 U/mL,比原初酶活力19.3 U/mL提高了1.3倍。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部分... 以产生淀粉酶菌株Aspergillus niger AF-0为出发菌株,先后经紫外(UV)、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了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突变株,其所产马铃薯生淀粉酶的酶活力达43.8 U/mL,比原初酶活力19.3 U/mL提高了1.3倍。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60℃以下稳定;最适反应pH为4.0,在pH3.5~5.0范围内稳定;Mn2+,Fe2+,Zn2+,Mg2+,Ca2+,Ba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Cu2+,K+,Na+则抑制酶的活性;该酶以形成孔洞的方式由外向内作用于马铃薯淀粉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淀粉酶 诱变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椪柑籽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叶湘漓 熊兴耀 +1 位作者 涂洪强 刘东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椪柑籽油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椪柑籽油成分以脂肪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3.42%,32.18%,3.83%;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椪柑籽油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椪柑籽油成分以脂肪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3.42%,32.18%,3.83%;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为23.12%,4.93%;椪柑籽油能显著降低高脂饲料引发的TC和TG升高,提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具有调节动物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籽油 血脂 高脂血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秋龙 郑宗明 +2 位作者 刘灿明 刘德华 刘祥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56,共5页
对利用不同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批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精制甘油(纯度>98%)、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纯度83%)和B(纯度78%)及C(纯度68%)生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2.38%、48.08%、45.22... 对利用不同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批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精制甘油(纯度>98%)、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纯度83%)和B(纯度78%)及C(纯度68%)生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2.38%、48.08%、45.22%、39.95%;精制甘油、粗甘油A和B及C的流加补料发酵合成1,3-丙二醇的转化率分别为51.45%、44.63%、41.27%、35.39%。经济效益粗略评估分析表明,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A和B生产单位1,3-丙二醇较精制甘油成本低,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C却较精制甘油成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碳糖发酵生产乙醇的菌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贺应龙 熊兴耀 苏小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1,共4页
当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发酵五碳糖产乙醇的菌种选育是其关键技术之一。文中综述了微生物发酵五碳糖产乙醇的机理,五碳糖发酵自然微生物的种类及菌种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菌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 当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发酵五碳糖产乙醇的菌种选育是其关键技术之一。文中综述了微生物发酵五碳糖产乙醇的机理,五碳糖发酵自然微生物的种类及菌种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菌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碳糖 乙醇 发酵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军 石国荣 +1 位作者 张湘元 熊兴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通过测定珙桐叶水提物粗品及其乙酸乙酯分部和水分部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100μg珙桐叶水提物乙酸乙酯分部的还原能力与60μgV-C相当,其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为V-C的2倍,但清... 通过测定珙桐叶水提物粗品及其乙酸乙酯分部和水分部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100μg珙桐叶水提物乙酸乙酯分部的还原能力与60μgV-C相当,其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为V-C的2倍,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弱.珙桐叶水提物粗品及其乙酸乙酯分部和水分部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叶 还原能力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美群 邓洁红 +8 位作者 熊兴耀 谭兴和 周红丽 李清明 苏小军 张喻 唐艳红 彭丹 张艳艳 《酿酒科技》 2009年第5期90-93,共4页
甲烷菌是一个古老的原生菌。随亨格特(Hungate)无氧分离技术发展以来,人们对甲烷菌的研究逐渐深入。从产甲烷菌生存环境分离、筛选出新的产甲烷菌种。20世纪90年代对甲烷菌的探讨、研究比较多,近10年的研究比较少。简述了产甲烷菌的发... 甲烷菌是一个古老的原生菌。随亨格特(Hungate)无氧分离技术发展以来,人们对甲烷菌的研究逐渐深入。从产甲烷菌生存环境分离、筛选出新的产甲烷菌种。20世纪90年代对甲烷菌的探讨、研究比较多,近10年的研究比较少。简述了产甲烷菌的发展历史及分类;对甲烷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和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对甲烷菌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产甲烷菌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流变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兴耀 李晓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119,共4页
为了探讨细微化马铃薯淀粉糊流变特性,利用DV-I BROOKFIELD旋转式黏度计对马铃薯淀粉糊进行了黏度测定,并对其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研磨作用能够明显地破坏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使其结晶度降低,无序化程度增加,... 为了探讨细微化马铃薯淀粉糊流变特性,利用DV-I BROOKFIELD旋转式黏度计对马铃薯淀粉糊进行了黏度测定,并对其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研磨作用能够明显地破坏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使其结晶度降低,无序化程度增加,导致淀粉的表观黏度降低;细化马铃薯淀粉糊是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幂律指数模型,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其稠度系数减小,其流动指数不仅远大于马铃薯原淀粉的流动指数值,而且接近1,说明粒度细化效应可使马铃薯淀粉糊的特性偏近于牛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效应 马铃薯淀粉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科 刘明月 +2 位作者 何长征 宋勇 熊兴耀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53-55,59,共4页
针对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状,采用"3414"设计方案,研究了冬闲田马铃薯在不同肥料水平下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氮素在0~18 kg/667m2范围内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直线正相关;P2O5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 针对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状,采用"3414"设计方案,研究了冬闲田马铃薯在不同肥料水平下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氮素在0~18 kg/667m2范围内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直线正相关;P2O5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曲线相关;K2O在0~25 kg/667m2范围内与马铃薯植株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而钾水平高于25 kg/667m2后,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趋于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通过DPS分析,得出在该冬闲田肥力水平下马铃薯的最佳N、P、K施肥组合为每667 m2纯N 18.00 kg,P2O5 5.77 kg,K2O 39 kg,可获得1 833.8 kg/667m2的理论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马铃薯 光合速率 肥料 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发展木薯产业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宋勇 熊兴耀 +1 位作者 吴秋云 赵清音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简要介绍了木薯的起源、分布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综述了木薯的开发利用,并从湖南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发展机遇等方面分析了湖南发展木薯产业的可行性,最后对湖南发展木薯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木薯 能源作物 开发利用 湖南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化对马铃薯淀粉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文 熊兴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44,共4页
为了探讨粒径效应对马铃薯淀粉糊热学性能的影响,利用NDJ-79型旋转式黏度计对马铃薯淀粉糊进行了黏度测定,利用DSC-7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并研究了其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讨论了细化马铃薯淀粉颗粒对淀粉糊热学性能... 为了探讨粒径效应对马铃薯淀粉糊热学性能的影响,利用NDJ-79型旋转式黏度计对马铃薯淀粉糊进行了黏度测定,利用DSC-7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并研究了其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讨论了细化马铃薯淀粉颗粒对淀粉糊热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研磨作用能够明显地破坏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导致其结晶度降低,而无序化程度增加。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也随粉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糊化相变吸热峰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粒径 马铃薯淀粉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乙醇渗透蒸发脱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艳艳 熊兴耀 +6 位作者 谭兴和 李清明 唐艳红 苏小军 张喻 周红丽 李美群 《酿酒科技》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渗透蒸发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对环境无污染,而且能耗低,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介绍了渗透蒸发常用的膜材料及其在燃料乙醇工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燃料乙醇 渗透蒸发 乙醇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咪唑类离子液体预处理对稻草酶解产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衡周 胡秋龙 +2 位作者 苏小军 周江 熊兴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0-1124,共5页
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和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两种离子液体对稻草进行预处理,检测和分析稻草经预处理后纤维素酶酶解产糖量和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预处... 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和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两种离子液体对稻草进行预处理,检测和分析稻草经预处理后纤维素酶酶解产糖量和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稻草的酶解产糖量,经[Amim]Cl或[Emim]Ac预处理后的样品还原糖产量最高分别达到276.9mg/g(130℃,4h)和304.0mg/g(130℃,2h),比未预处理样品的产糖量分别提高6.1和6.7倍;离子液体预处理能改变稻草中纤维素晶型且降低其结晶度,破坏其网状结构,从而提高酶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离子液体 预处理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时间序列因变量的快速定阶及其害虫发生量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镜善 王凯 袁哲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64-67,共4页
以对数线性去趋势法平稳化多维时间序列因变量,结合地统计学的后效时间长度与支持向量回归进行因变量自动快速定阶及自变量非线性筛选,最后利用一步预测法验证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将该方法应用于两种害虫发生量预测,其预测均方误差均... 以对数线性去趋势法平稳化多维时间序列因变量,结合地统计学的后效时间长度与支持向量回归进行因变量自动快速定阶及自变量非线性筛选,最后利用一步预测法验证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将该方法应用于两种害虫发生量预测,其预测均方误差均优于其他参比模型。该方法具有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的诸多优点,适用于受多因素影响的非线性多维时间序列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时间序列 地统计学 支持向量回归 害虫发生量预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非线性变量筛选用于酚类化合物QSAR建模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镜善 王凯 袁哲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3799-3801,共3页
首先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依均方根误差最小原则确定最优核函数,再以最优核函数为基础,进行SVR非线性自变量筛选,最后以所选自变量进行建模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酚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最优核函数确定为径向基核,最终保留自变量为疏水... 首先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依均方根误差最小原则确定最优核函数,再以最优核函数为基础,进行SVR非线性自变量筛选,最后以所选自变量进行建模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酚类化合物的QSAR研究,最优核函数确定为径向基核,最终保留自变量为疏水性参数(lgP)与拓扑指数(Am3)。结果表明:基于SVR进行变量筛选能有效地剔除无关自变量,进一步改进SVR对小样本数据的建模预测能力。该方法在农业环境毒性污染物的QSAR研究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回归 自变量筛选 定量构效关系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