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7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探索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祥 赵世杰 刘彬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和维护是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作用的基础。总结了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运行机制,探索了仪器设备正确选购、合理布局、规范使用和日常维护的方法体系,分析了规范的仪器运行管理制... 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和维护是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作用的基础。总结了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运行机制,探索了仪器设备正确选购、合理布局、规范使用和日常维护的方法体系,分析了规范的仪器运行管理制度对确保大型仪器设备高效、安全运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型仪器设备 管理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指导作用浅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祥 刘彬彬 赵世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9,104,共5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是科技部全面检验和督促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实验室正常良好运行、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入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结合2011年3月作物生物学国家重...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是科技部全面检验和督促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实验室正常良好运行、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入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结合2011年3月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全面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督促和指导作用,指出了在确立实验室定位、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在凝练研究方向、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的措施及意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为实验室的建设指出了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微生物菌肥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许孜萍 韩子颖 +1 位作者 袁亚静 彭福田 《中国果树》 2025年第3期28-36,共9页
为探究EM菌肥和红糖酵素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成龄桃树中桃紫玉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微生物菌肥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5 mL/L EM菌肥(EM)、喷施2.5 mL/L红糖... 为探究EM菌肥和红糖酵素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成龄桃树中桃紫玉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微生物菌肥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5 mL/L EM菌肥(EM)、喷施2.5 mL/L红糖酵素(HT)。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微生物菌肥可提高桃叶片生理特性、抗氧化能力以及果实品质,以叶面喷施EM菌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菌肥 红糖酵素 叶片生理指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的遗传转化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袁传忠 韩雪娟 +5 位作者 李轶群 莫瑶瑶 郭方月 李卫国 盖英萍 冀宪领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3-419,共7页
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在植物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控制着碳的流入和再生,在碳固定的基本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已克隆到的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MSBPase)cDNA全长序列,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检测... 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在植物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控制着碳的流入和再生,在碳固定的基本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已克隆到的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MSBPase)cDNA全长序列,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MSBPase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成功表达。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叶色较绿,叶片数较多,株型较大,生长旺盛,且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呈现早花现象;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发现,转基因株系叶片中SBPase的活性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强,叶片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植株干质量增加。因此,MSBPase具有提高植株光合固定CO2的效率和光合能力,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可以作为桑树基因工程育种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MSBPase的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景天庚酮糖-1 7-二磷酸酶 生物学功能 转基因植株 卡尔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丽娜 方程 +2 位作者 李怡萍 许向利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34,共9页
【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以及测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室内继代饲养的和从田间采集的梨小食心虫,在室内同等条件下饲养,... 【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以及测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室内继代饲养的和从田间采集的梨小食心虫,在室内同等条件下饲养,较系统地观察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主要生命表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蛹期极显著长于自然种群(t=-10.78,df=4,P=0.0004);卵期、幼虫期以及预蛹期均稍长于自然种群,但无显著差异。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极显著高于自然种群(存活率:t=-7.61,df=4,P=0.0016;化蛹率:t=-24.32,df=4,P=0.0017;羽化率:t=-6.96,df=4,P=0.0022);两个种群的卵孵化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及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自然种群蛀果率高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但差异不显著。生命表分析表明,梨小食心虫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平均世代周期T、周限增长率λ均极显著高于自然种群(I:t=-12.20,df=4,P=0.0003;R0:t=-11.72,df=4,P=0.0003;rm:t=-9.77,df=4,P=0.0006;T:t=-12.05,df=4,P=0.0003;λ:t=-9.79,df=4,P=0.0006),种群加倍时间Dt极显著低于自然种群(t=7.17,df=4,P=0.0020)。【结论】室内继代饲养种群在室内连续饲养50多代后,与自然种群比较,不仅各生命表参数和钻蛀危害果实的能力没有下降,反而在与自然种群同等的室内饲养条件下,表现了更好的适应性,在本供试条件下,后代具有更大的种群增长潜力。所以,利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进行的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与防治实践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自然种群 室内饲养种群 生物学特性 生命表参数 种群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乳汁蛋白基因MLX56的克隆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莫瑶瑶 张华梁 +5 位作者 郭方月 王红 刘琪 袁传忠 盖英萍 冀宪领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4-981,共8页
MLX56是一种分子质量为56 k D,对多种鳞翅目昆虫具有毒性的桑树韧皮部汁液蛋白。利用PCR技术从桑品种湖桑32号的桑树叶片中克隆了MLX56基因,命名为Ma MLX56(Gen Bank登录号:JX432966)。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203 bp,编码蛋白质含有400个... MLX56是一种分子质量为56 k D,对多种鳞翅目昆虫具有毒性的桑树韧皮部汁液蛋白。利用PCR技术从桑品种湖桑32号的桑树叶片中克隆了MLX56基因,命名为Ma MLX56(Gen Bank登录号:JX432966)。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203 bp,编码蛋白质含有400个氨基酸,有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具有信号肽序列,是一种分泌型蛋白质。将克隆得到的Ma MLX56编码区片段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Ma MLX56,并转化拟南芥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拟南芥分别接种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Pst DC3000)后,植株呈现出较强的抗虫性和抗Pst DC3000侵染能力,推测Ma MLX56在桑树响应生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乳汁蛋白 MA MLX56基因 转基因拟南芥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器分析在实验室面包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彩玲 田纪春 张永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58,共3页
面包评价是小麦粉品质评价的最终环节,对确定小麦的种类和用途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实验室面包评价体系中人为因素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现状,在进行了大量实验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质构仪、C-CELL技术、色彩色差计、... 面包评价是小麦粉品质评价的最终环节,对确定小麦的种类和用途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实验室面包评价体系中人为因素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现状,在进行了大量实验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质构仪、C-CELL技术、色彩色差计、计算机、扫描仪等仪器进行客观评价面包品质的方法和主要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评价 仪器分析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提出了建...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技术精湛、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提高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生境下耐药性生防放线菌的生物学习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伟卫 贾琳 +1 位作者 陈金凤 宗兆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目的】明确从特殊生境中获得的生防放线菌的耐药性及其生物学习性,为生防菌的筛选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比较6种供试生防放线菌各种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及发酵产物的干物质量,初步确定其最佳发酵和营养条件;用对峙法测定供试生防菌的... 【目的】明确从特殊生境中获得的生防放线菌的耐药性及其生物学习性,为生防菌的筛选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比较6种供试生防放线菌各种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及发酵产物的干物质量,初步确定其最佳发酵和营养条件;用对峙法测定供试生防菌的耐药性及抑菌谱;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供试生防菌在盆栽试验中的根际定殖能力。【结果】发酵和营养条件试验表明,高氏1号为菌株JSJF7的最佳培养液,菌株JSGF10、GXDM6、JSGF4、JSCK14和JSJF5的最佳培养液均为SNB;供试生防菌对50%多菌灵、40%五氯硝基苯和25%氰烯菌酯的耐药性较强;供试生防菌对选用的多种靶标病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供试的6株生防菌均能在茄子根际定殖,但以菌株GXDM6的定殖能力最强。【结论】从特殊生境中获取耐药生防菌使菌药混用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特种有益菌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生境 拮抗放线菌 耐药性 生物学习性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昆虫饲养设备在昆虫学实验室的应用比较
10
作者 宋月 李冬娴 +4 位作者 樊永亮 武丽娟 张战凤 刘小凤 刘同先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0-774,共5页
本文比较了智能人工气候箱、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和简易型养虫室等4种常用昆虫饲养设备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正在应用的昆虫饲养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几种设... 本文比较了智能人工气候箱、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和简易型养虫室等4种常用昆虫饲养设备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正在应用的昆虫饲养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几种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智能型人工气候箱和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可用于饲养对温度、湿度及光照要求较高的寄主植物及昆虫;智能型光照培养箱适用于对温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而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的试验;简易养虫室造价低,较容易建立,适用于饲养普通试验观察的昆虫种群。本文对4种设备的比较为农业科学研究中昆虫饲养设备的选择及管理维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箱 光照培养箱 养虫室 昆虫饲养 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蚓粪减轻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连作障碍的土壤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潘凤兵 王海燕 +4 位作者 王晓芳 陈学森 沈向 尹承苗 毛志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5-932,共8页
[目的]有害真菌数量的增加是造成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蚓粪对苹果连作障碍的防控效果以及作用机理。[方法]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usis Rehd.)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棕壤,取自山东省泰安市25年的... [目的]有害真菌数量的增加是造成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蚓粪对苹果连作障碍的防控效果以及作用机理。[方法]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usis Rehd.)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棕壤,取自山东省泰安市25年的红富士老果园。以连作土壤为对照(CK),设灭菌连作土壤(TM)、连作土壤施用蚓粪(YF)、连作土壤施用灭菌蚓粪(MYF)共4个处理。幼苗生长一年后,测定平邑甜茶生物量、根系相关指标,分析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及土壤酶活性。[结果]与连作土壤CK相比,蚓粪(YF)和灭菌蚓粪(MYF)处理的平邑甜茶植株干重显著提高了351.1%和348.2%;蚓粪处理(YF)和灭菌蚓粪(MYF)处理都显著促进了平邑甜茶植株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植株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呼吸速率,两个处理间无明显差异;YF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07.8%和97.7%,真菌数量减少了17.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施入蚓粪后(YF)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下降了51.0%,MYF处理的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了57.6%,YF和MYF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YF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了97.9%、540.9%、213.1%和109.4%。[结论]在连作土壤上添加蚓粪或灭菌蚓粪,均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特别是尖孢镰刀菌数量,改善连作土壤微生物环境,进而减轻苹果连作障碍带来的危害,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植株根系健康生长,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蚓粪 土壤生物环境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VB_6、C_OB对苹果幼树生物学性状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付凤 于文章 +6 位作者 张佳腾 杨恒峰 毛云飞 王增辉 陈学森 毛志泉 沈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2-271,共10页
以富士/平邑甜茶(M.hupehensis)二年生幼树为试材,研究盆栽条件下土壤中施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B_6(VB_6)和复合维生素B(C_OB)对苹果幼树生物学性状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果树根系实验室进行富士苹... 以富士/平邑甜茶(M.hupehensis)二年生幼树为试材,研究盆栽条件下土壤中施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B_6(VB_6)和复合维生素B(C_OB)对苹果幼树生物学性状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果树根系实验室进行富士苹果盆栽试验。5月26对富士苹果土施VB_6、C_OB,剂量分别为0,0.02,0.03,0.04g/株。6—10月测定外源维生素条件下苹果幼树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荧光参数以及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研究表明,不同剂量VB_6和C_OB对苹果幼树株高、茎粗,植株生物量,叶面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荧光参数和根系分布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盆施不同剂量VB_6、C_OB显著改善了植株生长势,叶面积以VB_6 0.03g增加最显著为22%,植株地上部分以C_OB 0.04g处理对植株株高、茎粗和新梢长度增加最显著,株高、茎粗和新梢长度在10月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4%,34%和45%,VB_6 0.03g与C_OB 0.04g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地下部分,VB_6 0.03g与C_O B 0.04g两处理对根系干鲜重、总长度、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增加尤为显著,根尖数和根系分叉数也显著增加。VB_6 0.02g和C_OB 0.02g剂量下苹果幼树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相比对照无显著性差异,VB_6 0.03g与C_OB 0.04g植株抗性得到显著性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此外,苹果幼树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提高、光合荧光特性也得到显著性改善,且VB_6 0.03g与C_OB 0.04g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研究结果,VB_60.03g/株和C_OB 0.04g/株对苹果幼树的生物学性状和理化性质影响最显著,鉴于C_OB的有效施用剂量和市场价格均高于VB_6,推荐施用VB_6来改善土壤营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6 COB 苹果幼树 光合作用 荧光参数 抗氧化酶 根系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抗甲霜灵菌株筛选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国莉玲 左豫虎 +5 位作者 柯希望 王晓杰 韩德俊 韩青梅 康振生 黄丽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3-629,共7页
以大豆疫霉野生菌株Pmg1为亲本,采用药剂驯化法获得抗甲霜灵菌株。初步研究抗药菌株的抗性水平、菌丝生长阶段抗性的稳定性、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形态、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产生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 以大豆疫霉野生菌株Pmg1为亲本,采用药剂驯化法获得抗甲霜灵菌株。初步研究抗药菌株的抗性水平、菌丝生长阶段抗性的稳定性、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形态、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产生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结果表明,获得5株抗甲霜灵菌株Pmg1-Mtr1、Pmg1-Mtr2、Pmg1-Mtr3、Pmg1-Mtr4、Pmg1-Mtr5,抗性水平分别可达到野生亲本的3 793.7、5 581.7、5 773.9、4 409.3和5 476.0倍,且抗性可在菌丝阶段稳定遗传。与野生菌株Pmg1相比,抗药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菌丝、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在形态上与野生菌株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抗药菌株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产量显著降低。表明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容易产生抗性,抗药菌株在菌丝阶段抗药性的保持对甲霜灵没有依赖性。菌株除抗药性提高、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产生能力下降外,其它生物学性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甲霜灵 抗性诱导 药剂驯化 抗药稳定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14年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的中国绿豆品种产量和性状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智秀 邱军 +3 位作者 高金锋 高小丽 冯佰利 杨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31,共14页
利用GGE双标图、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共14 a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等12个绿豆主产省(市、自治区)的29个育种单位提供的130个参... 利用GGE双标图、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共14 a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等12个绿豆主产省(市、自治区)的29个育种单位提供的130个参试品种的生育天数、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荚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在春播组和夏播组的变异,并比较了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绿豆品种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2003—2016年春播组和夏播组绿豆产量分别增加14.0%和25.4%,年均增幅分别为1.0%和1.8%;主茎分支数分别减少12.0%和15.9%;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春播组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14%~17.01%,均值为11.33%;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2.08,平均为1.99。夏播组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96%~19.99%,均值为12.5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8~2.17,平均为2.07。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分析表明,春播组中产量与荚长、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不明显;夏播组中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显著正相关,与株高、主茎分支数和荚长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春播组绿豆生育天数、株高、主茎分支数、荚长和单株荚数共同决定产量60.9%的变异;夏播组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粒数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产量87.7%的变异。依托品种选育区域的聚类分析表明,65个春播组品种被分为4类,在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和陕西省综合表现较好;65个夏播组品种被分为6类,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综合表现较好。2003—2016年,国家每轮区试的绿豆品种产量稳步提升,表明我国绿豆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方法多样化程度较低,缺少突破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区域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卵次数和寄主幼虫龄期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螟蛉盘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朋阳 李贤 +1 位作者 刘同先 张世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5-1104,共10页
【目的】评价本地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对重大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寄生潜能。【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寄生偏好性... 【目的】评价本地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对重大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寄生潜能。【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寄生偏好性;采用非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1,2或3龄幼虫后子代蜂的发育历期、出茧数、羽化率、性比(雌性占比)、成蜂寿命及个体大小;通过直接观察法确定羽化后24 h已交配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产卵次数,测定不同产卵次数对螟蛉盘绒茧蜂子代的发育历期、出茧数、羽化率、性比、成蜂寿命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采用小叶碟法测定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时,寄生率为34%~54%,卵-幼虫历期为8.7~9.9 d,蛹历期为3.9~4.1 d,每头寄主出茧数为19.7~41.2粒,羽化率为84.4%~92.0%,雌性占比为31.5%~38.8%;子代雌成蜂的个体均大于雄成蜂的;寄生草地贪夜蛾1或3龄幼虫时子代雌成蜂的寿命明显长于雄成蜂的。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在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上的产卵次数对子代蜂生物学特性影响显著。随产卵次数增加螟蛉盘绒茧蜂子代雄成蜂寿命缩短,个体变小;与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1次的相比,寄生3次后,螟蛉盘绒茧蜂子代蜂卵-幼虫历期显著延长了0.7 d,蛹历期缩短了0.4 d,每头寄主出茧数显著增加了25粒,雌性占比显著降低了58.8%。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日最大寄生量为17.5头,瞬时攻击率为0.043,平均处理时间为1.368。【结论】本研究首次评价了螟蛉盘绒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潜能,表明该寄生蜂是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本地天敌,为进一步利用本地天敌控制入侵害虫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螟蛉盘绒茧蜂 寄主幼虫龄期 产卵次数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纹细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简成志 乔宪凤 +3 位作者 苏莎 张晓赫 方森森 陈茂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95-99,共5页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文章总结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方面介绍了金纹细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指导田间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为在果园中综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纹细蛾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点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转录因子PsSte12的克隆及生物学分析
17
作者 黄雪玲 付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79,共7页
【目的】克隆小麦条锈菌PsSte12基因,明确其序列特征、转录活性及其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条锈菌中获得PsSte1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小麦条锈菌不... 【目的】克隆小麦条锈菌PsSte12基因,明确其序列特征、转录活性及其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条锈菌中获得PsSte1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小麦条锈菌不同侵染阶段的表达特征;借助酵母单杂交系统解析该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克隆到1个小麦条锈菌基因PsSte12,该基因序列含有1个全长2 553bp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组DNA序列含有4个内含子,分别位于开放阅读框第281,429,1 512,1 584位,长度分别为73,79,66和68bp。该基因编码蛋白含850个氨基酸,75个正电荷残基和90个负电荷残基。PsSte12与小麦秆锈菌、杨树锈菌、小麦赤霉菌及构巢曲霉菌中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7.9%,61.53%,24.3%和25.2%;PsSte12在小麦条锈菌侵染后24和36h大量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61倍和123倍;PsSte12具有转录活性,其N端为转录激活区。【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麦条锈菌STE类型转录因子PsSte12,证实其具有转录活性,在小麦条锈菌侵染早期诱导表达,推测其参与了小麦条锈菌的侵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转录因子PsSte12 基因克隆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土壤中微生物残体的影响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如欣 高其松 +2 位作者 于迎鑫 吕艺 韩惠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2,共6页
微生物残体的续埋效应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超过了50%。合理的耕作方式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团聚体,促进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积累。因此,研究微生物残体的作用机制,对分析长期高效的农田耕作措施对SOC的固持... 微生物残体的续埋效应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超过了50%。合理的耕作方式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团聚体,促进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积累。因此,研究微生物残体的作用机制,对分析长期高效的农田耕作措施对SOC的固持作用至关重要。本文综述微生物残体对SOC的贡献途径与大小、耕作方式对SOC和微生物残体的影响、耕作方式影响微生物残体的原因,分析耕作方式影响微生物残体调控SOC含量的作用机制,为农田固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微生物残体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田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韩惠芳 宁堂原 +5 位作者 田慎重 王瑜 王丙文 仲惟磊 李增嘉 田欣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0-1147,共8页
于2008年夏玉米(Zea mays)生长期间,在连续5a秸秆全量还田的免耕、旋耕、耙耕、深松和常规耕作试验地中,研究了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杂草生物量和夏玉米产量。调查共记录杂草种类13种,秸秆全量还田时,免耕显著提... 于2008年夏玉米(Zea mays)生长期间,在连续5a秸秆全量还田的免耕、旋耕、耙耕、深松和常规耕作试验地中,研究了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种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杂草生物量和夏玉米产量。调查共记录杂草种类13种,秸秆全量还田时,免耕显著提高杂草的总密度;无秸秆还田时,常规耕作的杂草密度高于免耕、旋耕、耙耕和深松。秸秆全量还田后,免耕和深松条件下,杂草优势种为马唐和旱稗,旋耕和耙耕条件下为马唐、旱稗和牛筋草;常规耕作条件下,优势杂草为马唐、苘麻、旱稗和香附子。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免耕和常规耕作增加了杂草优势种的数量。秸秆全量还田后,免耕、耙耕和深松等耕作措施导致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均较高。无论哪种耕作条件,5a连续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其中尤以常规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产量最高,且田间杂草的生物学产量与夏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杂草 夏玉米(Zea mays) 生物多样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物理性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20
作者 王艳廷 冀晓昊 +9 位作者 张艳敏 吴玉森 安萌萌 张芮 王立霞 张晶 刘文 李敏 李文燕 陈学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74-5384,共11页
以山东省东营市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自然生草4a、6a和9a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梨园耕作层土壤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探讨了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物理性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 以山东省东营市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自然生草4a、6a和9a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梨园耕作层土壤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探讨了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物理性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能明显提高耕作层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可溶性含盐量),而对土壤含水量没有影响;自然生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C、N,通过PCR-DGGE及测序技术发现细菌主要增加的是未培养菌类;与清耕对照相比,多年自然生草梨园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活跃微生物量、微生物磷酯脂肪酸总量提高效果明显,但对微生物磷酯脂肪酸种类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同时,自然生草提高了碳源利用能力,其中以生草4a最大,随着生草年限增加,6类碳源利用更加均衡。综上所述,自然生草优化了黄河三角洲梨园耕作层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了微生物量C、N,其中细菌主要增加的是未培养菌类;同时,持续多年自然生草,有利于参试梨园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活跃微生物量及磷酯脂肪酸总量的提高,并对微生物均衡利用6类碳源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草 梨园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