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数值预报模式中扩散系数的一个客观方法(英文)
1
作者 朴景辰 邹晓蕾 Francois Xavier LE DIMET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50,共12页
当数值预报模式的分辨率得到提高时,模式中扩散系数的数值大小必然随之改变。通常情况下,一方面,扩散系数的数值应足够大(即有下限值),以便过滤掉模式中不想要的小尺度噪音;另一方面,扩散系数的数值应尽量小(即有上限值),以免出现计算... 当数值预报模式的分辨率得到提高时,模式中扩散系数的数值大小必然随之改变。通常情况下,一方面,扩散系数的数值应足够大(即有下限值),以便过滤掉模式中不想要的小尺度噪音;另一方面,扩散系数的数值应尽量小(即有上限值),以免出现计算不稳定。本文提出一种确定高分辨率模式中扩散系数数值大小的客观方法,即"双试验"(twin experiment)同化方法(初始低分辨率模式的预报结果作为"观测资料",新的高分辨率模式作为同化模式),从而通过伴随变分同化方法来确定控制变量(即扩散系数)的数值大小。本文采用一维浅水模式测试和描述上述试验方案。通过低分辨率模式预报结果和高分辨率模式预报结果的比较(高、低分辨率模式预报结果的比较在低分辨率模式格点上进行),采用最小二乘法可客观求得适用于高分辨率模式的扩散系数的"最优"值。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高分辨率模式的扩散系数,不仅能过滤掉模式中不想要的小尺度噪音,而且能够避免出现计算不稳定。研究还指出,当扩散系数的大小略微超过其上限值时(这种情况在极小化迭代中有可能会出现),计算不稳定的出现将使目标函数的数值迅速增加,并导致极小化程序收敛的失败;时间步长的减小(约20%)可以显著地改进目标函数的条件数,从而可避免极小化程序收敛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高分辨率模式 伴随资料同化 一维浅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05
2
作者 傅云飞 宇如聪 +2 位作者 徐幼平 肖庆农 刘国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1-431,T001-T004,共15页
文中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研究了1998年7月20日21时(世界时)和1999年6月9日21时发生在武汉地区附近和皖南地区的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TMI微波亮温对降水强弱和分布的响应。研究结果表... 文中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研究了1998年7月20日21时(世界时)和1999年6月9日21时发生在武汉地区附近和皖南地区的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TMI微波亮温对降水强弱和分布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中对流降水所占面积比层云降水面积小,但对流降水具有很强的降水率,它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超过了层云降水。降水水平结构表明,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由多个强雨团或雨带组成,它们均属于对流性降水;降水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强对流降水的雨顶高度可达15km,强对流降水主体中存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非均匀降水率分布区,层云降水有清晰的亮度带,层云降水的上方存在多层云系结构。降水廓线分布表明:对流降水廓线与层云降水廓线有明显的区别,并且降水廓线清晰地反映了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垂直分布。整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中对流降水与层云降水的区别还反映在标准化的总降水率随高度的分布。微波信号分析表明:TMI85 GHz极化修正亮温,19.4与37.0,19.4与85.5,37.0与85.5 GHz的垂直极化亮温差均能较好地指示陆面附近的降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卫星 测雨雷达 微波成像仪 暴雨 降水结构 对流降水 层云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MI观测结果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雨 傅云飞 +3 位作者 刘奇 刘国胜 刘显通 程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基于星载微波仪器观测结果反演海表温度,能很好地克服云对反演结果的干扰,实现对海表温度全天候的监测。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的观测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非降水条件下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作为一种半经验统计算... 基于星载微波仪器观测结果反演海表温度,能很好地克服云对反演结果的干扰,实现对海表温度全天候的监测。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的观测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非降水条件下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作为一种半经验统计算法,它以辐射传输方程为基础,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建立海表温度与微波成像仪多通道亮温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反演海表温度。该算法最大的特点是选择了合适的5个微波成像仪通道,并通过这5个通道亮温的对数线性组合方式提取海表温度信息,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其他环境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海表温度的反演结果与地基浮标观测结果的比较表明,二者间的均值相差0.116K、均方根误差为0.665K。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及天空状态(有无云)情况下,二者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均值差异小于0.2K,均方根误差在0.65K左右。在全球尺度上海表温度的反演结果与现有海表温度产品的比较显示,二者的差异一般不超过1K,且差异不随其他环境参数发生明显变化;与多年月平均海表温度产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算法反演获得的海表温度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除高风速高水汽区外)与其他海表温度资料的差异在1K范围以内。上述结果表明,该反演算法不仅适用于实时反演,亦能用于气候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反演 微波成像仪 半经验统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与东亚及热带的降水廓线差异分析
4
作者 刘奇 傅云飞 刘国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85-894,共10页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上测雨雷达的探测结果,考察了青藏高原与东亚及热带地区降水廓线的异同.结果表明高原深厚弱对流降水为高原上最主要的降水类型,占降水总样本近90%,而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超过70%,其雨顶高度接近海拔13 km,最大降水率出现...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上测雨雷达的探测结果,考察了青藏高原与东亚及热带地区降水廓线的异同.结果表明高原深厚弱对流降水为高原上最主要的降水类型,占降水总样本近90%,而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超过70%,其雨顶高度接近海拔13 km,最大降水率出现在近地面.高原与陆面(非高原地区)及洋面的降水廓线差异主要表现在:①高原上缺少陆面和洋面上的层云降水;②高原深厚对流降水云团在垂直方向上只有2层,难以从平均廓线中辨认深厚降水云团中的冰水混合层和冰晶过冷水层;③高原深厚强对流降水在垂直方向的厚度受到了"压缩",平均最大厚度约10 km,显著小于陆面及洋面地区的平均厚度;④高原深厚弱对流降水平均廓线斜率大于其他地区对流降水平均廓线斜率,表明8 km以上的降水率垂直变率大,由此将释放出更多的潜热,造成显著高于周边地区的对中高层大气的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测雨卫星 测雨雷达 青藏高原 降水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对晴空大气热辐射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王鹏举 周秀骥 +1 位作者 Eric A.Smith 施蕾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本文利用1987年美国FIFE资料及1986年6月TIPMEX资料,并利用大气长、短波一维辐射传输数值模式,计算了晴空大气状态下地面辐射参数(地面热辐射温度、地表反照率等)对大气长波冷却率、短波加热率廓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表面对大气边界... 本文利用1987年美国FIFE资料及1986年6月TIPMEX资料,并利用大气长、短波一维辐射传输数值模式,计算了晴空大气状态下地面辐射参数(地面热辐射温度、地表反照率等)对大气长波冷却率、短波加热率廓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表面对大气边界层内的热辐射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高原地区这种影响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 晴空 大气 热辐射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