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电刺激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翔 袁雅婷 +2 位作者 李晓宏 李世杰 邓翠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时脊髓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2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糖尿...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时脊髓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2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神经痛组(D组)、假刺激组(N组)和脊髓电刺激组(S组),每组12只。D、N和S组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模型,C组注射等容量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N组和S组于造模后19 d在硬膜外间隙置入电极,S组于造模后26~28 d行脊髓电刺激。于造模前1 d、造模后2、7、14、28 d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造模后28 d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L4~5脊髓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GLT-1和GLAST m 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造模后14、28 d D组、N组和S组MWT明显降低(P<0.05);造模后28 d S组胶质细胞GLT-1及GLAST m 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造模前1 d比较,造模后14、28d D、N、S组MWT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造模后28 d S组MWT明显升高,脊髓胶质细胞GLT-1及GLAST m 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脊髓电刺激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痛的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胶质细胞GLT-1及GLAST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电刺激疗法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痛 谷氨酸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血浆皮质醇激素水平与药物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盼 杨少敏 +6 位作者 李迪森 廖宇良 黄佳彬 孙武平 巴西远 钱程瑞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4-706,共3页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 AH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多数病人伴有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的质量[1],特别是有部分病人在疱疹愈合后仍会遗留下顽固的神经性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 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 AH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多数病人伴有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的质量[1],特别是有部分病人在疱疹愈合后仍会遗留下顽固的神经性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尤其60岁以上的HZ病人发展为PHN的概率高达50%~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神经性疼痛 血浆皮质醇 ZOSTER 药物疗效 PHN 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颈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汤达承 黄穗翔 +2 位作者 魏星 吴秋韵 李伟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5,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中PHN发病率高于25%,70岁以上者PHN发病率高达75%[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其中胸部PHN...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中PHN发病率高于25%,70岁以上者PHN发病率高达75%[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其中胸部PHN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2]。尽管头面颈部PHN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部位特殊,其治疗难度大,容易发展为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3]。现今,对于PHN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带状疱疹获得良好疗效[4,5],但关于连续阻滞的文献报道较少。我科多年来采用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PHN获得良好疗效,而对于不适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病人,采用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也获得满意疗效。为此,本研究比较星状神经节连续神经阻滞与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方法治疗头面颈部PHN病人,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证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头面颈部 星状神经节 流行病学统计 后遗神经痛 连续神经阻滞 顽固性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