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大保 毛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2-244,248,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51例55足跟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40足。通过跗骨窦入路行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51例均获随访,时间6~3...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51例55足跟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40足。通过跗骨窦入路行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51例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5.7月。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43足,良好7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90.9%(50/55)。术后跟骨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结论跗骨窦入路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简单、安全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德平 刘学贵 +6 位作者 毛波 张军 杨俊贵 郑胜 崔建德 杨帅智 黄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67-1970,共4页
目的:总结改良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改良术式对皮瓣血液循环的作用。方法:应用同侧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01例,共计218个静脉皮瓣,静脉皮瓣改良的方法是在两静脉干间... 目的:总结改良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改良术式对皮瓣血液循环的作用。方法:应用同侧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01例,共计218个静脉皮瓣,静脉皮瓣改良的方法是在两静脉干间切开脂肪组织,切断结扎静脉干之间的交通支,切至真皮下血管网,不破坏血管网,注意保护好静脉干旁组织。皮瓣血管蒂与受区血管行端端吻合,其中顺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174个皮瓣,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44个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或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修复。观察皮瓣成活过程。结果:术后172个皮瓣与轴型动静脉皮瓣相似,无明显肿胀;32个轻度肿胀。部分有散在水泡;14个肿胀较重,有明显水泡形成,皮瓣全部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9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平均3个月,受区外形、功能好。结论: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经改良后有利于皮瓣内血液进入微循环。改善动脉血灌注量与静脉回流量平衡,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静脉动脉化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缝合法重建指伸肌腱终腱止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帅智 陈禄 刘学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式的指伸肌腱终腱止点重建方法。方法用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骨间关节于平伸位,再用1.0 mm克氏针在末节指骨基底部偏背侧横行钻一骨隧道,利用3/0双股尼龙套线应用新式的缝合方法经末节指骨隧道重建指伸肌腱终腱止... 目的介绍一种新式的指伸肌腱终腱止点重建方法。方法用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骨间关节于平伸位,再用1.0 mm克氏针在末节指骨基底部偏背侧横行钻一骨隧道,利用3/0双股尼龙套线应用新式的缝合方法经末节指骨隧道重建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术后患指伸直位固定4周。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年,无发生肌腱再次断裂。依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方法(TAM)进行评定:优20例,良6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采用新式缝合法重建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是简便、有效、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伸肌腱 骨隧道 锤状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德平 刘学贵 +5 位作者 毛波 郑胜 杨俊贵 崔建德 杨帅智 黄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437,442,共4页
目的观察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与改良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过程,对比成活率及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侧后肢制成包含2根纵行的浅静脉2.5cm×3.5cm皮瓣,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侧。对照组:将皮瓣直接移植... 目的观察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与改良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过程,对比成活率及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侧后肢制成包含2根纵行的浅静脉2.5cm×3.5cm皮瓣,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侧。对照组:将皮瓣直接移植同侧耳背2.0cm×3.0cm创面,制作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皮瓣进行改良。观察皮瓣的成活过程,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皮瓣存活70%(14个),部分存活20%(4个),坏死10%(2个)。对照组皮瓣存活20%(4个),部分存活25%(5个),坏死55%(11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经改良后有利于皮瓣内血液进入微循环,改善动脉血灌注量与静脉回流量平衡,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静脉 实验 静脉动脉化皮瓣 大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