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部分集约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0
1
作者 白挨泉 王晓清 +1 位作者 甄劲松 王淑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研究采用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抗体 EL ISA诊断方法对广东 6个集约化猪场不同日龄的 36 4份猪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是平均阳性率为 5 4 .1 %,其中 6个场的野毒抗体最低为 0 %,最高为 90 %。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集约化猪场 毒感染 血清学调查 日龄 猪血清 病毒 抗体 阳性率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β-防御素-1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辉华 杨小梅 +4 位作者 谢青梅 马静云 罗艳娜 曹永长 毕英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2-408,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鸡β-防御素-1(AvBD1)对鸡IBDV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14日龄岭南黄肉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免疫PBS、空质粒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 本文旨在研究鸡β-防御素-1(AvBD1)对鸡IBDV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14日龄岭南黄肉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免疫PBS、空质粒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1(+)-VP2、重组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联合免疫、IBD弱毒苗。收集免疫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B-DV VP2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即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共同免疫)VP2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单独免疫质粒pcDNA3.1(+)-VP2组VP2特异性抗体水平与免疫IBD弱毒苗组相当,显著高于PBS组与空质粒载体pcD-NA3.1(+)组。在二免后第7天,联合免疫组外周血中CD3+、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单独免疫质粒pcDNA3.1(+)-VP2组,其它时间无显著性差异。IBDV攻毒后的保护率也是联合免疫组高于单独免疫pcDNA3.1(+)-VP2组。这些结果表明,鸡AvBD1可以作为一种免疫佐剂用于增强IBDV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β-防御素-1(AvBD1) 免疫佐剂 IBDV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酵母菌对沙糖桔采后绿霉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雪梅 汪跃华 +2 位作者 徐兰英 庞学群 张昭其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12,共6页
采用在NYDB上共培养酵母菌与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酵母菌防御接种沙糖桔果实后,挑战接种绿霉菌孢子的方法,研究了几株酵母菌对沙糖桔采后绿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 Hansen和深红酵... 采用在NYDB上共培养酵母菌与绿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酵母菌防御接种沙糖桔果实后,挑战接种绿霉菌孢子的方法,研究了几株酵母菌对沙糖桔采后绿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 Hansen和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 Demme Lodder显著抑制绿霉菌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有效减少沙糖桔绿霉病发生率及病斑数;添加2%NaHCO3可增强膜醭毕赤酵母的抗病效果,添加2%CaCl2对深红酵母的抗病效果有轻微的增强作用。4个拮抗剂组合均能提高沙糖桔果皮几丁质酶活性,以添加2%NaHCO3的拮抗菌制剂的几丁质酶活性最高。膜醭毕赤酵母和深红酵母可作为防治沙糖桔采后病害的拮抗菌,NaHCO3适合作为膜醭毕赤酵母制剂的添加剂,该制剂能有效地诱导几丁质酶活性增加,提高拮抗防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桔 采后病害 绿霉病 酵母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细小病毒VP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娄华 白挨泉 +3 位作者 顾万军 陆英杰 贺东升 刘福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克隆到的MDPV_Q和MDPV_26的VP2基因片段,经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cII和Kp nI的酶切,将酶切产物再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中,得到表达重组质粒pPICZαA_M_QVP2和pPICZαA_M_26VP2。将这两种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 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克隆到的MDPV_Q和MDPV_26的VP2基因片段,经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cII和Kp nI的酶切,将酶切产物再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中,得到表达重组质粒pPICZαA_M_QVP2和pPICZαA_M_26VP2。将这两种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X_33)中进行表达,经甲醇诱导和SDS_PAGE分析结果表明,MDPV_QVP2和MDPV_26VP2基因片段的表达产物大小约为73kD,与理论预计相符。此外,本研究还意外地发现,重组质粒转化到酵母菌进行表达,在表达VP2结构蛋白的同时,还表达了一条大小约为60kD的蛋白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毕赤酵母X-33 表达 VP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泌酸调节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罗艳娜 张辉华 +3 位作者 杨小梅 杨玲媛 谢青梅 马静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89,共3页
胃泌酸调节素(OXM)是由小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弓状核,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出饱感信号终止动物进食。胃泌酸调节素对动物食欲的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稳定,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采食量、增加能... 胃泌酸调节素(OXM)是由小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弓状核,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出饱感信号终止动物进食。胃泌酸调节素对动物食欲的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稳定,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采食量、增加能量消耗及动员脂肪分解等生物学功能实现的。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胃泌酸调节素在来源及结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酸调节素 采食量 胃酸分泌 能量摄取 葡萄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