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温冷冻技术应用于鱼精子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景春 柯文杰 +2 位作者 杨虹 于辉 杨映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66-69,共4页
介绍了超低温的发展历程、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和优势所在,回顾了我国渔业生产中鱼精子的超低温的应用,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稀释剂、抗冻剂、冻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原理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目... 介绍了超低温的发展历程、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和优势所在,回顾了我国渔业生产中鱼精子的超低温的应用,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稀释剂、抗冻剂、冻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原理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目前解决超低温过程中产生问题所能采取的方法措施,总结了超低温目前存在的缺陷和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有益于超低温冷冻在渔业领域大面积的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鱼精子 玻璃化 稀释液 抗冻剂 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应激反应的分子机理及防治措施综述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琼汝 高育冉 +4 位作者 赵悦 王壬 陈浩铭 石九四 刘羽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生物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产生应激反应,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鱼类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随着渔业集约化养殖的高度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鱼类面临的环境压力增加。适度应激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适... 生物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产生应激反应,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鱼类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随着渔业集约化养殖的高度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鱼类面临的环境压力增加。适度应激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适应能力起促进作用,但长期或过强的应激会引起鱼体发生生理和行为的紊乱,导致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或死亡,从而严重损害经济效益。因此,了解鱼类应激反应,对鱼类压力及时评估,有助于渔业养殖持续和绿色的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鱼类应激和防护措施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阐述应激源对鱼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鱼类热休克蛋白、鱼类生理指标(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蛋白含量)、鱼体损伤的评价因子的影响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在养殖过程中从改善水质、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使用等方面缓解鱼体应激反应的防护措施。最后指出现阶段对鱼类特异性免疫系统、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以期为今后鱼类集约化养殖中应激反应的研究和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应激反应 分子机理 防治措施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碱基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猪基因修饰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帅朋 屈子啸 +1 位作者 朱向星 唐冬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4,共18页
碱基编辑技术起源于CRISPR/Cas系统,是目前最新的基因定点修饰技术。根据碱基编辑器的功能特点,可将碱基编辑器分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osine base editor,CBE)、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ABE)、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lyco... 碱基编辑技术起源于CRISPR/Cas系统,是目前最新的基因定点修饰技术。根据碱基编辑器的功能特点,可将碱基编辑器分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osine base editor,CBE)、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ABE)、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lycosylase base editor,GBE)、腺嘌呤碱基颠换编辑器(adenine transversion base editor,AYBE)、双碱基编辑器(dual base editor,DBE)和引导编辑器(prime editor,PE)。自碱基编辑系统诞生以来,已经广泛运用于动植物的研究中,并且已经证明了它在动植物遗传改良和疾病治疗中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猪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和优良的动物疾病模型,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则变得十分重要。碱基编辑技术因其操作便利、高效、副产物少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被迅速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改良,并为人类的基因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着重介绍了碱基编辑技术的开发、优化、应用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总结了其在猪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了解碱基编辑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单碱基编辑 遗传改良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艳红 堂格斯 +2 位作者 廖景轩 陈言峰 于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7-180,共4页
中草药作为优质的天然药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已在动物生产行业广泛应用。采用天然、绿色、安全的中草药代替激素类、抗生素等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量,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饲料利用率。苦参素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中... 中草药作为优质的天然药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已在动物生产行业广泛应用。采用天然、绿色、安全的中草药代替激素类、抗生素等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量,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饲料利用率。苦参素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中提取到的一种中药单体,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文章总结了苦参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苦参素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吕玲燕 胡湘云 +5 位作者 刘明君 顾国才 汪燕玲 韦明松 刘庆友 王献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茉莉花渣替代部分饲粮对隆林黑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4月龄、体重(11.00±1.50)kg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黑山羊... 试验旨在探讨茉莉花渣替代部分饲粮对隆林黑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4月龄、体重(11.00±1.50)kg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黑山羊。试验组饲粮中使用12%的茉莉花渣替代部分基础饲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组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5.58%和9.18%(P<0.05),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7.14%(P<0.05)。试验组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0.89%、14.01%、13.68%、12.80%(P<0.05),料重比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96%(P<0.05)。试验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0.17%、17.20%、16.89%、9.81%、6.33%、8.06%(P<0.05)。试验组的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4.56%、3.69%(P<0.05),剪切力比对照组显著降低7.16%(P<0.05)。试验组肌肉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90%、7.85%、5.76%、11.89%、3.41%、9.80%、34.16%(P<0.05)。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白蛋白、甘油三酯、钙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91%、3.37%、38.23%、10.89%(P<0.05),而总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3.69%(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使用12%茉莉花渣替代基础饲粮能够提高隆林黑山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渣 隆林黑山羊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STING基因敲除猪肺泡巨噬细胞系及其对Ⅰ型干扰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秋艳 杨烨城 +5 位作者 张昆丽 孟繁明 李剑豪 朱向星 王塑天 唐冬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1-898,共8页
【目的】阐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在STING基因第4、第8外显子中寻找高分靶点并设... 【目的】阐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在STING基因第4、第8外显子中寻找高分靶点并设计sgRNA序列,将退火的sgRNA与酶切的LentiCRISPRv2载体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以获得LentiCRISPRv2-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STING-sgRNA);以不同的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组合及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得到含sgRNA的慢病毒再转染3D4/21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和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株,通过PCR、测序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STING基因的敲除效果;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STING基因敲除对I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以不同的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组合与HA-STING过表达载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均能在细胞内对STING真核表达载体产生编辑效果,且以STING-sgRNA(1+5)慢病毒载体组合的编辑效率最高。以编辑效率最高的STING-sgRNA(1+5)慢病毒载体组合及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出慢病毒,再用慢病毒感染3D4/21细胞,结果获得1株STING基因大片段(4989 bp)缺失的3D4/2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未发现STING蛋白,说明STING基因敲除3D4/21细胞(3D4/21-STING-/-)构建成功。与野生型3D4/21细胞相比,在转染副猪嗜血杆菌DNA刺激下,3D4/21-STING-/-细胞中的IFN-β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能成功大片段敲除3D4/21细胞中的STING基因,而导致STING基因功能丧失;STING基因敲除会导致细胞在病原微生物DNA刺激时Ⅰ型干扰素转录障碍,也提示STING基因可能是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STING基因 猪肺泡巨噬细胞 基因敲除 Ⅰ型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p1基因对动物繁殖及免疫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王悦 郑云曦 +6 位作者 徐松松 向光明 李华 王楠 冯政 李奎 牟玉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00-3507,共8页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是蛋白磷酸酶2C(protein phosphatase type 2C,PP2C)家族中的一员,可以靶向调控机体内多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如p53、MAPK和Chk1/Chk2等,在动物细胞周期、增殖、分化、...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是蛋白磷酸酶2C(protein phosphatase type 2C,PP2C)家族中的一员,可以靶向调控机体内多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如p53、MAPK和Chk1/Chk2等,在动物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凋亡、衰老、自噬及DNA损伤修复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Wip1基因缺失会使小鼠生殖激素水平失衡,且该基因通过ATM、Wnt、凋亡和炎症等信号通路影响精子生成过程,导致雄性动物繁殖力下降。此外,Wip1基因还可通过动态平衡调节DNA损伤反应和去磷酸化作用来影响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从而调控雌性动物的生殖。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其与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Wip1基因缺失会使病原体敏感性增强,影响T细胞、B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及凋亡,进而导致炎症反应。作为原癌基因,Wip1基因通过调控各种信号分子影响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进程及细胞凋亡等,参与肿瘤发生。因此,Wip1基因在动物繁殖调控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Wip1基因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其调控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综述了Wip1基因对动物繁殖及免疫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家畜育种、疾病防治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p1基因 繁殖调控 免疫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基编辑技术在猪基因修饰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盘家圣 黄秋艳 +3 位作者 杨烨城 杨帅朋 朱向星 唐冬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猪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基因修饰技术能够快速提高猪的经济性状和培育人类疾病动物模型。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在猪基因修饰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CRISPR/Cas9易引发基因组结构... 猪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基因修饰技术能够快速提高猪的经济性状和培育人类疾病动物模型。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在猪基因修饰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CRISPR/Cas9易引发基因组结构不稳、大范围染色体重排和基因脱靶等问题,因而具有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近年基于CRISPR/Cas9开发的碱基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单个碱基定向转换,不会导致DNA双链断裂,理论上不会引发插入/缺失(Indels),对基因编辑更精准、更安全。随着碱基编辑工具的不断开发和改良,其不仅能产生C→T(A→G)突变,还能产生C、A两种碱基的同时突变以及C→G突变,增加了应用范围;改良的碱基编辑工具在保持编辑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旁侧突变、非C→T(A→G)突变以及Indels,使得碱基编辑技术在猪遗传修饰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不同的碱基编辑系统原理、碱基编辑技术在基因修饰猪模型构建和猪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以及碱基编辑系统在猪成纤维细胞中的编辑效率和脱靶情况,以期为开展猪碱基编辑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碱基编辑 医学 农业 遗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糖对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9
作者 张云琦 张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棉籽糖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对动物起到促生长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同时影响机体脂肪代谢。目前有关棉籽糖对动物影响的某些研究中,试验日粮没有排除豆类产品中棉籽糖及水苏糖含量的影响。棉籽糖具剂量效应,但具体剂量不明... 棉籽糖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对动物起到促生长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同时影响机体脂肪代谢。目前有关棉籽糖对动物影响的某些研究中,试验日粮没有排除豆类产品中棉籽糖及水苏糖含量的影响。棉籽糖具剂量效应,但具体剂量不明确。棉籽糖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故棉籽糖对各种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还需深入。文章也综述了棉籽糖对动物的负面及可能的其他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糖 负效应 益生元 免疫功能 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猪与杜长大三元猪免疫器官和组织中Toll样受体与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10
作者 李新明 洪纯 +5 位作者 黄秋艳 程蕾燕 孟繁明 朱向星 唐冬生 王塑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目的】在哺乳动物中,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抗病原体侵袭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在不同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探索,以揭示这些基因对... 【目的】在哺乳动物中,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抗病原体侵袭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在不同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探索,以揭示这些基因对于抗病能力和免疫反应的潜在贡献,为筛选抗病分子标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qPCR对6月龄藏猪和杜长大三元猪肺脏、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和脾脏中Toll样受体基因(TLR1~TLR9)和两种抗菌肽基因(PBD-1和PR-39)的mRNA丰度进行检测。【结果】在藏猪的免疫器官或组织中Toll样受体与抗菌肽基因的m RNA表达大多数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其中,肺脏中TLR1、TLR2的m RNA表达量均提高50%左右,PR-39提高2.6倍;肠系膜淋巴结中TLR4的表达提高40%,TLR1、PR-39的表达分别提高88%和3倍;腹股沟淋巴结中TLR1、TLR2的表达提高约2倍,TLR9、PR-39的表达提高70%,PR-39的表达更是提高了7倍多;颌下淋巴结中TLR1、TLR2、TLR4、TLR7的表达均高出2倍以上,PR-39的表达也高出近7倍,它与腹股沟淋巴结中的水平相近;脾脏中TLR1的表达上升3.5倍,与在颌下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相似。TLR4、TLR9的表达上升50%左右,PR-39的表达上升2.5倍。【结论】藏猪相对于杜长大三元猪,在多个免疫器官或组织中的Toll样受体和抗菌肽基因表现出更高的表达水平。暗示藏猪可能拥有更强大的先天免疫能力,能够产生更有效的局部或系统免疫反应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研究结果为识别抗病分子标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有望为进一步改良藏猪和其他猪种的抗病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抗菌肽 先天免疫 抗病性 qPCR 藏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介导的猪IPEC-J2细胞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晓朋 徐奎 +7 位作者 魏迎辉 张秀玲 刘莎莎 邱乙卿 刘颖 赵海全 牟玉莲 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9-1327,共9页
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制备CD13基因敲除的IPEC-J2(猪空肠上皮细胞系)细胞,揭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在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猪CD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设计... 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制备CD13基因敲除的IPEC-J2(猪空肠上皮细胞系)细胞,揭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在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在猪CD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设计2个向导RNA(guide RNA,gRNA),命名为g3、g5,然后分别将g3和g5克隆到pX330-GFP和pX330-RFP载体骨架上,电转染IPEC-J2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具有双荧光标记的细胞,培养并获得单克隆细胞,PCR扩增、测序,从而获得CD13基因纯合敲除的阳性细胞系。对获得的20个细胞单克隆进行PCR,并挑取部分克隆PCR产物测序,发现共有7个克隆发生了基因片段缺失,其中1个克隆为单等位基因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杂合片段缺失,3个克隆为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本研究检测双等位基因纯合片段敲除细胞的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在该纯合敲除细胞中CD13蛋白几乎不表达,表明成功构建了CD13敲除的IPEC-J2细胞系。本研究获得的CD13基因敲除细胞系为探究CD13在猪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细胞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细胞表面分化抗原13 IPEC-J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编辑系统构建pAPN基因敲除的IPI-2I细胞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长江 王晓朋 +6 位作者 徐奎 张秀玲 向光明 赵海全 牟玉莲 林晓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82-2290,共9页
试验旨在采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猪氨基肽酶N(porcine aminopeptidase N,pAPN)基因敲除的猪回肠上皮(immortal pig intestinal-2I,IPI-2I)细胞系,进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pAPN在冠状病毒入侵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将已构建... 试验旨在采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猪氨基肽酶N(porcine aminopeptidase N,pAPN)基因敲除的猪回肠上皮(immortal pig intestinal-2I,IPI-2I)细胞系,进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pAPN在冠状病毒入侵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将已构建好的靶向pAPN基因第2外显子上的2个sgRNA载体(pX330-GFP-g3和pX330-RFP-g5)共转染IPI-2I细胞。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IPI-2I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的发光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收集带有GFP和RFP荧光标记的细胞,用来筛选单克隆细胞。然后取少量单克隆细胞提取DNA,用PCR扩增打靶区域附近的序列,测序鉴定其基因型,以获得pAPN基因敲除的IPI-2I细胞株。选择野生型和pAPN基因纯合片段敲除的IPI-2I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APN基因敲除前后IPI-2I细胞中pAPN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转染48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IPI-2I细胞中大部分细胞能够同时表达GFP和RFP,说明pX330-GFP-g3和pX330-RFP-g5质粒载体已经转入IPI-2I细胞。PCR和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48株片段敲除单克隆细胞(片段敲除效率为15.5%),其中16株为单等位基因敲除,32株为双等位基因敲除;在32株双等位基因敲除细胞中,有23株细胞为纯合片段敲除。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pAPN基因纯合片段敲除的细胞中检测不到pAPN蛋白的表达。综上,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编辑系统成功构建了pAPN基因纯合敲除的IPI-2I细胞系,为阐明pAPN在冠状病毒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制备猪抗病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氨基肽酶N CRISPR/Cas9 IPI-2I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湖病毒S10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雅慧 王英英 +5 位作者 王庆 李波 李莹莹 尹纪元 杨广 曾伟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目的】制备抗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S10节段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构建含有TiLV S10基因节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10,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 【目的】制备抗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S10节段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构建含有TiLV S10基因节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10,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高纯度重组S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多次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和ELISA方法,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S10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C3和2E3,并对其特异性、亚型和效价进行分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C3和2E3均能识别S10重组蛋白及Ti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2C3和2E3只与TiLV感染的TiB细胞呈阳性反应。亚型检测结果显示,2C3抗体为IgG1/к型,2E3抗体为IgG2a/к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表明,两种MAb的效价分别为1∶12800,1∶51200。【结论】抗TiLV-S10蛋白MAb特异性强、效价高,可为后续TiLV疫苗的研发、免疫学方法的建立及S10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罗非鱼湖病毒(TiLV) S10编码蛋白 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RS4基因在猪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垒霞 杨言昭 +4 位作者 李文通 刘颖 周荣 杨亚岚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为探讨猪DHRS 4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DHRS 4基因在长白猪出生后30、180和300 d不同类型骨骼肌中的表达,并在蓝思白猪资源群体中筛选DHRS 4基因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通过Sequenom SNP分型技术对DHRS ... 为探讨猪DHRS 4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DHRS 4基因在长白猪出生后30、180和300 d不同类型骨骼肌中的表达,并在蓝思白猪资源群体中筛选DHRS 4基因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通过Sequenom SNP分型技术对DHRS 4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了DHRS 4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猪生长性状(料重比、平均日增重和平均背膘厚)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HRS 4基因在30、180和300 d长白猪的胸肌、腿肌和背肌中均有表达,在胸肌和腿肌中,DHRS 4基因在30 d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80和300 d(P<0.05;P<0.01),而在背肌的不同发育时期中,其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本研究在蓝思白猪资源群体中找到了3个位于DHRS 4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34250151、rs342446613和rs326982309。关联分析结果表明,rs334250151位点与料重比呈显著相关,该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料重比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P<0.05)。研究揭示,DHRS 4基因可能参与猪的骨骼肌发育,rs334250151位点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猪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RS 4基因 SNP 生长性状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猪和杜藏猪生长、肉质性状及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烨城 黄秋艳 +7 位作者 辛海云 李宝红 杜宗亮 孟繁明 朱向星 李剑豪 王塑天 唐冬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6-934,共9页
【目的】明确藏猪和杜藏猪(杜洛克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F;代)的生长和胴体性状及肉质指标等表型差异,并分析背最长肌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藏猪种质资源利用及猪脂肪沉积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藏猪和杜藏猪为研究对... 【目的】明确藏猪和杜藏猪(杜洛克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F;代)的生长和胴体性状及肉质指标等表型差异,并分析背最长肌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藏猪种质资源利用及猪脂肪沉积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藏猪和杜藏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长、体高和胸围等生长性状,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以及pH、肉色、蒸煮损失及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指标;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在2种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杜藏猪的左胴体重、右胴体重、屠宰前重、胴体长、体长、体高、管围和胸围均高于藏猪,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眼肌面积(33.00±3.84 cm;)也显著大于藏猪(16.83±1.81 cm;),背膘厚(13.15±2.48 mm)则显著低于藏猪(22.83±2.80 mm),藏猪与杜藏猪的皮厚、腹围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杜藏猪肌肉的pH-24 h、熟肉率、剪切力和含水率显著高于藏猪肌肉,而杜藏猪肉色的a-24 h值(10.30±1.06)和肌内脂肪含量[(2.48±1.44)%]显著低于藏猪。除GHR基因外,其他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杜藏猪低于藏猪,其中,ADIPOQ基因和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藏猪,IGF1基因、TNFa基因和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藏猪(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H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杜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ASN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背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杜藏猪的肉质性状与藏猪相似,但杜藏猪具有更佳的生长性能,说明以杜洛克为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得到的杜藏猪具有更优的生产效率。藏猪和杜藏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即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受多种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杜藏猪 生长性状 肉质性状 脂肪沉积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麻鸡母系体尺性状与产蛋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培艳 谭元生 +4 位作者 韦金兑 罗杰灵 华国洪 李华 甘建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3-148,共6页
为探讨清远麻鸡母系体尺性状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合理选择并利用早期选育指标,统计893只清远麻鸡母系18~40周龄(22周)的产蛋数,并测定其18周龄的体尺、体质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清远麻鸡母系的胫围、胫长/体质量与产蛋数之间呈极显著负... 为探讨清远麻鸡母系体尺性状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合理选择并利用早期选育指标,统计893只清远麻鸡母系18~40周龄(22周)的产蛋数,并测定其18周龄的体尺、体质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清远麻鸡母系的胫围、胫长/体质量与产蛋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胫长与产蛋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体质量与产蛋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清远麻鸡的胫长/体质量大于5.5 cm/kg时,其平均产蛋数值最低。以上结果表明,清远麻鸡母系产蛋性能选育,除要选择常规的体尺指标外,还要综合考虑开产时胫长/体质量和40周龄累计产蛋数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麻鸡 体质量 体尺性状 产蛋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天农麻鸡胴体性状候选基因
17
作者 赵迪 康慧敏 +4 位作者 谭晓冬 刘冉冉 张正芬 李华 赵桂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30-2140,共11页
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慢速型黄羽肉鸡天农麻鸡胴体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04只天农麻鸡为素材,在126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胸肌重等7个胴... 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慢速型黄羽肉鸡天农麻鸡胴体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04只天农麻鸡为素材,在126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胸肌重等7个胴体性状,采集胸肌组织进行RNA-Seq。基于RNA-Seq数据获得基因表达矩阵后,结合表型进行WGCNA分析,确定目标模块,筛选目标模块的枢纽基因,并分别进行KEGG通路富集、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和相关性分析。104份胸肌组织RNA-Seq质控后获得15092个基因的表达量。与胴体表型进行WGCNA,共得到19个模块,其中4个模块与胴体性状极显著相关。功能富集结果表明,目标模块内基因主要富集在ECM-受体相互作用、黏着力等通路。以|Module membership|>0.8、|Gene significance|>0.2为标准筛选到58个枢纽基因,并通过PPI网络构建鉴定到5个网络节点基因,整合相关性分析确定COL1A2和SPARC为最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量转录组分析,发现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在天农麻鸡胴体性状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筛选到COL1A2和SPARC是影响全净膛率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鉴定选育分子标记,解析胴体性状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慢速型黄羽肉鸡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农麻鸡 胴体性状 转录组测序 WG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麻鸡与矮小隐性白羽蛋鸡杂交后代羽色及生长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卓君 曾道曙 +4 位作者 罗超维 向海 于辉 刘敬寿 李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共5页
为开发清远麻鸡的多重杂交遗传潜能,突破父母代制种模式的单一,适应市场需求,研究观测了清远麻鸡(♂)与矮小隐性白羽蛋鸡(♀)杂交F_(1)代的羽色、体尺及生产性能指标,重点探讨了杂交F_(1)代羽色的遗传以及生产性能的改良。结果显示:杂交... 为开发清远麻鸡的多重杂交遗传潜能,突破父母代制种模式的单一,适应市场需求,研究观测了清远麻鸡(♂)与矮小隐性白羽蛋鸡(♀)杂交F_(1)代的羽色、体尺及生产性能指标,重点探讨了杂交F_(1)代羽色的遗传以及生产性能的改良。结果显示:杂交F_(1)代初生时以麻色为主,占比71.58%,杂交F_(1)代的成年公鸡和母鸡均出现了羽色分化或变异;杂交F_(1)代母鸡体重和体型均比其母本矮小隐性白羽蛋鸡更大;F_(1)代公鸡体重小于其父本清远麻公鸡。清远麻鸡与矮小隐性白羽蛋鸡的杂交F_(1)代母鸡具有较好的杂交性能,通过进一步的横交固定选育,有望培育出替代清远麻鸡纯种的父母代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麻鸡 矮小隐性白羽蛋鸡 杂交 体型外貌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福利屠宰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光明 张鉴明 +3 位作者 林拓荣 武博 于辉 李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4-89,共6页
近年来,我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与智能化趋势,与此同时,肉鸡的屠宰福利问题对屠宰加工次品率以及肉质的影响较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目前已制定出相关标准,但对于家禽屠宰福利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通过对... 近年来,我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与智能化趋势,与此同时,肉鸡的屠宰福利问题对屠宰加工次品率以及肉质的影响较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目前已制定出相关标准,但对于家禽屠宰福利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通过对宰前禁食、禁水、运输、静养、抓捕、吊挂、致晕、分割和分拣等现代肉鸡屠宰过程中的福利问题及其对肉质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人工智能在肉鸡福利屠宰中的应用进行展望,以加强对福利屠宰的认识,促进福利屠宰智能化,提高我国肉鸡生产的国际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屠宰福利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等级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20
作者 邢利敏 李华 +1 位作者 罗姝妍 陈丝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3,共5页
社会等级是指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在采食、休息、占地和交配等方面的优先顺序。社会等级秩序的建立有助于维持群体结构的相对稳定和整体的健康,对个体的繁殖和社会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是社会性动物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社会等级与个体的... 社会等级是指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在采食、休息、占地和交配等方面的优先顺序。社会等级秩序的建立有助于维持群体结构的相对稳定和整体的健康,对个体的繁殖和社会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是社会性动物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社会等级与个体的免疫反应、代谢调节和内分泌等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社会等级的评价方法及在鸡、牛、猪和其他动物行为和生产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社会等级在畜禽育种、生产和福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等级 畜禽生产 动物行为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