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真刀真枪实干中成就事业——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辉华教授
1
作者 周风珍 张辉华 《广东饲料》 2021年第6期8-11,共4页
2019年家禽养殖产能激增超15%,然而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畜产品消费端受阻,家禽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去年以来饲料粮价一路上涨,家禽养殖企业雪上加霜。2020年我国正式实施无抗饲料,禁止在饲粮中添加促生长用抗生素,如何提高养殖效益... 2019年家禽养殖产能激增超15%,然而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畜产品消费端受阻,家禽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去年以来饲料粮价一路上涨,家禽养殖企业雪上加霜。2020年我国正式实施无抗饲料,禁止在饲粮中添加促生长用抗生素,如何提高养殖效益,提高动物免疫能力,促进健康养殖,近期《广东饲料》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家禽产业创新团队-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张辉华教授。张教授提出,一是养殖企业要去产能,保存实力;二是加强防控,提升消费端水平;三是注意选择替代性原料,注重氨基酸平衡,使用低蛋白饲粮,降低饲料生产、养殖成本。四是为动物提高足够的营养,保障机体免疫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产品消费 家禽产业 低位运行 养殖成本 家禽养殖 饲料生产 服务三农 氨基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舒黎 郑洁怡 冯鑫 《养殖与饲料》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为了推进《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方法]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饲料添加剂学》传统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结果]该课程改革后,... [目的]为了推进《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方法]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饲料添加剂学》传统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结果]该课程改革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结论]《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学 本科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碱基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猪基因修饰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帅朋 屈子啸 +1 位作者 朱向星 唐冬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4,共18页
碱基编辑技术起源于CRISPR/Cas系统,是目前最新的基因定点修饰技术。根据碱基编辑器的功能特点,可将碱基编辑器分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osine base editor,CBE)、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ABE)、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lyco... 碱基编辑技术起源于CRISPR/Cas系统,是目前最新的基因定点修饰技术。根据碱基编辑器的功能特点,可将碱基编辑器分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osine base editor,CBE)、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ABE)、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lycosylase base editor,GBE)、腺嘌呤碱基颠换编辑器(adenine transversion base editor,AYBE)、双碱基编辑器(dual base editor,DBE)和引导编辑器(prime editor,PE)。自碱基编辑系统诞生以来,已经广泛运用于动植物的研究中,并且已经证明了它在动植物遗传改良和疾病治疗中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猪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和优良的动物疾病模型,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则变得十分重要。碱基编辑技术因其操作便利、高效、副产物少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被迅速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改良,并为人类的基因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着重介绍了碱基编辑技术的开发、优化、应用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总结了其在猪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了解碱基编辑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单碱基编辑 遗传改良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抗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颜士琦 王红彩 +6 位作者 李复坤 周晓敏 樊全宝 冯钰鑫 齐冬梅 赖月辉 黄福强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各国养猪产业中不同程度地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是养猪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早期...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各国养猪产业中不同程度地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是养猪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早期精准的抗原检测是有效控制CSF的先决条件。目前已研发出多个针对CSFV病毒抗原的检测方法,如:病原分离鉴定、荧光抗体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技术、RT-PCR、实时定量RT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技术、基因芯片、CRISPR-Cas系统检测技术等。该文针对CSFV的抗原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CSFV的临床监测和CSF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抗原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鹅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昭平 杨惠湖 +6 位作者 李雨泽 黄剑标 林俊杰 王一侨 罗浩健 梅堃 黄淑坚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为了解当前流行的鹅源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的分子特征及血清学相关性,研究将RT-PCR检测GRV阳性的病鹅肝脏组织悬液接种鹅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测序获取病原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并将分离病原接种ST、LMH... 为了解当前流行的鹅源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的分子特征及血清学相关性,研究将RT-PCR检测GRV阳性的病鹅肝脏组织悬液接种鹅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测序获取病原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并将分离病原接种ST、LMH和Vero细胞,探究其在不同细胞上的生长特性,通过交叉中和试验确定病原与其他水禽源呼肠孤病毒间的血清学相关性。结果显示:从病鹅肝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GRV,命名为GD208和GD225,两分离株间核苷酸同源性较低;GD208株与参考株GRV-GD2020遗传距离较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9.1%~99.6%;GD225株与2018年之后报道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XT18、DE150、QR等毒株遗传距离较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5.3%~98.9%;GD208株和GD225株在LMH细胞中增殖效果较好,TCID50分别为10-3.7/0.1 mL和10-5.0/0.1 mL;GD208株仅能被同源血清及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阳性血清中和,GD225株可被同源血清、NDRV、MDRV和GD208株阳性血清中和。结果表明,试验分离到两株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的GRV,其分子特征和抗原相关性与其他禽源呼肠孤病毒存在一定差异,该结果可为GRV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呼肠孤病毒 遗传进化 细胞培养特性 交叉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轶林 王亚军 +5 位作者 陈建酬 朱学芝 石桉宁 王玥 廖景轩 刘丽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随机挑选450尾初始均重为(51.60±0.56)g的草鱼,随机分成5组,设3个重复...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湿态发酵菜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随机挑选450尾初始均重为(51.60±0.56)g的草鱼,随机分成5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使用湿态发酵菜粕量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40%,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20%和40%湿态发酵菜粕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20%以上的湿态发酵菜粕可以显著提高肠道α-淀粉酶活性(P<0.05),30%以上的湿态发酵菜粕显著提高胰蛋白酶活性(P<0.05);随着湿态发酵菜粕替代水平的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数目呈上升趋势,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数目呈减少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湿态发酵菜粕有一定的促生长效果,可以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其中20%湿态发酵菜粕配方制备的饲料更有利于提高草鱼的肥满度、提高肝脏脂类代谢能力、降低肝脏氧化损伤和改善肠道菌群;而30%和40%湿态发酵菜粕配方制备的饲料对提高草鱼肠道消化酶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态发酵菜粕 草鱼 发酵饲料 肠道菌群 血清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黄芪多糖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鸿鑫 叶钰滢 +5 位作者 刘栩沂 韩梓杰 邓桦 张楠 张德显 杨鸿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为研究黄芪多糖(APS)的羧甲基化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本试验采用溶媒法对APS进行羧甲基化化学修饰,以羧甲基化黄芪多糖(CM-APS)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CM-APS的制备条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验证APS成功羧甲基化修... 为研究黄芪多糖(APS)的羧甲基化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本试验采用溶媒法对APS进行羧甲基化化学修饰,以羧甲基化黄芪多糖(CM-APS)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CM-APS的制备条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验证APS成功羧甲基化修饰;建立H_(2)O_(2)诱导的人直肠癌细胞(Cac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APS和CM-A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CM-AP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氯乙酸用量为9.5 g、醚化温度为60℃、30%NaOH用量为50 mL,此时CM-APS取代度为1.716;CM-APS的红外光谱扫描同时出现多糖特征峰和羧甲基官能团特征峰;400~1600 mg/L APS和CM-APS均能显著改善H_(2)O_(2)诱导的Caco-2细胞毒性;200 mg/L APS和CM-APS能显著上调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相对含量(P<0.01),且CM-APS总体效果明显强于APS。本试验成功制备了取代度为1.716的CM-APS,且CM-APS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改善了APS的化学结构并增强了其生物活性,为APS在兽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羧甲基化 制备 抗氧化 CACO-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氧化剂对体外保存的鸡精子活力及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钊 樊全宝 +2 位作者 詹小舒 彭世连 王丙云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研制适合鸡精液的高效稀释保存液,试验在前期筛选的两种效果较好配方的基础上,进行淫羊藿苷、半胱氨酸和绿原酸三种抗氧化剂的筛选,然后用筛选的稀释液进行人工授精试验。结果显示:抗氧化剂筛选试验中,添加半胱氨酸的A配方的精子保存... 为研制适合鸡精液的高效稀释保存液,试验在前期筛选的两种效果较好配方的基础上,进行淫羊藿苷、半胱氨酸和绿原酸三种抗氧化剂的筛选,然后用筛选的稀释液进行人工授精试验。结果显示:抗氧化剂筛选试验中,添加半胱氨酸的A配方的精子保存效果最好。48 h时,A配方的精子平均活力为0.50,其精子质膜完整率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配方(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其他配方(P<0.05)。鸡场授精试验中,稀释精液保存0 h时,3个比例稀释组的种蛋受精率、出苗率和健雏率与原精输精组无显著差异(P>0.05);8 h时,1∶3比例的种蛋受精率(83.50%)显著低于1∶1(93.60%)和1∶2(92.94%)(P<0.05),但各稀释比例的出雏率和健雏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4 h时,各稀释比例的种蛋受精率、出雏率和健雏率均明显下降,1∶1比例组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1∶2和1∶3比例(P<0.05),1∶1和1∶2比例组的出雏率和健雏率均显著高于1∶3比例(P<0.05),而1∶1和1∶2比例组之间的出雏率和健雏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半胱氨酸的A配方精子稀释液保存效果较好,使用自研稀释液与精液按1∶1和1∶2稀释比例体外保存鸡的精液,在0 h和8 h时输精可获得较好的人工授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 稀释液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来源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军航 罗梅英 +3 位作者 张小芳 祝媛媛 孙瑞萍 柒启恩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乳酸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及调节代谢紊乱等作用。细胞外囊泡(EVs)是由原核和真核细胞在正常生理功能下释放的纳米级膜囊泡,其结构和功能在病理和生理状态下会发生改变,并通过在细胞间传递信... 乳酸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及调节代谢紊乱等作用。细胞外囊泡(EVs)是由原核和真核细胞在正常生理功能下释放的纳米级膜囊泡,其结构和功能在病理和生理状态下会发生改变,并通过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介导细胞间通信。乳酸菌来源的EVs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炎等作用,可能是乳酸菌益生功能的重要活性成分。从EVs的角度研究乳酸菌的作用机制,对于揭示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乳酸菌来源的EVs的分类、分离方法、释放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胞外囊泡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长乐 姚鑫炎 +2 位作者 肖毅 王明月 邵建伟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是导致牛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BCoV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CoV的宿主不断扩大,并被认为具有跨宿主传播的潜能。本文介绍了BCoV的病原...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是导致牛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BCoV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CoV的宿主不断扩大,并被认为具有跨宿主传播的潜能。本文介绍了BCo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现状及现有的检测方法,以期为BCoV的诊断、监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Ⅰ型与Ⅱ型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姚展杏 王超 +6 位作者 林寅盛 赵丹 张嘉家 伍辉吉 朱婉君 张济培 陈济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Ⅰ型(GAstV-1)与Ⅱ型(GAstV-2)的SYBR GreenⅠ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AstV-1的ORF1a特异保守序列与GAstV-2的ORF2特异保守序列分别设计1对引物,将PCR扩增的两个片...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Ⅰ型(GAstV-1)与Ⅱ型(GAstV-2)的SYBR GreenⅠ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AstV-1的ORF1a特异保守序列与GAstV-2的ORF2特异保守序列分别设计1对引物,将PCR扩增的两个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质粒标准品,建立检测并鉴别GAstV-1与GAstV-2的SYBR GreenⅠ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评估,并运用该方法对28份疑似痛风雏鹅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SYBR GreenⅠ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AstV-1、GAstV-2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批间、批内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0.7%,最低检测限度均为10 copies/μL;该方法对鸭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鹅细小病毒均无特异性扩增,同时检测GAstV-1与GAstV-2未出现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28份临床样品的GAstV阳性率为92.8%,其中GAstV-1和GAstV-2均为阳性的有6份,仅GAstV-2阳性的有18份,仅GAstV-1阳性的有2份。研究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GAstV-1与GAstV-2的鉴别检测,并且当前引发GAstV感染的主要病原依然是GAstV-2,GAstV-1和GAstV-2混合感染情况也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GAstV-1 GAstV-2 双重荧光定量PCR 雏鹅 痛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与猪瘟活疫苗、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免疫效果评价
12
作者 田欣 杜炎斌 +4 位作者 朱利塞 孙明华 王贵平 白挨泉 贾爱卿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228,共5页
为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典型猪瘟活疫苗与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免疫的效果,利用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稀释猪瘟活疫苗及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后分装于不同离心管中,置于室温下2 h测定不同管中CSFV与PRV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3种疫苗混合... 为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典型猪瘟活疫苗与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免疫的效果,利用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稀释猪瘟活疫苗及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后分装于不同离心管中,置于室温下2 h测定不同管中CSFV与PRV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3种疫苗混合并不会降低CSFV及PRV的滴度。分别使用3种单苗与混合疫苗免疫仔猪,免疫后仔猪无不良表现,表明疫苗联合免疫后安全性较好,免疫后监测PCV2、CSFV、PRV gE及gB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混合免疫与3种疫苗单独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相当。以上结果表明,将PCV2灭活疫苗、CSFV活疫苗、PRV活疫苗混合后免疫,并不会影响各疫苗的免疫效力,可节约人力、物力及减少猪群应激,安全有效的达到一针防多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 猪瘟病毒活疫苗 猪伪狂犬活疫苗 混合免疫 免疫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
13
作者 李长乐 姚鑫炎 +2 位作者 王明月 肖毅 张雪莲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的序列信息,对广东省佛山市和肇庆市疑似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鸭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疑似样本进行剖检发现,病鸭肝脏呈现不规则出血斑块,脾脏和法氏囊出现严重出血、坏死。使用实...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呼肠孤病毒的序列信息,对广东省佛山市和肇庆市疑似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鸭进行检测、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疑似样本进行剖检发现,病鸭肝脏呈现不规则出血斑块,脾脏和法氏囊出现严重出血、坏死。使用实验室建立好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利用LMH细胞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进行分离,同时对分离的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在第3代的LMH细胞上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经检测确定为NDRV。全长扩增显示,所分离的2株NDRV全长均为23419 bp,可分为10个片段,分别为L1~L3、M1~M3和S1~S4。核苷酸同源性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国内的NDRV同源性最高,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和禽呼肠孤病毒(Avain revirus,ARV)同源性较低。遗传进化关系显示,所分离的2株毒株的10个片段均分布于NDRV大分支,由此表明,分离的2株毒株均为NDRV。该研究丰富了NDRV的序列信息,为广东地区NDRV的防控及特异性生物制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渣对隆林黑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吕玲燕 胡湘云 +5 位作者 刘明君 顾国才 汪燕玲 韦明松 刘庆友 王献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茉莉花渣替代部分饲粮对隆林黑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4月龄、体重(11.00±1.50)kg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黑山羊... 试验旨在探讨茉莉花渣替代部分饲粮对隆林黑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4月龄、体重(11.00±1.50)kg的隆林黑山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黑山羊。试验组饲粮中使用12%的茉莉花渣替代部分基础饲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组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5.58%和9.18%(P<0.05),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7.14%(P<0.05)。试验组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0.89%、14.01%、13.68%、12.80%(P<0.05),料重比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96%(P<0.05)。试验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0.17%、17.20%、16.89%、9.81%、6.33%、8.06%(P<0.05)。试验组的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4.56%、3.69%(P<0.05),剪切力比对照组显著降低7.16%(P<0.05)。试验组肌肉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90%、7.85%、5.76%、11.89%、3.41%、9.80%、34.16%(P<0.05)。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白蛋白、甘油三酯、钙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91%、3.37%、38.23%、10.89%(P<0.05),而总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3.69%(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使用12%茉莉花渣替代基础饲粮能够提高隆林黑山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渣 隆林黑山羊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病毒3型类和桑蒂库帕蛙病毒类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5
作者 邓艳 柏建山 +5 位作者 徐浩 季新成 黄燕琼 何淑华 曾伟伟 蒋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79,共7页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鉴别检测蛙病毒3型(FV3)类和桑蒂库帕蛙病毒(SCRV)类的双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FV3类和SCRV类的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两种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虎纹蛙病毒(T...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鉴别检测蛙病毒3型(FV3)类和桑蒂库帕蛙病毒(SCRV)类的双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FV3类和SCRV类的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两种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虎纹蛙病毒(TFV)和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TFV和pMD19-T-LMBV。采用矩阵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后,初步建立了检测这两类蛙病毒的双重qPCR方法。标准曲线结果显示两个重组质粒标准品混合物与各自的Ct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分别检测TFV、LMBV、伯勒虹彩病毒(BCV)、蛙病毒3型、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锦鲤疱疹病毒、罗非鱼湖病毒、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鲤浮肿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呼肠孤病毒Ⅱ型、疱疹病毒Ⅱ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以100~108稀释的重组质粒标准混合物为模板采用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以10^(2)~10^(8)稀释的重组质粒标准混合物为模板采用该双重qPCR方法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扩增出FV3类的TFV、BIV、FV3及EHNV和SCRV类的LMBV,其他病毒均无扩增曲线;对pMD19-T-TFV和pMD19-T-LMBV的检测限分别为1拷贝/µL和10拷贝/µL;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和WOAH推荐的常规PCR方法分别对298份临床样品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重qPCR方法检出21份SCRV类,2份FV3类,普通PCR方法检出15份SCRV类,2份FV3类,双重PCR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FV3类和SCRV类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多种蛙病毒属成员的鉴别检测和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病毒 双重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pp38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作者 林巧儿 周俊 +4 位作者 蔡仕楷 杨帆 常传哲 陈玫婷 覃丽梅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17-2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编码磷酸化蛋白pp38(Phosphoprotein pp38)的生物信息学特征。通过PCR技术扩增疫苗株CVI988的pp38基因片段,经电泳鉴定后进行测序,并与国内MDV分离株的pp38基因进行同... 本研究旨在探索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编码磷酸化蛋白pp38(Phosphoprotein pp38)的生物信息学特征。通过PCR技术扩增疫苗株CVI988的pp38基因片段,经电泳鉴定后进行测序,并与国内MDV分离株的pp38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使用多种在线软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p38基因扩增产物与预期长度相符,为1 006 bp;同源性比对表明,CVI988疫苗株pp38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9%以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pp38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核定位信号及跨膜区,为非分泌蛋白,其二级结构较稳定,含有7个潜在的抗原决定簇和多个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38基因进行分析,发现pp38基因在不同毒力的MDV中相对保守,为深入研究其在MD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PP38基因 分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研究黄羽肉鸡基因组选择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天飞 罗成龙 +5 位作者 王艳 周广源 马杰 舒鼎铭 苏国生 瞿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78-2386,共9页
旨在比较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实施基因组选择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准确性。本研究在AH肉鸡资源群体F_2代中随机选取395个个体(其中公鸡212只,母鸡183只,来自8个半同胞家系),同时采用10×SLAF测序技术和Illumina Ch... 旨在比较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实施基因组选择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准确性。本研究在AH肉鸡资源群体F_2代中随机选取395个个体(其中公鸡212只,母鸡183只,来自8个半同胞家系),同时采用10×SLAF测序技术和Illumina Chicken 60K SNP芯片进行基因标记分型。采用基因组最佳无偏估计法(GBLUP)和BayesCπ对6周体重、12周体重、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剩余采食量等6个性状进行GEBV准确性比较研究,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同一基因标记分型平台,两种育种值估计方法所得GEBV准确性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的性状对基因标记分型平台的选择存在差异,对于6周体重,使用基因芯片可获得更高的GEBV准确性(P<0.05),对于剩余采食量,则使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可获得更高的GEBV准确性(P<0.05)。综合6个性状GEBV均值比较,两个基因标记分型平台之间差异不到0.01,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都可以用于黄羽肉鸡基因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基因组估计育种值 简化基因组测序 基因芯片 交叉验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STING基因敲除猪肺泡巨噬细胞系及其对Ⅰ型干扰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秋艳 杨烨城 +5 位作者 张昆丽 孟繁明 李剑豪 朱向星 王塑天 唐冬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1-898,共8页
【目的】阐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在STING基因第4、第8外显子中寻找高分靶点并设... 【目的】阐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在STING基因第4、第8外显子中寻找高分靶点并设计sgRNA序列,将退火的sgRNA与酶切的LentiCRISPRv2载体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以获得LentiCRISPRv2-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STING-sgRNA);以不同的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组合及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得到含sgRNA的慢病毒再转染3D4/21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和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株,通过PCR、测序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STING基因的敲除效果;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STING基因敲除对I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以不同的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组合与HA-STING过表达载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均能在细胞内对STING真核表达载体产生编辑效果,且以STING-sgRNA(1+5)慢病毒载体组合的编辑效率最高。以编辑效率最高的STING-sgRNA(1+5)慢病毒载体组合及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出慢病毒,再用慢病毒感染3D4/21细胞,结果获得1株STING基因大片段(4989 bp)缺失的3D4/2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未发现STING蛋白,说明STING基因敲除3D4/21细胞(3D4/21-STING-/-)构建成功。与野生型3D4/21细胞相比,在转染副猪嗜血杆菌DNA刺激下,3D4/21-STING-/-细胞中的IFN-β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能成功大片段敲除3D4/21细胞中的STING基因,而导致STING基因功能丧失;STING基因敲除会导致细胞在病原微生物DNA刺激时Ⅰ型干扰素转录障碍,也提示STING基因可能是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STING基因 猪肺泡巨噬细胞 基因敲除 Ⅰ型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技术应用于鱼精子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景春 柯文杰 +2 位作者 杨虹 于辉 杨映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66-69,共4页
介绍了超低温的发展历程、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和优势所在,回顾了我国渔业生产中鱼精子的超低温的应用,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稀释剂、抗冻剂、冻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原理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目... 介绍了超低温的发展历程、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和优势所在,回顾了我国渔业生产中鱼精子的超低温的应用,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稀释剂、抗冻剂、冻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原理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目前解决超低温过程中产生问题所能采取的方法措施,总结了超低温目前存在的缺陷和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有益于超低温冷冻在渔业领域大面积的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鱼精子 玻璃化 稀释液 抗冻剂 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绮亮 陈慧芳 +1 位作者 蔡健锋 白银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79,共8页
精子冷冻保存技术是一种在体外长期低温保存精子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在人类精子保存方面应用广泛,而且在畜牧业生产和动物保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家禽精子冷冻保存效果还并不理想,大部分精子冷冻复苏后损伤严重,丧失受精能力... 精子冷冻保存技术是一种在体外长期低温保存精子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在人类精子保存方面应用广泛,而且在畜牧业生产和动物保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家禽精子冷冻保存效果还并不理想,大部分精子冷冻复苏后损伤严重,丧失受精能力,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鉴于近年来关于冷冻保护剂、抗氧化剂和药物传递系统在精子冷冻保存技术中的作用,文章从精子冷冻技术的研究历程、冷冻保存程序、冷冻损伤机制和家禽精子冷冻保存液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家禽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精子 冷冻保存 冷冻损伤 受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