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与二硫化钼协同增强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吸波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赵鹏飞 宋喜梅 +4 位作者 张海琛 吕臻 陶金龙 彭政 罗勇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4-181,共8页
利用不同维度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二硫化钼(MoS_(2))在形貌和性能上的互补性,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电磁性能优异的丁腈橡胶(NBR)吸波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 利用不同维度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二硫化钼(MoS_(2))在形貌和性能上的互补性,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电磁性能优异的丁腈橡胶(NBR)吸波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MWCNTs与MoS_(2)比例对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WCNTs和MoS_(2)共掺协同促进了彼此在NBR基体中的分散,形成更完善的电磁损耗网络;与单纯MWCNTs或MoS_(2)填充的NBR复合材料相比,NBR/MWCNTs/MoS_(2)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提高了2.3倍以上;当MWCNTs/MoS_(2)体积比为5/5时,复合材料的吸波效能最优,反射损耗峰值达到-31.08 dB,有效吸收带宽达到3.04 GHz。对复合材料电磁波衰减机理分析表明,MWCNTs和MoS_(2)共掺调和了彼此的电磁参数,使复合材料具有较为平衡的阻抗匹配度和衰减常数,促进了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碳纳米管 二硫化钼 协同效应 电磁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贻贝仿生制备聚多巴胺改性石墨烯基功能材料及其水体环境修复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武青 全海燕 +3 位作者 彭叔森 张敏 陈东初 户华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09-11021,共13页
全球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石墨烯具有大比表面积且除污性能优异,可作为水体环境修复的优良材料,但它的表面能高,极易发生团聚,这将会大大降低其比表面积和其他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此,受天然贻贝及其分泌的粘性蛋白结构所启发,将仿... 全球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石墨烯具有大比表面积且除污性能优异,可作为水体环境修复的优良材料,但它的表面能高,极易发生团聚,这将会大大降低其比表面积和其他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此,受天然贻贝及其分泌的粘性蛋白结构所启发,将仿生聚多巴胺(Pdop)用于改性石墨烯可有效解决石墨烯聚集的问题,并能赋予石墨烯新的表面性质和功能,如从疏水表面变成亲水表面、增加活性位点密度以及丰富其可设计性,这也使得Pdop改性石墨烯(Pdop-G)成为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尤其在环境修复领域。本文回顾了近三年Pdop-G及其相关材料的多种设计、制备方法,并重点关注了Pdop-G在环境修复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三种核心环境修复处理手段(即吸附、膜截留和光催化)。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可知,Pdop-G及其相关材料在处理各类水体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但是要达到商业应用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制备工艺,完善后处理等问题。本文充分评述和分析了基于石墨烯化学和贻贝仿生学的各种环境修复材料和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可尝试的研究方向,以明晰这些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范围和技术发展路线。本文有望给广大学者在Pdop-G及其相关材料研究方面提供指引,并为新型高性能石墨烯基环境修复材料的设计带来新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聚多巴胺 石墨烯 吸附 膜截留 光催化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苔藓生物炭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强化氧还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钱鑫 王鲁丰 +2 位作者 张玉媛 袁浩然 邓丽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5-402,共8页
以天然来源的多种苔藓为原料,采用先水热碳化后高温热解两步处理法制备出掺氮多孔苔藓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电子能谱等对碳材料进行形貌、组成和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扫描和线性伏安扫描研究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并应用于... 以天然来源的多种苔藓为原料,采用先水热碳化后高温热解两步处理法制备出掺氮多孔苔藓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电子能谱等对碳材料进行形貌、组成和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扫描和线性伏安扫描研究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并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结果表明:以华北地区的大灰藓为原料制备出的生物炭呈片状多孔结构且比表面积最大、起催化作用的吡啶氮和石墨氮含量最高,因而在磷酸缓冲液中起始电位为0.30 V(vs.Ag/AgCl),极限电流密度达3.46 mA/cm^(2),电子转移数为3.64,趋近于四电子反应过程,与商业Pt/C催化剂活性接近;而将所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单室MFCs阴极时,对应的MFC最大功率密度达675 mW/cm^(2),且此MFC运行60个周期后,其电压仅降低0.02 V,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且制备成本较低。这表明苔藓生物炭催化剂具有显著的催化活性,可为需求有效MFC阴极催化剂材料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苔藓 氧还原 生物炭 阴极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羟基咔咯及其镓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光断裂和光动力抗肿瘤活性(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璇 汪华华 +5 位作者 Waseem Akram 孙艳梅 廖玉辉 司利平 刘海洋 张启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87-1697,共11页
合成了一个三羟基咔咯10-(4-羟基苯基)-5,15-双(4-(2-羟乙基)氨基-2,3,5,6-四氟苯基)咔咯(1)及其镓配合物(1-Ga)。光谱滴定实验、粘度测试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1和1-Ga通过外部结合模式与小牛胸腺DNA发生相互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 合成了一个三羟基咔咯10-(4-羟基苯基)-5,15-双(4-(2-羟乙基)氨基-2,3,5,6-四氟苯基)咔咯(1)及其镓配合物(1-Ga)。光谱滴定实验、粘度测试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1和1-Ga通过外部结合模式与小牛胸腺DNA发生相互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1和1-Ga显示出良好的光核酸酶活性。2种化合物对A549,HepG2,MCF-7肿瘤细胞有显著的光毒性。光辐照后,它们能通过活性氧物种(ROS)介导的线粒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此外,1-Ga能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咯 DNA断裂 光动力治疗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铯铅溴量子点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6
5
作者 岑婉莹 樊婷 +1 位作者 吕健滔 黄永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7-1460,共4页
通过改进的热注射法制备了铯铅溴量子点材料。制得的量子点属于立方相结构,形貌是纳米立方体形状,尺寸均匀,边长约为10 nm,分散良好,在空气中可稳定2个月以上。铯铅溴量子点有较宽的激发光谱和强烈的绿光发射峰,荧光呈双指数过程衰减,... 通过改进的热注射法制备了铯铅溴量子点材料。制得的量子点属于立方相结构,形貌是纳米立方体形状,尺寸均匀,边长约为10 nm,分散良好,在空气中可稳定2个月以上。铯铅溴量子点有较宽的激发光谱和强烈的绿光发射峰,荧光呈双指数过程衰减,平均寿命为纳秒量级。所得的量子点胶体可以通过滴制或旋涂的方法制成均匀的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LED和激光等半导体光电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量子点 半导体 发光性质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咔咯铁(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史蕾 杨文聪 +4 位作者 沈淇 尹伟 霍朝晖 司利平 刘海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6-1386,共11页
本文合成了10-(4-吩噻嗪苯基)-5,15-二(五氟苯基)铁咔咯配合物(2-Fe)。在H2O2存在下,配合物2-Fe能有效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H2O2和2-Fe共同作用下,A549细胞生长被阻滞在S期和G2期,且有63. 76%发生细胞凋... 本文合成了10-(4-吩噻嗪苯基)-5,15-二(五氟苯基)铁咔咯配合物(2-Fe)。在H2O2存在下,配合物2-Fe能有效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H2O2和2-Fe共同作用下,A549细胞生长被阻滞在S期和G2期,且有63. 76%发生细胞凋亡。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实验观察到A549细胞核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同时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发生明显下降。2-Fe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外部模式相结合,且能有效催化氧化断裂DNA,此过程中涉及的活性氧物种可能是单线态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咯 吩噻嗪 DNA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收AAO复合氧化膜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魏红阳 常萌蕾 +2 位作者 陈东初 王梅丰 叶秀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48,共7页
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高度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交流扩孔后,在不同条件下向氧化铝孔内以50Hz的交流频率沉积Cu-Ni纳米复合粒子。经光谱测试分析可知:在电压12V、时间600s、温度25℃条件下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太阳光吸收性能,吸... 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高度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交流扩孔后,在不同条件下向氧化铝孔内以50Hz的交流频率沉积Cu-Ni纳米复合粒子。经光谱测试分析可知:在电压12V、时间600s、温度25℃条件下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太阳光吸收性能,吸收率为0.91、发射率为0.18、品质因子为4.9。经SEM,XRD分析可知,复合氧化膜涂层表面得到CuAl_2O_4/Cu-Ni复合纳米棒阵列。目标涂层经600℃高温处理后,吸收率、发射率波动很小,涂层体系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其中,CuAl_2O_4的存在限制高温环境下Cu,Ni金属颗粒在界面处的扩散,减小氧化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铝 交流电沉积 Cu-Ni纳米复合粒子 吸收率 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or Pro实现的低成本电子束直写微加工 被引量:2
8
作者 麦满芳 马信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8,共4页
电子束直写在微纳加工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能够实现低成本电子束直写微加工,提出了一个基于Igor Pro的简易方法,此方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编写Igor Pro程序控制NI PCI-6251多功能板卡的电压输出,从而控制电子束的运动以实现微纳... 电子束直写在微纳加工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能够实现低成本电子束直写微加工,提出了一个基于Igor Pro的简易方法,此方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编写Igor Pro程序控制NI PCI-6251多功能板卡的电压输出,从而控制电子束的运动以实现微纳加工。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应用于加工各种复杂的金微米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加工 电子束直写 Igor Pro程序 虚拟仪器 金微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裂解松木层孔菌制备生物油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静姝 李皓 +2 位作者 朱峰 许锋 韦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4,共7页
在对松木层孔菌子实体成分分析和热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真空裂解松木层孔菌菌渣得到裂解生物油(A),进一步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和真空旋转蒸发从裂解生物油A得到高沸点生物油(B)。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了裂解生物油A和高沸点生物油... 在对松木层孔菌子实体成分分析和热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真空裂解松木层孔菌菌渣得到裂解生物油(A),进一步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和真空旋转蒸发从裂解生物油A得到高沸点生物油(B)。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了裂解生物油A和高沸点生物油B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松木层孔菌真空裂解反应主要发生在200~400℃。裂解生物油中含有大量低沸点化合物,主要是丙酮、醋酸、糠醛、甲醇、丙酸、乙腈等,而含有的高沸点化合物则主要是酚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初步探讨了松木层孔菌生物油化学成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层孔菌 真空裂解 生物油 化学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受主-施主共掺Sn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海英 张召君 +2 位作者 陈雅丽 吴梓彬 李杰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1-865,共5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研究了Mg-F受主-施主共掺杂SnO2的结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及布居分布.结果表明,Mg-F掺杂能形成稳定的掺杂体系,在价带顶附近F 2p的态密度峰值强度较大,Mg-F原子之间杂化强,引...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研究了Mg-F受主-施主共掺杂SnO2的结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及布居分布.结果表明,Mg-F掺杂能形成稳定的掺杂体系,在价带顶附近F 2p的态密度峰值强度较大,Mg-F原子之间杂化强,引入施主掺杂元素F有利于Mg受主掺杂的稳定性,同时Mg-O之间电子重叠布居值增大,原子之间的重叠增加,共有化增强,可使导电性能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主-受主共掺杂 Mg-F共掺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昔洛韦-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DNA键合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瑞雪 赖德霖 +3 位作者 邓前军 程风杰 范兰琼 刘延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将具有生物活性的铜(Ⅱ)离子与临床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PCV)配位,合成了首个喷昔洛韦的金属配合物[Cu(PCV)_2(H_2O)_3]SO_4(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试了其针对多种典型人肿瘤细... 将具有生物活性的铜(Ⅱ)离子与临床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PCV)配位,合成了首个喷昔洛韦的金属配合物[Cu(PCV)_2(H_2O)_3]SO_4(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试了其针对多种典型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喷昔洛韦-铜(Ⅱ)配合物1对各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出显著高于喷昔洛韦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对于较为敏感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配合物1的增殖抑制活性是喷昔洛韦的3倍以上。进一步,针对抗肿瘤首要靶点DN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DNA粘度实验对配合物1与小牛胸腺DNA的键合作用方式进行了探讨。由实验结果推测,DNA应该是配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的重要靶点,其与DNA之间存在典型的插入结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昔洛韦 金属配合物 铜(Ⅱ) 抗肿瘤活性 DNA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N阴阳离子共掺杂Sn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海英 冯秋浴 +1 位作者 陈宇 杨至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38,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Mg-N阴阳离子双受主共掺杂SnO2的电子结构、电荷密度分布和缺陷形成能。Mg、N分别取代SnO2晶体中的Sn和O,掺杂浓度分别为4.17at%、2.08at%,Mg-N键之间的共价性明显高于Sn-O键,富氧条件下,Mg-N共掺...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Mg-N阴阳离子双受主共掺杂SnO2的电子结构、电荷密度分布和缺陷形成能。Mg、N分别取代SnO2晶体中的Sn和O,掺杂浓度分别为4.17at%、2.08at%,Mg-N键之间的共价性明显高于Sn-O键,富氧条件下,Mg-N共掺杂的缺陷形成能为2.67 eV,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受主替代掺杂。Mg单受主掺杂SnO2时,增加了带隙宽度,费米能级进入价带,Mg-N共掺杂SnO2时,带隙窄化,表现出明显的p型导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Mg-N共掺杂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