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产性保护”视野下佛山剪纸的现代传承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谢中元
-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135-140,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CZH008)
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2WYXM_0059)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自主课题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剪纸从明清至新中国解放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轨迹。1953年手工业合作化之后,佛山剪纸纳入民间艺术社集体生产,剪纸家族内传的私密技艺成为师徒相授的共享技艺,技术的民主化形塑了三代剪纸传承人谱系。佛山剪纸的"生产性保护"特征体现为:创作与刻制分开,让生产分工专业化;流水线式生产,让剪纸技艺多元化;功能上从民俗实用型向艺术欣赏型转变;形式上从小巧窗花衍生为大型壁画。基于此,佛山剪纸作为文化资源被转换为文化产品,实现了技艺传承与产销互动。但是,也面临传承人断代缺失、原材料等关联行业消亡、市场不稳及税收压力等问题,需要各方共同破解。
-
关键词
佛山剪纸
生产性保护
现代传承
-
Keywords
Foshan Paper-Cut
productive protection
Modern Inheritance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