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建构式探究: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向 被引量:15
1
作者 钟媚 苏咏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2-49,共8页
根植于现代科学本质观的模型建构式探究教学扬弃了传统的科学方法式教学理念,提出基于模型的科学推理思想,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使用、评价、修订模型以解释自然现象,将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增进科学本质理解融为一体,开... 根植于现代科学本质观的模型建构式探究教学扬弃了传统的科学方法式教学理念,提出基于模型的科学推理思想,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使用、评价、修订模型以解释自然现象,将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增进科学本质理解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全方位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模型建构式探究 科学教学 科学方法 科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绩效分析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淑斌 蒋家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2,共4页
该文认为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绩效,提出教育技术应用绩效包括组织层次的绩效、过程层次的绩效和工作(执行)人员层次的绩效,影响每个层次绩效的因素包括目标、设计和管理,据此提出教育技术应用绩效的3层次9变量分析模型,... 该文认为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绩效,提出教育技术应用绩效包括组织层次的绩效、过程层次的绩效和工作(执行)人员层次的绩效,影响每个层次绩效的因素包括目标、设计和管理,据此提出教育技术应用绩效的3层次9变量分析模型,并对各个变量进行定义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应用绩效 绩效分析模型 组织层次 过程层次 工作(执行)人员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教育技术哲学诠释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周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48,63,共6页
《庄子》是哲学著作、技术哲学著作,更是教育技术哲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技术哲学内涵。庄子对技术本质的看法与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十分相似。庄子对"口不能言"的缄默知识的认识有其独到价值。庄子将技术价值负荷提... 《庄子》是哲学著作、技术哲学著作,更是教育技术哲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技术哲学内涵。庄子对技术本质的看法与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十分相似。庄子对"口不能言"的缄默知识的认识有其独到价值。庄子将技术价值负荷提得很高,却极力贬低、否认技术的内在价值。庄子是最早反思、批判技术异化的人。庄子主张以技体道、技道合一、技术教育化、教育技术化等。庄子的"艺术观照"、"体道"、"得意忘言"、"不言之教"等本身就带有教育技术哲学意味。研究它有利于开阔今人的视野,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教育技术哲学 能有所艺 技术价值负荷 人本主义发展 教育技术艺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APU科学探究能力测评及其启示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媚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8-42,共5页
随着探究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考查和评价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能力表现成为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英国APU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框架、试题命制模型及情境性试题案例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科学学业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参... 随着探究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考查和评价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能力表现成为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英国APU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框架、试题命制模型及情境性试题案例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科学学业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能力测评 情境性试题 纸笔测验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阐释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周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0,15,共7页
"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观点看似悖论,实则并不稀奇。有"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有后现代主义的逻辑基础,还有充分的立论依据,该论断能经得起检验。本人认为:此转向给我们的教育技术带来许多启示,带来发... "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观点看似悖论,实则并不稀奇。有"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有后现代主义的逻辑基础,还有充分的立论依据,该论断能经得起检验。本人认为:此转向给我们的教育技术带来许多启示,带来发展方向,带来重要转机,是中国教育技术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也值得深深的思索。美国教育技术开始转向,我们的教育技术该怎么办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靠拢 庄子教育技术 依据 启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庄子“不射之射”看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之浅陋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周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5,共7页
庄子"不射之射"是一个"大全",涵盖着有形技术和无形智能的技术,如"人术"、"心术"、"育人术",包含着射礼、射艺、射义、射道,蕴藏着如技道、境界、功夫、神气等深厚的哲学意蕴。它是... 庄子"不射之射"是一个"大全",涵盖着有形技术和无形智能的技术,如"人术"、"心术"、"育人术",包含着射礼、射艺、射义、射道,蕴藏着如技道、境界、功夫、神气等深厚的哲学意蕴。它是教育技术,更是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是教育必须遵循的"道"。它是一把标尺、一面镜子、一块试金石,可以衡量、对照、评判当今教育技术,发现教育技术的浅陋、丑陋。它又是一剂良药,能够医治教育技术的沉疴,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不射之射 技道 育人术 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蕴含的教育技术思想探秘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周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88,共5页
《庄子》是一本故事集,它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件件教育叙事研究,今天的教育叙事研究难与其媲美。其名篇《庖丁解牛》仅短短的366个字,就蕴含着"经验之塔"、"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庄子》是一本故事集,它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件件教育叙事研究,今天的教育叙事研究难与其媲美。其名篇《庖丁解牛》仅短短的366个字,就蕴含着"经验之塔"、"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视听理论和学习理论。庄子教育叙事结构与方式,包含着多种教育技术的实践模式和新教育技术方法。对教育技术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庄子阐述得也相当深刻。《庄子》是一处未开垦的教育技术处女地,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教育技术 教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育技术转向的重要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周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共3页
尽管"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推断还有待商议,但笔者认为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实质上是转向了中国优秀文化,这给我国教育技术提出了一个重大议题:科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中国... 尽管"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庄子教育技术"的推断还有待商议,但笔者认为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国’04教育技术转向,实质上是转向了中国优秀文化,这给我国教育技术提出了一个重大议题:科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怎么办?本文从"转向"入手,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要启示,旨在促使我国教育技术摆脱困境,进入海阔天空的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庄子教育技术 祖国优秀文化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自组织现象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新晖 陈梅兰 蒋家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入手,论述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就是自组织过程的观点,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诸多现象介绍了教育信息化自组织的特征和机制,包括开放系统、原理平衡态、非线性机制、涨落、竞争与协同五个方面,并指出从传统... 本文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入手,论述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就是自组织过程的观点,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诸多现象介绍了教育信息化自组织的特征和机制,包括开放系统、原理平衡态、非线性机制、涨落、竞争与协同五个方面,并指出从传统的"他组织"走向自组织乃是解决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提升绩效的必由之路,自组织将是今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了从有序度和熵的角度来认识、构造和运行教育信息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自组织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新晖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3-27,39,共6页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已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最大项目之一。项目管理成熟度是表征一个组织项目管理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项目实施成功率持续提高的过程,它是组织通过管理单个项目或组合项目来实施自己战略目标...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已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最大项目之一。项目管理成熟度是表征一个组织项目管理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项目实施成功率持续提高的过程,它是组织通过管理单个项目或组合项目来实施自己战略目标能力的一种方法。因此,对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将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有利于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绩效 成熟度模型 关键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教育在学习型区域构建进程中从应对到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祥华 李丽芳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4,共2页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习型区域是一个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成人教育具备构建学习型区域的基础,能够在学习型区域的构建进程中起促进作用。在学习型区域构建进程中,成人教育只有不断创新,克服面临的困难,...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习型区域是一个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成人教育具备构建学习型区域的基础,能够在学习型区域的构建进程中起促进作用。在学习型区域构建进程中,成人教育只有不断创新,克服面临的困难,才能促进学习型区域构建的有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创新 构建 学习型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丽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1,共5页
新时期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在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多元主体支持下,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和稳定的专家研究队伍,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美国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体现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层次化,创业教育课程系列化,创... 新时期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在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多元主体支持下,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和稳定的专家研究队伍,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美国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体现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层次化,创业教育课程系列化,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学 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地方院校电教中心的创新教育之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美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从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出发,探讨地方院校电教中心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如何突出特点、发挥功能,办成大学生创新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地。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电教中心 创新教育 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比较的动力:动机与倾向性 被引量:48
14
作者 郭淑斌 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8,共5页
社会比较指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推动社会比较的因素有很多,目前受到最多关注的两种动力因素是社会比较动机和社会比较倾向性。推动社会比较的动机可分为三大类:自我评价、自我提升和自我增强。在不同动机驱动下,比较者在选择比较目... 社会比较指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推动社会比较的因素有很多,目前受到最多关注的两种动力因素是社会比较动机和社会比较倾向性。推动社会比较的动机可分为三大类:自我评价、自我提升和自我增强。在不同动机驱动下,比较者在选择比较目标和比较维度、对比较过程和比较信息的操纵等方面有差异。社会比较倾向性指进行社会比较的意愿。社会比较倾向性的个体差异会影响个体进行比较的频率和效应。高社会比较倾向的人更喜欢做比较,更容易受社会比较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动机 社会比较倾向性 自我改善 自我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 被引量:8
15
作者 贺红星 汤慧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29,共4页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知识的显性部分。这类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盲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批判了隐性知识理论。本文认为,知识必须是可以言说并且可以被检验的,否则就是意见。除了认知能力是知识的基础之外,其他能力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旧知识的临场组合应用,新能力并不意味着总有新的知识与其对应,因此说没有证据证明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即使假设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它也不能通过学徒制得到传递,因此教育学界并不需要隐性知识这个概念来阐明理论、解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学徒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的EPSS系统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梅兰 李新晖 彭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61,共4页
当前ITS正面临新的快速发展期,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学绩效的提升。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基于ITS的EPSS系统模型,给出了用于课程教学的EPSS开发实例,详细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组成、功能与特点。本文介绍的EPSS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当前ITS正面临新的快速发展期,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学绩效的提升。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基于ITS的EPSS系统模型,给出了用于课程教学的EPSS开发实例,详细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组成、功能与特点。本文介绍的EPSS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多门课程的教学,且教学实践表明,基于ITS的EPSS系统有助于课程教学中个人与组织的绩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S ITS 绩效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文本的阅读过程与心理表征的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淑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4,共5页
文章探讨了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在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和心理表征的构建等方面的差异。与纸质文本相比,电子文本使阅读行为更积极主动、阅读更接近现实生活;电子文本可以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沉浸",也更有利于文章基础表征... 文章探讨了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在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和心理表征的构建等方面的差异。与纸质文本相比,电子文本使阅读行为更积极主动、阅读更接近现实生活;电子文本可以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沉浸",也更有利于文章基础表征和情境模型的构建。电子文本给我们带来的是写作、阅读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文本 心理表征 阅读方式 现象学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arning实践对教学设计理论的诉求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红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7,26,共6页
ADDIE是教学设计理论早期的研究成果,对e-Learning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e-Learning领域仍然存在课程内容质量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文章认为不同工作角色的e-Learning实践者应该采用不同的ADDIE视角,可视化内容架构和设计... ADDIE是教学设计理论早期的研究成果,对e-Learning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e-Learning领域仍然存在课程内容质量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文章认为不同工作角色的e-Learning实践者应该采用不同的ADDIE视角,可视化内容架构和设计原型是工作角色之间沟通的重要中介,这些都有助于消除ADDIE在e-Learning领域中的应用障碍。但是单纯的工作流程等工程知识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质量,它需要教学设计理论提供技术原理来确保教育产品的需求—教育功能—产品功能—技术实现的匹配。相应地,教学设计者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把握工程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要夯实技术原理和操作经验以提升设计能力,彰显自身的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arning ADDIE 内容架构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儿童文学课程体验式教学刍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敏怡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Z期4-5,共2页
儿童文学课程是众多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自身具有的特质,在教学中,教师更适宜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这种体验式教学主要可通过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讨论与交流互动、学生制作课件授课、开展... 儿童文学课程是众多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自身具有的特质,在教学中,教师更适宜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这种体验式教学主要可通过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讨论与交流互动、学生制作课件授课、开展儿童文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实现。体验式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课程 体验式教学 学习主体 专业认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uTools的中文在线课程平台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龙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3,共8页
梳理了在线课程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发展情况,鉴于在线课程平台的最新发展情况,重构EduTools指标体系,构建了在线课程平台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6个一级维度,18个二级指标和79个观测点。据此,对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超... 梳理了在线课程平台的概念、内涵及发展情况,鉴于在线课程平台的最新发展情况,重构EduTools指标体系,构建了在线课程平台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6个一级维度,18个二级指标和79个观测点。据此,对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超星慕课四个颇具代表性在线课程平台,从学习支持、内容开发、测评工具、学习分析四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融合、师生协同知识生产、应用场景的泛化拓展、数据驱动的教与学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在线课程平台的改进与优化提出了策略与建议。研究结论可为相关部门引进课程平台提供决策参考,为师生用户选择和应用课程平台提供帮助,为开发者优化平台设计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Tools MOOC 在线课程平台 评价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