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整体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试验及参数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文福 康嘉志 +2 位作者 刘文燕 杨森 吴赛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对一种普通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与配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减震框架进行了动力试验与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并对普通装配式框架与装配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拆除黏滞阻尼器的带连... 对一种普通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与配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减震框架进行了动力试验与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并对普通装配式框架与装配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拆除黏滞阻尼器的带连接墙的装配式框架与黏滞阻尼器跨内不同布置位置的参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在装配式框架中具有良好的减震效能,且能够延缓梁端塑性铰的开展,而阻尼器连接墙的存在可以提高框架的刚度,但会削弱构件的最大承载力。黏滞阻尼器在跨中与跨边布置均能有效提高结构承载力,其中跨内中部布置黏滞阻尼器相较于端部阻尼器布置能够更好地发挥减震效能,说明黏滞阻尼器在端部布置削弱了装配式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的承载力,该研究可为装配式结构减震方案优选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 黏滞阻尼器 参数分析 阻尼器连接墙 阻尼器跨内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有效力学性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悦 宿晓如 +1 位作者 冯春冬 罗冬梅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42-147,共6页
采用几种经典预测计算方法分析颗粒半径大小、颗粒百分比、颗粒弹性模量等参数对随机颗粒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有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百分比、小半径、低弹性模量的颗粒有利于改善随机颗粒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 采用几种经典预测计算方法分析颗粒半径大小、颗粒百分比、颗粒弹性模量等参数对随机颗粒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有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百分比、小半径、低弹性模量的颗粒有利于改善随机颗粒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能;所用方法中,经典Mori-Tanaka法、Halpin-Tsai法和以应变能法和广义虎克定律为基础的有限元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修正的经典Halpin-Tsai公式能有效改善经典公式预测的结果,另一种多尺度均质化方法的结果介于数值法与经典公式法之间,说明修正Halpin-Tsai法和均质化法的预测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橡胶 复合材料 有效力学性能 均质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石灰石粉降低混凝土渗透性及吸水性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嘉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前石灰石粉掺加于混凝土中用法主要为置换水泥或置换细骨料,前者会影响强度,后者主要作用仅为解决细骨料短缺问题.应用石灰石粉更合理方法为填充混凝土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以减少需要填充骨料空隙的水泥浆量从而提高耐久性.本研究探... 目前石灰石粉掺加于混凝土中用法主要为置换水泥或置换细骨料,前者会影响强度,后者主要作用仅为解决细骨料短缺问题.应用石灰石粉更合理方法为填充混凝土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以减少需要填充骨料空隙的水泥浆量从而提高耐久性.本研究探讨了石灰石粉置换水泥浆方法对混凝土渗透性和吸水性的影响,配制了一系列混凝土试样作强度、渗水性、吸水性和孔隙率测试.结果表明,掺加石灰石粉置换水泥浆能减小混凝土可渗透孔隙,在相同水灰比下或相同强度下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渗水性和吸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 石灰石粉 填充密度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塑性自由梁在偏心阶跃荷载下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骥 杨国飞 +2 位作者 邓德员 罗旗帜 陈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2-1007,共6页
基于冲击力学基本理论,研究了刚塑性自由梁在偏心阶跃荷载下的动态响应。根据动平衡条件和梁的变形模式,推导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无约束自由梁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公式。通过动静法得到了自由梁内的弯矩和剪力,依此给出了塑性铰的位置,得出... 基于冲击力学基本理论,研究了刚塑性自由梁在偏心阶跃荷载下的动态响应。根据动平衡条件和梁的变形模式,推导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无约束自由梁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公式。通过动静法得到了自由梁内的弯矩和剪力,依此给出了塑性铰的位置,得出了不同荷载位置下塑性铰的临界荷载值,并讨论了摩擦力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力较小时,其对塑性铰的位置有明显影响;但摩擦力较大时,塑性铰的位置几乎不随摩擦力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出现塑性铰的临界荷载很小。在荷载水平较低时,自由梁只可能在荷载作用点产生塑性铰;随着荷载水平的提高,在长梁段会出现一个与荷载作用点塑性铰相反的塑性铰;当荷载很大时,在短梁段也会出现一个塑性铰。此外,荷载作用点的位置对塑性铰临界荷载值也有较大影响,荷载离梁端越近,塑性铰临界荷载值越大;若荷载离梁端越远,塑性铰临界荷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塑性 自由梁 偏心荷载 摩擦力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变截面空心柱受突加荷载作用的冲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玉骥 唐嘉佑 +2 位作者 陆建新 罗旗帜 陈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74-2279,I0030,共7页
悬臂变截面空心柱是工程上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根据冲击力学理论,考虑惯性力的影响,研究了悬臂变截面空心柱在突加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基于不同荷载位置和荷载量值所对应的运动模式,推导了塑性铰的位置参数、杆件的加速度和弯矩... 悬臂变截面空心柱是工程上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根据冲击力学理论,考虑惯性力的影响,研究了悬臂变截面空心柱在突加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基于不同荷载位置和荷载量值所对应的运动模式,推导了塑性铰的位置参数、杆件的加速度和弯矩、剪力的公式;分析了荷载值的大小、荷载作用位置、柱的跨度、横截面直径和壁厚对塑性铰位置参数和悬臂端点加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铰的位置参数η与荷载位置参数ξ、直径D0以及壁厚th的关系基本相同;悬臂端的加速度aA随ξ、L、D0、th的变化趋势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变截面柱 突加荷载 塑性极限弯矩 悬臂端的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塑性悬臂梁在三角形脉冲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玉骥 郭浩宇 罗旗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84-2290,共7页
三角形脉冲荷载一般用于模拟爆炸荷载,其动态响应分析是结构动力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刚塑性本构模型等基本假设和冲击动力学理论,对悬臂梁在三角形脉冲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三角形脉冲荷载幅值的大小,将悬臂梁的... 三角形脉冲荷载一般用于模拟爆炸荷载,其动态响应分析是结构动力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刚塑性本构模型等基本假设和冲击动力学理论,对悬臂梁在三角形脉冲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三角形脉冲荷载幅值的大小,将悬臂梁的动力响应分成了5种情况,每种情况中再按照杆件的塑性铰位置和荷载是否仍作用于结构上等情况划分为若干阶段。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方程推导了5种不同荷载水平下,杆件各阶段的位移、加速度、塑性铰位置和塑性功等力学量的公式,分析了这些参数在杆件运动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三角形脉冲荷载幅值不同的取值范围,杆件的塑性铰位置、运动速度、加速度和塑性功等力学参数的变化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塑性悬臂梁 三角形脉冲荷载 动力学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粉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嘉健 吴沛林 关宪章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152,163,共5页
为探讨硅粉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配制了15组不同水胶比、不同硅粉掺量的硅粉混凝土配比试样作半绝热温升值测量,并通过热补偿法获得绝热温升值。结果表明:硅粉能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量,其中掺 5%硅粉降低绝热温升值 1.8~7.3℃,掺 10%... 为探讨硅粉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配制了15组不同水胶比、不同硅粉掺量的硅粉混凝土配比试样作半绝热温升值测量,并通过热补偿法获得绝热温升值。结果表明:硅粉能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量,其中掺 5%硅粉降低绝热温升值 1.8~7.3℃,掺 10%硅粉降低绝热温升值 3.3~10.2℃,绝热温升降低程度受水胶比的影响;硅粉能在要求相同强度情况下显著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基于硅粉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结果,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绝热温升值预测式,并绘制了硅粉混凝土绝热温升值设计图,可供从事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硅粉 绝热温升 热量补偿 水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结构在径向均布荷载下面内稳定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玉骥 刘登 +2 位作者 邓德员 罗旗帜 陈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共5页
薄壁拱结构作为受压为主的结构体系,其稳定性问题是在结构分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研究了薄壁拱结构在径向均布荷载下考虑剪力滞效应和几何非线性的稳定临界荷载,分析了薄壁拱结构临界荷载的影响因素。结... 薄壁拱结构作为受压为主的结构体系,其稳定性问题是在结构分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研究了薄壁拱结构在径向均布荷载下考虑剪力滞效应和几何非线性的稳定临界荷载,分析了薄壁拱结构临界荷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对拱的临界荷载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剪力滞的影响则取决于拱的几何参数;其中,拱轴弧长和拱截面翼缘宽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拱轴弧长较小和翼缘宽度较大时,必须考虑剪力滞对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结构 径向荷载 剪力滞 几何非线性 临界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次降阶法求解闭口薄壁圆拱侧倾稳定问题
9
作者 陈玉骥 罗旗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4-968,共5页
文章基于势能变分原理,考虑腹板剪力滞效应影响,推导了薄壁圆拱在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控制方程,根据三次降阶法得到了相应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由其中的刚度矩阵K对应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侧向位移和扭转角的解析表达式。利用边界条件,并... 文章基于势能变分原理,考虑腹板剪力滞效应影响,推导了薄壁圆拱在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控制方程,根据三次降阶法得到了相应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由其中的刚度矩阵K对应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侧向位移和扭转角的解析表达式。利用边界条件,并结合二分法求出了考虑剪力滞效应的闭口薄壁圆拱的侧倾临界荷载,分析了腹板高度、翼缘宽度、拱轴线长度、拱轴线曲率半径、扇形惯性矩和剪力滞效应对侧向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圆拱 剪力滞 降阶法 侧倾稳定 临界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厚度矩形板的固有频率公式
10
作者 王忠建 饶德军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研究了变厚度矩形薄板的自由振动特性,以获得更简便的方法计算变厚度矩形板的固有频率.首先构造了一种合适的振型函数,再利用Ritz法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变厚度矩形薄板的自由振动频率参数进行了计算.提出了计算单一方向变厚度矩形板固有... 研究了变厚度矩形薄板的自由振动特性,以获得更简便的方法计算变厚度矩形板的固有频率.首先构造了一种合适的振型函数,再利用Ritz法对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变厚度矩形薄板的自由振动频率参数进行了计算.提出了计算单一方向变厚度矩形板固有频率参数的计算公式,简化了变厚度矩形板自振频率的计算,方便工程应用.分析了泊松比对薄板自由振动频率参数的影响,扩大了文中提出的变厚度矩形板自振频率参数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板 自由振动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分布纳米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浦毅杰 罗冬梅 蔡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100,共5页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利用ANSYS的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构建随机分布纳米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利用均质化理论计算不同体积比纳米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效弹性模量和热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计...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利用ANSYS的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构建随机分布纳米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利用均质化理论计算不同体积比纳米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效弹性模量和热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计算的结果与用经典理论方法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建模型是可靠的,其中三维模型能更准确地分析纳米颗粒体积比较大时微观结构对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陶瓷基复合材料 随机分布 材料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浦毅杰 宋瑞兰 罗冬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4-629,共6页
针对纳米碳管与陶瓷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的热失配问题,采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不同长径比的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模型,模拟降温冷却过程中纳米碳管的性质对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热残... 针对纳米碳管与陶瓷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的热失配问题,采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不同长径比的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模型,模拟降温冷却过程中纳米碳管的性质对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变化特征的影响;利用轴对称体弹性力学理论导出纳米碳管贯穿陶瓷基体时纳米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解析式,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证明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纳米碳管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体积分数、长径比和温度差等因素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陶瓷基体 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热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载下纳米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瑞兰 浦毅杰 罗冬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以规则排列的单向纳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特征体积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建立含界面损伤内聚力模型.运用非线性损伤力学理论分析横载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演化规律和应力-位移分布特点,分别讨论最大法向接触拉伸应力和裂纹... 以规则排列的单向纳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特征体积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建立含界面损伤内聚力模型.运用非线性损伤力学理论分析横载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界面损伤演化规律和应力-位移分布特点,分别讨论最大法向接触拉伸应力和裂纹最大张开位移对界面损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NSYS软件中的CZM接触单元能够很好地模拟界面损伤演化,横载作用下界面对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且界面损伤主要由接触面的法向拉伸应力和裂纹最大张开位移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载荷 单向纳米纤维 陶瓷基复合材料 内聚力 界面损伤 CZM接触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浆抹灰层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炽豪 吴波 +2 位作者 陈嘉健 吴沛林 王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6,共8页
混凝土经历高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且劣化程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剧,具体体现为混凝土开裂以及强度下降。混凝土表面的砂浆抹灰层能提高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但缺乏针对性研究。为探索抹灰层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混凝土经历高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且劣化程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剧,具体体现为混凝土开裂以及强度下降。混凝土表面的砂浆抹灰层能提高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但缺乏针对性研究。为探索抹灰层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通过观察不同抹灰层厚度的混凝土试样在高温环境下的裂缝发展,并测定剩余质量比率、耐高温试验温度、红外温升、超声波脉冲速度、抗压强度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明抹灰层可以延缓混凝土高温劣化,其效果随着抹灰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砂浆抹灰层通过降低混凝土升温、降温速率和混凝土试件各点的最高温度,进而延缓因高温蒸气压、温度应力以及水化产物热分解导致的高温劣化。试验结果表明:厚度为10和20 mm的抹灰层在600℃下可分别将混凝土强度提升23.65%和50.94%;在800℃下可分别将混凝土强度提升46.72%和161.63%。通过回归分析获得抗压强度与耐高温试验温度、抹灰层厚度的关系式,证明砂浆抹灰层厚度为影响混凝土高温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耐高温研究中,不宜单纯考虑混凝土基体的耐高温性能,应同时考虑抹灰层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凝胶 混凝土 砂浆抹灰层 耐高温性能 高温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DE-TMCMC法及其在高级模型参数识别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马遥 金银富 +1 位作者 尹振宇 吴则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81-2289,共9页
目前基于贝叶斯结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的参数识别方法仅在某些传统的简单本构模型的参数识别上得到了验证。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效率更高的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过渡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DE-TMCMC),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贝叶... 目前基于贝叶斯结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的参数识别方法仅在某些传统的简单本构模型的参数识别上得到了验证。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效率更高的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过渡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DE-TMCMC),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贝叶斯参数识别方法,应用于高级土体本构模型的参数识别。为了验证其稳健性和有效性,选取丰浦砂的常规室内试验结果作为目标试验来识别考虑临界状态的砂土本构模型的参数。通过对比原始TMCMC方法在参数识别上的表现,突显了DE-TMCMC在识别砂土高级本构模型参数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本构关系 参数识别 不确定性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绕型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有效刚度和应力分析
16
作者 宋瑞兰 罗冬梅 汪文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5-233,共9页
以直线型、余弦波型和缠绕型空心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三维特征体积单元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满足精确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均质化法计算该模型的有效弹性模量和局部应力,分析碳纳米管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力学特性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以直线型、余弦波型和缠绕型空心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三维特征体积单元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满足精确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均质化法计算该模型的有效弹性模量和局部应力,分析碳纳米管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力学特性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经典混合法则、Halpin-Tsai法及其他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几何缠绕特性对横向变形有较好的限制作用;缠绕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曲线变化,比直线型和余弦波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容易受几何特性的影响:缠绕型碳纳米管的最大轴向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随碳纳米管外径的增大而增大,但碳纳米管的各向异性会降低碳纳米管的最大应力,导致缠绕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传递应力的能力减弱;双尺度均质化法和有限元法结合能有效反映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是分析具有复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化法 缠绕型碳纳米管 陶瓷基复合材料 有效力学性能 局部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