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活检组织的骨微结构特征及其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伟健 吴春辉 +1 位作者 蔡跃波 余楠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641-2644,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股骨转子间活检组织的骨微结构特征及其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低能量创伤所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选择同期在我院确... 目的:研究老年人股骨转子间活检组织的骨微结构特征及其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低能量创伤所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选择同期在我院确诊为骨盆骨折的青年人28例作为青年组.术中进行股骨转子间组织活检,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宽度(Tb.Wi)、骨小梁分离度(Tb.Sep),通过 micro-CT 扫描测定 Tb.N、骨小梁距离(Tb.Sp)、骨小梁厚度(Tb.Th)、连接密度(Conn.D),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标志分子的含量.结果:老年组患者的Tb.N、Tb.Wi、Tb.Th、Conn.D 均显著低于青年组,Tb.Sep、Tb.Sp 显著高于青年组;老年组患者股骨转子间活检组织中 ALP、OCN、OPN、Runx2、SP7的含量显著低于青年组且与 Tb.N、Tb.Wi、Tb.Th、Conn.D 呈正相关,与 Tb.Sep、Tb.Sp 呈负相关;老年组患者股骨转子间活检组织中 RANK、TRAP、CTSK、CTR、NF-κB、NFATc1的含量显著高于青年组且与 Tb.N、Tb.Wi、Tb.Th、Conn.D 呈负相关,与Tb.Sep、Tb.Sp 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群股骨转子间活检组织的骨微结构特征表现为骨小梁数目减少、厚度变薄、间距增加,上述骨微结构特征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微结构 骨小梁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不同开门术式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必留 李书纲 +3 位作者 邓启成 谭加群 梁江声 马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手术后的三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颈椎标本12例,模拟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术式,随机分2组,每组6例,A组行单开门,椎板开口间距为5mm;B组行双开门,棘突开口间距...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手术后的三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颈椎标本12例,模拟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术式,随机分2组,每组6例,A组行单开门,椎板开口间距为5mm;B组行双开门,棘突开口间距为5mm。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获得三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数据。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单开门术式组手术前、后与双开门术式组手术前、后颈椎的活动范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双开门术式在疲劳测试前后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术式的三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无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手术入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春辉 邓洁瑜 +3 位作者 李建赤 陈小磊 蔡跃波 罗玉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无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近期疗效。方法对19例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19髋采用无柄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述分析。结果19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随访6-65个月,按Harris评分为平均(89.4±6.... 目的探讨无柄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近期疗效。方法对19例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19髋采用无柄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述分析。结果19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随访6-65个月,按Harris评分为平均(89.4±6.5)分。优13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无柄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患者,中近期疗效好,能有效保存骨量,但远期效果有待长时间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中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小磊 吴春辉 +2 位作者 李建赤 唐迎春 徐自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30例的成年人“C”型肱骨髁间骨折,均选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30例的成年人“C”型肱骨髁间骨折,均选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50岁,平均(38.6-7.8)岁。采用Mayo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疗效评定。结果对本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全部获得随访,肱骨髁间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处均骨I生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0±.6)月,根据Mayo评分为50~100分,平均87分,优24例,良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暴露术野清晰,内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 肱骨髁间 骨折 截骨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和DHS内固定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建赤 刘岗 +3 位作者 薛小华 谭加群 徐自强 吴春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解剖学特点分型,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07月至2015年05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9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按...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解剖学特点分型,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07月至2015年05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9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根据不同的内固定分为PFNA组:44例,DHS组:48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测量记录、比较分析。结果 DHS组的较PFNA组的平均放射时间更短,平均隐性出血量更少,而PFNA组的较DHS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中如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DVD)、近端螺钉头颈部切割及髋内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端螺钉退钉、髋外侧或大腿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骨折的分型选择PFNA或DHS内固定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但只要达到有效的固定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患侧髋关节活动功能均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8
6
作者 梁江声 黄必留 +1 位作者 谭加群 徐自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48例肩袖损伤患者,依患者分类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综合治疗组17例,采取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48例肩袖损伤患者,依患者分类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综合治疗组17例,采取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封闭、牵引等方法。手术组31例采用肩关节外侧切口,切除喙肩韧带,肩峰成形,探查修整肩袖,褥式缝合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及肩胛下肌腱,术后肩关节外展位石膏固定。结果 48例均得到半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采用UCLA评分系统评价,其中手术治疗组中优20例,良10例,差1例,术后优良率96.8%,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优8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2.4%。结论对于NeerⅡ、Ⅲ期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是提高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髋部骨折骨密度与骨形态计量学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建赤 徐自强 +4 位作者 黄必留 梁江声 谭加群 许太书 谢伟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通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的测定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与骨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低、中能量创伤所致髋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分为2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量... 目的通过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的测定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与骨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低、中能量创伤所致髋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分为2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测量患者健侧股骨近端大转子BMD。手术中用切面积1cm×1cm的环钻于患侧股骨大转子间区松质骨按统一标准定位后,钻取骨柱,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与分析。结果根据BMD测定的结果男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9例(64.29%),女性患者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有12例(75.00%)。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提示老年男女骨结构参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男、女性股骨大转子BMD均与%Tb.Ar、Tb.Th、Tb.N、N/F成正相关,与Tb.Sp成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男女两个组的股骨近端转子间区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无明显差异,股骨近端转子间区的BMD与骨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形态计量学分析较BMD更可靠、更敏感、更真实地反映骨质疏松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切口ORIF治疗胫腓骨中远端骨折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小磊 吴春辉 +1 位作者 李建赤 姚华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腓骨中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8月对40例胫腓骨中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单切口ORIF的治疗方法,其中34例闭合性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结果 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 目的 探讨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腓骨中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8月对40例胫腓骨中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单切口ORIF的治疗方法,其中34例闭合性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结果 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发现骨折均预期愈合,切口均能一期闭合;3例切口出现部分皮缘浅表干性坏死,予换药后痂皮自然脱落,局部瘢痕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有4例患者由于术中牵拉出现了腓浅神经损伤的表现,但术后2-3个月后自然恢复。参照Merchant功能评定标准:优28例,良8例,差4例,优良率90%。结论 单切口ORIF治疗胫腓骨中远端骨折损伤小,不影响骨折的愈合,其软组织覆盖以及血供均好于传统双切口,降低了小腿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率,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 ORIF 胫腓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骨结构特点与骨折不同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建赤 黄必留 +2 位作者 梁江声 谭加群 徐自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们2007年7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选择普通钢板的19例,选择锁定钢板的15例,选择拉力螺钉固定的2例。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7.5...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采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们2007年7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选择普通钢板的19例,选择锁定钢板的15例,选择拉力螺钉固定的2例。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7.5±6.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de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24例,良7例,可4例,差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6.1%。结论肩胛骨骨折诊断明确后根据骨折的分型、解剖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达到有效的固定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肩关节远期的功能恢复一般达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骨折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活检与骨微结构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李建赤 梁江声 +5 位作者 李康 陈惠平 蔡跃波 徐自强 谭加群 谢伟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28,231,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部位进行骨活检与骨微结构研究,了解其骨微结构组织形态学参考值,以指导治疗。方法实验组:选择低、中度能量创伤所致股骨转子间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男、女性老年病例各15例;对照组:男女各选12例新鲜尸体...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部位进行骨活检与骨微结构研究,了解其骨微结构组织形态学参考值,以指导治疗。方法实验组:选择低、中度能量创伤所致股骨转子间骨折需要手术治疗的男、女性老年病例各15例;对照组:男女各选12例新鲜尸体的股骨标本。用直径为1 cm的环钻于股骨转子间区按统一标准定位后,钻取高2 cm、直径1 cm的圆骨柱,进行骨活检与骨微结构组织形态观察和计量分析。结果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小梁连接减少从而整个小梁逐渐丧失,在一定宽度(mm)条件下骨小梁较稀疏,骨小梁面积占骨组织面积的百分率较小,两个骨小梁之间的平均距离较大,骨小梁结点相对较少,而骨小梁游离末端数相对多。两组间Tb.N、Tb.Wi、Tb.Sp、%Tb.Ar、N/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区骨微结构组织形态参数值对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合适的功能锻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活检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