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级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凝血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兰蓉 魏丹蕾 +1 位作者 周毅业 杜文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总结0级糖尿病足(Dinbetic Foot,DF)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0级DF不同中医证型与凝血、免疫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将60例0级DF患者按照辨证分型标准进行中医证型分类,并记录和比较各型0级DF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 目的:总结0级糖尿病足(Dinbetic Foot,DF)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0级DF不同中医证型与凝血、免疫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将60例0级DF患者按照辨证分型标准进行中医证型分类,并记录和比较各型0级DF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凝血、免疫指标等。结果:1)凝血方面:0级DF组的PT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人组的P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级DF组的ACT和TT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人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方面:0级DF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人组比较,0级DF组IgM、IgG、C3、C4均较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人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级DF中医证型与凝血和免疫指标关系:肝肾亏虚型的PT较高,气虚血瘀型的ACT、TT高于阴虚血瘀、痰瘀阻络型;IgG、IgA、C3均以阴虚血瘀型升高明显,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级DF存在着凝血和免疫机制的问题,凝血中的PT、ACT与TT,免疫中的IgG、IgA与C3均与0级DF中医证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中医证型 凝血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顺德地区孕产妇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及血液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贺志军 周远青 +3 位作者 冯影豪 林超群 梁玉全 潘碧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71-2174,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孕产妇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及血液学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血液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对来本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地贫产前筛查,对初筛阳性者用单管四重Gap-PCR技术和PCR-... 目的分析本院孕产妇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及血液学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血液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对来本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地贫产前筛查,对初筛阳性者用单管四重Gap-PCR技术和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人群中常见的α和β地贫基因类型,对检测结果高度怀疑的标本拟采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14 448例孕产妇初筛阳性2 656例,初筛阳性率18.38%。经基因诊断为地贫例数454例,其中检出α地贫302例,共检出5 种基因缺失类型,其中以--^SEA 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β地中海贫血143例,共检出11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28(A→G)和CD41-42(-TCTT)位点突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IVS-Ⅱ-654(C→T)、CD17(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发现,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而血红蛋白A2(HbA2)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α地贫基因阳性孕妇的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为AUC MCH > AUCMCV > AUCMCHC > AUC HbA2,诊断价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院孕产妇人群α地贫最常见的基因缺失类型为--^SEA,β地贫则以CD41-42(-TCTT)和-28(A→G)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MCV、MCH、MCHC、HbA2指标对地贫筛查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血红蛋白电泳 血液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O量表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友强 邵敏 +8 位作者 姜涛 曾振明 何挺 汪钦生 王茂澎 徐绍俊 黄建烽 刘庆思 何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9-804,共6页
目的在中西医学理论以及计算机自适应的指导下,运用经典测试理论和现代项目测试反应理论进行研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方法通过成立研究组,制定量表的基本特征,规范基本概念和术语,构建量表的理论框架,收集所有关于骨质... 目的在中西医学理论以及计算机自适应的指导下,运用经典测试理论和现代项目测试反应理论进行研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方法通过成立研究组,制定量表的基本特征,规范基本概念和术语,构建量表的理论框架,收集所有关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条目的相关文献,经过条目库构建和条目的初步筛选,初步概念框架的修订,条目定性评阅,专家评阅,认知采访,制定出调查量表的初稿,然后现场调查,收集3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报告的条目以及92例健康者对照,进行定性研究,运用经典测试理论方法和现代项目反应理论等方法综合筛选以得出最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O量表。结果经现场调查,整理数据,通过6种分析综合评价,从71个条目的调查量表中删除27个条目,最终建立建立了包括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治疗领域4个领域,疾病表现、全身表现、心理表现、社会关系、日常活动能力、满意度等6个维度,共44个条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O量表。结论最终研制出包含1个疾病、4个领域、6个维度的44个条目的骨质疏松症PRO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报告结局量表 量表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O量表的科学性考核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友强 邵敏 +7 位作者 何挺 曾振明 姜涛 汪钦生 王茂澎 刘庆思 陈雷雷 何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量表的科学性进行考核评价。方法重测52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92名健康者,运用经典测试理论和现代项目反应理论等方法对研制出的量表的难度、区分度、信度... 目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量表的科学性进行考核评价。方法重测52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92名健康者,运用经典测试理论和现代项目反应理论等方法对研制出的量表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和可行性一一分析评价。结果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分析显示量表的难度和区分度均在合格的参数范围之内,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难度和区分度,信度方面: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为0.801,疾病主要症状、全身表现、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日常活动能力方面、满意度方面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07、0.780、0.849、0.807、0.799、0.877,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Kendall相关系数为0.759,提示良好的重测信度。效度分析:结构效度结果说明量表中多维度的测量满足专业上的预想结构。可行性分析:抽样调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量表总完成率为90.34%,作答时间约15分钟。结论经过经典统计检验和项目反应理论的科学性考核,OPPRO量表具有较好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和可行性。本研究步骤标准严谨,具有充分的中华文化特色,研究范围来源广泛,方法学和报道质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科研及临床意义,可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量表 科学性考评 项目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疼痛高危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先平 韦志军 江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术后疼痛的高危因素,对术后早期疼痛的发生几率及严重程度做出预测。方法选择本院手术患者2 859例,采用Logistic多项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构成评分系统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确定预测不同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分值界点;采用Kapp... 目的探讨影响术后疼痛的高危因素,对术后早期疼痛的发生几率及严重程度做出预测。方法选择本院手术患者2 859例,采用Logistic多项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构成评分系统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确定预测不同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分值界点;采用Kappa检验比较评分系统预测的术后疼痛发生率与实际疼痛发生率的一致性。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术前VAS评分、术前焦虑评分、术前心率、手术类型、手术切口大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为影响术后疼痛的高危因素;术后VA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是0.90±0.01(P<0.01);疼痛评分在2.5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8.9%;Kappa指数为0.54。结论术后疼痛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后康颗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彭印文 陈棉智 张志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研究骨后康颗粒(茯苓、川续断、党参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研究骨后康颗粒(茯苓、川续断、党参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观察组服骨后康颗粒,对照组服碳酸钙D3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BMD)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BMD和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后康颗粒对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有显著效果,可提高BMD,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后康颗粒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后康颗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彭印文 陈秋风 张志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0-713,共4页
目的观察骨后康颗粒(杜仲、川续断、山萸肉,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治疗,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骨后康颗粒)和对照组(碳酸钙D_3片),2组疗程均... 目的观察骨后康颗粒(杜仲、川续断、山萸肉,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治疗,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骨后康颗粒)和对照组(碳酸钙D_3片),2组疗程均为3个月。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清骨钙素(OC)、降钙素(CT)、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OC、CT、BALP、tPINP、β-CTX、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OC、CT、BALP、tPINP水平显著上升,β-CTX、iPTH水平显著下降,与术前、对照组术后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术前、术后OC、CT、BALP、tPINP、β-CTX、i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后康颗粒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后康颗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用于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 被引量:4
8
作者 郑玉劲 吴庆德 何旭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肝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其中15例(研究组)在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8例(对照组)行常规CT... 目的探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肝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其中15例(研究组)在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8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比较2组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27±0.46)次vs (3.62±0.74)次;t=-9.461,P<0.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为肝包膜下出血,且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1/15) vs 37.50%(3/8);χ~2=3.976,P=0.041]。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14/15) vs 50.00%(4/8);χ~2=5.647,P=0.01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有利于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同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引导 导管消融术 病灶面积最大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治疗慢性肾脏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双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董家铭 吴康郁 +4 位作者 袁德俊 张建环 徐姗姗 叶嘉丽 涂兴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550,557,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肉苁蓉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骨质疏松症(CKD-OP)的潜在双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出肉苁蓉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骨质疏松...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肉苁蓉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骨质疏松症(CKD-OP)的潜在双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出肉苁蓉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于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经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后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于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后获得关键成分、关键靶点和关键信号通路,最后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得到肉苁蓉治疗CKD-OP关键成分3个(槲皮素、β-谷甾醇、红景天苷),关键靶点6个(TNF、AKT1、MAPK1、JUN、RELA和PTGS2),关键信号通路3条(TNF、NF-κB和Oxytocin信号通路)。结论初步揭示肉苁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治疗CKD-OP的潜在分子药理机制,为中药现代化和CKD-OP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慢性肾脏病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急护理的培训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敏珠 戴红英 +2 位作者 冯丽容 冯银英 余少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6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急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心血管内科和CCU护士(25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急护理理论和技术掌握的情况,针对考试和调查情况进行全面培训、反复多次考核,直至熟练掌握。培训后观...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急护理方法。[方法]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心血管内科和CCU护士(25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急护理理论和技术掌握的情况,针对考试和调查情况进行全面培训、反复多次考核,直至熟练掌握。培训后观察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应急护理效果,并与培训前对照。[结果]培训前后各项指标比较: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试、护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治疗护理所处的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抢救病人成功的例数提高,而产生医疗隐患的例数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少于培训前。[结论]通过培训提高了护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急护理能力和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 救护理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