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的手术信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秀平 卫锦薇 +1 位作者 刘婕婷 廖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4期17-19,共3页
目的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将手术室2014年10月13~24日择期手术1034台次作为对照组,采用原手术室信息系统实施管理。将手术室2015年4月13~24日择期手术1234台次作为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手术信息平台实施管理,手术人员通过手机登录身份... 目的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将手术室2014年10月13~24日择期手术1034台次作为对照组,采用原手术室信息系统实施管理。将手术室2015年4月13~24日择期手术1234台次作为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手术信息平台实施管理,手术人员通过手机登录身份确认查阅手术基本资料、手术进展及次日手术安排情况;短信提醒接台手术医生。结果观察组首台手术准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连台手术间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每间手术间日均手术多0.96台次。结论基于互联网的手术信息平台能有效增加单位时间手术量,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信息平台 互联网 首台手术 连台手术 手术间隔时间 工作效率 信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内窥镜鼻窦手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建新 刘冬生 甘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11期59-60,共2页
目的 建立多媒体内窥镜鼻窦手术系统。方法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局域网 ,连接门诊、住院部、手术室和CT室 ,客户机与鼻窦内窥镜摄像系统连接 ,用Dephil的计算机语言开发多媒体数据库 ,开发视频采集应用程序实现图像视频数据采集。结... 目的 建立多媒体内窥镜鼻窦手术系统。方法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局域网 ,连接门诊、住院部、手术室和CT室 ,客户机与鼻窦内窥镜摄像系统连接 ,用Dephil的计算机语言开发多媒体数据库 ,开发视频采集应用程序实现图像视频数据采集。结果 网络上实现了病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的电了化记录 ,手术前后内窥镜鼻腔检查、内窥镜鼻窦手术过程静态和动态图像记录 ,并能够浏览病人的鼻窦CT片。同时提供数据的浏览、编辑和查询功能。结论 系统图文并茂 ,影像图片清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鼻窦内窥镜 鼻窦手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4 位作者 崔伟珍 王军华 苏树英 许卓明 廖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 方法 200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方法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5 cm)11例和复发性小肝...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 方法 200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方法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5 cm)11例和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13例,其中4例原发性肝癌和8例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在11例原发性小肝癌中,6例肿瘤直径≤3 cm者,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5例肿瘤直径3~5 cm者,MRI或CT提示4例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5.71%、68.57%.在13例复发性小肝癌中,单发组(7例)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多发组(6例)共15个瘤灶,MRI或CT提示12个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7.78%、64.81%. 结论 PRFA为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率,有效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 射频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Z值联合Kobayashi风险评分系统在诊断川崎病冠脉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葆莹 蒋苏华 +1 位作者 彭伟彬 蒋威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探讨冠脉Z值联合Kobayashi风险评分系统评估川崎病冠脉损害的价值。选取108例川崎病(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诊冠脉无扩张患儿68例,纳入无损害组,损害组40例,包括仅冠状动脉扩张患儿10例,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11例,中型冠状动脉... 本文探讨冠脉Z值联合Kobayashi风险评分系统评估川崎病冠脉损害的价值。选取108例川崎病(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诊冠脉无扩张患儿68例,纳入无损害组,损害组40例,包括仅冠状动脉扩张患儿10例,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11例,中型冠状动脉瘤患儿9例,大型冠状动脉瘤患儿10例。比较无损害组和损害组患儿临床资料、冠脉Z值及Kobayashi评分差异。损害组的年龄≤1岁、发热持续时间≥10 d、不完全性川崎病、延迟诊治和Kobayashi评分>3分比例高于无损害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热持续时间、诊治时间和Kobayashi评分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中型冠状动脉瘤/大型冠状动脉瘤患儿的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内径Z值、左前降支内径Z值、右冠脉近段内径Z值均高于无扩张和仅冠状动脉扩张/小型冠状动脉瘤患儿(P<0.05)。中型冠状动脉瘤/大型冠状动脉瘤患儿的Kobayashi评分>3分比例高于无扩张患儿(P<0.05)。冠脉Z值联合Kobayashi评分诊断中型冠状动脉瘤/大型冠状动脉瘤的ROC曲线下面积较高。川崎病冠脉损害发生受患儿年龄、发热持续时间、诊治时间和Kobayashi评分等因素的影响,冠脉Z值联合Kobayashi评分在诊断冠脉损害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Z值 Kobayashi风险评分 川崎病 冠脉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胸导管夹闭对血脂影响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玲玲 杨劼 +8 位作者 古卫权 杨胜利 叶俊 王飞 肖叶 罗灵均 张小文 赵宁 廖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9-772,781,共5页
目的探讨胸导管夹闭术后血脂的变化。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1月65例病理分期为Ⅰ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胸导管夹闭组34例,未夹闭组31例。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血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胸导管夹闭术后血脂的变化。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1月65例病理分期为Ⅰ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胸导管夹闭组34例,未夹闭组31例。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夹闭组术后TC明显低于术前和同时点未夹闭组,术后4年仍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5年与术前和未夹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夹闭组术后1年内TG明显低于术前和同时点未夹闭组(P <0. 05),1年之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及手术前后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夹闭组术后LDL-C明显低于术前和同时点未夹闭组,至术后3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4、5年与术前和未夹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导管夹闭术可降低TC、LDL-C,部分降低TG,对HDL-C无明显影响。TC和LDL-C分别在术后5年和4年逐渐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管夹闭术 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