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样本灭活处理对三种SARS-CoV-2抗体检测方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薛雄燕 朱嫦琳 +3 位作者 黄少珍 潘练华 徐建华 李炜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56℃30 min灭活处理对不同方法测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12~1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及全血样本各11份,同... 目的探讨56℃30 min灭活处理对不同方法测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12~1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及全血样本各11份,同时收集同期疑似病例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各10份,采用双盲法,在样本采用56℃30 min灭活处理前后,分别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总抗体、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 IgM抗体、采用化学发光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血浆样本SARS-CoV-2 IgM及SARS-CoV-2 IgG,比较灭活前与灭活处理后样本的抗体检测结果,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灭活前后检测IgM及IgG半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与血浆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阳性样本符合率为90.9%,阴性符合率为100.0%,总符合率均为95.2%。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全血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总符合率为100.0%。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中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符合率均为100.0%,阴性符合率均为0%,总符合率均为47.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样本中SARS-CoV-2 IgM及IgG抗体及血浆中的IgG抗体,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为100.0%,检测血浆IgM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5.2%。采用Pearson相关对灭活前后血清及血浆样本IgM和IgG半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IgM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0.9998~1.000,P<0.001),IgG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0.9998~1.000,P<0.001)。结论 56℃30 min灭活处理血液样本对免疫层析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ARS-CoV-2抗体结果几乎无影响,可在检测前先进行灭活以降低检验人员感染风险,荧光免疫层析法不可使用灭活后样本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灭活 抗体 血清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嫦琳 陈斌鸿 +2 位作者 薛雄燕 潘练华 李炜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90-399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特点及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病区的脑梗死住...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特点及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病区的脑梗死住院患者256例(病例组)及体检中心健康对照者208例(对照组),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同时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对不同组别MTHFR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并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基因型人群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结果 256例脑梗死患者中,CC型136例(53.1%),CT型89例(34.8%),TT型31例(12.1%),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1,P <0.001),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5%vs. 19.2%,χ~2=12.927,P <0.001)。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7,P <0.001),糖尿病组T等位基因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43.4%vs.24.5%,χ~2=17.183,P <0.001)。病例组脑梗死患者总体血浆Hcy水平以及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病例组TT型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CC型及CT型(F=26.291,P <0.001)。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平均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116),其中糖尿病组TT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t=2.929,P=0.007)。结论MTHFR基因TT型与血浆Hcy升高相关,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TT型糖尿病患者在血浆Hcy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即可能发生脑梗死,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嫦琳 陈展泽 李启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24-2529,共6页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探讨血清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体检...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探讨血清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体检健康者标本共982例并分为肝细胞癌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肝胆管癌组、肝继发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共6组,测定受试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DCA及临床影响曲线方法评价PIVKA-Ⅱ和AF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HCC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肝细胞癌组患者PIVKA-Ⅱ水平和AFP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01),肝炎组患者PIVKA-Ⅱ水平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肝细胞癌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IVKA-Ⅱ和AFP增高不一致,所占比例分别为35.44%、33.08%、35.43%。以非肝癌者为对照,PIVKA-Ⅱ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AFP(P<0.001),与联合检测基本一致(P=0.967);以健康人群为对照,两者联合检测AUC优于PIVKA-Ⅱ(P=0.0385),PIVKA-Ⅱ的AUC优于AFP(P<0.001)。结合年龄及性别因素,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除了风险阈值为0.24~0.25时,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PIVKA-Ⅱ单独检测。在阈值概率为0.2时,被联合检测方案划分为高风险的人数与真阳性人数基本达到一致。结论血清PIVKA-Ⅱ与AFP均为诊断HCC的良好生物标志物;在进行HCC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时,应结合患者性别、年龄、PIVKA-Ⅱ及AFP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决策曲线分析 维生素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嫦琳 李炜煊 李美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73-2776,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ε3/3频率最高;ApoE等位基因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ε3、ε2和ε4;其中病例组ε3/3基因型低于对照组(χ~2=12.562,P<0.01),而ε3/4基因型高于对照组(χ~2=27.442,P<0.01),病例组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χ~2=12.406,P<0.01),而ε4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36.112,P<0.01);病例组各组间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CH、TG、LDL-c和sd 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E4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ApoE基因型及ApoE表型均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多态性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邵咏红 赖玉琼 +1 位作者 林爱珍 孔耀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92-894,共3页
目的评价脑钠肽(BNP)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3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52例正常人对照。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 目的评价脑钠肽(BNP)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3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并与52例正常人对照。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这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关系。结果(1)5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BNP中位数为3.35pg/ml(1.00 ̄9.73pg/ml),93例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中位数分别为146.5pg/ml(56.2 ̄546.9pg/ml)和90.0pg/ml(18.3 ̄310.5pg/ml),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2)透析前合并心衰(LVEF<50%)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86.0pg/ml(334.5 ̄1319.3pg/ml)和248.0pg/ml(80.3 ̄814.5pg/ml),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LVEF≥50%)患者的62.8pg/ml(22.0 ̄321.6pg/ml)和20.7pg/ml(1.0 ̄200.9pg/ml)(P=0.002)。(3)透析前左室增大(LVDd男性≥55mm,女性≥50mm)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浆BNP分别为609.0pg/ml(254.1 ̄1152.0pg/ml)和310.0pg/ml(28.3 ̄839.6pg/ml),显著大于左室正常组患者的62.8pg/ml(23.2 ̄192.5pg/ml)和22.4pg/ml(1.0 ̄80.7pg/ml)(P<0.001)。(4)对LVDd及LVEF与透析前血浆BNP水平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1)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液透析可使血浆BNP显著减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左心室增大或左心功能不全者,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左室或左心功能正常者,血浆BNP升高与左心室增大、左心功能减低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血液透析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病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启欣 吕世静 +2 位作者 伍启康 罗晓群 黄英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 :调查本市性病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Uu) ,人型支原体 (Mh) ]对 12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 ,并进行分析。方法 :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 5 93例确诊Uu、Mh阳性患者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U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为 99 1% ,对阿齐霉素、克拉... 目的 :调查本市性病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 (Uu) ,人型支原体 (Mh) ]对 12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 ,并进行分析。方法 :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 5 93例确诊Uu、Mh阳性患者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U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为 99 1% ,对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的敏感率都为 95 3 % ,对司巴沙星的敏感率为 91 6% ,其次是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 ,敏感率都为 84 1% ;Mh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最敏感 ;Uu +Mh混合感染以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交沙霉素最敏感。Uu和Mh无论是单一敏感还是混合感染 ,对乙酰螺旋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结论 :性病支原体治疗以四环素类及大环内脂类药物最为敏感 ,而单一感染可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支原体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耐受性 尿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林群 冯洁仪 +2 位作者 黄金华 黄少敏 吴智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77-2679,共3页
目的:建立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方法。方法选取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的铜绿假单胞杆菌152例,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菌种特异性基因ETA建立LAMP扩增反应,研究反应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实际应用。结果:PCR法所能检测... 目的:建立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方法。方法选取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的铜绿假单胞杆菌152例,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菌种特异性基因ETA建立LAMP扩增反应,研究反应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实际应用。结果:PCR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132 pg,而LAMP法则为132 fg,LAMP法比PCR法的灵敏度高1 000倍。LAMP法对标准菌株以及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的152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与特异性分别达94.7%与100%。结论:LAMP是一种可应用于对呼吸系统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灵敏、特异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荧光结果判定法 铜绿假单胞杆菌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均宝 潘俊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ICU送检的3 087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 028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028株病...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ICU送检的3 087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 028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02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784株(占76.3%),革兰阳性球菌98株(占9.5%),真菌146株(占14.2%)。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多见,均为183株(各占17.8%);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66株(占6.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检出104株(占10.1%)。药敏试验显示,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具多重耐药性。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最敏感,耐药率均<18.5%,最低可至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虽具极高的活性,但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等却有较高的耐药性。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各种念珠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病原学及耐药状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社安 张文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7-1643,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 TFR)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急性白血病患儿纳入AL组,并募集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纳入对照组。记...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 TFR)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急性白血病患儿纳入AL组,并募集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纳入对照组。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血清转铁蛋白受体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KG-1a和TCHu147细胞的TFR基因经RNA干扰技术沉默后,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TFR基因对KG-1a细胞和TCHu14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经siRNA干扰后相关细胞周期蛋白水平。结果:AL组s T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外周血白血病细胞中TFR的mRNA水平及TFR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s TFR水平与AL患儿的白细胞数、白血病细胞比例、白血病细胞绝对数、铁调素(Hepc)和危险等级等指标密切相关(P <0. 05)。经TFR siRNA干扰后的KG-1a和TCHu147细胞增殖能力则受到明显抑制(P <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转染TFR siRNA后,KG-1a和TCHu147细胞的G0/G1期比例分别为(62. 51±5. 39)%、(63. 37±4. 27)%,与对照组(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相比均显著增高(P <0. 05); KG-1a和TCHu147细胞的G2/M期的比例为(5. 74±1. 34)%、(7. 37±1. 56)%,与对照组(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P <0. 05)。TFR siRNA转染后的KG-1a和TCHu147细胞中Cyclin E和CDK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 05); TFR siRNA转染后的KG-1a和TCHu147细胞中P27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0. 05)。结论:AL患儿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可合成较多的TFR蛋白,转运至细胞外后导致s TFR水平上升,通过下调TFR基因的表达能有效干扰白血病细胞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转铁蛋白受体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汉防己甲素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翼状胬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智 周怀胜 +3 位作者 许扬扬 胡丹 郑霄 张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29,234,共5页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载汉防己甲素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研究其对于人翼状胬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新型壳聚糖衍生物(deoxycholic acid-modified chitosan,DAMC),与汉防己甲素作用合成载药纳米微球,并检测其性能。载药纳米微球作...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载汉防己甲素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研究其对于人翼状胬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化学合成新型壳聚糖衍生物(deoxycholic acid-modified chitosan,DAMC),与汉防己甲素作用合成载药纳米微球,并检测其性能。载药纳米微球作用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第1天、3天、5天后,采用CCK-8法检测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结果通过化学反应成功获得脱氧胆酸基团接枝的DAMC,可包载汉防己甲素药物,两者形成的载药纳米微球载药量较高,可高达76%。粒径50~500 nm,Zeta电位始终保持正电位。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纳米微球缓释汉防己甲素可达48h。细胞活性实验显示Tet组第1天、3天、5天细胞活性分别为(60.70±2.30)%、(50.22±2.35)%、(21.99±2.07)%,而Tet/DAMC组分别为(79.77±2.09)%、(63.24±2.83)%、(40.28±1.19)%,含10×10-6mol·L-1汉防己甲素的载药纳米微球具有抑制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且细胞毒性较原药明显降低。结论载药纳米微球具有缓释药物的作用,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较原药明显降低,有望提高汉防己甲素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壳聚糖 纳米微球 翼状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182株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11
作者 黄淑萱 源孔文 潘练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269-1270,共2页
目的 :探讨近年败血症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VITAL2 0 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ATB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3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对近一年来所检出的 182株血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 目的 :探讨近年败血症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VITAL2 0 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ATB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3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对近一年来所检出的 182株血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3 0 2 %、大肠埃希氏菌 13 7% ,抗生素耐药率最高为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结论 :葡萄球菌是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青霉素、红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病原菌 种类 耐药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出血性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球菌败血症的细菌学及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黄淑萱 潘练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954-955,共2页
目的 :探讨肠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微生物学状况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特点 ,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 :5 0株肠球菌中 ,粪肠球菌 42株 ,占84% ,屎肠球菌 8株 ,占 16... 目的 :探讨肠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微生物学状况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特点 ,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 :5 0株肠球菌中 ,粪肠球菌 42株 ,占84% ,屎肠球菌 8株 ,占 16% ,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 10 0 %敏感 ,粪肠球菌有 1株耐药 ,对氯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 ,对其他 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 62 5 %~ 92 8% ,这些可能与宿主的免疫功能及各种诱发因素有关。结论 :肠球菌败血症耐药性分析 ,提示临床在治疗此类菌感染时 ,应根椐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败血症 细菌学 耐药性 抗生素敏感性 肠球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