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神经束侵犯
1
作者 谭智霖 刘子蔚 +3 位作者 张榕 陈新杰 罗纯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自机构1的136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内部验证集,来自机构2的81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病理判定将ICC患者分为PNI阳性组和PNI阴性组。在训练集中,比较两组之间的增强CT影像特征、临床特征的统计学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预测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构建最佳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集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OR=1.007;95%CI:1.000~1.013;P=0.043)、肿瘤位置(OR=5.018;95%CI:1.670~15.079;P=0.004)、肿瘤包膜(OR=5.102;95%CI:1.345~19.355;P=0.017)、动脉期肿瘤周围强化(OR=4.013;95%CI:1.468~10.969;P=0.007)是PNI的独立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95%CI:0.729~0.897)、0.838(95%CI:0.684~0.963)、0.754(95%CI:0.643~0.866)。结论:术前增强CT影像联合临床特征可无创性预测ICC患者发生PNI的风险,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神经束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特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MRI诊断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明勇 梁碧玲 +4 位作者 许扬滨 黄穗乔 陈健宇 钟镜联 叶瑞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评价MRI对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证实之完整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节后损伤的MR表现初步分为四型:①正常神经表现型(12%);②神经变性型(24%);③神经疤痕型(20... 目的:评价MRI对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证实之完整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节后损伤的MR表现初步分为四型:①正常神经表现型(12%);②神经变性型(24%);③神经疤痕型(20%);④神经消失型(48%)。其诊断准确性为89.3%。四种分型代表了不同的损伤程度,有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结论:MRI是目前臂丛节后神经损伤影像诊断的最佳技术,具有无损伤,操作简单方便,诊断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和CT表现 被引量:8
3
作者 雍昉 张发林 +1 位作者 潘爱珍 徐志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表现。结果本病从青年到中老年均可发病,男性多见,病史大多较长,临床表现为腮腺腺体及... 目的探讨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表现。结果本病从青年到中老年均可发病,男性多见,病史大多较长,临床表现为腮腺腺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无痛性肿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均明显升高。CT表现分为3种类型:多发结节及团块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大多伴有同侧病变区周围和颈部淋巴结增多、增大。结论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DSA表现及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介入治疗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发林 曹然 +3 位作者 朱彬 李桂林 何耀强 邝恒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及分析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DSA表现,以及探索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5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DSA表现,采用导管患肢动脉内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灌注的介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DSA5例显示患肢动脉分支增... 目的观察及分析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DSA表现,以及探索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5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DSA表现,采用导管患肢动脉内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灌注的介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DSA5例显示患肢动脉分支增多、增粗,尤其以2、3级动脉分支明显,其中4例可见小或微小动静脉畸形,可见供血分支动脉增粗、纡曲,引流静脉增粗且早期显影,浅静脉增多、增粗和(或)纡曲。4例行PLE动脉内灌注治疗,术后再次造影显示异常血管网部分消失或明显减少,局部碘油沉积。结论患肢DSA可显示KTS部分畸形血管,PLE动脉内灌注治疗KTS有一定的疗效,较全面的治疗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平阳霉素 碘油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发林 雍昉 +1 位作者 潘爱珍 赵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重建图像。结果9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重建图像。结果9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血管重建可显示9例异常供血血管(其中7例来自降主动脉,2例来自腹主动脉),并清楚显示其起源、走行、分支和分布,除1例引流至奇静脉外,其余均引流至下肺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血管,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良平 张缨 +4 位作者 陈金城 林志超 吴何嘉 朱彬 夏建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0-55,共6页
目的 :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 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 ,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 ;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MR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 目的 :探讨、比较MRI和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 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 ,术前均进行了MRI和CT检查 ;比较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MRI除了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率低于CT外 ,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形态学的观察普遍优于或等于CT ,尤其对叶间胸膜及横膈胸膜增厚的显示、肿块侵犯胸壁或膈肌以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显示优于CT。恶性胸膜间皮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而在T2 WI及增强T1WI上绝大部分呈高信号。结论 :与CT比较 ,MRI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肿瘤 间皮瘤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经椎间孔双针穿刺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宏 杨承祥 +3 位作者 王汉兵 闫哲 赵雪群 富沛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双针穿刺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可行性。方法 :5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或椎板外切迹进入硬膜外侧间隙 ,Ⅱ组在X线引导下用双针法进入患侧椎间孔。记录两组穿刺操作的...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双针穿刺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可行性。方法 :5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或椎板外切迹进入硬膜外侧间隙 ,Ⅱ组在X线引导下用双针法进入患侧椎间孔。记录两组穿刺操作的时间、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第一组平均穿刺时间明显高于第二组穿刺时间 (分别为 15 .6± 2 .8min和 11.3±1.6min ,P <0 .0 5 ) ,Ⅰ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3.3%和 86 .7% ,Ⅱ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82 .1%和 92 .9% ;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X线引导下经椎间孔双针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准确 ,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引导 经椎间孔双针穿刺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阻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SWI诊断CT阴性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斌 徐志锋 朱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59-762,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优势。材料与方法 23例脑外伤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DAI患者3 d内行3.0 T 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l、液体衰...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优势。材料与方法 23例脑外伤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DAI患者3 d内行3.0 T 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l、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IAIR)和SWI,分析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性,分析SWI技术指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相关性。结果 DAI病灶主要分布于脑灰白质交界区和白质深部。常规Tl WI、T2WI、FLAIR和SWI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3.8%、32.2%、46.5%和83.8%,而微小出血灶检出数目分别为31、68、103、326;SWI与T1WI、T2WI和FLAIR在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SWI显示的出血性病灶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76)。结论与传统序列比较,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且能很好地反映病情,为DAI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灶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介导下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洁萍 陈雁芳 李嘉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总结头颈部静脉畸形在DSA介导下硬化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DSA介导下硬化治疗的60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硬化治疗的59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1例患者术中出现轻度的刺激性咳嗽,经过对症处理... 目的总结头颈部静脉畸形在DSA介导下硬化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DSA介导下硬化治疗的60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硬化治疗的59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1例患者术中出现轻度的刺激性咳嗽,经过对症处理后消失,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室护士针对性地观察可能发生的问题、严密的监护、细致的护理,可减少DSA下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出现不测情况的风险,同时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使此项新技术能够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硬化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腔1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雍昉 张发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7-1327,共1页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发林 雍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7-1457,共1页
关键词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股骨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法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安全性的影响
12
作者 梁洁萍 陈雁芳 骆秀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100-2101,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法来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人50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常规护理法加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法。结果:干预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平...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法来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人50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常规护理法加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法。结果:干预组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平稳,术中移动身体的次数较少,避免了反复造影的可能,减少了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达到了增加病人介入过程安全性的目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综合护理干预 栓塞治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囊性肺转移2例
13
作者 张发林 雍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88-1688,共1页
关键词 鼻咽癌 囊性癌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黏液腺癌并胆管-支气管瘘一例
14
作者 雍昉 张发林 潘爱珍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5期573-573,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间有气促,咳嗽时伴右上腹痛。19年前和17年前曾分别因肝内胆管结石和肝脓肿先后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切除胆囊及部分肝组织(具体不详)。查体:右下肺呼吸音稍弱,触... 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间有气促,咳嗽时伴右上腹痛。19年前和17年前曾分别因肝内胆管结石和肝脓肿先后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切除胆囊及部分肝组织(具体不详)。查体:右下肺呼吸音稍弱,触觉语颤较左侧稍强。右肋缘下及下腹正中分别可见手术疤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腺癌 胆管-支气管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MRI双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黏附分子-微米级氧化铁颗粒及体外实验
15
作者 黎成 卜超 +4 位作者 苏赟 钟嘉宝 潘爱珍 高明勇 黄穗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5-811,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MRI双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黏附分子-微米级氧化铁颗粒(CAM-MPIO)与体外内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制备单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MPIO、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MPIO和双靶向分子示踪剂CAM-MPIO,将其与肿瘤坏死因... 目的观察新型MRI双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黏附分子-微米级氧化铁颗粒(CAM-MPIO)与体外内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制备单靶向分子示踪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MPIO、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MPIO和双靶向分子示踪剂CAM-MPIO,将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激活的内皮细胞结合,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法、免疫荧光法及MR检测其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CAM-MPIO组的蓝染铁颗粒分布较ICAM-MPIO组、VCAM-MPIO组明显增多。CAM-MPIO组细胞周围黄色荧光面积分别为ICAM-MPIO、VCAM-MPIO组的(2.00±0.31)倍和(2.46±0.45)倍。T2WI信号强度和T2值随靶向分子示踪剂浓度增高呈不同程度减低,且以CAM-MPIO组减低为著。结论制备的双靶向分子示踪剂与内皮细胞结合能力优于单靶向分子示踪剂,有望用于早期影像学诊断放射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细胞黏附分子-1 微米级氧化铁颗粒 分子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