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杀菌剂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祥英 梁慧君 +4 位作者 何裕坚 李志鸿 陈浩华 谢俊婷 张宏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25-128,共4页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酯、戊唑醇和丙环唑5种杀菌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这5种杀菌剂对羊角月芽藻、大型溞和斑马鱼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酯、戊唑醇和丙环唑5种杀菌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这5种杀菌剂对羊角月芽藻、大型溞和斑马鱼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大型溞48 h的EC50为0.0230 mg/L(a.i.),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0.0311 mg/L,均为剧毒;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为0.451 mg/L,为中毒。啶酰菌胺对大型溞48 h的EC50为9.26mg/L,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2.90 mg/L,均为中毒;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为13.1 mg/L,为低毒。嘧菌酯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为0.165 mg/L,对大型溞48 h的EC50为0.221 mg/L,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0.817 mg/L,均为高毒。戊唑醇和丙环唑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分别为1.95、0.772 mg/L,对大型溞48 h的EC50分别为4.83、3.88 mg/L,对斑马鱼96 h的LC50分别为4.66、2.47 mg/L,均为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羊角月芽藻 大型溞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环境评价GLP实验室的档案管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海芸 黄红坤 +1 位作者 王江英 张宏涛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4期233-234,共2页
农药部已明确要求农药登记试验单位按照GLP管理要求开展农药登记试验,而档案管理又是GLP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农药环境评价GLP实验室实际工作,介绍在GLP体系下的档案管理。
关键词 GLP 档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嘧磺隆对3种藻的生长抑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建仪 卢泽镔 +2 位作者 李祥英 潘栩泳 张宏涛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8期18-18,共1页
设计吡嘧磺隆对羊角月牙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生长抑制试验,通过统计藻细胞生长量和生长抑制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试验液中吡嘧磺隆的真实浓度,计算EC50,判断其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对羊角月牙藻和斜生栅藻... 设计吡嘧磺隆对羊角月牙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生长抑制试验,通过统计藻细胞生长量和生长抑制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试验液中吡嘧磺隆的真实浓度,计算EC50,判断其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对羊角月牙藻和斜生栅藻毒性等级均为高毒,对小球藻为低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嘧磺隆 藻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 毒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污漆中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梅承芳 陈进林 +7 位作者 田亚静 梁燕珍 梁慧君 马连营 孙国萍 许玫英 栾天罡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80,共15页
防污漆中的活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了针对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但我国相关研究目前尚属空白。综述了防污漆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背景、相关法... 防污漆中的活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了针对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但我国相关研究目前尚属空白。综述了防污漆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背景、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发展现状,针对环境风险评估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危害性评估和暴露评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在危害性评估中,重点分析和比较了受试生物物种的选择原则、生态毒理数据的要求以及预测无效应浓度的推导方法和应用范围;在暴露评估中,系统阐述了活性物质在水环境中释放速率的计算及修正方法、环境浓度的预测模型、现有的暴露场景及其局限性等。本文以期为我国开展防污漆活性物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漆 活性物质 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预测无效应浓度 预测环境浓度 统计外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防污漆中铜的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梅承芳 梁慧君 +5 位作者 周小翠 田亚静 邓桂荣 许玫英 栾天罡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193,共12页
为有效控制防污漆中杀生物活性物质给海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活性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为筛选环境友好型活性物质提供依据。以25种国产防污漆中的铜为评估对象,采用防污漆活性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针对性方法,分步进行暴露评... 为有效控制防污漆中杀生物活性物质给海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活性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为筛选环境友好型活性物质提供依据。以25种国产防污漆中的铜为评估对象,采用防污漆活性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针对性方法,分步进行暴露评估、危害性评估和风险表征。暴露评估采用海洋防污剂预测环境浓度模型(MAMPEC)中的港口、码头和开阔海域等典型暴露场景;危害性评估基于铜对淡水和海水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评估因子法;风险表征采用熵值法。结果表明,铜对全部水生生物和海水生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分别为2.8和2.3μg·L^(-1),藻类对铜最为敏感。除1种配方外,其余24种防污漆配方中铜的风险熵均小于1,可判定铜为"相对低风险"类活性物质,使用上述防污漆时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较小。铜在不同暴露场景中的环境风险分析表明其对水流交换较弱海域的码头造成的风险最大,其次是默认港口和码头,对于公海造成的风险最小。根据现有的评估结果,设计含铜型防污漆配方时,应使铜的释放速率不大于33.5μg·cm^(-2)·d^(-1),以避免对较封闭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防污漆活性物质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典型暴露场景 环境预测浓度 预测无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和乐果对华南地区家蚕品种“9·芙”的毒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梅承芳 张宝兰 +4 位作者 梁燕珍 张宏涛 曾国驱 许玫英 孙国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5-688,共4页
"9·芙"(Bombyx mori L.9·Fu)作为华南地区饲养的主要家蚕种,考察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对于"9·芙"蚕的毒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学意义。根据环保部《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 "9·芙"(Bombyx mori L.9·Fu)作为华南地区饲养的主要家蚕种,考察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对于"9·芙"蚕的毒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学意义。根据环保部《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要求,首次采用浸叶法评价了w=97%毒死蜱和w=80.7%乐果对华南地区家蚕种"9·芙"(二龄起蚕)的急性毒性效应,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并系统观察了2种杀虫剂处理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采用浸叶法测得的毒死蜱和乐果对"9·芙"蚕的96 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0 mg.L-1和>400 mg.L-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毒死蜱和乐果对"9·芙"蚕分属高毒和低毒药剂。"9·芙"蚕对毒死蜱和乐果的敏感性与其他研究中不同地区蚕种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对2种杀虫剂的急性中毒症状具有一定的共性,为典型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蚕因毒死蜱中毒后的症状表现得更为迅速。由此可见,"9·芙"蚕可作为我国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中的供试蚕种;毒死蜱属于高毒农药,对于"9·芙"蚕可能存在高风险性,在实际施用中需严格控制施药方式和施药时期;乐果虽属低毒农药,但依然可引起"9·芙"蚕出现中毒效应,在实际施用中也需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芙”蚕 毒死蜱 乐果 浸叶法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雅东 林庆胜 +1 位作者 李祥英 夏晓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06-1410,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差异,筛选出环保剂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过程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定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有... 【目的】评估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差异,筛选出环保剂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过程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定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有毒化学物质毒性等级分类标准进行毒性分级。【结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89、7.87、7.84和7.81 a.i.mg/L,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6.20、5.68、5.32和5.28 a.i.mg/L,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3.29、3.18、3.12和3.10 a.i.mg/L。依据OECD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分类标准,可确定3种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II级毒性,对斑马鱼的安全性排序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5%戊唑醇水乳剂。【结论】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不同,其中以悬浮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最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戊唑醇防控植物病害时应尽量采用悬浮剂,以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戊唑醇 剂型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农药对9·芙家蚕(Bombyxmori)的急性毒性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晶 贾鹏龙 +3 位作者 陈秋初 王叶元 梁慧君 张宏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11期44-51,共8页
旨在为桑园及周围农田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浸叶法首先比较了乐果对8种广东地区常见家蚕品系的急性毒性,并筛选出对乐果最敏感品系为9·芙,可推荐作为农药登记和风险性评估的广东地区的家蚕品种。同时对浸叶法中2种常见晾干方... 旨在为桑园及周围农田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浸叶法首先比较了乐果对8种广东地区常见家蚕品系的急性毒性,并筛选出对乐果最敏感品系为9·芙,可推荐作为农药登记和风险性评估的广东地区的家蚕品种。同时对浸叶法中2种常见晾干方式进行了比较,以完善并提高家蚕急性毒性试验浸叶法的可比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平铺自然晾干法更接近自然环境中桑叶接触农药后干燥的状态。以9·芙家蚕为供试蚕种,评估了14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96h的LC_(50)值分别为O.144、0.015 5和0.025 5mg a.i./L,属于剧毒级;噻虫嗪、杀螟丹、茚虫威对家蚕96h的LC_(50)值分别为1.94、3.87和2.76mg a.i./L,属于高毒级;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对家蚕96h的LC_(50)值为20.8mg a.i./L,属于中毒级;杀虫剂虫螨腈、乐果,杀菌剂咯菌腈、戊唑醇以及除草剂双草醚、烟嘧磺隆和炔草酯96h的LC_(50)值均>200mg a.i./L,属于低毒级。因此,在桑园及其附近大田使用农药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同时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以免对桑蚕生产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急性毒性 浸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对不同阶段斑马鱼的毒性效应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祥英 李志鸿 +2 位作者 张宏涛 谭建仪 孙国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4-241,共8页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测试生物,测定了其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孵化3 d和孵化12 d)和成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和仔鱼(孵化3 d)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胚胎、仔鱼...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测试生物,测定了其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孵化3 d和孵化12 d)和成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和仔鱼(孵化3 d)的发育毒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孵化3 d)、仔鱼(孵化12 d)和成鱼的96 h-LC50分别为0.0578(0.0540~0.0631)、0.0299(0.0282~0.0320)、0.0330(0.0310~0.0350)和0.0756(0.0692~0.0862)mg·L-1,其毒性大小依次为仔鱼(孵化3 d)>仔鱼(孵化12 d)>胚胎>成鱼。与对照组相比,吡唑醚菌酯0.101 mg·L-1处理,可对斑马鱼胚胎24 h自主运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0.0609、0.0777和0.101 mg·L-1处理,可对斑马鱼胚胎48h心跳速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0.0609和0.0777 mg·L-1处理,可对斑马鱼胚胎96 h孵化仔鱼体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在供试浓度下吡唑醚菌酯暴露96 h后,均可对斑马鱼仔鱼(孵化3 d)体重和体长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对斑马鱼仔鱼(孵化3 d)心跳未产生明显影响。在高浓度下,吡唑醚菌酯可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畸形,主要包括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等;而对仔鱼(孵化3 d)未观察到明显的致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斑马鱼 胚胎 仔鱼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虫威对意大利蜜蜂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宝兰 何海坚 +1 位作者 陈翠群 张宏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0-954,共5页
通过单次饲喂高浓度茚虫威药液以及连续饲喂亚致死浓度茚虫威药液进行染毒,记录和分析急性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意大利蜜蜂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测定慢性毒性试验中意大利蜜蜂每天药液消耗量,并计算危害商值进行初步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通过单次饲喂高浓度茚虫威药液以及连续饲喂亚致死浓度茚虫威药液进行染毒,记录和分析急性慢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意大利蜜蜂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测定慢性毒性试验中意大利蜜蜂每天药液消耗量,并计算危害商值进行初步风险评价。结果表明,98%茚虫威原药对意大利蜜蜂的半致死剂量48 h-LD_(50)为0.399μg a.i./bee,每日半数致死剂量240 h-LDD_(50)为0.0233μg a.i./bee/day,其中慢性毒性试验中1.66 mg a.i./L处理组的意大利蜜蜂死亡率在144 h之后呈现显著性的增加,240 h达到70%,且该处理组意大利蜜蜂的摄食量为17.6μL,少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此外,茚虫威根据目前推荐使用剂量计算出的危害商值基本大于50。茚虫威对意大利蜜蜂急性毒性(48 h)是高毒,存在较高的风险;亚致死浓度在144 h后会对意大利蜜蜂造成较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茚虫威 急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作物对堆肥有机质的消耗利用情况研究
11
作者 张热萍 卫晋波 +4 位作者 李义勇 任随周 柳燕贞 张瑞民 孙国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8-10,共3页
为了给堆肥施用和土壤有机质管理提供依据,设计盆栽试验定量分析评价了作物对堆肥有机质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堆肥和作物之间存在相互选择性;未栽培作物组与栽培作物组中有机质消耗率分别为0.5%~42.0%和8.0%~99.9%,作物栽培显著促进了... 为了给堆肥施用和土壤有机质管理提供依据,设计盆栽试验定量分析评价了作物对堆肥有机质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堆肥和作物之间存在相互选择性;未栽培作物组与栽培作物组中有机质消耗率分别为0.5%~42.0%和8.0%~99.9%,作物栽培显著促进了有机质的消耗;尽管不同作物对有机质的消耗存在差异,但作物生长过程中都消耗了大量的有机质(达90%);一次种植后盆栽基质中有机质即降至4.2%~12.6%,接近耕作层土壤的普通有机质含量水平。可见,作物栽培对有机质的消耗很大,应该增强和坚持堆肥施用,防止土壤有机质过度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作物 堆肥 有机质 消耗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7%溴苯腈原药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镇非 何海坚 +2 位作者 钟长文 黄佳喜 张宏涛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4期45-47,共3页
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方法,以7d和14d为试验周期,进行了农药97%溴苯腈原药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蚯蚓死亡率为0,满足质量控制要求。采用人工土壤试验7d和14d时97%溴苯腈原药... 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方法,以7d和14d为试验周期,进行了农药97%溴苯腈原药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蚯蚓死亡率为0,满足质量控制要求。采用人工土壤试验7d和14d时97%溴苯腈原药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2.5 mg a.i./kg干土和21.8mg a.i./kg干土,且随着97%溴苯腈原药浓度的升高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也在逐渐增加,二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农药97%溴苯腈原药对土壤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可作为土壤对农药溴苯腈污染程度的一种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苯腈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健统计在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桂荣 梅承芳 +3 位作者 柳燕贞 张宏涛 陈泽芳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9-265,共7页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在新化学物质的生态毒理测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后续的测试策略和物质的申报登记、以及新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的风险管理。为研究OECD 301系列试验(301B、301D和301F)的质量,选用本机构近5...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在新化学物质的生态毒理测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后续的测试策略和物质的申报登记、以及新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的风险管理。为研究OECD 301系列试验(301B、301D和301F)的质量,选用本机构近5年来积累的标准化物质苯甲酸钠14 d快速生物降解率数据,首次采用稳健统计技术,以稳健总计统计量的Z比分数作为评价指标,对各试验数据和试验系统的质量开展评估。结果显示,当301B、301D和301F试验的苯甲酸钠降解率分别在63.8%~88.0%、63.4%~89.2%和66.0%~99.8%范围内时,表明测试结果满意,该批次试验数据质量良好;若苯甲酸钠降解率不在此范围,则表明测试结果可能存在问题,甚至得到的可能是错误数据,需要进一步验证。据此提出了对实际测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质量分析对照表,以期为测试机构开展新化学物质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时的质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钠 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 稳健统计 Z比分数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螨腈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生物富集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瑞明 李祥英 +4 位作者 陈崇波 张宝兰 张晶 张宏涛 孙国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0-436,共7页
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虫螨腈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对斑马鱼96 h-LC50为0.015 mg·L^-1,其95%的置信限为0.011 mg·L^-1~0.12 mg·L^-1,属于高毒。... 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虫螨腈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系数。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对斑马鱼96 h-LC50为0.015 mg·L^-1,其95%的置信限为0.011 mg·L^-1~0.12 mg·L^-1,属于高毒。在两个处理浓度2.0×10-4mg·L^-1和2.0×10-3mg·L^-1下,连续暴露8 d,斑马鱼对虫螨腈的生物富集系数(BCF8d)分别为1 211.6和1 549.7,属于高富集性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斑马鱼 急性毒性 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低毒非桑园农药对家蚕的残毒试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耀全 张晶 +2 位作者 梁慧君 王叶元 张宏涛 《广东蚕业》 2016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4种低毒非桑园农药在田间推荐施用浓度下对家蚕的残毒期,判断是否适宜在粮桑间作、桑园套种蔬菜的栽培模式下使用。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的残毒期短,适宜桑田间套作使用;95%吡唑醚菌酯次之,残毒期小于蚕期间隔时间,使用时... 文章旨在研究4种低毒非桑园农药在田间推荐施用浓度下对家蚕的残毒期,判断是否适宜在粮桑间作、桑园套种蔬菜的栽培模式下使用。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的残毒期短,适宜桑田间套作使用;95%吡唑醚菌酯次之,残毒期小于蚕期间隔时间,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15%茚虫威、0.5%印楝素的残毒期长,均大于蚕期间隔时间,后者残毒期最长,因此二者不宜在桑田间套作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农药 残毒期 低毒农药 田间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嘧磺隆和炔草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晶 陈秋初 +4 位作者 关丽萍 贾鹏龙 郭耀全 唐健波 张宏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0,共8页
为探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氮转化作为检测指标,分别考察了甲嘧磺隆和炔草酯对红壤、棕壤和潮土中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以及对潮土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供试农药以田间推荐剂量、10倍推荐剂量和... 为探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氮转化作为检测指标,分别考察了甲嘧磺隆和炔草酯对红壤、棕壤和潮土中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以及对潮土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供试农药以田间推荐剂量、10倍推荐剂量和100倍推荐剂量施入土壤15 d后,甲嘧磺隆对棕壤微生物表现为呼吸强度抑制作用,对潮土为促进作用,而红壤中除10倍推荐剂量处理组表现出抑制作用外其余两组均表现出促进作用;炔草酯会抑制红壤和棕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但会促进潮土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氮转化试验结果表明:以田间推荐剂量和5倍推荐剂量施入潮土后,甲嘧磺隆在7、14、28、42、56和70 d均能显著促进其硝酸盐含量;炔草酯除28 d时田间推荐剂量处理组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0、7、14和42 d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两种除草剂对3种土壤类型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为低毒,对潮土氮转化功能没有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嘧磺隆 炔草酯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毒性 呼吸强度 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宝兰 陈翠群 +3 位作者 张宏涛 林锋 何海坚 孙国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82,共9页
通过单次饲喂高浓度阿维菌素药液以及连续饲喂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药液进行意大利蜜蜂的经口染毒,从而探讨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及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急性经口毒性48 h半数致死剂量(48 h-LD50)为0.00700... 通过单次饲喂高浓度阿维菌素药液以及连续饲喂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药液进行意大利蜜蜂的经口染毒,从而探讨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及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急性经口毒性48 h半数致死剂量(48 h-LD50)为0.00700μg a.i.·蜂-1,慢性经口毒性240 h每日半数致死剂量(240 h-LDD50)为0.000308μg a.i.·蜂-1·天-1。在亚致死效应方面,0.0233 mg a.i.·L-1和0.0467 mg a.i.·L-1处理组在168 h后摄食量出现明显的减少,说明阿维菌素中毒已经严重影响意大利蜜蜂的觅食和摄食能力。同时,由于摄食量的下降以及阿维菌素的毒性作用,造成了0.0467 mg a.i.·L-1处理组意大利蜜蜂体重的大幅度下降,试验前后的体重变化率达到-54.84%。意大利蜜蜂爬行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的爬行通过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0.0117 mg a.i.·L-1处理组、0.0233 mg a.i.·L-1处理组和0.0467 mg a.i.·L-1处理组(P<0.05)。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为高毒,较高剂量染毒会引起意大利蜜蜂的直接死亡;此外,长期接触较低浓度的阿维菌素,一方面会损害意大利蜜蜂的运动能力,如爬行、飞行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意大利蜜蜂生理方面也会遭到威胁,表现为摄食量下降、体重减轻,甚至死亡。因此,在施用该农药时应尽量避开蜜蜂栖息地,同时避免在蜜源植株花期时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意大利蜜蜂 急性经口毒性 慢性经口毒性 亚致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秋初 张晶 +2 位作者 贾鹏龙 王叶元 张宏涛 《广东蚕业》 2016年第2期9-13,共5页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家蚕2个龄期(分为2龄至3龄末染毒,4龄后改喂无毒桑叶和5龄染毒两个龄期)饲喂染毒桑叶,调查茚虫威对家蚕眠蚕体重、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量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家蚕2个龄期(分为2龄至3龄末染毒,4龄后改喂无毒桑叶和5龄染毒两个龄期)饲喂染毒桑叶,调查茚虫威对家蚕眠蚕体重、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量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至3龄末时期饲喂毒叶对眠蚕体重和熟蚕体重无显著性影响。5龄时期饲喂毒叶能够显著降低熟蚕体重,并且5龄摄入药剂比2龄至3龄末摄入反应更为明显。茚虫威对家蚕结茧化蛹功能无直接影响,凡是能存活并结茧上蔟均能正常化蛹。同时茚虫威对家蚕茧质和蛹重的影响表明,2龄至3龄末染毒时期,各处理组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影响。5龄染毒时期,3个高浓度处理组(0.156 mg a.i./L、0.233 mg a.i./L、0.350 mg a.i./L)雌雄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且茚虫威对家蚕吐丝结茧功能的影响无雌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茚虫威 亚致死剂量 生长发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板吸光法在藻类毒性分析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适云 何裕坚 张宏涛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4期1-1,26,共2页
本文通过细致分析与探究微板吸光法用于测定环境毒物对藻生长的抑制效应,指出微板吸光法是1种以微藻为指示生物,置于96孔板培养,用酶标仪连续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评价毒物毒性的方法。大量试验成果可证实该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易于设置... 本文通过细致分析与探究微板吸光法用于测定环境毒物对藻生长的抑制效应,指出微板吸光法是1种以微藻为指示生物,置于96孔板培养,用酶标仪连续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评价毒物毒性的方法。大量试验成果可证实该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易于设置多浓度、节约时间、与标准锥形瓶法有良好一致性等优点,是1种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样品和有毒化学品检测数目的极速增长,该法仍具有继续扩大基础研究,强化实际应用性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板吸光法 毒性试验 生态毒理 藻类 酶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