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甘草定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抗黑色素生成
1
作者 杨凯业 黄菁霞 +4 位作者 刘光荣 刘冠廷 黎永良 杜志云 林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2-1092,共11页
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以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为载体的光甘草定(Glabridin,GL)包合物,以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为投料比2: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h和搅拌速度400r... 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以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为载体的光甘草定(Glabridin,GL)包合物,以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为投料比2: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h和搅拌速度400rpm,制备的包合物平均粒径为453.57±4.56nm,Zeta电位为-31.78±1.21mV,包封率为88.59±1.74%,光甘草定含量为14.56±0.41%。TEM测试结果表明光甘草定包合物在水中呈100~500nm完整的球形。SEM、XRD、DSC结果揭示了光甘草定经载体包合后,其晶型结构从晶体转变为无定形,从而增加了光甘草定的分散性。在UVB诱导小鼠黑色素产生的模型研究中,光甘草定包合物进一步有效缓解了UVB引起的黑色素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光甘草定 包合物 抗黑色素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雪藻提取物对皮肤UVB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文倩 黄国猛 +3 位作者 张谦华 邓文娟 林丽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41-445,463,共6页
研究了极地雪藻提取物对氧化应激下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的保护作用及UVB辐射造成的皮肤光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MTT法测试极地雪藻提取物细胞毒性,通过给药后过氧化氢细胞损伤模型的存活率评价其对NIH-3T3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UVB辐... 研究了极地雪藻提取物对氧化应激下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的保护作用及UVB辐射造成的皮肤光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MTT法测试极地雪藻提取物细胞毒性,通过给药后过氧化氢细胞损伤模型的存活率评价其对NIH-3T3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UVB辐射昆明鼠剃毛区皮肤28天造模,造模成功后涂抹药物,通过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Masson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IHC染色)检测IL-1、IL-6、TNF-α以评价其对UVB光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极地雪藻提取物对NIH-3T3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且能提高氧化应激状态下的NIH-3T3细胞存活率;H&E染色显示,UVB辐射小鼠皮肤导致皮肤表皮厚度增加,皮肤胶原量减少;IHC研究表明炎症因子IL-1、IL-6、TNF-α表达量增加;模型给药后,表皮厚度恢复正常,胶原量增加,IL-1、IL-6、TNF-α表达量降低。极地雪藻提取物对氧化应激下的NIH-3T3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可以修复UVB辐射造成的皮肤损伤;推测极地雪藻的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调节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雪藻提取物 成纤维细胞 氧化应激 皮肤光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雪莲多糖外用对特异性皮炎小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光荣 敢小双 +3 位作者 太美灵 韩萍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4-709,共6页
研究天山雪莲多糖对特异性皮炎(AD)小鼠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反复诱导建立昆明小鼠AD模型,40只小鼠,每组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泼尼松龙组和天山雪莲多糖剂量组(质量浓度为100和500μg/mL)。记录各... 研究天山雪莲多糖对特异性皮炎(AD)小鼠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反复诱导建立昆明小鼠AD模型,40只小鼠,每组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泼尼松龙组和天山雪莲多糖剂量组(质量浓度为100和500μg/mL)。记录各组小鼠皮损情况,检测小鼠经皮失水率,观察皮损组织的病理学,ELISA法测定天山雪莲多糖高剂量组皮损组织中IL-6,IL-4,IL-13,Ig E,TNF-a,NOD 1,TLR-2,CRAMPS的水平。相对于模型组,外用天山雪莲多糖处理小鼠皮肤特异性皮炎湿疹样得到明显改善,经皮失水率显著降低,HE染色病理图片的表皮层厚度显著降低,皮肤组织中Th2相关的细胞因子IL-6,IL-4,IL-13和Ig E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同时TLR受体调控相关的因子NOD 1,TLR-2,TNF-α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CRAMPS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天山雪莲多糖通过调控TLR-2和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了AD模型小鼠的皮损,为天山雪莲多糖在预防和治疗特异性皮炎制剂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雪莲多糖 特异性皮炎 免疫调控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乙醇提取物的美白功效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雅婷 张泽钧 +3 位作者 林静柔 吕远航 林丽 杜志云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2,共8页
探讨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乙醇提取物的美白功效。分别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蘑菇酪氨酸酶抑制实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实验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含量测定实验评价桑黄乙醇提取物的美白活性。结果表明:... 探讨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乙醇提取物的美白功效。分别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蘑菇酪氨酸酶抑制实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实验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含量测定实验评价桑黄乙醇提取物的美白活性。结果表明:桑黄乙醇提取物从1 mg/mL的浓度开始,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具有了极显著的细胞毒性,抑制细胞生长;其浓度为0.25、0.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71.22%和80.94%,具有与维生素C接近的抗氧化活性;另外,其在浓度为0.25、0.5 mg/mL时,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8.33%和65.12%,并且可显著降低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胞内酪氨酸酶活性(P<0.01)和黑色素含量(P<0.01)。研究结果说明,桑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美白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乙醇提取物 酪氨酸酶 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糖苷类液晶形成影响因素及其流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流云 王毅 +3 位作者 陈叶盛 罗绍强 郑林欣 杜志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1-75,共5页
研究配方中助乳化剂、油脂及醇类保湿剂对烷基糖苷乳液体系形成的液晶结构影响,并通过对形成的液晶结构进行流变测试的及志愿者感官肤感测试,进而得到制备烷基糖苷类液晶乳液的条件、液晶乳液的黏弹性特征、液晶乳液的肤感的直观体验.... 研究配方中助乳化剂、油脂及醇类保湿剂对烷基糖苷乳液体系形成的液晶结构影响,并通过对形成的液晶结构进行流变测试的及志愿者感官肤感测试,进而得到制备烷基糖苷类液晶乳液的条件、液晶乳液的黏弹性特征、液晶乳液的肤感的直观体验.结果表明,助乳化剂十六~十八醇,能明显促进了烷基糖苷乳液体系液晶的形成;非极性油脂形成液晶结构比极性油脂、固态油脂形成的液晶结构更小更均匀;醇类保湿剂能降低液晶乳液的粒径.含有Na^(+)的助乳化剂、非极性油脂与固体油脂、醇类物质都能促进流变特征中的黏弹性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变大;此外,液晶乳液体系的在保湿跟柔润度等方面的肤感明显优于较非液晶乳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糖苷 液晶乳液 流变测试 黏弹性 感官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型纳米乳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毅 罗绍强 +3 位作者 朱林静 黄忆敏 张晨 杜志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5-1829,共5页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nm降低至340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nm增加至310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型纳米乳 粒径 高能乳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协同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湖武 霍永丽 +4 位作者 方丽 马诗经 韩萍 林丽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538,545,共5页
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证实了依克多因、羟基积雪草甙及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配比在设定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即在细胞水平具有抗炎活性。同时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 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证实了依克多因、羟基积雪草甙及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配比在设定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即在细胞水平具有抗炎活性。同时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在设定的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下对NO的抑制率大多高于单一组分,并且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在设定的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下的SI值<1,以上说明依克多因与羟基积雪草甙组合在抗炎功效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关于其协同增效机理,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克多因 羟基积雪草甙 抗炎 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车飙 王静 +3 位作者 邓明高 韩萍 陈惠雄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0-565,共6页
研究了柚皮苷对紫外线诱导昆明小鼠皮肤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5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UV照射组),阳性对照组(28.39 mmol/L维生素C),低、高剂量柚皮苷涂抹组(0.35和3.5 mmol/L柚皮苷)。除空白对照组,其他4组... 研究了柚皮苷对紫外线诱导昆明小鼠皮肤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5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UV照射组),阳性对照组(28.39 mmol/L维生素C),低、高剂量柚皮苷涂抹组(0.35和3.5 mmol/L柚皮苷)。除空白对照组,其他4组小鼠模拟日光紫外线(UVA+UVB)照射,建立小鼠光损伤皮肤模型,每次UV照射前,提前2 h分别涂抹相同剂量(100μL/只)的药物。通过测试小鼠皮肤经表皮失水(TEWL)、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Masson染色),以及小鼠皮肤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丙二醛(MDA)的含量,活性氧(ROS)清除能力来探究柚皮苷对皮肤光损伤的作用途径;免疫组化染色(IHC染色)检测丝聚合蛋白(FLG)、内披蛋白(IVL)、水通道蛋白3(AQP3)以评价柚皮苷对紫外线损伤皮肤的屏障相关功能。与模型组相比,柚皮苷涂抹组小鼠皮肤抑制皮肤表皮厚度增加,给药组胶原量增加;低、高剂量柚皮苷涂抹组可以显著减少光损伤小鼠皮肤中水分的流失(p<0.05);柚皮苷显著提高小鼠皮肤组织中SOD、CAT的活力(p<0.05),显著降低MDA的含量(p<0.05)及清除ROS的含量;IHC染色研究表明柚皮苷涂抹组皮肤中FLG、IVL、AQP3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UV损伤 皮肤屏障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调控皮肤色素沉着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7
9
作者 常霞 杨凯业 +3 位作者 韩萍 刘光荣 刘晓英 杜志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6-2435,共10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和动物模型试验验证的方法,对红花调控皮肤色素沉着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红花的有效成分和相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皮肤色素沉着疾病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潜在...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和动物模型试验验证的方法,对红花调控皮肤色素沉着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红花的有效成分和相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皮肤色素沉着疾病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的蛋白互作,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通路进行富集分析,随后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通过UVB豚鼠动物模型和蛋白芯片技术检测MAPK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含量。结果网络药理学预测了红花有22个活性成分和351个靶点,色素沉着疾病有203个靶点,红花活性物调控色素沉着的交集靶点有26个。其中,红花调控皮肤色素沉着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等;潜在的靶点为AKT1、MAPK1、EGFR等;核心通路为黑色素瘤、P1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动物蛋白芯片的实验结果显示,红花提取物参与调控MAPK/MITF通路,可抑制p38、p-JNK、p-MAPK1、MITF的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预测了红花治疗皮肤色素沉着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红花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皮肤色素沉着 网络药理 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UVB诱导的小鼠色素沉着的改善与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英 韩萍 +2 位作者 太美灵 吴诗颖 杜志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9-485,共7页
为探讨芍药苷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采用UVB反复诱导方法建立C57小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评价芍药苷抑制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及对酪氨酸酶(TY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转运蛋白RAB27A (RAB27A)、前阿黑皮素(POMC)、... 为探讨芍药苷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采用UVB反复诱导方法建立C57小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评价芍药苷抑制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及对酪氨酸酶(TY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转运蛋白RAB27A (RAB27A)、前阿黑皮素(POM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干细胞因子(SCF)、白介素-1α(IL-1α)的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法分析芍药苷与靶点之间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外用芍药苷降低了UVB诱导的C57小鼠的经皮失水率,皮肤组织切片中的表皮厚度和黑色素含量显著降低,皮肤组织中色素沉着相关的TYR、MITF、RAB27A蛋白的表达均极显著降低(P<0.01),黑色素细胞受体结合的旁分泌因子POMC、SCF、FGF2和炎症因子IL-1α的蛋白表达均极显著降低(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芍药苷对角质细胞分泌的POMC和SCF有极高的结合活性(活性总分值>7)。表明芍药苷可通过抑制旁分泌因子来抑制黑色素合成,发挥抑制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皮肤色素沉着 旁分泌因子 干细胞因子 前阿黑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乳液的工艺优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冠廷 胡流云 +3 位作者 马诗经 韩萍 林丽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1-747,共7页
以姜黄素为原料,通过高压均质工艺获得姜黄素乳液。以乳液粒径为评价指标,优化工艺参数,并测定姜黄素乳液在光照、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进一步测试姜黄素乳液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细胞模型及体内TPA诱导动物模型的抗炎活性及其对炎症因子... 以姜黄素为原料,通过高压均质工艺获得姜黄素乳液。以乳液粒径为评价指标,优化工艺参数,并测定姜黄素乳液在光照、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进一步测试姜黄素乳液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细胞模型及体内TPA诱导动物模型的抗炎活性及其对炎症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乳液高压均质工艺条件为60 MPa、35℃、均质处理1 h,循环6次,所制备的姜黄素乳液粒径为(200±50)nm,姜黄素含量为5%,姜黄素乳液及其化妆品配方在光照、60℃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姜黄素乳液浓度为1~50μg/mL对LPS诱导的产生的NO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涂抹剂量为0.4 mg/ear的姜黄素乳液对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达57%以上,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分泌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乳液 抗炎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茯苓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抗炎功效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晓英 马诗经 +3 位作者 韩萍 林丽 杜志云 车飙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9期47-53,共7页
通过超微粉碎茯苓粉,采用热水浸提法获得茯苓粗多糖,粗多糖醇沉后复溶,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k Da和10 k Da的超滤膜,再经醇沉,冷冻干燥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茯苓多糖PW-P1、PW-P2和PW-P3。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LPS诱导NO炎症及酪氨酸... 通过超微粉碎茯苓粉,采用热水浸提法获得茯苓粗多糖,粗多糖醇沉后复溶,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k Da和10 k Da的超滤膜,再经醇沉,冷冻干燥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茯苓多糖PW-P1、PW-P2和PW-P3。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LPS诱导NO炎症及酪氨酸酶活性模型,测试其抗炎及美白活性。结果表明,茯苓多糖PW-P1、PW-P2、PW-P3的粗多糖含量分别为96.46%、93.18%、92.25%,且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其中多糖PW-P3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为0.45 mg·mL^(-1),而多糖PW-P1与PW-P2的IC50则大于0.8mg·mL^(-1)。茯苓多糖PW-P1、PW-P2、PW-P3在浓度为50μg·mL^(-1)~1 000μg·mL^(-1)的条件下,对脂多糖诱导的产生的NO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多糖PW-P2、PW-P3对NO的抑制率大于多糖PW-P1。初步证实茯苓多糖PW-P1、PW-P2、PW-P3具有一定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其美白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分子量 酪氨酸酶 抗氧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多肽延缓小鼠皮肤衰老的功效研究
13
作者 徐雅妮 杨凯业 +3 位作者 朱溶滔 刘光荣 韩萍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1-1428,共8页
通过细胞增殖、抗氧化、抗炎以及促进胶原蛋白4个细胞实验研究了棕榈酰三肽-5,五肽-3,大豆多肽,类蛇毒肽和六肽-115种多肽的抗衰能力和复合后的效果提升作用,采用UVB联合D-半乳糖皮下注射造模方式研究了5种多肽复合后的皮肤抗衰老作用... 通过细胞增殖、抗氧化、抗炎以及促进胶原蛋白4个细胞实验研究了棕榈酰三肽-5,五肽-3,大豆多肽,类蛇毒肽和六肽-115种多肽的抗衰能力和复合后的效果提升作用,采用UVB联合D-半乳糖皮下注射造模方式研究了5种多肽复合后的皮肤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5种多肽具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抗氧化、抗炎及促胶原蛋白合成能力,且5种多肽复合后具有显著的效果提升作用,复合多肽能够显著改善和缓解UVB联合D-半乳糖皮下注射引起的小鼠皮肤表皮增厚、胶原较少、弹性蛋白减少情况,并且能够显著抑制造模引起的IL-1,IL-6,TNF-α表达上调,抑制MMP3,MMP9,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5种多肽复合能够通过缓解UVB联合D-半乳糖皮下注射造模造成的表皮增厚、炎症、细胞外基质流失及衰老相关酶表达增加来发挥皮肤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抗衰老 D-半乳糖 抗炎 抗氧化 细胞外基质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益飞 鲁旺旺 +3 位作者 马诗经 刘冠廷 王梦萍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0-625,共6页
以甘草次酸为活性成分,通过3T3-L1脂肪前体细胞模型测试不同质量浓度的甘草次酸对3T3-L1增殖及分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成分的影响,进一步采用金黄地鼠动物模型实验测定不同剂量的甘草次酸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 以甘草次酸为活性成分,通过3T3-L1脂肪前体细胞模型测试不同质量浓度的甘草次酸对3T3-L1增殖及分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成分的影响,进一步采用金黄地鼠动物模型实验测定不同剂量的甘草次酸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25~1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不抑制3T3-L1细胞增殖,在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时具有显著抑制3T3-L1细胞分泌TG(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给予金黄地鼠药物30 d后,与空白对照组、基质组(50%丙二醇水溶液)相比,甘草次酸在设定质量浓度下显著降低金黄地鼠腹部双侧皮脂腺斑面积,减少皮脂腺厚度及数量,抑制皮脂腺生长进而减少皮脂腺分泌皮脂中的甘油三酯成分,甘草次酸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主要通过显著调控皮脂腺组织中SREBP-1C(P<0.001),TG(P<0.01),K6(P<0.01),K16(P<0.01),IL-6(P<0.05)指标的表达,即抑制皮脂腺组织中SREBP蛋白活性,抑制皮脂合成及分泌TG成分的含量,进一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中角蛋白K6及K16表达,发挥调控皮脂腺生长及皮脂中甘油三酯成分分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皮脂腺斑 金黄地鼠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SDS诱导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光荣 马诗经 +3 位作者 韩萍 车飙 林丽 杜志云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银耳为原料,采用胶体磨辅助热水浸提工艺提取银耳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测定了银耳多糖分子量及其对SDS诱导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以银耳为原料,采用胶体磨辅助热水浸提工艺提取银耳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测定了银耳多糖分子量及其对SDS诱导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5,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银耳多糖的提取率可以达到(23.04±0.18)%,明显高于常规工业生产工艺。此外,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主要为100 k Da以下的小分子量银耳多糖,对经由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正交试验 SDS诱导细胞损伤 多糖分子量 HAC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孩儿参多糖对小鼠特异性皮炎的修复作用
16
作者 刘晓英 韩萍 +2 位作者 太美灵 朱溶滔 杜志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孩儿参多糖调控NO水平;构建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特异性皮炎模型,检测小鼠的皮损情况、组织病理变化及皮肤组织中丝聚蛋白(FLG)、紧密连接蛋白(CLDN1)、白介素–4(IL–4)、白介素–1...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孩儿参多糖调控NO水平;构建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特异性皮炎模型,检测小鼠的皮损情况、组织病理变化及皮肤组织中丝聚蛋白(FLG)、紧密连接蛋白(CLDN1)、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和干扰素–γ(INF–γ)的含量,探讨孩儿参多糖对小鼠特异性皮炎的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制备的孩儿参多糖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外用给予孩儿参多糖处理后,特异性皮炎小鼠的皮损症状明显改善,经皮失水率降低,表皮增生现象减轻,FLG和CLDN1含量增加,炎症因子IL–4、IL–13和INF–γ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见,孩儿参多糖可改善皮肤屏障和降低炎症因子分泌,发挥修复小鼠特异性皮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特异性皮炎 孩儿参多糖 免疫调控 皮肤屏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活性物促进毛发生长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李洪海 韩萍 +3 位作者 马诗经 向琴 汤仲标 杜志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黄芪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成复合活性物,通过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测定复合活性物的抗炎及促进毛发生长活性,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本实验方法制备的黄芪多糖含量为86.2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活性物显著增加小鼠脱发区皮肤的... 以黄芪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成复合活性物,通过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测定复合活性物的抗炎及促进毛发生长活性,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本实验方法制备的黄芪多糖含量为86.2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活性物显著增加小鼠脱发区皮肤的毛囊数目和真皮层厚度(p<0.05),延长毛发生长期的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IL-1β的表达延缓毛囊进入休止期,同时上调皮肤组织中VEGF的表达,促进毛发生长功效。此外,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结果发现复合活性物、黄芪多糖在设定浓度下为实际无细胞毒性,同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NO、IL-1β具有显著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提示复合活性物及黄芪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进一步发现,复合活性物对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IL-1β分泌效果,显著缩短脱毛小鼠皮肤长出毛发的时间、增加真皮厚度以及抑制TGF-β1表达,均优于单一黄芪多糖,说明复合活性物组分可能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活性物 黄芪多糖 多肽 毛发生长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