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平静 周东华 +2 位作者 田杰 范菊花 陈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5岁。5例肿瘤位于左侧卵巢,5例位于右侧卵巢。肿瘤...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5岁。5例肿瘤位于左侧卵巢,5例位于右侧卵巢。肿瘤最大直径5~13 cm,切面以囊性为主,囊壁内侧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赘生物,囊内含黏液或黏稠胶冻样物。肿瘤组织主要由子宫颈管型黏液上皮及浆液性上皮组成,肿瘤细胞呈腺样、粗大球茎状或乳头状排列,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不易见,肿瘤间质内见特征性中性粒细胞浸润。6例肿瘤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合并良性附壁结节,2例合并子宫内膜样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AX-8、CK7、ER均呈阳性(10/10),PR阳性(7/10),CK20、CDX2均呈阴性(10/10),WT-1阴性(9/10),Ki-67增殖指数1%~10%。10例患者FIGO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例,ⅠC1期4例,ⅠC2期1例,ⅠC3期2例。术后随访12~55个月,除1例在29个月盆腔包块复发以外,其余9例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相对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性肿瘤 浆黏液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毛荣军 周东华 +1 位作者 房惠琼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myxoid chondrosarcoma,E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盆腔细胞型EMC进行EnVision法免疫组化标记和影像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示盆腔内巨大占位。镜... 目的探讨细胞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myxoid chondrosarcoma,E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盆腔细胞型EMC进行EnVision法免疫组化标记和影像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示盆腔内巨大占位。镜检示瘤组织呈结节状,由密集排列的瘤细胞及少量黏液样基质组成,局灶少细胞区软骨样小岛形成;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界清楚,胞质丰富,强嗜酸性或半透明,其中可见微小空泡,核居中或偏位,圆形或轻度不规则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1个明显核仁,核分裂象2~3个/10 HPF。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100、GFAP及Bcl-2,其他受检的抗体无表达。结论 EMC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组织学上需与多种肿瘤相鉴别,当出现软骨样分化和S-100阳性染色时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细胞亚型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潘育 周东华 +2 位作者 曾宪峰 田甜 甄甜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镜下均可见增生的子宫内膜样腺体,部分拥挤呈簇状,细...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镜下均可见增生的子宫内膜样腺体,部分拥挤呈簇状,细胞具有轻~中度异型,可见鳞状(桑椹样)化生,肿瘤间质富于细胞或呈纤维性;其中2例局灶区域伴重度异型(上皮内癌),1例局部伴微浸润。肿瘤细胞ER约70%阳性,PR约80%阳性,CK、CK7、vimentin、CA125均阳性,p63、CK5/6示化生的鳞状细胞阳性,WT-1阴性。结论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较为罕见,手术切除病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 上皮内癌 微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Wnt5a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平静 田杰 +3 位作者 陈莹 刘小燕 周东华 邓凯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6-798,共3页
目的 检测Wnt5a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颈SCC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HRP法分别检测... 目的 检测Wnt5a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颈SCC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HRP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颈、CINⅠ、CINⅡ~Ⅲ和SCC(各30例)组织中Wnt5a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Wnt5amR-NA及蛋白在CINⅡ~Ⅲ和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7%(17/30)、66.7%(20/30)和93.3%(28/30)、96.7%(29/30),均明显高于CINⅠ及正常子宫颈组织(P〈0.01);Wnt5amRNA及蛋白在SC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Ⅲ(P〈0.01),Wnt5amRNA及蛋白在CINⅠ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5amRNA及蛋白的阳性率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促进子宫颈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WNT5A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切除子宫巨大壁间内突肌瘤1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左越 李红霞 +4 位作者 蔡巧生 谢威 周东华 黎美媛 王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6-378,共3页
本文报道1例36岁患者,重度贫血、子宫巨大壁间内突肌瘤,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预处理12.5 mg,每日1次,连续5个月。持续闭经5个月,无不适症状,贫血纠正后B超监护下宫腔镜先下后上法在肌瘤假包膜内电切、钳夹、牵引、旋转,清除8 cm×... 本文报道1例36岁患者,重度贫血、子宫巨大壁间内突肌瘤,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预处理12.5 mg,每日1次,连续5个月。持续闭经5个月,无不适症状,贫血纠正后B超监护下宫腔镜先下后上法在肌瘤假包膜内电切、钳夹、牵引、旋转,清除8 cm×9 cm子宫巨大壁间内突肌瘤,重约160 g,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使用5%葡萄糖灌流液20 000 ml,灌流液吸收量600 ml,出血400 ml。术后病理:子宫平滑肌瘤,富含细胞。术后2 d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患者月经量仍多,宫腔镜检查提示:在原电切位置再次生长一6 cm×7 cm球形肿物,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示子宫平滑肌瘤,富含细胞,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子宫颈慢性炎。我们认为术前每日口服12.5 mg米非司酮3~5个月,可以明显降低宫腔镜电切直径>5 cm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壁间内突肌瘤的手术难度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巨大壁间内突肌瘤 米非司酮 宫腔镜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谢超 田杰 +2 位作者 李伟 梁敏 孔耀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研究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三所附属医院招募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相匹... 目的研究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三所附属医院招募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统计一般人口学指标,检测生化指标以及循环AOPPs水平,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评估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结果入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49例健康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循环AOPPs、Framingham风险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高密度脂蛋白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AOPPs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01),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OPPs仍与Framingham风险评分呈显著正相关(β=0.305,P<0.001)。结论无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AOPPs较正常人显著升高,且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而AOPPs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评分呈独立的正相关关系,提示AOPPs的升高可能预示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Framingham风险评分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平静 周东华 +3 位作者 范菊花 刘兰甜 田杰 郭钊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0例BIDC、30例导管原位癌...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0例BIDC、30例导管原位癌、20例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20例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P1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PTP1B mRNA及蛋白在BIDC和导管原位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60.0%(18/30),50.0%(15/30)、56.7%(17/30),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P<0.01)。PTP1B mRNA及蛋白在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P1B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类似原癌基因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杰 周东华 +4 位作者 平静 秦艳 刘小燕 陈莹 范菊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77-2779,共3页
目的探讨RGC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组织(SCC)中RG... 目的探讨RGC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组织(SCC)中RGC3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RGC32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正常宫颈(P<0.05)。RGC32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4)。结论 RGC32在癌前病变及SCC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癌前病变,同时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RGC32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C32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透明细胞肿瘤1例
9
作者 平静 周东华 +3 位作者 田杰 陈莹 范菊花 张汝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68,共2页
患者女性,43岁,入院10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部胀痛,持续性加重,伴潮热、头晕、头痛,妇科检查双侧附件轻压痛,以左侧附件区明显,无反跳痛。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厚约9 mm。左侧附件见一囊性包块,大小41mm×38 mm×35... 患者女性,43岁,入院10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部胀痛,持续性加重,伴潮热、头晕、头痛,妇科检查双侧附件轻压痛,以左侧附件区明显,无反跳痛。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厚约9 mm。左侧附件见一囊性包块,大小41mm×38 mm×35 mm,边界清,壁薄,内透声好,内见多个稍强回声光带。右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性肿瘤 透明细胞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