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构建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源 陈丽华 关志烨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遗产轻环境等问题,促进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的高品质空间建设。佛山是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平...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遗产轻环境等问题,促进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的高品质空间建设。佛山是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平衡好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以佛山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在摸清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搭建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联动发展的分析框架,构建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体系。首先,全面挖掘和梳理佛山市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文化资源,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集聚区;其次,提出“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空间保护体系构建策略;最后,构建“生态基底+遗产空间+遗产廊道”的分级分类空间保护利用模式。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从文化遗产单体保护到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系统性整体保护的转变,对于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文化遗产 生态保护 协同保护体系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以佛山市《顺德区高质量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梁雄飞 李汉飞 +2 位作者 朱墨 冯萍 何继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佛山市顺德区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珠三角村级工业园发展的典型地区,其集体存量用地比例高、产出效益低、改造需求大。文章以佛山市顺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例,在分析其升级改造核心难点的基础上,从土地要素... 佛山市顺德区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珠三角村级工业园发展的典型地区,其集体存量用地比例高、产出效益低、改造需求大。文章以佛山市顺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例,在分析其升级改造核心难点的基础上,从土地要素配置视角出发,以政策创新统筹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安排用地指标,破解规模边界问题;以空间统筹框定产业集聚空间、凝聚空间发展共识、确立“一减三增”实施路径,破解村域边界问题;以机制创新构建项目收益调节和联动机制,创新项目意愿整合模式,破解利益边界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村级工业园 土地要素配置 产业集聚空间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区分权体制下的佛山近期建设规划实践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墨 何继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9,共5页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实施性规划,在符合《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符合本地城市发展特征和管理体制。面对佛山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复杂性和高度分权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佛山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探索了"近期...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实施性规划,在符合《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符合本地城市发展特征和管理体制。面对佛山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复杂性和高度分权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佛山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探索了"近期规划(5)到行动计划(3+2)到年度实施方案(5x1)"滚动实施的模式,有效地将佛山近期规划转化为指导城市建设的实施性规划,可为国内同类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分权 近期建设规划 实施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策略与价值转化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关志烨 江海燕 +2 位作者 马源 欧婉婷 李汉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50,共7页
河心岛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于水陆交错带而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度和生态价值,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河心岛面临管控无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文章针对佛山市河心岛管制边界不清、修复技术难度大、利益协调复杂等难... 河心岛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于水陆交错带而具有极高的生态敏感度和生态价值,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河心岛面临管控无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文章针对佛山市河心岛管制边界不清、修复技术难度大、利益协调复杂等难点,提出构建三阶段的河心岛生态修复总体工作框架,通过分类定位和修复时序“双评价”技术,分类确定河心岛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修复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综合整治、生态结构建构、堤外岸带湿地修复和堤内物种多样性提升四大生态修复策略,以及升级生态产业、发展自然教育和谋划市场交易三大生态价值转化思路,并建立工作、考评和行政三大机制,以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和生态价值转化的实现,为我国生态文明阶段其他城市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对立局面、探索“两山”理论的实现路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岛屿 工作框架 生态修复 生态价值转化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