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低氧耐受相关SNPs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柏湘 王伟峰 +1 位作者 王卫民 王焕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寻找耐低氧相关SNPs分子标记辅助团头鲂优良品种选育,利用团头鲂低氧耐受和敏感群体的转录组数据,进行SNPs位点的开发和鉴定,获得52 623个可能的SNPs位点,其中碱基转换和颠换型位点分别占57.4%(30 192个)和31.9%(16 802个);同义SNPs... 为寻找耐低氧相关SNPs分子标记辅助团头鲂优良品种选育,利用团头鲂低氧耐受和敏感群体的转录组数据,进行SNPs位点的开发和鉴定,获得52 623个可能的SNPs位点,其中碱基转换和颠换型位点分别占57.4%(30 192个)和31.9%(16 802个);同义SNPs占编码区总SNPs的99.7%,非同义SNPs仅有32~35个;使用PCR-RFLP技术对筛选出的5个非同义的多态性SNPs进行耐低氧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lin2-A1157G和Hif-3α-A2917G位点的SNPs在团头鲂亲本群体中与低氧耐受性状显著相关,但在子代群体中却与低氧耐受性状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亲代中筛选出的分子标记并不一定适用于子代群体,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时需要考虑标记在子代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低氧 SNP 性状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艾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ntus从初孵仔鱼到幼鱼这一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变化和组织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35日龄的条石鲷各期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和... 【目的】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ntus从初孵仔鱼到幼鱼这一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变化和组织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35日龄的条石鲷各期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和结论】在水温24-27℃,盐度29-30,p H 7.4-8.2的条件下,初孵仔鱼(0日龄仔鱼)消化道仅是一条位于卵黄囊后的尚未分化的细管状结构,卵黄囊体积较大,H-E染色呈淡红色.随着条石鲷的生长发育,其消化系统也在逐渐成熟和完善,条石鲷消化系统的发育完善要经过3个阶段,第1阶段是0-3日龄,消化道几乎未分化;第2个阶段为4-18日龄,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型,具备了基本的摄食、消化和吸收功能;第3阶段为19-35日龄,形成胃腺和幽门盲囊,消化系统发育完善,具备成鱼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早期发育阶段 消化系统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微卫星标记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孙际佳 李桂峰 +2 位作者 刘丽 王海芳 胥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筛选出的7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检测106尾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个体的基因组DNA,分析这些微卫星标记与翘嘴鳜体长、体质量和体高的相关性。结果获得6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9,片段大小在147~530bp之间... 利用筛选出的7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检测106尾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个体的基因组DNA,分析这些微卫星标记与翘嘴鳜体长、体质量和体高的相关性。结果获得6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9,片段大小在147~530bp之间;期望杂合度0.5092~0.9207,均值为0.7574;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639~0.9101之间,均值为0.7197,表明所选择的SSR标记识别力较高,适用于翘嘴鳜选育群体遗传分析和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4位点中含有的片段为219bp等位基因的基因型(229/219或219/219)个体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的表型效应显著高于其他的基因型,G10位点中246/246基因型的体质量和体高表型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可作为未来翘嘴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参考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微卫星标记 经济性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草鱼两性体质量生长差异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樊佳佳 白俊杰 +3 位作者 韩林强 李胜杰 姜鹏 杨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为探明池塘养殖条件草鱼两性体质量生长规律,采用电子芯片标记技术和解剖鉴定性别方法,追溯不同性别草鱼在7月龄、8月龄、12月龄、16月龄、20月龄和32月龄的体质量生长状况,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雌、雄草鱼体质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7... 为探明池塘养殖条件草鱼两性体质量生长规律,采用电子芯片标记技术和解剖鉴定性别方法,追溯不同性别草鱼在7月龄、8月龄、12月龄、16月龄、20月龄和32月龄的体质量生长状况,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雌、雄草鱼体质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7~16月龄雌、雄草鱼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0月龄雌鱼和雄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659.09 g和2530.06 g,32月龄分别为4868.21 g和4418.11 g,雌鱼比雄鱼体质量分别增加了5.10%和10.18%,雌、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0.01<P<0.05和P<0.01)。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雌、雄草鱼体质量生长规律和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模型均能较好的描述雌、雄草鱼体质量生长规律,其中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更佳。体质量的最佳拟合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雌、雄草鱼拟合精度(r^2)均为0.995,雌性草鱼和雄性草鱼的拐点月龄分别为19.73月龄和19.57月龄、拐点处体质量分别为2442.63 g和2220.13 g。研究结果有助于探明雌、雄草鱼在池塘条件下各自的生长模式,为草鱼单性品种选育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性差 体质量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英杰 赖达光 +1 位作者 田鑫江 于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113,共4页
为明确广东佛山某罗非鱼鱼场暴发疑似链球菌病的病原情况,应用脑心浸液培养基、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对患病罗非鱼的肝、胆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对获得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应用16S rDNA引物进行基因序列鉴定,并对被确定的链球菌进行基因进... 为明确广东佛山某罗非鱼鱼场暴发疑似链球菌病的病原情况,应用脑心浸液培养基、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对患病罗非鱼的肝、胆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对获得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应用16S rDNA引物进行基因序列鉴定,并对被确定的链球菌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同时进行阿奇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革兰氏阳性链球菌1株,经16S rDNA基因扩增鉴定为海豚链球菌;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该菌与海豚链球菌和禽的副乳链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奇霉素和头孢噻肟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呼肠孤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映 于辉 古勇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92-97,共6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四大家鱼之一,尤其在我国气候温暖的南方如长江、珠江水域养殖量极大。然而草鱼在幼苗阶段极易发病,其中威胁最大是草鱼出血病(grass carp hemorrhage),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四大家鱼之一,尤其在我国气候温暖的南方如长江、珠江水域养殖量极大。然而草鱼在幼苗阶段极易发病,其中威胁最大是草鱼出血病(grass carp hemorrhage),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是草鱼出血病的主要病原,由于其高度传染性与致死性,对我国草鱼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年来,关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研究逐步增多,并且出现了新基因型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对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原性、检测和综合防治等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对该病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草鱼呼肠孤病毒 抗原性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团技术对室内培育小规格罗非鱼种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朝兵 李志斐 +1 位作者 韩林强 杜玉东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7期29-35,共7页
本试验以罗非鱼鱼种[体质量(15.1±0.80)g]为对象,在罗非鱼养殖废水中添加合适的C:N,培养生物絮团,饲养罗非鱼鱼种,研究生物絮团对罗非鱼鱼种养殖效果。采用生物絮团的养殖系统培育罗非鱼鱼种,以不使用生物絮团系统的饲喂组为对照,5... 本试验以罗非鱼鱼种[体质量(15.1±0.80)g]为对象,在罗非鱼养殖废水中添加合适的C:N,培养生物絮团,饲养罗非鱼鱼种,研究生物絮团对罗非鱼鱼种养殖效果。采用生物絮团的养殖系统培育罗非鱼鱼种,以不使用生物絮团系统的饲喂组为对照,56 d后,探讨生物絮团对罗非鱼鱼种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物絮团组罗非鱼鱼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生物絮团组罗非鱼鱼种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含量相反(P<0.05),两组间水分和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生物絮团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氨氮含量(P<0.05),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比试验前含量下降了35.8%,对照组上升了44.7%。生物絮团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蛋白饵料被罗非鱼鱼种摄食利用,提高生长性能,对实现养殖水体的重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罗非鱼鱼种 生长 营养成分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杂交黄颡鱼的生长与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镕 韩林强 +2 位作者 艾丽 古勇明 蒋恩明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10期29-35,共7页
为评估两种杂交黄颡鱼生长和形态差异,以黄颡鱼早与乌苏里拟鳞♂、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为实验组,全雄黄颡鱼群体为对照组,进行同塘生长对比和形态学测量试验。结果显示,在3个杂交后代群体中,黄颡鱼早与瓦氏黄颡鱼♂... 为评估两种杂交黄颡鱼生长和形态差异,以黄颡鱼早与乌苏里拟鳞♂、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为实验组,全雄黄颡鱼群体为对照组,进行同塘生长对比和形态学测量试验。结果显示,在3个杂交后代群体中,黄颡鱼早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在5月龄和8月龄的体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P〈0.05),分别为(15.72±7.19)g和(78.09±25.37)g,并且绝对增重率也高于其他两个杂交后代,分别为0.23g/d和0.70g/d。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计算差异系数,其值为0.01-0.65,表明3个杂交后代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处于种群间水平;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8.52%、17.57%、11.83%、11.29%,累计贡献率为69.23%;同时,利用第一、第二主成分得分绘制散点图,显示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古的杂交后代群体和全雄黄颡鱼群体基本重叠,而黄颡鱼早与乌苏里拟鳞♂的杂交后代群体偏离了全雄黄颡鱼群体,这一结果在聚类分析中更直观反映出来。由此可见,黄颡鱼早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后代群体生长速度表现最优,且体形更接近黄颡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杂交 体质量 形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杂交鳢品种耐寒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柏湘 尹建雄 +5 位作者 陈昆慈 欧密 刘海洋 罗青 江谢武 赵建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2期21-24,共4页
通过对3种杂交鳢品种成鱼进行低温胁迫处理(4℃),评估其耐寒能力,结果表明,全雄乌斑鳢的抗寒能力明显优于乌斑杂交鳢和斑乌杂交鳢,整体上看大规格个体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为生鱼的养殖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 全雄乌斑鳢 乌斑杂交鳢 斑乌杂交鳢 耐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Y超雄黄颡鱼精子保存液和激活液的筛选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古勇明 陈柏湘 +2 位作者 韩林强 刘冰南 黎洁 《养殖与饲料》 2015年第8期5-10,共6页
分别以精子活力和受精率为标准,对5种精子保存液在不同稀释倍数下保存超雄黄颡鱼精子的效果及不同浓度Na Cl激活液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保存液效果最好,精子活力和寿命保持时间最长,8倍稀释液在4℃条件下,96 h内可保持... 分别以精子活力和受精率为标准,对5种精子保存液在不同稀释倍数下保存超雄黄颡鱼精子的效果及不同浓度Na Cl激活液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保存液效果最好,精子活力和寿命保持时间最长,8倍稀释液在4℃条件下,96 h内可保持80%以上的活力;低浓度Na Cl溶液能延长精子的寿命,在0.3%Na Cl溶液中激活精子活力最强。本实验筛选的超雄黄颡鱼精子保存液和激活液在全雄黄颡鱼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Y超雄黄颡鱼 精子 保存液 激活液 受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鳜种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勇明 卢薛 《海洋与渔业》 2015年第6期65-66,共2页
<正>广东鳜鱼养殖概况鳜鱼(即桂花鱼)自80年代在广东开展养殖以来,一直是广东淡水养殖优质名贵鱼类当家品种,其单位经济效益是四大家鱼的四倍以上。鳜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已形成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鳜产业。现广东... <正>广东鳜鱼养殖概况鳜鱼(即桂花鱼)自80年代在广东开展养殖以来,一直是广东淡水养殖优质名贵鱼类当家品种,其单位经济效益是四大家鱼的四倍以上。鳜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已形成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鳜产业。现广东的鳜种苗产量与养殖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10~2012年我国鳜鱼总产量分别为252622吨、274576吨、281502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统计 单位经济效益 桂花鱼 四大家鱼 当家品种 名贵鱼类 生长性状 雌核发育 翘嘴鳜 性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生物饵料对室内培育鲫鱼苗种的影响
12
作者 古勇明 李朝兵 《海洋与渔业》 2015年第7期60-62,共3页
当前鲫鱼苗种培育主要采用传统池塘生态育苗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因饵料丰富、水体空间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利用。然而这种方式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如气温、病菌等)影响,病害极易发生,成活率较低,与苗种需求量增的矛盾逐渐凸显。近年来,人工... 当前鲫鱼苗种培育主要采用传统池塘生态育苗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因饵料丰富、水体空间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利用。然而这种方式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如气温、病菌等)影响,病害极易发生,成活率较低,与苗种需求量增的矛盾逐渐凸显。近年来,人工室内高密度培育鱼苗不断发展,但人工饲料的使用也存在许多限制性因素,如幼鱼对饲料的利用能力较弱,且相对于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室内培育缺少食物链的完整结构,饵料单一,制约了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培育 鲫鱼苗 生物饵料 育苗方式 限制性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 幼鱼 利用能力 人工饲料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