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球菌属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 被引量:7
1
作者 关幼华 周金凤 +1 位作者 陈梅 区云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0-542,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方法检测葡萄球菌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按照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情况。结果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方法检测葡萄球菌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按照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情况。结果 152株葡萄球菌中有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株)呈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其中31株D-试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株),检出率分别为45.2%、45.9%,其他药敏表型未检出D-试验阳性菌株。结论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发生率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应常规进行D-试验,报道克林霉素诱导型结果,为临床医生正确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属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型耐药 D-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人IL-37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岩 高宇驰 +7 位作者 黎四平 王鑫 陈晨 余诗炎 庄泽岗 张俊爱 陈章权 徐军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6-1349,1354,共5页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IL-37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以鼠抗人IL-37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制备的兔抗人IL-37多抗作为检测抗体,HRP标记山羊抗兔Ig G为二抗,重组人IL-37蛋白为标准品,建立检测人IL-37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工作...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IL-37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以鼠抗人IL-37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制备的兔抗人IL-37多抗作为检测抗体,HRP标记山羊抗兔Ig G为二抗,重组人IL-37蛋白为标准品,建立检测人IL-37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工作条件进行优化,对其灵敏度、线性范围、重复性和对登革热非结构蛋白NS1阳性患者血清IL-37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重组IL-37蛋白为标准品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灵敏度为1.465μg/L,线性范围为1.465~46.875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6%和11.7%。采用此方法对诊断为登革热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NS1阳性患者IL-3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结论:成功建立了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人血清中IL-37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7 双抗夹心法 ELISA 登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人蛋白激酶C与磷酸肌醇3-激酶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赖家春 邹辉标 +6 位作者 董立芸 陈盛安 沈冠男 杨泽福 赵学峰 谢祥栋 杨希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61-3365,共5页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多等有关。目的探讨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综合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入院后按相关指南行调脂、抗血小板、平稳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火罐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分别以血清PKC、PI3K水平较基线升高30%定义为有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情况、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情况,及其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结果315例患者中,因个人原因提前出院3例,中途未完成火罐法治疗5例,最后住院满1周并完成火罐法治疗307例,其中试验组158例,对照组14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28例,无效12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117例,无效4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7.07,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4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126例,无效32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5,P<0.01)。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火罐法治疗可上调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水平,且其本身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开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火罐法 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处理 蛋白激酶C 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