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酒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慕妆 任红 +3 位作者 孙哲 黄芷珊 钟先锋 黄桂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7,共8页
黄酒是我国的传统酿造酒,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独特的风味备受青睐。黄酒发酵过程复杂难控,易产生生物胺等潜在有害物质。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质量含氮有机化合物,过量摄入则会危害人体,对神经、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产生头痛、心悸... 黄酒是我国的传统酿造酒,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独特的风味备受青睐。黄酒发酵过程复杂难控,易产生生物胺等潜在有害物质。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质量含氮有机化合物,过量摄入则会危害人体,对神经、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产生头痛、心悸、呼吸紊乱、血压变化、呕吐和腹泻等不良症状,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该文对黄酒中生物胺合成、代谢途径及含量水平、影响生物胺形成因素、控制措施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控制黄酒生物胺含量及提高黄酒质量及安全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生物胺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盐胁迫下融合魏斯氏菌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杜钦钦 崔艺敏 +7 位作者 彭冲 李彩容 黎晓敏 罗佳桦 魏梓晴 钟先锋 黄桂东 王阿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2,共8页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盐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具有较强的耐盐特性。为了阐明融合魏斯氏菌应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该研究分析了融合魏斯氏菌JQ3的盐耐受性、盐胁迫下胞内氨基酸的变化以及外源氨基酸对菌株在盐...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盐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具有较强的耐盐特性。为了阐明融合魏斯氏菌应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该研究分析了融合魏斯氏菌JQ3的盐耐受性、盐胁迫下胞内氨基酸的变化以及外源氨基酸对菌株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形态、细胞膜完整性和钠钾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能在0~90 g/L盐质量浓度下存活,并在盐胁迫条件下于胞内积累7种氨基酸。外源添加32 mmol/L脯氨酸后,菌株在盐胁迫下菌体密度和活菌数显著提高;而且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菌株的细胞形态、细胞膜完整性和离子平衡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菌株的生理状态。研究表明,脯氨酸在融合魏斯氏菌应对盐胁迫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护作用,揭示了氨基酸在微生物盐耐受性中的重要作用,为开发耐盐菌株和改善盐发酵食品生产中的菌株耐盐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魏斯氏菌 盐胁迫 氨基酸 脯氨酸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饼叶对豉香型白酒酒饼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哲 黄芷珊 +3 位作者 刘幼强 曹荣冰 黄桂东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3-69,共7页
该文以广东省豉香型白酒的酒饼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比例酒饼叶生产的豉香型白酒酒饼中的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豉香型白酒酒饼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酒饼中细菌微生物群落构成比较稳定... 该文以广东省豉香型白酒的酒饼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比例酒饼叶生产的豉香型白酒酒饼中的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豉香型白酒酒饼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酒饼中细菌微生物群落构成比较稳定,90%以上分布在芽孢杆菌纲中,分别属于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等(相对丰度≥1%),不同比例酒饼叶对于豉香型白酒酒饼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各不相同;1%桂叶和8%假鹰爪叶生产的酒饼能够很好地提升其细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添加酒饼叶对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有抑制作用,桂叶和假鹰爪叶混合生产的酒饼可以大大提高魏斯氏菌属的相对丰度而降低片球菌属的丰度。该研究为优化豉香型白酒酒饼的生产发酵工艺和丰富酒曲微生物菌群数据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香型白酒 酒饼 桂叶 假鹰爪叶 微生物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原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茜雅 鲁骞 +2 位作者 吴昌正 王阿利 黄桂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5-63,共9页
为探究温度在不同季节酿造酱油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设置3个发酵温度梯度(37、30、15℃)模拟广东四季温度变化情况并与自然发酵条件进行对比,发酵过程中监测原油风味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判原油品质。结果表明:30℃发... 为探究温度在不同季节酿造酱油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设置3个发酵温度梯度(37、30、15℃)模拟广东四季温度变化情况并与自然发酵条件进行对比,发酵过程中监测原油风味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结合感官评定结果评判原油品质。结果表明:30℃发酵有利于醇类、酯类及酚类形成,且感官评分最高,原油综合品质最佳;37℃发酵的原油中总酸含量较高,易形成苦味氨基酸,且醛酮类、呋喃(酮)类及吡嗪类物质较为丰富,满足了酱香形成的风味物质基础;15℃发酵不利于酸类、苦味氨基酸及酱油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形成,且感官得分最低;而自然发酵的原油温度变化幅度大,不利于原油中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形成。该研究结果为广式高盐稀态酱油的生产工艺升级以及品质稳定性的提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原油 控温发酵 理化指标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中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吕蕾 杨晓萍 +3 位作者 王阿利 钟先锋 黄桂东 赵嘉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37-144,共8页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的16株乳酸菌ZW1~ZW16为出发菌株,拟筛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强的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ZW2、ZW9、ZW1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的16株乳酸菌ZW1~ZW16为出发菌株,拟筛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强的菌株,并对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ZW2、ZW9、ZW1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ZW9抑菌效果最好,排除有机酸和H_(2)O_(2)影响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α-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5),初步推断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蛋白质属性的细菌素。抑菌动力学曲线显示,菌株培养至20 h抑菌活性趋于稳定。抑菌稳定性显示,抑菌物质在40~10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紫外线照射、表面活性剂处理下均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在pH2.0~6.0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pH10.0抑菌能力完全丧失。酱油渣中筛选的3株乳酸菌具有抑菌功能且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对开发成新型生物抑菌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乳酸菌 抑菌活性 细菌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酒源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体外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芷珊 任红 +4 位作者 黄炜健 刘少韵 谢卓珊 钟先锋 黄桂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5-100,共6页
针对前期从糯米酒中分离得到的4株抗逆性强且产蛋白酶特性优良的贝莱斯芽孢杆菌,为充分开发其使用价值,该文对这4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分别从耐药性检测、耐药质粒检测、溶血实验、毒力基因PCR检测4个方面展开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4株菌均... 针对前期从糯米酒中分离得到的4株抗逆性强且产蛋白酶特性优良的贝莱斯芽孢杆菌,为充分开发其使用价值,该文对这4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分别从耐药性检测、耐药质粒检测、溶血实验、毒力基因PCR检测4个方面展开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4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菌株B1、B7、B8对四环素中度敏感,菌株B2对四环素耐药。在耐药质粒检测中,对四环素不敏感的B2中不存在耐药质粒,不具备耐药性通过质粒转移的可能性。在溶血实验中,4株菌皆不溶血。在毒力基因PCR检测中,除菌株B2、B7以外,菌株菌株B1、B8皆检测出携带有溶血性肠毒素hblA基因,但并未检测出携带有编码溶血性肠毒素其他组分的hblC和hblD基因,无法产生溶血素;除菌株B2以外,菌株B1、B7、B8皆检测出携带有非溶血性肠毒素nheC基因,但并未检测出携带编码非溶血性肠毒素其他组分的nheA和nheB基因,无法对蛋白起到抑制作用;4株菌都不具备产生肠毒素和呕吐毒素的可能性。综上,4株菌在耐药性检测、耐药质粒检测、溶血实验、毒力基因PCR检测4个方面皆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为后续此菌株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糯米酒 安全性 耐药性 溶血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活性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梓晴 王阿利 +4 位作者 黄桂东 黄珍金 王子谦 蒋木培 钟先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93-199,共7页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的保鲜剂,是近几年食品保藏领域研究的热点。以茶多酚的抗菌性、抗氧化性为研究重点,总结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和作用机制,阐述茶多酚添加到聚合物基质中制备活性膜的方法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当前茶多酚活...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的保鲜剂,是近几年食品保藏领域研究的热点。以茶多酚的抗菌性、抗氧化性为研究重点,总结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和作用机制,阐述茶多酚添加到聚合物基质中制备活性膜的方法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当前茶多酚活性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茶多酚活性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使其快速开发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天然保鲜剂 食品保藏 活性膜 制备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渣源副干酪乳杆菌体外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魏梓晴 詹紫瑶 +4 位作者 王阿利 于茜雅 张沛 黄桂东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86,共7页
部分副干酪乳杆菌存在一定致病性,故食品源副干酪乳杆菌安全性评价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6株副干酪乳杆菌,分别为HT31、HT90、HT111、HT155、HT159、HT197,为了开发其使用价值,通过药敏试验、质... 部分副干酪乳杆菌存在一定致病性,故食品源副干酪乳杆菌安全性评价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该实验室前期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6株副干酪乳杆菌,分别为HT31、HT90、HT111、HT155、HT159、HT197,为了开发其使用价值,通过药敏试验、质粒提取实验、溶血实验、吲哚实验和氨基酸脱羧酶实验对其安全性展开评价。结果表明,在耐药性研究中,6株菌均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呈现抗性,且均不含有质粒;5株菌(HT31、HT90、HT155、HT159、HT197)对青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氯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中度耐药,HT111对青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敏感,说明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对6株菌的抑制效果较强,其他5种抗生素对6株菌的抑制效果较弱。在有害代谢产物研究中,6株菌均不产生精胺、尸胺、腐胺及色氨酸酶;HT197为β-溶血,HT31、HT90、HT111、HT155、HT159为α-溶血,其中HT31与HT111为轻微溶血。综上,HT197的安全性相对较低,不能作为益生及发酵菌株;HT31、HT90、HT111、HT155、HT159在耐药性检测、产有害代谢物方面相对安全,均没有出现β-溶血,由此可得出这5株副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安全性,为其作为发酵剂应用于食品、解决酱油渣资源浪费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安全性 酱油渣 耐药性 有害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胞内代谢情况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凤 任红 +3 位作者 黄桂东 祝智航 陈忻 钟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68-75,共8页
酿酒酵母是发酵产业中的关键微生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酵母菌迅速繁殖,积累大量初级代谢产物,对此时期进行调控可以提高发酵效率。为了解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发酵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 酿酒酵母是发酵产业中的关键微生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酵母菌迅速繁殖,积累大量初级代谢产物,对此时期进行调控可以提高发酵效率。为了解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发酵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酵母胞内主要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酿酒酵母胞内共鉴定927种代谢物,含氮和含硫化合物数量及相对含量均最高。这些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中,核苷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为酿酒酵母主要代谢途径,核苷酸代谢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嘧啶代谢。代谢物和代谢途径主要涉及酵母细胞膜的构建,遗传信息的复制,信号分子的传递,渗透压的调节等。为酵母提供生长所需的基本小分子物质和能量,同时为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提供原料。此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的代谢流分布可更好地支持酿酒酵母进行核苷酸代谢,促进酵母菌的增殖、生长和存活。该研究结果为定向改造酿酒酵母、提高其发酵效率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对数生长期 胞内代谢 代谢物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