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试验法降低陶瓷坯体烧结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金凤 徐平 +1 位作者 徐瑜 江彬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47,共5页
在当今严峻的能源形势及我国“双碳双减”的政策背景下,建筑陶瓷企业亟须降低生产能耗。通过以降低建筑陶瓷产品坯体烧结温度为目的,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原料及配比对建筑陶瓷坯体烧结温度的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将硼镁粉... 在当今严峻的能源形势及我国“双碳双减”的政策背景下,建筑陶瓷企业亟须降低生产能耗。通过以降低建筑陶瓷产品坯体烧结温度为目的,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原料及配比对建筑陶瓷坯体烧结温度的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将硼镁粉引入瓷质砖坯体的原料配方中,可以形成K_(2)O-Na_(2)O-MgO-B2O_(3)的四元复合熔剂,能有效降低坯体的烧成温度、拓宽其烧成温度范围及缩短其烧成周期,以实现瓷质砖坯体的超低温烧成,从而有效降低瓷质砖坯体的生产能耗,降低陶瓷产品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硼镁矿 低温烧成 瓷质砖 坯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增强陶瓷岩板探索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威 李智鸿 +1 位作者 徐登翔 艾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67,共5页
通过在岩板原料中加入氧化锆粉料,利用氧化锆相变、颗粒弥散强化提高岩板抗折强度,增加断裂能,降低切割开裂比例。研究烧成温度、氧化锆种类、氧化锆添加量对岩板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烧成温度为1110℃,采用1.5Y-ZrO_(2),为强化剂,添加... 通过在岩板原料中加入氧化锆粉料,利用氧化锆相变、颗粒弥散强化提高岩板抗折强度,增加断裂能,降低切割开裂比例。研究烧成温度、氧化锆种类、氧化锆添加量对岩板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烧成温度为1110℃,采用1.5Y-ZrO_(2),为强化剂,添加量为20%制备的岩板抗折强度提高88.4%。为减少1.5Y-ZrO_(2)粉料用量,降低原料成本,首次提出根据加工区域,采用分区分层布料制备高性能岩板,采用分层布料制备的岩板抗折强度提高46.2%,为解决岩板切割开裂难题提供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板 氧化锆 布料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表面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
3
作者 吴文泽 付一飞 +3 位作者 梁柱荣 徐雪青 王毅 范玉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2-728,共7页
以普通陶瓷毛胚为基底,采用钒钛磁铁矿渣制备黑釉吸收层,并采用红外灯辅助喷雾热解法制备锑掺杂氧化锡薄膜作为红外反射层,构建结构简单的陶瓷表面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并对涂层微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锑氧化锡薄膜结晶... 以普通陶瓷毛胚为基底,采用钒钛磁铁矿渣制备黑釉吸收层,并采用红外灯辅助喷雾热解法制备锑掺杂氧化锡薄膜作为红外反射层,构建结构简单的陶瓷表面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并对涂层微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锑氧化锡薄膜结晶完全,厚度均一;涂层太阳吸收比可达0.93,法向发射比低于0.25;经500h的老化性试验后,涂层的太阳吸收比和法向发射比变化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 钒钛黑瓷 锑掺杂氧化锡薄膜 红外反射 陶瓷平板型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滑陶瓷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瑜 祁明 +1 位作者 钟保民 金国庭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48,共6页
陶瓷砖不防滑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选择瓷砖产品的一大痛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解决痛点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陶瓷企业的研发人员纷纷对陶瓷砖的防滑技术展开研究。分别从陶瓷砖防滑影响因素和防滑原理、防滑陶瓷砖的标准和检测方... 陶瓷砖不防滑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选择瓷砖产品的一大痛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解决痛点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陶瓷企业的研发人员纷纷对陶瓷砖的防滑技术展开研究。分别从陶瓷砖防滑影响因素和防滑原理、防滑陶瓷砖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及防滑陶瓷砖的制备技术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防滑陶瓷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并展望了防滑陶瓷砖今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砖 防滑性能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皮基层次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康伟伟 黄光许 +5 位作者 张传祥 王力 王晓娇 张传涛 王小娇 孔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8-22,共5页
以西瓜皮的炭化料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碱炭比1∶1~4∶1),在800℃下活化1h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利用低温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漏电流等测试方法评价了其在无机体系(3mol·... 以西瓜皮的炭化料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碱炭比1∶1~4∶1),在800℃下活化1h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利用低温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漏电流等测试方法评价了其在无机体系(3mol·L-1 KOH)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活性炭均属层次孔炭,孔径集中分布在0.8~4.5nm之间,包括0.8~2.0nm之间的微孔和2.0~4.5nm之间的中孔;比表面积、总孔容和中孔率最高分别达2480m^2·g^-1、1.521cm^3·g^-1和78.8%。4种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可逆性良好,具有典型的双电层电容特性,质量比电容、比电容保持率最高分别达258F·g^-1、84.9%,是一种理想的电化学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皮 活性炭 孔径分布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黄金尾矿废渣制备多孔墙体建材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江彬轩 李月明 +5 位作者 王竹梅 李智鸿 钟保民 张智鹏 张玉玮 秦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5-71,共7页
利用黄金尾矿废渣为原料,采用直接发泡法制备高温闭孔墙体建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发泡剂的最佳含量及最佳烧成制度,研究了发泡剂细度及烧成制度对发泡体气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60℃时SiC发泡剂发泡效果较为稳定,并且SiC... 利用黄金尾矿废渣为原料,采用直接发泡法制备高温闭孔墙体建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发泡剂的最佳含量及最佳烧成制度,研究了发泡剂细度及烧成制度对发泡体气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60℃时SiC发泡剂发泡效果较为稳定,并且SiC细度越小,形成的气孔相对越小越均匀。选择细度15μm质量分数(下同)5%的SiC微粉与原料混合制坯,在3℃/min的速度下升温至1160℃并保温1 h,制得的样品性能最佳,体积密度达到0.58 g/cm^(3),抗折强度达到4.92 MPa,内部气孔相对较小且均匀。因此,通过实验结果得出最佳配方为尾砂50%,钠长石35%,钾长石5%,黏土10%,细度15μm SiC微粉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尾矿 发泡剂细度 烧成制度 SiC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