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yBody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23
1
作者 罗林聪 马立敏 +2 位作者 林泽 李新旭 彭鳒侨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2,250,共7页
目的研究AnyBody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的建模和有限元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骨外科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根据志愿者身高、体质量及CT数据,利用AnyBody软件建立志愿者个性化上肢的骨骼肌肉运动力学模型,模拟正常人肘关节屈曲运动... 目的研究AnyBody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的建模和有限元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骨外科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根据志愿者身高、体质量及CT数据,利用AnyBody软件建立志愿者个性化上肢的骨骼肌肉运动力学模型,模拟正常人肘关节屈曲运动,导出肱骨在屈曲运动过程中所受肌肉力、关节力、力矩及约束条件,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根据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完成肱骨曲面化和位置坐标匹配,并在HyperMesh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和材料赋值。把三维重建的肱骨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施加AnyBody软件导出的边界条件数据并执行应力计算分析。结果在ABAUQUS软件中计算得到肘关节屈曲运动过程中肱骨的应力、位移结果,肘关节屈曲运动约90°时肱骨受到的应力和位移最大,分别为0.76 MPa、20μm。结论实现了肘关节屈曲运动过程中肱骨应力、位移的一个连续动态的分析,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要求,为研究临床骨外科问题提供一个高效的分析平台及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BMP-2/Runx2/Osterix、OPG/RANKL、LGR4/RANKL通路的相关因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表达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斌 麦彩园 +4 位作者 谢胜德 曹燕明 汪志中 李新旭 徐茂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7-1583,1658,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MOPF组)和对照组中血清、骨组织中因子LRP5、β-catenin、Runx2、C-myc、Osterix、OPG、RANKL、LGR4水平的表达,分析相关的通路与PMOP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PMOPF组。RNAi... 目的通过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MOPF组)和对照组中血清、骨组织中因子LRP5、β-catenin、Runx2、C-myc、Osterix、OPG、RANKL、LGR4水平的表达,分析相关的通路与PMOP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PMOPF组。RNAiso Plus法提取骨组织总RNA,RT-qPCR法检测各因子表达。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检测血清各因子水平;PMOPF组按采血时段分A^F组,ELISA检测各因子水平。比较对照组与PMOPF组、PMOPF组中各邻组之间的变化。结果(1)RT-qPCR法检测PMOPF组骨组织LRP5、β-catenin、Runx2、C-myc、Osterix、OPG、LGR4水平明显下降(P<0.05),RANKL水平明显上升(P<0.05)。(2)ELISA法检测PMOPF组中A^F组各因子血清水平LRP5、β-catenin、Runx2、C-myc、Osterix、OPG、LGR4水平明显下降(P<0.05),RANKL水平明显上升(P<0.05)。LRP5、Runx2在B组最低,β-catenin、C-myc在C组最低,RANKL在C组最高,Osterix在D组最低,OPG、LGR4在E组最低。结论Wnt/β-catenin、BMP-2/Runx2/Osterix、OPG/RANKL、LGR4/RANKL通路的相关因子与PMOPF发生关系密切。LRP5、Runx2在骨折3 d内水平降至最低,β-catenin、C-myc在骨折7 d内水平降至最低,反映了其在成骨阶段中的变化一致;Osterix在骨折14 d内水平降至最低,OPG、LGR4在骨折28 d内水平降至最低,可能与PMOPF短期内较难愈合有关;RANKL在骨折7 d内水平升至最高,可能与PMOPF后成骨有所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OPF Wnt/β-catenin通路 BMP-2/Runx2/Osterix通路 OPG/RANKL通路 LGR4/RANKL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3p靶向Axin1调控糖尿病骨质疏松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斌 麦彩园 +2 位作者 汪志中 李新旭 董俊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7-1302,1315,共7页
目的 研究miR-124-3p靶向Axin1调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2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分组对照组10例、实验组10例,经过药物注射,测血生... 目的 研究miR-124-3p靶向Axin1调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2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分组对照组10例、实验组10例,经过药物注射,测血生化指标,测骨密度。BMSCs培养,流式细胞学鉴定。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miR-124-3p mRNA的表达。过表达miR-124-3p(模拟物)7、14、21 d,检测ALP、茜素红染色成骨能力。第7天检测miR-124-3p mRNA表达水平。实验组细胞用miR-124-3p模拟物转染,分为高糖组和低糖组,检测中Axin1 mRNA水平。构建载体,与模拟物共转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24-3p和Axin1靶向结合。将实验组BMSCs分为高糖组和低糖组,检测实验组BMSCs高糖组及低糖组miR-124-3p、Runx2 mRNA的表达及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结果。检测实验组模拟物在高糖组及低糖组miR-124-3p、Runx2 mRNA的表达及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结果。结果 ELISA检测血生化指标,实验组TG、TC、FPG、HbA1C值上调,β-CTX和SOST上调,OC和骨密度下调。BMSCs培养,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CD73和CD105的表达为阳性,CD34和CD45的表达呈阴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原特点,证实为BMSCs。实验组miR-124-3p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过表达miR-124-3p(模拟物)7、14、21 d, ALP、茜素红染色随时间逐渐升高。第7天miR-124-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实验组细胞用miR-124-3p模拟物转染,结果高糖组Axin1 mRNA表达水平上调,但用miR-124-3p模拟物转染时水平下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24-3p和Axin1可以靶向结合。RT-qPCR检测实验组BMSCs高糖摄入显著降低了miR-124-3p、Runx2表达;高糖可抑制成骨分化,减少钙沉积,减少ALP表达。高血糖条件下miR-124-3p过表达(模拟物)中Runx2的表达显示,高糖+对照明显低于低糖+对照组;高糖+miR-124-3p模拟物明显高于高糖+对照组。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显示,高糖+对照明显低于低糖+对照组;高糖+miR-124-3p模拟物明显高于高糖+对照组。结论 miR-124-3p能通过靶向抑制Axin1促进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BMSC的成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3p Axin1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B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骨膜-筋膜瓣移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覃伟明 刘伯泉 瞿东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报道自体腓骨骨膜-筋膜瓣移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将腓骨骨膜-筋膜的中下1/3向下游离至近关节囊部,保留下端血供,分成两瓣,分别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结果:随访6~1... 目的:报道自体腓骨骨膜-筋膜瓣移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将腓骨骨膜-筋膜的中下1/3向下游离至近关节囊部,保留下端血供,分成两瓣,分别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结果:随访6~18个月,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摄X线片检查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自体腓骨骨膜-筋膜瓣移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骨膜瓣 踝关节 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不稳外科治疗的应用
5
作者 刘伯泉 覃伟明 +1 位作者 瞿东滨 陈建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4,共2页
目的:报道应用STB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间收治18例腰椎不稳患者,平均年龄42.5岁,双侧峡部裂伴腰椎Ⅰ°、Ⅱ°滑脱8例,双侧峡部裂合并椎间盘突出症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4... 目的:报道应用STB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间收治18例腰椎不稳患者,平均年龄42.5岁,双侧峡部裂伴腰椎Ⅰ°、Ⅱ°滑脱8例,双侧峡部裂合并椎间盘突出症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4例,单节段14例,双节段4例,均经动力位X线摄片明确有腰椎不稳。手术均采用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融合5例,其余13例行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全部恢复正常工作或日常活动,X线摄片检查示内固定牢靠,稳定性良好,无松动及断钉。结论:在有效减压及植骨融合基础上,应用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系统操作简便,可以满足早期脊柱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小稳 脊柱固定术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张力带治疗内外踝骨折5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茂 罗晓东 +1 位作者 陈保甲 张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646-1647,共2页
目的:总结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内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近折端横向螺钉法替代钻骨孔法襻张力带钢丝进行术式改良。结果:治疗内外踝骨折63例,随访55例(87.1%),时间3个月~5年,平均2.4年。疗效:优良53例(96.4%);可2例(3.6%),无... 目的:总结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内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近折端横向螺钉法替代钻骨孔法襻张力带钢丝进行术式改良。结果:治疗内外踝骨折63例,随访55例(87.1%),时间3个月~5年,平均2.4年。疗效:优良53例(96.4%);可2例(3.6%),无差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结论:改良张力带治疗内外踝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保持和发扬了张力带生物力学原理和稳定的AO内固定原则;减少了钢丝穿骨孔所出现的骨坏死吸收而增大所产生的“失张力”现象,避免了内固定松脱和骨折移位。缺点是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踝 外踝 改良张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