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DVI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67
1
作者 李辉霞 刘国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95-5504,共10页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三江源地区2001—2010年植被生长呈好转趋势,植被增长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10a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人类活动可在短期内加快植被变化速率,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贡献分别为79.32%和20.68%;降水和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程度相当,其中受春季和秋季的降水和气温影响最大,尤其是植被生长季前后一个月(4月份和10月份)的气候条件;与林地和灌丛相比,高寒草地受气候条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中高寒草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NDVI与降水和气温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高寒草原受气温的影响比较大,而高山植被受降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气候条件利于植被生长的趋势下,2001—2010年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表现出正影响,实测NDVImax与模拟NDVImax之间的残差为0.0863,表明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黄河源区东部和长江源区通天河两侧的生态恢复效益最为明显,而在唐古拉山、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等山脉的周边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仍表现为负影响;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正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2010年NDVImax残差的回归斜率为-0.0039,表明生态项目实施的短期行为严重,生态建设的效果缺乏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伍星 李辉霞 +2 位作者 傅伯杰 靳甜甜 刘国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4,共8页
为了解区域尺度上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特征,在对三江源地区进行多样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物理和化学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不仅草地群落组成出现明显变化,地上/地... 为了解区域尺度上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特征,在对三江源地区进行多样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物理和化学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不仅草地群落组成出现明显变化,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而且土壤各理化性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容重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碳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下降,尤其是0~10cm土层;草地退化加剧导致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对0~10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草地轻度退化阶段最高,且受草地退化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生物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显示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与绝大部分草地演替阶段的生物量显著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可作为衡量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程度的重要土壤性状指标。人工草地的建植可明显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但短期内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并不显著,极度退化草地的土壤恢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高寒草地 退化 土壤有机碳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典型流域水沙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兮之 索安宁 +2 位作者 洪军 毕晓丽 葛剑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0-263,共4页
以黄河中游泾河流域的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RS技术与基本的水沙数据,分析各子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与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上游、合水川与汭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显著;30多年... 以黄河中游泾河流域的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和RS技术与基本的水沙数据,分析各子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与土地覆被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上游、合水川与汭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分布差异显著;30多年来环江上游的径流量增加了60%而输沙量却增加了1倍多,汭河的径流量减少了约40%而输沙量却减少到1/5,合水川的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而输沙量略有增加;环江上游只有6种土地覆被类型以低密度草地和半荒漠草地为主,汭河有9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农田和高密度草地为主,合水川有7种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和郁闭灌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土地覆被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水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兮之 索安宁 +2 位作者 洪军 毕晓丽 葛剑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5,93,共5页
以黄土高原中部泾河及其7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流域内8个水文站33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30年的降水量数据,同时对2002年的M OD IS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分析了不同流域的水沙变化差异及其地表覆被类型特征。结果表明:泾河流域近50年... 以黄土高原中部泾河及其7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流域内8个水文站33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以及30年的降水量数据,同时对2002年的M OD IS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分析了不同流域的水沙变化差异及其地表覆被类型特征。结果表明:泾河流域近50年来的输沙量略有下降,而径流量减少比较显著;泾河及其7个子流域的水沙变化和9种地表覆盖类型空间格局的差异显著;地表植被类型较好的流域,径流量相对较大而输沙量相对较小,且径流量与输沙量的起伏波动较小,反之则流域的径流量相对较小而输沙量相对较大,且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土地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玛曲县植被覆盖度及其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兮之 梁钊雄 +1 位作者 周显辉 王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1,65,共6页
以MODIS—NDVI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玛曲县2000—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对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植被覆盖度与降水量和气温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10a来玛曲县植被覆盖度变化呈明显波动起... 以MODIS—NDVI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玛曲县2000—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对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植被覆盖度与降水量和气温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10a来玛曲县植被覆盖度变化呈明显波动起伏且总体略有增加趋势,高植被覆盖度和较高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剧烈,中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覆盖度和低植被覆盖度分布相对稳定;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在各乡范围及基于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显著;在年际与生长季的变化水平上,气温与降水量都对植被覆盖度有影响,其中气温比降水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县 MODIS—NDVI数据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洞口区侵蚀过程高山草甸土壤的变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魏兴琥 李森 +1 位作者 杨萍 陈怀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4-29,共6页
在西藏那曲高山嵩草草甸,选择高原鼠兔活动区域不同高度土堆和不同深度侵蚀坑,分析表层土壤粒度和养分。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掘洞形成洞口土堆,造成草甸土壤发生侵蚀,侵蚀程度随着侵蚀坑深度逐渐增加而减弱,在侵蚀坑深度达到20cm时侵蚀基... 在西藏那曲高山嵩草草甸,选择高原鼠兔活动区域不同高度土堆和不同深度侵蚀坑,分析表层土壤粒度和养分。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掘洞形成洞口土堆,造成草甸土壤发生侵蚀,侵蚀程度随着侵蚀坑深度逐渐增加而减弱,在侵蚀坑深度达到20cm时侵蚀基本停止;在侵蚀过程中,细粒物质减少,砾石含量增加。在强烈侵蚀阶段初期,有机物分解条件改善,土堆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K含量提高,但土壤养分物质在侵蚀作用下迅速流失,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在侵蚀减缓阶段,养分损失速度减缓,补偿作用逐渐增加;在侵蚀基本停止阶段,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水解N和速效K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嵩草草甸 高原鼠兔 侵蚀 土壤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山区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兮之 甘春英 +1 位作者 梁钊雄 高全洲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25-433,共9页
基于多时相MODIS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以及GIS技术,分析了2001—2010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连江及其子流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近10年来连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总... 基于多时相MODIS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以及GIS技术,分析了2001—2010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连江及其子流域、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近10年来连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高植被覆盖度与中度植被覆盖度的面积数量变化剧烈,较高植被覆盖度与较低植被覆盖度的面积相对稳定;岩溶区植被分布以较高植被覆盖度、中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其分布面积分别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3.84%、25.59%、18.54%,而非岩溶区则以高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覆盖度和中植被覆盖度为主,分别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8.12%、34.10%、15.05%;近10年来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且空间分布范围广,植被覆盖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5%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区的面积比上升区增加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MODIS-NDVI 岩溶山区 连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3 位作者 李红兵 王明刚 李会川 陈志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土壤流失是石漠化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本文采用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差异。结果表明,裸地表层的养分流失速度很快,其侵蚀量是无人为扰动的原始草坡的60余倍,耕地的侵蚀量平均也... 土壤流失是石漠化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本文采用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差异。结果表明,裸地表层的养分流失速度很快,其侵蚀量是无人为扰动的原始草坡的60余倍,耕地的侵蚀量平均也达到原始草坡的15倍左右。有植被覆盖的原始草坡地和耕地的侵蚀量均与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高,而裸地的侵蚀量与连续30分钟最大雨强的相关性高,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抵御短期强降水侵蚀土壤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岩溶山区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的植被退化及其恢复途径——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黄金国 魏兴琥 李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将石漠化土地划分为4个等级。在分析...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将石漠化土地划分为4个等级。在分析石漠化土地现状特征、植被退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土地 植被退化 恢复途径 粤北岩溶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蔡河山 刘国光 黎晓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83,90,共5页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钙钛矿型氧化物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和特殊的物化性能,日益成为光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文中详细评述了钙钛矿型光催化剂的常用表征技术(XRD,XPS,TEM,UV-Vis D...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钙钛矿型氧化物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和特殊的物化性能,日益成为光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文中详细评述了钙钛矿型光催化剂的常用表征技术(XRD,XPS,TEM,UV-Vis DRS,BET等)和制备方法,重点对其中的传统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以及水热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钙钛矿型氧化物光催化剂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氧化物 光催化剂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及实施途径——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金国 李森 魏兴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175,共5页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在分析石漠化土地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英德、阳山、乳源、连州4县(市)为例,在分析石漠化土地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与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石漠化 治理模式 粤北岩溶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湟水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兮之 陆龙 梁钊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76,共5页
利用2001-2009年的MODIS遥感数据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并结合湟水流域的地形特征数据,分析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湟水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显著,基于地形特征的脑山区(69.47%)、浅山区(56... 利用2001-2009年的MODIS遥感数据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并结合湟水流域的地形特征数据,分析流域内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湟水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显著,基于地形特征的脑山区(69.47%)、浅山区(56.46%)和川水区(45.43%)植被覆盖度地带性特点明显;近9年来湟水流域总体植被覆盖度略有下降,尤其是高植被覆盖度减少了17.23%,而较高植被覆盖度增加了12.15%;脑山区的高植被覆盖度与较高植被覆盖度之间转换剧烈,浅山区的各级植被覆盖度都相对稳定,川水区的中植被覆盖度与较低植被覆盖度之间转换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NDVI MODIS 湟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建筑材料吸声降噪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河山 黎晓霞 张炜彬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7,共4页
以胶合板、海绵和泡沫为试验材料,并制备胶合板组合海绵或泡沫的复合材料,采用驻波管法测试了这3种单一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吸声系数,比较了它们的吸声降噪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声降噪性能明显优于单一材料,在中频1 000 Hz处出现了... 以胶合板、海绵和泡沫为试验材料,并制备胶合板组合海绵或泡沫的复合材料,采用驻波管法测试了这3种单一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吸声系数,比较了它们的吸声降噪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声降噪性能明显优于单一材料,在中频1 000 Hz处出现了最佳吸收峰,其中46 mm厚的复合泡沫材料的吸声性能最优,吸声系数高达95.5%;复合材料的降噪系数NRC值也同样明显高于单一材料的NRC值,其中36 mm厚的三层复合海绵材料和及46 mm厚的四层复合泡沫材料的NRC值分别达到了0.39和0.36,表明这两种复合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吸声降噪效果,能够满足现代居住环境的吸声降噪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降噪系数 驻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土地退化类型及其退化程度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兮之 何巧如 +1 位作者 李森 魏兴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基于县域为单位划分青藏高原的29个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土地退化度以及综合土地退化度,分析沙漠化、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盐渍化和冻融5种退化类型及其综合土地退化程度在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冷湖亚区和祁连山北麓的沙漠化... 以基于县域为单位划分青藏高原的29个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土地退化度以及综合土地退化度,分析沙漠化、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盐渍化和冻融5种退化类型及其综合土地退化程度在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冷湖亚区和祁连山北麓的沙漠化程度最严重;藏北高原东部亚区和甘南高原区的草地退化程度最严重;泽库沙区、平安亚区和湟源-湟中亚区的土壤侵蚀程度最严重;格尔木亚区和冷湖亚区盐渍化程度最严重;阿里高原北部亚区、藏北高原西部亚区和阿里高原南部亚区的冻融荒漠化最严重;土地综合退化程度最严重的区域是冷湖亚区、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北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地退化类型 退化程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有效氮掺杂TiO_2纳米微晶的制备、表征及其可见光活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河山 刘国光 黎晓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669-1672,共4页
以尿素为氮源,采用简单的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TiO2纳米光催化剂,以甲基橙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运用XRD、XPS和UV-Vis DRS光谱表征技术考察了氮掺杂TiO2样品的微晶尺寸、晶相结构、表面... 以尿素为氮源,采用简单的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TiO2纳米光催化剂,以甲基橙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运用XRD、XPS和UV-Vis DRS光谱表征技术考察了氮掺杂TiO2样品的微晶尺寸、晶相结构、表面组成及其吸光特性。结果表明氮掺杂减小了TiO2的带能隙,氮掺杂TiO2纳米微晶对400~530nm的可见光有较强的吸收,在降解甲基橙的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其中,400℃焙烧制得的具有单一锐钛矿相型,晶粒尺寸为14.94nm的TiO1.9904N0.0096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 氮掺杂 可见光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多氯联苯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黎晓霞 张珞平 蔡河山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2,共3页
对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的PCBs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PCBs为0.17 ng/g~30.3 ng/g,其中马銮湾2个站位PCBs的总含量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值。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厦门西海... 对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的PCBs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PCBs为0.17 ng/g~30.3 ng/g,其中马銮湾2个站位PCBs的总含量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值。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多氯联苯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拟疏浚物 多氯联苯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沙漠化土地退化程度动态分析及其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兮之 李森 +1 位作者 何巧如 魏兴琥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28,共4页
以西藏自治区的73个县域为基础评价单元,通过计算1992、1999和2004年3期沙漠化土地退化程度,对西藏7个地(市)及其县域的沙漠化土地退化程度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藏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总体略有增加,但局部地区的沙漠化土地面... 以西藏自治区的73个县域为基础评价单元,通过计算1992、1999和2004年3期沙漠化土地退化程度,对西藏7个地(市)及其县域的沙漠化土地退化程度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藏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总体略有增加,但局部地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也较明显;日喀则、那曲和阿里3个地区是西藏沙漠化土地面积的主要分布区且退化程度增加较显著;拉萨、昌都和林芝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少且退化程度减少显著;山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虽较少但退化程度增加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土地退化程度 分析评价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连江流域植被覆被及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兮之 梁钊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3,共5页
利用2001-2008年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8a来连江流域的植被覆盖与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8a来连江流域的较高与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而中度与较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即植被覆盖呈总体退化趋... 利用2001-2008年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8a来连江流域的植被覆盖与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8a来连江流域的较高与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而中度与较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即植被覆盖呈总体退化趋势;流域景观破碎程度减少、连通性增强,景观异质性提高,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流域内各类景观要素在破碎化程度、复杂性和稳定性、空间分布关系、聚集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较高与中度植被覆盖区的空间特征变化对整个流域空间格局动态起主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被变化 空间格局 MODIS数据 连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制备纳米TiO_2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惠芳 刘汉湖 蔡河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34-2437,共4页
在超声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运用XRD、BET、TEM等技术对制备的TiO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可以抑制TiO2晶粒的聚集和长大,提高分散度,增大比表面积,TiO2... 在超声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运用XRD、BET、TEM等技术对制备的TiO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可以抑制TiO2晶粒的聚集和长大,提高分散度,增大比表面积,TiO2样品在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显著增强,其中28 kHz超声频率下制备的样品效果最好,降解速率比未超声得到的TiO2提高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溶胶凝胶 TIO2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土地动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兮之 李森 郑影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35-39,共5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的3期TM数据,定量分析了海南岛西部的不同等级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面积与空间上的转换特点。结果表明:17 a来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显著减少,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沙漠化土地的面积...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的3期TM数据,定量分析了海南岛西部的不同等级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面积与空间上的转换特点。结果表明:17 a来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显著减少,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58.34%,30.35%,25.88%,64.48%;各类沙漠化土地之间及其与其它土地类型相互之间的转化十分频繁,极重与重度沙漠化土地中分别有53.58%和41.34%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而中度与轻度沙漠化土地分别仅有21.21%和12.02%面积没有发生变化;近17 a来,研究区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主要是受人为活动干扰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西部 沙漠化土地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