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性的意识形态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4-128,共5页
文学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效应。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遮蔽现实矛盾,本质追问预设普遍法则,文学惯例彰显统治地位。透析文学性的意识形态效应是为了揭示后现代语境下文学越来越“狡黠”的功能,克服文学因文学性渗透到其它领域和其它学科... 文学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效应。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遮蔽现实矛盾,本质追问预设普遍法则,文学惯例彰显统治地位。透析文学性的意识形态效应是为了揭示后现代语境下文学越来越“狡黠”的功能,克服文学因文学性渗透到其它领域和其它学科而产生“影响的焦虑”,从而合理摆放文学的位置,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规范文论研究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意识形态 审美效果 普遍法则 文学惯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模拟与文学史演进——以汉魏六朝文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恩维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模拟独特方式参与了汉魏六朝文学的演进。模拟者从作品、文体、题材、作家等层面对自我与模拟对象之关系进行了文学史意义上的确认;又在影响的焦虑中不断否定或贬低模拟对象,从而修正并发展了文学史传统。模拟者对当代作家作品的模拟,... 模拟独特方式参与了汉魏六朝文学的演进。模拟者从作品、文体、题材、作家等层面对自我与模拟对象之关系进行了文学史意义上的确认;又在影响的焦虑中不断否定或贬低模拟对象,从而修正并发展了文学史传统。模拟者对当代作家作品的模拟,则构建了时代文风,从而形成了新的文学史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文学史 汉魏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之间——湘籍诗人赵必振的诗歌创作
3
作者 李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赵必振不仅是最早将社会主义学说译介给国人的翻译家,而且是一位深受国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思想影响的湘籍诗人。其诗歌表现了他在国家危亡时怀有的爱国情感,也渗透着他在入世与出世间的苦苦挣扎。受诗界革命的影响,其诗歌在保留传统诗歌... 赵必振不仅是最早将社会主义学说译介给国人的翻译家,而且是一位深受国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思想影响的湘籍诗人。其诗歌表现了他在国家危亡时怀有的爱国情感,也渗透着他在入世与出世间的苦苦挣扎。受诗界革命的影响,其诗歌在保留传统诗歌形式的同时又在意境和语言要素等层面体现了新的突破。赵必振诗歌还对女性进行关注与书写,其杂糅的女性观更是映射出那个时代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必振 诗歌创作 传统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与萧红的审美观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546-550,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仔细阅读萧红的乡土小说就会发现,其创作视角的选择、调整,温情脉脉的灵魂探索,充满灵性的自然描写,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外国文学的创作经验,其创作手法与辛克莱、史沫特莱、屠格...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仔细阅读萧红的乡土小说就会发现,其创作视角的选择、调整,温情脉脉的灵魂探索,充满灵性的自然描写,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外国文学的创作经验,其创作手法与辛克莱、史沫特莱、屠格涅夫、契诃夫、罗曼罗兰等有许多相通和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乡土小说 外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电图欧美运动员预防心源性猝死的筛查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浩 梁哲 +1 位作者 艾安丽 杨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预防运动员心脏骤停(SCA)/心源性猝死(SCD)是全球心脏病学界亟须攻克的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论证和探析欧美运动员应用心电图(ECG)筛查在预防SCA/SCD识别心肌疾病病因类型提供疾病迹象信息。研究认为,ECG筛查作为常... 预防运动员心脏骤停(SCA)/心源性猝死(SCD)是全球心脏病学界亟须攻克的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论证和探析欧美运动员应用心电图(ECG)筛查在预防SCA/SCD识别心肌疾病病因类型提供疾病迹象信息。研究认为,ECG筛查作为常规诊断工具不仅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仅凭病史和体格检查,而且ECG诊断标准为终极筛查选择适宜诊断工具提供病理特征信息;建立以疾病症状风险分层的“量化指标”不仅可以识别其心肌损伤与心脏重塑(EICR),而且能为运动员康复治疗和重返赛场(RTP)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此,建议从群体诊断标准、全球交流合作、临床实践技能和智能医疗技术等4个方面制定与完善中国运动员应用ECG筛查以预防SCA/SCD的健康管理指南建议,进而构建预防心肌疾病与竞技训练的相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心电图 心源性猝死 心肌疾病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 被引量:136
6
作者 邹艳春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29,共3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是“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增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愈来愈普遍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学习理论的发生根源与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是“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增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愈来愈普遍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学习理论的发生根源与逻辑起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发生根源 逻辑起点 认知主义 心理学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 认知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赚”与“套”之关系的重要资料考辨及其他 被引量:5
7
作者 赵义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78-80,共3页
周密《癸辛杂识》中保存着一条关于“唱赚”的重要资料,由该条资料可知“赚”作为“套曲”体,是以“套”记数的,元曲中“套数”的称名与之有直接关系。无论南曲、北曲,其“套数”都是对“赚”体的直接借用。
关键词 唱赚 套数 元曲 北曲 南曲 周密 《癸辛杂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理论: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平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3-77,共5页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该学派的理论对2 0世纪 60年代后期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新左派”理论组成部分的英国文化研究 ,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该学派的理论对2 0世纪 60年代后期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新左派”理论组成部分的英国文化研究 ,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 ,注重大众文化、传播媒体以及受众的研究。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理论以及“新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研究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张爱玲:《亦报》空间的“互动” 被引量:2
9
作者 巫小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8,共8页
若不是在《亦报》空间,很难想象,周作人和张爱玲会有什么关联。隔着两代人,并不是他们交往的屏障和壁垒,这是常识。品味、志趣、学识和做派等价值层面的距离,才是他们不能成为朋友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会有学者依据《知堂集外文(... 若不是在《亦报》空间,很难想象,周作人和张爱玲会有什么关联。隔着两代人,并不是他们交往的屏障和壁垒,这是常识。品味、志趣、学识和做派等价值层面的距离,才是他们不能成为朋友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会有学者依据《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作《周作人“偶遇”张爱玲》㈨的文章,为“周作人会去读张爱玲的小说”,感到“是一个意外”,并因此断言“实在是一次‘偶遇”’。然而,敞开《亦报》空间,事实就清楚得很,周作人与张爱玲并非“偶遇”,是张爱玲向周作人“示好”在先,随后,才有周作人“点评”《十八春》的“雅意”。周作人与张爱玲是名副其实的“对话”、“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张爱玲 周作人 空间 “对话” 《十八春》 价值层面 随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诗化和诗的现实化——穆旦诗歌历程管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鼎川 杨早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关键词 穆旦诗歌 现实的诗 现实化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诗歌创作 现代派 现实生活 《文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学的哲学特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5,共6页
二十世纪美学流派有一共同趋向,即拒斥思辨哲学,舍弃传统的形而上研究方法,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门具体经验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美与艺术的问题。然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抛弃了形而上方法之后,美学的状况... 二十世纪美学流派有一共同趋向,即拒斥思辨哲学,舍弃传统的形而上研究方法,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门具体经验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美与艺术的问题。然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抛弃了形而上方法之后,美学的状况并未因此而变得好起来,甚至相反,今天的美学要么纠缠于相对整个美学学科体系无足轻重的某个具体艺术经验问题;要么在美学重大理论问题上左冲右突,不得要领。较之过去的美学理论并无多少起色。美学研究究竟可不可以绕开形而上的哲学?这个问题已关系到美学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思辨哲学 拒斥 美学流派 美学学科 具体 舍弃 重大 经验科学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与汉魏六朝文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恩维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4,共6页
模拟关系着作家个体的成长、文体的定型、审美风尚的变迁等诸多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在模拟过程中,模拟者在"知"与"能"的互动中,获得新"知"、发展新"能"。这些新"知"、新"能&... 模拟关系着作家个体的成长、文体的定型、审美风尚的变迁等诸多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在模拟过程中,模拟者在"知"与"能"的互动中,获得新"知"、发展新"能"。这些新"知"、新"能",或作为经验背景,或以理论形态,间接或直接地推动着文学理论批评的丰富和发展。就汉魏六朝文论的发展实际而言,模拟主要从文体辨析,文体源流、文体分类三个方面促进了文体论;从构思理论、情辞关系、创作技巧等方面推动了创作论;从个体风格、时代风格、风格差异的形成等方面深化了风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文体论 创作论 风格论 汉魏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家族企业的特殊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绮惠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家族企业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报》视窗里的周作人 被引量:1
14
作者 巫小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周作人 1949年 南京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散曲发展分期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义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对元散曲发展分期的研究 ,历来是曲论家们最感兴趣的论题之一。其中主要有三种分法 :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前二种分法比较流行 ,后一种分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元散曲发展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元散曲 分期 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变异、语法潜义和语法修辞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日安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语言由两方面三要素构成 :它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就其母系统而言 ,语音是物质外壳 ,词汇是建筑材料 ,语法是结构规律。语义内容包括词汇义和语法义两类 ,语法义是骨架 ,词汇义是血肉 ,且分别有显与潜两层面。语言三... 语言由两方面三要素构成 :它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就其母系统而言 ,语音是物质外壳 ,词汇是建筑材料 ,语法是结构规律。语义内容包括词汇义和语法义两类 ,语法义是骨架 ,词汇义是血肉 ,且分别有显与潜两层面。语言三要素的变异 ,形成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和语法修辞。语法修辞以语法单位、语法关系和语法层次的变异为核心 ,实质是语法潜义的显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变异 语法潜义 语法修辞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自己的庄稼 流自己的汗——读丁为祥《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
17
作者 方克立 宁新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8,共6页
朱熹是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孔子对儒学的开创作用,因此,20世纪的中国文化研究无不以朱子为核心。《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一书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互动的发生学视角揭示朱子哲学视... 朱熹是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仅次于孔子对儒学的开创作用,因此,20世纪的中国文化研究无不以朱子为核心。《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一书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互动的发生学视角揭示朱子哲学视野的具体生成,并以同样的方式分析朱熹哲学的历史演变以及其在20世纪不同角度的推陈出新,这主要表现为冯友兰的逻辑理性、钱穆的历史理性以及牟宗三的超越理性。作者始终以"种庄稼"的心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既不人云亦云,也不随波逐流,提出了不少颇有新意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当然,受制于作者自己的学术立场与研究思路,该书也存在一些偏颇之见,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性格 思想谱系 发生学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贽的曲学贡献
18
作者 李克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5-479,共5页
李贽对晚明戏曲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其“童心说”开情性论的先声,“化工说”为本色论的基础,“泄愤说”使传统的发愤说发生质变,推动了人文主义创作思潮的发展。
关键词 李贽 戏曲观 童心说 化工说 泄愤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特征
19
作者 丁为祥 宁新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5,共7页
对小程“道与阴阳”之然与所以然 (形上与形下、超越与被超越 )关系的继承 ,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之宇宙演化图式的本体论改铸 ,是朱子本体意识形成的两个关节点 ;而对张载宇宙本体意识的评判与批评 ,则是其宇宙本体意识充分形成的标... 对小程“道与阴阳”之然与所以然 (形上与形下、超越与被超越 )关系的继承 ,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之宇宙演化图式的本体论改铸 ,是朱子本体意识形成的两个关节点 ;而对张载宇宙本体意识的评判与批评 ,则是其宇宙本体意识充分形成的标志。这一本体的具体内涵主要围绕太极与阴阳、理与气以及天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而展开 :“理先气后”强调的是理对于气、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万物的超越性存在 ;“理静气动”则是以“不能”的方式 ,从反面维护、强化着太极的形上本体地位 ;而“理一分殊”则主要表现了太极本体之宇宙论规模的遍在性及其天地万物的统摄性 ;至于其规定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补充 ,表现的正是太极 (天理 )作为宇宙本体的完整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宋明理学 本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曲学学理意义刍议
20
作者 赵义山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散曲学 学理 文体学 文化学 文学史 语言学 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