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是孤云天际浮——论王阳明诗歌中的“恋云情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华建新 《远程教育杂志》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王守仁(1472—1529),明代余姚人,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家乡阴明阙,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乃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亦极具文学天赋,其诗秀逸有致,世称“姚江派”。他十一岁时就能即席赋诗,被誉为“神童”。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 王守仁(1472—1529),明代余姚人,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家乡阴明阙,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乃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亦极具文学天赋,其诗秀逸有致,世称“姚江派”。他十一岁时就能即席赋诗,被誉为“神童”。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王阳明有过身处官场显赫之时,亦有漫游楚越名山大川的文人之旅;甚至遭受过蒙冤下狱、贬谪“瘴病之地”的厄运,还曾有平“宸濠之乱”,用兵闽、赣、湘、桂山区的将帅生涯,但是,不论在何时何地,直至走完他的生命旅程,王阳明都没有停止自己的诗歌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艺术 审美情趣 审美理想 诗歌创作 道家思想 舒卷自如 登泰山 佛教胜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雨寄北》新解
2
作者 华建新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4期15-16,共2页
李商隐所作《夜雨寄北》,就其创作缘由而言,现时较为流行的观点是:“答妻诗”。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第305页,华东师大出版社)收入该诗,在提示中云:“诗人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子的来信,以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团聚的... 李商隐所作《夜雨寄北》,就其创作缘由而言,现时较为流行的观点是:“答妻诗”。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第305页,华东师大出版社)收入该诗,在提示中云:“诗人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子的来信,以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团聚的感情。”又霍松林先生在《曲折深婉 余味无穷》(《唐宋诗文鉴赏举隅》,人民文学出版社)一文中,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学术界关于该诗写作年代的争论,也不管李商隐作此诗时其妻是否在世的存疑,仅从诗的审美角度,还可以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审美价值 唐宋诗文 巴山夜雨 《大学语文》 写作年代 爱情诗 巴蜀地区 徐中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理性思考
3
作者 华建新 《电大教学》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特征是:借助现代通讯媒体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退居幕后。学习者由于受到阅历、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职业需要、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学习支持,而且是优质的、有较强针对性多层... 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特征是:借助现代通讯媒体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退居幕后。学习者由于受到阅历、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职业需要、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学习支持,而且是优质的、有较强针对性多层次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学习支持 支持服务 理论基础 教育投入 教师素质 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